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6 苦痛不入心
还有一段故事,也是《涅槃经》上说的:过去无量劫时候,释迦牟尼佛是一个很穷困的人,当时有佛出世,看到大家都先供养佛然后求法,自己却贫穷而无钱可供,于是,他心生一计,愿以身卖钱来供佛,就到大街上去卖自己的身体。当在大街上喊卖身时,恰巧遇一病人,医生叫他每日应吃三两人肉,那病人看见有人卖身,便十分欢喜,因向贫人说:“你每日给我三两人肉吃,我可以给你五枚金钱!”这位穷人,听了这话,与那病人商洽说:你先把五枚金钱拿来,我去买东西供养佛,求闻佛法,然后每日把我身上的肉割下给你吃。当时病人应允,即先付金钱。这穷人供佛闻法已毕,即天天以刀割身上的三两肉给病人吃,吃到一个月,病才痊愈。当穷人每天割肉的时候,他常常念佛所说的偈,精神完全贯注在法的方面,竟如没有痛苦,而且不久他的身体也就平复无恙了。而且不久他的身体也就平复无恙了。这穷人因求法之故,发心做难行的苦行有如此勇猛;诸生现今在这院里求学,早晚皆得闻佛法,不但每日无须割去若干肉,而且有衣穿,有饭吃,这岂不是很难得的好机缘吗?
——弘一法师
痛苦,是拥有其自身的价值的。
蚌是痛苦的,珍珠是它痛苦的造化,美丽宝贵;五彩的人生之所以缤纷,是因为痛苦的折射;每一次痛苦都意味着一种美的开始,这是痛苦的价值。
溪流中有一块小石,在向那山岩诉说着自己的痛苦,它被水流冲刷,琢磨着那尖尖的棱角。它低沉着,因为它在承受痛苦。
人类也一样,古今中外,有多少伟人在经历过痛苦之后,才获得成功,得到甘甜。
霍金,一个举世闻名的人,然而命运的不幸使他丧失了双腿,然而他有斗志,不甘于落魄,以他顽强的意志,战胜了自己,战胜了世界。
存心养性,须要耐烦耐苦,耐惊耐怕,方得纯熟。
李白,身处蜀地,心却在长安,蜀道难,难于上青天,可是又怎能比得上他的仕途波折。他是不羁的,挺胸而立,悠游山水,一挥手,写就了半个盛唐。
文天祥,山河破碎,风雨飘摇,大宋的气数已经尽了!多年的抗金救国,一次次失败,更是让他万分凄凉。即使明知必死,又怎能叛国投敌!于是,他挺身而出,从容就义。
的确,“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没有经历过痛苦,就是一个不完整的人,你的生活也就是不完整的。经历重重苦难,跨越千山万水,你的生活才更完美、更充实,你的人生才会更有价值,也更有意义。
人活着并不是为了痛苦,但要活着却不能不承受痛苦。离开痛苦,人就会变得简单而肤浅,但如果不想方设法摆脱痛苦,那么活着也只是肤浅而简单。
痛苦可以捶打出哲学思想,但你必须是一块钢铁;痛苦可以磨砺出卓越人才,但你必须是一把宝剑。
与其说痛苦是人的劲敌,毋宁说它是人的忠实侍从。它伴你走向成熟,走向坚强;而且,一个人是否成熟、是否坚强,关键就是看他能否在痛苦的簇拥下依然保持主人翁的身份。
要想永远使自己超脱于痛苦之上,还得学会在无情的现实面前保持冷静的头脑。要懂得人生就是爬大山的道理,要从潜意识里相信自己摆脱困境的能力,要在心理上强硬起来,一切向前看。有许多不幸的事情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即使因为自己的失误,撒下了悔恨,也不必无休无止地自责,使自己的灵魂永远背负着沉重的十字架,重要的是一切从头做起。“前面的开阔地总要走过去∕没有绿茵遮阳已成为事实∕要么跌入海底永伴沉船∕要么耸起身躯化为山脉∕唱着歌也好∕流着泪也好∕冲过去就是壮举∕属于每个人的路就是这么长∕何必蜷缩起身去爬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