第三章7人生本寂寥
“道可道,非常道”,老子开篇以拨云见日之势,一笔扫开所有表面的障碍。后来老子又说:“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有一个东西浑然而成,在天地形成以前就已经存在。听不到它的声音,也看不见它的形体,寂静而空虚,不依靠任何外力而独立长存,永不停息,循环运行而永不衰竭,可以作为万物的根本。我不知道它的名字,所以勉强把它叫做“道”。
国学大师南怀瑾先生借南北朝时一位禅宗大师的悟道偈说:“有物先天地,无形本寂寥,能为万象主,不逐四时凋。”道,心物一元,包括了物质与非物质,浑然一体,“先天地而生”,一切万象的种种变化,生起与消灭,只是两种不同的现象而已,虽然与这超越一切事物的“道”有密不可分的关系,却无法影响它的本质。
对于形而上的表达,佛学归于“空”,一切皆空,老子则用“寂”和“寥”。寂是绝对的清虚,清静到极点,毫无一点声色形象;“寥”是形容广大,无穷无尽。
人生原本就是一段清虚寂寥的旅程,何必为尘世间幻化的种种表象而迷惑呢?
有一位禁欲苦行的修道者,准备离开他所住的村庄,到无人居住的山中去隐居修行,他只带了一块布当做衣服,就一个人到山中搭了一间茅草屋,独自居住。后来,他发觉茅屋里有一只老鼠,常常会在他专心打坐的时候来咬他那块布,他早就发誓一生遵守不杀生的戒律,因此不愿去伤害那只老鼠,无奈之中他又回到村庄,向村民要了一只猫。得到了猫之后,他又想:“我并不想让猫去吃老鼠,但总不能让它跟我一样只吃一些野菜吧!”于是他又向村民要了一只奶牛,这样那只猫就可以靠牛奶为生。在山中居住了一段时间以后,他又发觉自己每天都要花很多时间来照顾那只母牛,于是他又回到村中,找了一个流浪汉做他的仆人,让其来到山中居住照料乳牛。他又帮这位仆人搭了一间茅屋,仆人在山中居住了一段时间之后,跟修道者抱怨:“我跟你不一样,我需要一个太太,我要正常的家庭生活。”修道者想一想也有道理,他不能强迫别人一定要跟他一样,过着禁欲苦行的生活,于是……后来故事不断发展,一年以后,山上成了一个热闹的村庄。
淡泊名利,清心寡欲,贪而不满,这就是人的真实写照。人总是活在不断增加的心绪和欲望中,或许原本是想过简单朴素的生活,谁知,事情的演变却不由着自己的本意,而是随着现实的驳杂。究竟怎样才能达到人生“寂寥”的境界呢?清心寡欲,恬淡自然,穷困而不潦倒,入世而不沉迷,一箪食,一瓢饮,无声色之欲,无功名之累,或许就是人生寂寥的境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