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中国传统文化中的14堂心灵修行课
5014800000038

第38章 8自然之子,养自然之心

第三章8自然之子,养自然之心

人本是自然之子,但在社会进程中,人一方面得以升华,以文化区别于动物,同时也在被社会所异化,从而表现出了许多非自然的属性,尤其是在商业社会中,这种异化尤为明显。

庄子认为,养心首先要养自然之心,要保持人原有的那种质朴、纯真的自然属性。整日工于心计、追逐名利,如何养生,如何养心?

回到自然去,在心态上回到自然去。这就是庄子给我们的启示。

说到养自然之心,晋代大诗人陶渊明特别值得称道,值得现代人学习。

陶渊明原是晋朝大司马陶侃的曾孙。他一生仕途不达,曾做过五次官,最后一次在家乡附近当了一个小县令。他在任大概一百多天时,有名督邮前来视察,旁人提醒他“应束带是之”,还要送些厚礼。陶渊明一听心里不高兴,督邮算个什么人物?乃乡里小儿。我怎能为五斗米折腰呢?这样,他就找了个理由辞去县令,回乡归隐后,回归自然。

返乡后,陶渊明过着耕读的生活,生活虽然并不富裕,但精神上自由,“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舟摇之以轻荡,风飘之而吹衣”,他过着悠然自得的生活。以后,他写下了《桃花源记》等著名诗篇,表达了他的理想。

自然可以开启人的心灵、陶冶人的情操,久居闹市,心久系官场,人实际上活得很累。荣华富贵、名声赞誉都是表面的东西,月明风清时,人立于月下,就会突然觉得自己生活得很可笑、荒唐。整日费尽心思与人争斗,为官职而不耻说那些不愿说的话,何必要这样难为自己?

此时,放下来,走出去,到自然的怀抱中沐浴春风,攀登高山,放歌旷野,你会舒服许多。自然是功名的清新剂。

人活着要顺其自然,不要受任何外界环境的影响。有时候,过于倚重外物与环境只会让你充满烦恼,得不到快乐的往往不是别人,正是你自己。

有一个人被烦恼缠身,于是四处寻找解脱的秘诀。

有一天,他来到一个山脚下,看见在一片绿草丛中有一位牧童骑在牛背上,吹着横笛,逍遥自在。他走上前去问道:“你看起来很快活,能教给我解脱烦恼的方法吗?”牧童说:“骑在牛背上,笛子一吹,什么烦恼也没有了。”他试了试,却无济于事。于是,他继续寻找。

不久,他来到一个山洞里,看见有一个老人独坐在洞中,面带满足的微笑。他深深鞠了一躬,向老人说明来意。老人问道:“这么说你是来寻求解脱的?”他说:“是的!恳请不吝赐教。”老人笑着问:“有谁捆住你了吗?”“没有。”“既然没有人捆住你,何谈解脱呢?”他翻然醒悟。

我们又何尝不是像这个人一样四处寻找解脱的途径?殊不知,并没有谁捆住你的手脚,真正难以摆脱的是困于心中的那个瓶颈。突破心中的瓶颈,清除掉心中的垃圾,你就可以在属于自己的天空中自由翱翔。人之所以不快乐,就是因为活得不够单纯,其实,不要去刻意追求什么,不要向生命去索取什么,不要为了什么给自己设置障碍,简单而自然,本身就是一种幸福。

心灵就像一轮秋月挂于高天,清辉弥漫,皎洁晶莹,如果你总是牵绊于世俗的声色名利,你的心空就会充满浓厚的乌云,那轮心灵的明月就会越来越暗淡,直至无光。因此,一个现代人,如果能多接近自然,就能清除心灵的乌云,那轮心月就会焕发出本属于它的明丽,生命也会在心月的清辉中常驻常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