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格局决定命运
5020700000020

第20章 开放你的思路,享受成功人生(2)

涂道坤有一本《一变就通》的书,讲述了“水随器而圆,人随水则变通”的道理。书中指出:“什么不可阻挡?变通不可阻挡!什么是无敌的?变通是无敌的!你知道世界上最善于变通的东西是什么吗?有人说是变色龙,也有人说是天上的云,还有人说是女人的心。其实都不是。世界上最善于变通的东西应该是水。水是什么?诗人说,水是音乐,泉水叮咚,沁人心脾;科学家说,水是无色无味的液体;农民说,水是庄稼不可缺少的东西;防汛指挥部的人说,水是洪水猛兽;军事家说,水是百万雄兵,可以淹七军……然而,我却说:‘水是变通。’”水是有格局的,它既有海纳百川的容量,也有汩汩而流、日夜不息的韧性。我们如果能像水一样随着客观情况变化而变化,该聪明时聪明,该模糊时模糊,该行动时行动,该停止时停止,那么,再难的问题也会迎刃而解。

人生的大门有时是没有钥匙的,在命运的关键时刻,人最需要的不是墨守成规的钥匙,而是一块砸碎障碍的石头!这块石头就是变通。一位哲学家曾经说过一段极富哲理的话:有的门是推开的,有的门是拉开的,如果你拼命地去推那应该拉开的门,除非你将门毁坏,否则你将无法通过它。确实,如果你最初就选错了开门的方法,那么“坚持到底”的精神只能让你与成功南辕北辙,在这种情况下,谁又能说变通不是一种明智的选择呢?

忍无可忍,不做沉默的羔羊

在社会上,有些人总是本本分分、规规矩矩,他们在工作中任劳任怨,在生活中洁身自好,各个方面都达到了社会规范的基本要求。然而,他们总是吃亏,就算是被人欺负了,遭受了不公正的待遇还是忍气吞声,就像一只“沉默的羔羊”,他们这种逆来顺受的性格只会导致别人的再次侵害。俄国著名作家契诃夫的一篇文章就足以说明这一点。

一天,史密斯把孩子的家庭教师尤丽娅·瓦西里耶夫娜请到他的办公室来,需要结算一下工钱。

史密斯对她说:“请坐,尤丽娅·瓦西里耶夫娜!让我们算算工钱吧。你也许要用钱,你太拘泥于礼节,自己是不肯开口的……呶……我们和你讲妥,每月30卢布……”

“40卢布……”

“不,30……我这里有记载,我一向按30卢布付教师的工资的……呶,你待了两个月……”

“两个月零5天……”

“整两月……我这里是这样记的。这就是说,应付你60卢布……扣除9个星期日……实际上星期日你是不和柯里雅搞学习的,只不过游玩……还有3个节日……”

尤丽娅·瓦西里耶夫娜骤然涨红了脸,牵动着衣襟,但一语不发。“3个节日一并扣除,应扣12卢布……柯里雅有病4天没学习……你只和瓦里雅一人学习……你牙痛3天,我内人准你午饭后歇假……12加7得19,扣除……还剩……嗯……41卢布。对吧?”

尤丽娅·瓦西里耶夫娜两眼发红,下巴在颤抖。她神经质地咳嗽起来,擤了擤鼻涕,但一语不发。

“新年底,你打碎一个带底碟的配套茶杯,扣除2卢布……按理茶杯的价钱还高,它是传家之宝……我们的财产到处丢失!而后,由于你的疏忽,柯里雅爬树撕破礼服……扣除10卢布……女仆盗走瓦里雅皮鞋一双,也是由于你玩忽职守,你应负一切责任,你是拿工资的嘛,所以,也就是说,再扣除5卢布……1月9日你从我这里支取了9卢布……”

“我没支过!”尤丽娅·瓦西里耶夫娜嗫嚅着。

“可我这里有记载!”

“呶……那就算这样,也行。”

“41减26净得15。”

尤丽娅两眼充满泪水,长而修美的小鼻子渗着汗珠,多么令人怜悯的小姑娘啊!

她用颤抖的声音说道:“有一次我只从您夫人那里支取了3卢布……再没支过……”

“是吗?这么说,我这里漏记了!从15卢布再扣除……喏,这是你的钱,最可爱的姑娘,3卢布……3卢布……又3卢布……1卢布再加1卢布……请收下吧!”

史密斯把12卢布递给了她,她接过去,喃喃地说:“谢谢。”

史密斯一跃而起,开始在屋内踱来踱去。

“为什么说‘谢谢’?”史密斯问。

“为了给钱……”

“可是我洗劫了你,鬼晓得,这是抢劫!实际上我偷了你的钱!为什么还说‘谢谢’?”

“在别处,根本一文不给。”

“不给?怪啦!我和你开玩笑,对你的教训是太残酷……我要把你应得的80卢布如数付给你!喏,事先已给你装好在信封里了!你为什么不抗议?为什么沉默不语?难道生在这个世界口笨嘴拙行吗?难道可以这样软弱吗?”

史密斯请她对自己刚才所开的玩笑给予宽恕,接着把使她大为惊疑的80卢布递给了她。

她羞羞地过了一下数,就走出去了……

对于文中女主人公的遭遇,我们能用什么词汇来形容呢?懦弱、可怜、小格局?就像鲁迅先生说的:“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生活中,如果我们无端地被单位扣了工资,我们的反应又是怎样的呢?

人活着就要学会捍卫自己的利益,该是你的你无须忍让。除了抛弃这种“受气包”的心态,还要从心理上认同,有时“斤斤计较”并不丢脸。

“装傻”是一种智慧

《论语》中有一段孔子赞人“愚不可及”的话,大意是说:“宁武子这人,当国家政治清明的时候便发挥他的聪明才智,当国家政治黑暗的时候便装出一副愚笨的样子。他的那种聪明是人们可以赶得上的,他的那种愚笨却是没有人能够赶得上的。”这句话告诉我们:学“傻”比学“智”更难。

才能出众不一定是智慧,相反,有智慧的人并不显露自己超人的才华,因为过于显山露水只会让智慧发挥它的副作用,导致“聪明反被聪明误”的后果。做人切忌恃才自傲,锋芒太露易遭嫉恨,更容易树敌,藏巧守拙才是长远之道。

西汉的张良是汉高祖刘邦的谋士,他智慧过人,屡出奇计,为西汉的建立立下了不朽的功劳。公元前201年,刘邦大封功臣,说“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之外,这是子房的功劳”,请张良自选齐地三万户,作为封邑。张良推辞不受,最后被封为留侯。

对于张良的谦逊,很多人颇为不解。一位跟随张良多年的心腹一次忍不住问张良:“富贵荣华,这是人人都不愿放弃的,大人何以功成之时,一概不求呢?大人也曾是义气中人,这样销声匿迹,岂不太可惜了吗?请大人三思。”

张良说:“正因如此,我才有如此抉择啊。”

张良的心腹闻言一怔,茫然不语,张良低声说:“我年轻时,散尽家财,行刺秦王,追随沛公,唯恐义不倾尽,智有所穷,方有今日的虚名。时下大局已定,天下太平,谋略当是无用之物了,我还能彰显其能吗?谋有其时,智有其废,进退应时,方为智者啊。”

张良和外人从不袒露心声,好友探望他,他从不议论时事。一次,吕后因刘邦要废掉太子刘盈之事派人求张良帮忙,软硬兼施之下,张良无奈出了主意,让吕后请出商山四皓辅佐太子。刘邦一直崇敬这四个人,待见他们出山相助太子,大惊失色,自知太子羽翼已成,不得不放弃了废太子的念头。

吕后派人向张良致谢,张良却回绝说:“这都是皇后的高见,与我何干呢?请转奏皇后,此事千万不要再提起了。”

吕后听了使者回报,感叹良久,她对自己的妹妹说:“张良不居功是小,弃智绝俗才是大啊。我先前只知道他智谋超群,今日才知他是深不可测,非我等可以窥伺得了的。”

刘邦死后,吕后专权。张良对世事的变故一概不问,求见他的大臣他也一律不见。吕后见他潜心研学道家养生之术,便不以他为患,反而对他愈生钦敬,她派人对张良说:

“人的一生十分短暂,应该及时享乐。听闻你为炼仙术,竟致绝食,何须如此?切不要自寻烦恼了。”

在吕后的一再催促下,张良这才勉强用饭。吕后对其他的大臣或杀或贬,却独对张良关爱有加。

俗话说,真人不露相,露相非真人,必要的时候“装傻”,往往是智者的第一选择。这其中自有智者对智慧的独特认识,但更多的还是他们对智慧的副作用心存忌惮。智者懂得隐藏智慧,保全自身,这也是做人的一种格局。做不到这一点的人,总是那些不知收敛的人,他们的结局大多不妙。

装疯卖傻,被古代许多智者奉为韬光养晦的有效方略,并屡试不爽。处在人生劣势的情形之下,不妨使用一下。

装疯卖傻能起到麻痹对手的作用,为你赢得有利战机。制造假象,迷惑和麻痹政敌,使其放松警惕,对你不加提防,常常能够收到出人意料的效果。

在现代社会,也许我们不会遇到斗得你死我活的险境,但是在生活和工作中,学会守拙还是很有必要的。我们不一定要装成“傻子”,但可以装成“愚人”,这样做对于自己的发展十分有利。

当然,装傻是一种应对现实的生存与成功之道。在时机尚未成熟、条件也不具备的情况下装一回“傻”,才不会被别人提防,才能在暗处谋划全局。然而“装傻”又不是消极地明哲保身,而是为日后的大有作为奠定基础,在别人放松警惕的时候充实自身,当天时、地利、人和齐备之际,这些“装傻”的智人便会果断出击,而且一击即中,这时候,他们便不再需要“傻”的外壳来做掩护了。

该装傻时便装傻,该聪明时绝不含糊,成功便离你不远了。

追求在哪里,人生就在哪里

余秋雨先生曾说:“人生的追求,情感的冲撞,进取的热情,可以隐匿却不可以贫乏,可以浑然却不可以清淡。”人的追求在哪里,他的人生也就在哪里。我们不应该在内心里为自己限定高度,那样只会阻碍自身的发展。

有一家跨国企业在招聘中出了这么一道题:“就你目前的水平,你认为10年后,自己的月薪应该是多少?你理想的月薪应该是多少?”

结果,那些回答数目奇高的应聘者全部被录用。其后面试官解释说:“一个人认为自己10年后的工薪竟然和现在差不多或者高不了多少,这首先说明他对自己的学习、前进的步伐抱有怀疑态度,他害怕自己走不出现在的圈子,甚至干得还不如现在好。这种人在工作中往往没什么激情,容易自我设限,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他对自己的未来都没有信心,我们又怎能对他有信心?”

玻璃罩已经罩在了跳蚤的潜意识里,罩在了它的心灵上,如果你被自己所画的那条线限制住,你的行动、欲望、潜能便会被扼杀。因为自我设限的观念带给人的是对失败惶恐不安,又对失败习以为常,丧失了信心和勇气,渐渐养成懦弱、狐疑、狭隘、自卑、孤僻、害怕承担责任、不思进取、不敢拼搏的精神面貌,这都是小格局的表现。这将使我们永远叩不开成功的大门,因为他们的心里面也默认了一个“高度”,这个高度常常暗示了自己的潜意识:成功是不可能的,这是没有办法做到的。

很多人会奇怪,一头5吨重的大象竟然拉不动一根小木桩。可这是事实,因为当这头大象还很小的时候,它就被拴在一根1英尺高的小木桩上了,开始它拼命挣扎,想挣脱木桩,可是它做不到。后来,小象变成大象了,它头脑里还一直认为挣脱不了木桩,于是它放弃了。锁链仍然那么细,木桩仍然那么小,然而大象再也不尝试挣脱了。

自我设限的思想使你就像这头大象,生命中遇到一些限制,就相信这些限制会伴随你的一生。社会在改变,生命在改变,思维也应该随着社会而改变。而自我设限,就不可能突破自我,甚至连本来可以做到的事也变成了不可能。这种思想是一个真正的杀手。它不等同于谦逊。如果你做不到某件事情,你可以说“我可以试一试”,而不是说“我不行,我不是这块料子”。

美国总统罗斯福说:“没有你的同意,没有人可以让你觉得你低人一等。”如果你觉得低人一等,那是你自己决定的,你本来并非如此。自我设限的思想让我们原地踏步,永远停滞在一个低水平上。只要我们想改变,敢改变,我们就可以马上采取行动,远远超越那个低水平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