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10 欲取先予,不失者不得
由是观之,吾人欲得诸事顺遂,身心安乐之果报者,应先力修善业,以种善因。若惟一心求好果报,而决不肯种少许善因,是为大误。譬如农夫,欲得米谷,而不种田,人皆知其为愚也。故吾人欲诸事顺遂,身心安乐者,须努力培植善因。将来或迟或早,必得良好之果报。古人云:“祸福无不自己求之者”,即是此意也。
——弘一法师
弘一法师在谈到善恶果报时,认为人的事情之所以做得顺利,能得到很多人的帮助,是因为这个人以前做过很多好事,也帮助过别人。因此,若想得到好的果报,不肯先付出是不可能的。这正如农夫种地,想有好的收成却不先辛勤种地,可能吗?!所以,我们若想事情有好的结果,就应该先付出,这样才会有相应的收获。
在《佛经》里,有这样一个故事:
商人遇到难处,他的生意越做越小,于是,他去请教智尚禅师。
禅师说:“后面禅院有一架压水井,你去给我打一桶水来!”
半晌,商人汗流浃背地跑来,说:“压水井下面是枯井。”
禅师说:“那你就到山下给我买一桶水来吧!”
商人去了,回来后仅仅拎了半桶水。禅师说:“我不是让你买一桶水吗?怎么才半桶水呢?”
商人红了脸,连忙解释:“不是我怕花钱,山高路远,实在不容易。”
“可是我需要的是一桶水,你再跑一趟吧!”禅师坚持说。
商人又到山下买了半桶水回来。禅师说:“现在我可以告诉你解决的办法了。”他带商人来到压水井旁边,说:“你把半桶水统统倒进去。”商人非常疑惑,犹豫着。
“倒进去!”禅师命令。
于是商人将那半桶水倒进压水井里,禅师让他压水看看。商人压水,可是只听到那喷口呼呼作响,但没有一滴水出来,那半桶水全部让压水井吞进去了,商人恍然大悟,他又拎起另外的半桶水全部倒进去,再压,清澈的水果然喷涌而出。
一般来说,人总是想得到,而不想付出,但实际上,世界上没有这么简单的事情。当你需要别人帮忙时,或者说需要别人在未来帮你忙时,你也应该给予别人帮助,这才是真正地体现了互惠互利的原则。
善恶若无报,乾坤必有私
原来,“取”与“予”之间并不是相互对立的,如果我们只是一味地想去索取,那么,我们将活在地狱;倘若我们懂得“先予而后取”的道理,那么,我们便生活在天堂。
或许,天堂与地狱的差别也就在于此。
有人和上帝在谈论天堂和地狱的问题。上帝对这个人说:“来吧,我让你看看什么是地狱。”他们走进一个房间,屋里一群人正围着一大锅肉汤。每个人看起来都营养不良,一脸的绝望。他们每个人都有一把可以够到锅里的汤勺,但汤勺的柄比他们的手臂还长,自己没法把汤送到嘴里,他们看上去是那样的悲哀。
“来吧,我再让你看看什么是天堂。”
上帝把这个人领入另一个房间。这里的一切和上一个房间没什么不同。一锅汤、一群人、一样的长柄汤勺,但大家都在快乐地歌唱。
“我不懂,”这个人说,“为什么一样的待遇与条件,他们快乐,而另一个房间的人们却很悲哀呢?”
上帝微笑着说:“很简单,在这里他们会喂别人。”
天堂与地狱的区别其实很简单,他们的区别就是生活在天堂的人知道“欲取先予”,而生活在地狱的人只懂得“各取所需”。可见,助人才能助己,生存就是生活,一个不懂得与他人合作的人就等于把自己送进了地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