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广出身将门,箭术超群,文帝十四年匈奴突破萧关的时候,李广就曾经以“良家子”的身份参军,抗击匈奴。由于马术精湛且箭术一流,所以很快就脱颖而出。其人在战场上斩敌无数,出征归来就因功被升为中郎。当时李广的表弟李蔡也做着郎官,兄弟二人都是刘恒身边的武骑常侍,那可是官秩八百石的官位。
李广曾跟随刘恒外出打猎。古代皇帝打猎很牛,经常不是自己亲自去和猛兽斗争,都是让身边的侍从把猛兽先弄得奄奄一息了,自己再到猛兽跟前象征性地射一箭或者补一刀。
在这次射猎活动中李广作为刘恒的侍从,在和猛兽搏斗时表现得英勇异常。刘恒对李广说:“小李,你真是生不逢时啊,你要是生在高皇帝那个年代,跟着高皇帝打天下,凭你的一身武艺和胆略,封他个万户侯又有什么难呢!”
李广确实是一个武艺好的人,你光看他那个怪毛病,没事就跟老虎过不去,身为“射虎哥”,他总是忍不住要张扬自己过人的武艺,他很爱表现自己与众不同的特点,很自大,而且对身边的人没有警惕意识。这种人不适合做官,因为他容易得罪人,而且还不容易知道谁被自己得罪了。
景帝年间,李广担任陇西都尉,后来又升任为统领皇帝骑兵侍从的骑郎将。吴楚七国之乱的时候,李广是太尉周亚夫手下的骁骑都尉,在和敌军交战之时抢下了敌军的一面军旗。
古代打仗,军旗就是指挥棒,军旗往哪里挥,军队就往哪里去,一般来说掌管军旗的都在离战场较高的地方,周围保护的军士也很多。抢下敌军军旗就意味着敌军失去了指挥,李广立下了大功一件,并在昌邑之战中大显身手。
昌邑(在今山东巨野)在梁国境内,是汉景帝的弟弟梁王刘武的地盘。当年刘恒封自己的三个儿子为梁王、代王、太原王的时候就盘算过了,梁国、代国、太原国刚好形成一道护卫中央政府、抵挡东方诸侯国进攻的屏障。梁国在吴楚七国之乱的时候抵挡住了打算西进的吴楚军,昌邑之战只是其中一战,但大约李广实在表现得太过骁勇,而且刘武手下将才不多,因而梁王就生出了对李广的怜爱之情。他看到李广那时的官职还只是一个都尉,就送给了李广一枚将军印,李广没什么政治头脑,兴高采烈地收了下来,殊不知就是这枚将军印差点把自己害惨。
平定吴楚七国之乱之后,功臣们因功受赏,李广功劳不小,可硬是什么都没有得到,问题就出在李广接受梁王将军印这件事上了。刘启觉得李广勾结诸侯王,这是十分严重的政治错误,只是李广浑然不知。
后来李广调任上谷太守,成天和匈奴人打仗,典属国公孙昆邪看不下去了,就跑去跟刘启说:“李广其实很厉害的,就是有点嚣张,有才气的人都会有些自以为是。现在他成天打仗,陛下,名将难求,哪天他要是战死了那损失可就大了啊!孰轻孰重,您可掂量清楚,牛脾气就牛脾气呗,忍着点吧,总比丧失了人才强。”
景帝幡然醒悟,就把李广调到上郡当太守去了。
但是匈奴人好像就跟李广干上了似的,景帝中元六年(公元前144年),匈奴人从雁门关进入汉朝境内,攻击上郡,刘启派了一名中贵人跟着李广一同赶赴前线。中贵人就是宦官,按照日本学者泷川资言的说法,宦官从军就是从此开始,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例太监监军事件。
且说被派往李广军中监军的这位宦官,他带了几十名骑兵瞎跑路,结果就遇到了三个匈奴人。按说汉兵人多势众,这怎么的都能以多胜少啊,但很遗憾,这位宦官被射伤,随行的几十名骑兵全部被杀,狼狈至极。
宦官逃回了李广大营,李广了解完情况说:“这肯定是匈奴的射雕能手干的。”李广带着百余名骑兵去追击那三个匈奴人,那哥仨也不知怎么就把马给弄丢了,步行了几十里,被李广带人追上。李广带着百十号射手,匈奴那边就仨人,按说李广该是对那三人手到擒来,然而事实却是,李广如临大敌。他让士兵们摆开阵势左右包抄,也不知道三个人还用得着左右包抄个啥……最终李广射死两个活捉一个,抓来一问,果然是射雕手。
就当李广等人打算回营的时候,远处又有千名匈奴骑兵赶来,两边相互不知道底细,匈奴兵以为李广他们是汉朝军队派来诱敌的,心中顿时紧张起来,赶忙上山布阵,占据制高点。
李广这边的士兵也心虚,看见匈奴兵人数比他们多,心里就打退堂鼓。李广说:“咱和敌人相距不过几十里,咱们只要一撒丫子跑,匈奴骑兵掩杀过来,咱们就是人家砧板上的鱼肉啦。咱要是留下来,匈奴人肯定会以为咱们的主力有埋伏,以为咱们是来引诱他们的,他们肯定不敢打咱。”
于是李广命令手下士兵一直前进到距离匈奴人只有二里的地方,让士兵卸掉马鞍,以此让匈奴人坚信他们就是来引诱匈奴兵的。后来匈奴这边出来一个骑白马的将军整理队伍,李广带着人就冲上去把那人射死了,匈奴人很害怕,以为周围有汉朝大军,本打算趁夜偷袭李广一伙,哪知道李广等人已经趁着夜色逃跑了。李广第二天早上回到大营,军士们一晚上没见到将军,因而也不敢乱动,所以人马俱在。危险至此才算解除。
李广有胆识有谋略,但他的个人主义作风太重,为了表现自己能行,就带百十号人冒险去为那个宦官报仇,还好有惊无险。李广太爱彰显个人魅力,因而自负自大,容不得半点欺辱,这为他日后在武帝朝的悲剧埋下了伏笔。
刘启:老老实实地低头
汉景帝刘启执政时恰好遇到了匈奴内部国势低迷的时期,因而我们可以看到,整个景帝朝汉匈关系趋于缓和,双方的接触、摩擦变少了。这令汉朝赢得了一个绝佳的休养生息的机会,汉帝国抓准时机,一方面继续向匈奴称臣来确保和平;另一方面养精蓄锐,以备日后反攻。
刘启执政时期,汉朝和匈奴之间并没有太大的战事,《史记·匈奴列传》只记载了一件事,即赵王刘遂谋反案。
熟悉文景时期历史的读者都知道,晁错在景帝时期提出了著名的“削藩策”,他鼓励刘启侵削诸侯国的领土,这位赵王刘遂的赵国就倒霉地被削去了常山郡。
高帝十一年(公元前196年),刘邦封自己的儿子刘友为淮阳王。后来吕后毒死戚夫人和刘邦的儿子赵王刘如意之后,淮阳王刘友就被封为赵王,并娶了吕氏家族的一位女子进行了政治联姻。
问题就出在这老婆上。如果吕家是想借嫁女儿的机会让刘友帮吕家人安插个什么官职,那刘友在家里地位还能高点儿,可偏偏吕家的家长吕雉比他本事更大一些,所以吕家的女人就是来监管刘友的。讨厌臣子可以视而不见,讨厌老婆就不同了,躲也躲不开。一旦老婆嫉妒心泛滥,或者觉得受了委屈、不被丈夫喜欢,回娘家告黑状说老公冷落自己,那这女婿还不得被丈母娘收拾惨么。
刘友就属于这种情况。
公元前181年,由于吕氏夜夜独守空房,寂寞难耐,想到自己这辈子可能就要这样无声无息地度过,心中实在不甘。为了给自己换一个更为靠谱的老公,吕氏就跑到吕后那里告黑状说:“赵王成天抱怨咱们吕家人当王的事情,还说等你死了之后就要发兵,把咱吕家的王都杀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