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20长城——心灵不设防
长城修筑的历史可上溯到公元前9世纪的西周时期,周王朝为了防御北方游牧民族俨狁的袭击,曾筑连续排列的城堡“列城”以作防御。到了公元前七八世纪,春秋战国时期列国诸侯为了相互争霸,互相防守,根据各自的防守需要,在自己的边境上修筑起长城,最早建筑的是公元前7世纪的楚长城,其后齐、韩、魏、赵、燕、秦、中山等大小诸侯国家都相继修筑长城以自卫。这时“先秦长城”东、南、西、北方向各不相同,长度较短,且长短不一。
及至秦始皇并灭了六国诸侯,统一了天下,结束了春秋战国纷争的局面,完成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集权统一国家的大业。为了巩固统一帝国的安全和生产的安定,防御北方强大匈奴游牧民族奴隶主的侵扰,便大修长城。除了利用原来燕、赵、秦部分北方长城的基础之外,还增筑扩修了很多部分,“西起临洮,东止辽东,蜿蜒一万余里”,从此便有了万里长城的称号。自秦始皇以后,凡是统治着中原地区的朝代,几乎都要修筑长城。可以说自春秋战国时期开始到清代的2000多年,一直没有停止过对长城的修筑。
长城的作用是为了防止北方游牧民族入侵中原,可以很好地阻击陆地进攻。长城是当时战略方针的物质体现,它针对主要敌人,控制了所欲的战场,突出了主要防御方向。多少帝王的权力与梦想都需要长城来维持。
但是长城的出现,也对中原的发展存在不利。长城在清朝以前是中原各族防范北方游牧民族入侵的防线,这也是自秦始皇以来历朝修筑长城的重要因素。熟读儒家文化的康熙皇帝,认识到真正防的是人心,改变了朱元璋“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主张,以宽厚治国,造就了“康乾盛世”。人们常常把长城比喻成防线,也在自己的心灵上筑起了一座长城,虽然可以保护自己不受伤害,但是无法与他人进行心灵的交流,这是可悲的事情。
在我们有限的生活体验中也会有不被理解的委屈、人心设防的困惑、心灵负伤的痛苦,甚至被诬陷坑害的愤怒。“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尝受被伤害的苦痛之后,许多人为自己的心灵设起防线,筑起了高高的心墙,甚至还挂着“生人勿近”的危险警告牌。他们不再心口如一,坦然以对世界,而总是“顾左右而言他”,从不曾袒露自己的真实意图,也阻断了人与人之间真诚交流的道路。
心灵不设防,甚至平常做事有点粗枝大叶,崇尚心灵自由,与人交流的时候一吐为快,这样的人会让你从心底感到真诚。唯有真诚的人,才是不设防的人。不设防的人,也就是勇敢的人,永远向世界袒露着自己的胸膛的人。真诚是心与心之间的坦诚无私,是带来信任和鼓励的温暖的力量。只有互相之间拥有了心灵上的默契,彼此之间的相处才会显得自然和谐。它使你的语言和行为成为真正通向对方心灵的道路,我们每个人都同样呼唤真诚,向往真诚,崇拜真诚。摘掉虚伪的面具,换上真诚面孔即发现真诚就在你身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