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做人的无比智慧
1 谦和之心,方是大师之道
我出家以来,在江浙一带并不敢随便讲经或讲律,更不敢赴什么传戒的道场,其缘故是因个人感觉学力不足。三年来在闽南虽曾讲过些东西,自心总觉非常惭愧的。这次本寺诸位长者再三地唤我来参加戒期胜会,情不可却,故今天来与诸位谈谈,但因时间匆促,未能预备,参考书又缺少,兼以个人精神衰弱,拟在此共讲三天。
——弘一大师
弘一法师虽然一生名誉相随,但他一直都是一个很谦逊的人。怀谦和之心是真正的大师之道。
只有谦虚的人才会经常发现自己的不足,从而不断得到各方面的指导和帮助,使自己不断进步。山不辞石固能成其高,海不辞水方能成其深。科学家牛顿在听到有人称赞时,曾说:“在我自己看来,我只不过是在海边玩耍的小孩,为不时发现比寻常更美丽的贝壳而沾沾自喜,而对于我面前浩瀚的大海,却全然没有发现。”牛顿定律的确立,万有引力的发现,微积分的创建,他毕生不懈,却毫不满足。巴西球员贝利每次进球后,别人问他哪个球踢得最漂亮时,他总说:“下一个!”最终获得“球王”的称号。正如别林斯基所说:“一切真正伟大的东西,都是最纯朴而谦逊的。”有真才实学的人往往虚怀若谷、谦虚谨慎,而不学无术、一知半解的人却常常骄傲自大、好为人师。谦虚是一种品德,是进取和成功的必要前提。
从前,有一个学僧在无德禅师座下学禅,刚开始他还非常专心,学到了不少东西。可是一年之后他自以为学得差不多了,便想下山去云游四方,禅师讲法的时候他什么都听不进去,还常常表现出不耐烦的样子。无德禅师把这些全看在了眼里。
这天无德禅师决定问清缘由,他找到学僧问道:“这些日子,你听法时经常三心二意,不知是何原因?”
学僧见禅师已识透他的心机,便不再隐瞒什么,他对禅师说:“老师,我这一年来学的东西已经够了,我想去四方云游,到外面去参禅学道。”
“什么是够了呢?”禅师问。
“够了就是满了,装不下去了。”僧人认真回答。
禅师随手找来一个木盆,然后装满了鹅卵石,对学僧说道:“这一盆石子满了吗?”
“满了。”学僧毫不含糊。
禅师又抓了好几把沙子撒入盆里,沙子漏了下去。
“满了吗?”禅师又问道。
“满了!”学僧还是信心十足。
禅师又抓起一把石灰撒入盆里,石灰也不见了。
谦退是保身第一法,安详是处世第一法,涵容是待人第一法,恬淡是养心第一法。
“满了吗?”禅师再问。
“好像满了。”学僧有些犹豫地说。
禅师又顺手往盆里倒了一杯水下去,水不见了。
“满了吗?”禅师又问。
学僧没有说话,跪拜在禅师面前道:“老师,弟子明白了!”
“谦受益,满招损。”不要因为取得了小小的成绩就认为自己不可一世,其实处处都是学问,你所知道仅仅是九牛一毛、大海里的一滴水而已,因此,学会谦虚才能得到真经。
的确,一颗谦虚的心正如那盛了石子、沙子、石灰及水的盒子,将能盛得下更多的东西。这也是为什么只有谦虚的人才能成为智者的原因之所在,因为只有谦虚,才会承认自己的错误,也才会有务实的精神,也才能真正成为一个有用的人。
真正谦虚的人就正如那流淌着的活水。因为水是万物的根源,充满无限生命的可能。水,不具固定形态,随方就圆,可依任何容器改变它的外形,深谙圆融之道。水,利于万物而不居功,为善而不欲人知。水,能洁净万物,却不与之同流合污,借由三态变化,永远保持纯真本性而不变。水,看似柔弱无比,却是大自然中最强大的力量。水,服从自然法则,哪里卑下,就往哪里去,拥有谦逊美德。
上善若水,水中满是禅意。人生是一条污浊的河流,要想超越狭隘的自身,必须成为大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