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学改变你一生的108个心理学法则
5187800000011

第11章 人之生存:职场心理学法则(3)

最终,李先生在竞争中胜出,成为部门主管,而王先生则调到另一个部门当主管,双方皆大欢喜。在以后的工作中,两个人还成了非常好的工作伙伴。

竞争是冷酷无情的,尤其是与高手过招,一不留神很可能就一败涂地。我们要做的是抓住竞争的机会,去战斗,去拼搏。也许你会失败,但在竞争的过程中,你也肯定能从对手身上学到很多东西。因此,遇到这种情况,需要从以下几点做起。

1.鼓足勇气,奋起迎战

面对高手必须迎战,这一点毋庸置疑。就算知道这是一场势均力敌的竞争,自己胜算并不大,甚至知道这是一场不那么公正的比赛,也要斗争,去斗。战而不胜,虽败犹荣。

2.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

每个人各有所长,也各有所短,即使高手也不例外。因此,只要能充分发挥自己的长处,去迎击对方的短处,必然能出奇制胜。

3.反省自己的不足

与高手竞争,同时也是一个难得的学习过程。在高压力、高强度下,人是会迅速成长的。因此,在竞争的过程中,一定要不断反省自己的不足,想办法进行弥补。即使最后竞争失败了,你也会有所收获。

4.妥善处理与竞争对手的关系

在任何一个行业,都存在着竞争与合作的关系,同事之间就更不用说了。只要你还在这个行业里发展,就难免要和这些行业的精英打交道,因此,妥善处理与竞争对手之间的关系,就显得尤为重要。

在职场中,同行、同事之间的竞争在所难免,也无可逃避。但在竞争的过程中,必须注意方式方法,不要把关系搞僵。如果还想在这个行业里工作,应该给自己留条后路。即使你失败了,经过这样的一场竞争以后,对你今后的发展也是大有好处!

竞争优势效应:与对手共赢

在现实社会中,人人都希望自己比别人强,没有人愿意承认自己是弱者。当涉及到自身的利益时,人们必然会奋力争取,就算两败俱伤也在所不惜;即便是在双方拥有共同的利益时,人们也往往因为优先权而竞争,而非选择有利于双方的“双赢合作”。心理学家称这种现象为“竞争优势效应”。

社会心理学家认为,每个人都希望自己是强者,不能容忍对手比自己更强大。在人的骨子里,竞争的天性与生俱来。因此,当面对利益冲突的时候,很多人都会选择竞争,即使是两败俱伤也无怨无悔。

有一个实验也许更能形象地说明竞争优势效应。心理学家把参加实验的学生分成很多组,每一组是两个人,他们彼此都是在独立的空间,是分开的,不能进行商量。心理学家让他们每个人写下自己想要得到的钱数,如果他们两个人写下的钱数加起来恰好是100或者小于100,那么,他们就能得到这些钱。如果他们两个人的钱数相加大于100,比如说是140元,那么,他们每个人都必须付出70元给心理学家。

结果会怎么样呢?

几乎所有的学生都得付钱给心理学家,因为没有一组的学生写下的钱数之和小于100。

心理学家指出,因为缺乏沟通,让人们在有共同利益的情况下,依旧会选择竞争。不过,要是双方事先已经商讨过利益分配问题,达成了共识,双赢合作的可能性就会大大增加。在该实验中,倘若允许参与实验的两个人互相商量的话,那么结果是不言自明的。

双方的利益发生冲突会导致人们选择竞争。

在双方具有共同利益的情况下,如果利益分配不均衡以及长期利益和短期利益的矛盾,也会促使人们选择竞争。

那么,针对这种竞争优势效应带来的负面作用,有没有办法消除呢?

著名心理学家荣格有这样一个公式“我+我们=完整的我”。世上不存在绝对的我,唯有融入“我们”的“我”才是“完整的我”。

某著名公司招聘管理层人员,20名优秀应聘者从几百人中脱颖而出,闯入复试。

此次招聘仅有5个名额。复试开始后,负责人把这20个人随机分成甲、乙、丙、丁4个组,指定甲组的5个人去调查婴儿用品市场;乙组的5个人调查学生用品市场;丙组的5个人调查中青年用品市场;丁组的5个人调查老年人用品市场。

“我们录取的员工是负责市场开发的,所以,你们应该具备对市场的敏锐观察力和对一个新工作的适应能力。现在,你们分别去办公室领取一份相关的资料。”两天之后,20个人把自己的市场分析报告送到负责人那里,负责人一一看完之后,恭喜甲组:“你们被本公司录取了,因为在这4个组中,只有甲组的5个人互相借用了各自的资料,补全了自己的分析报告,这正是我们公司需要的人才——具有团队合作意识的人才。要知道,团队精神才是现代企业成功的保障。”

“竞争优势效应”的积极作用是不可估量的,因为合作不仅仅能实现预期的共同利益,更会为双方的发展营造无限的空间。所以,不管个人还是组织,不管是人际交往还是经营企业,都要尽量发挥它的积极作用而避免它的消极影响,这样我们的道路才能走得更宽阔、更长远。

要想彻底消除竞争优势效应的负面影响,就要积极地推行双赢理论。可以说,合作,是我们这个时代的主旋律,它为我们每一个人都营造了一个良好的发展空间。

任何一个人,要想实现自身价值,就必须与周围的人友好相处,精诚合作,实现优势互补,在竞争中共同发展。这就是当今时代所推崇的“双赢”,某种意义上来说,只有“双赢”才是真正的赢。

共生效应:善待自己的“共生体”

自然界存在这样一种现象:当一株植物单独生长时,会显得矮小又单调,而与众多同类植物一起生长时,则根深叶茂。人们把植物之间的这种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现象称为“共生效应”。

对于我们职场中的人士来说,我们的“共生体”就是我们的同事。我们生活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工作。一天24个小时,除去吃饭睡觉的时间,你有一大半的时间是在和同事相处,同事成了你生活中仅次于家人的亲密接触者。但如果和同事的关系相处不好,那你一天郁闷的时间肯定会比愉快的时间长,生活将变得沉重无比。所以,在职场中,我们要善待自己的“共生体”,也就是要善待自己的同事。

许多职场中人都感叹和同事的关系不和睦,这似乎也成为现代职场的通病。日前智联招聘网发布的一项最新调查显示,在上海白领中,居然有近两成人坦然承认自己在职场没有真正的朋友,并且他们也不想跟同事成为朋友。他们认为,“职场如战场”,同事就是竞争对手,跟同事做朋友,只能是给自己埋下一颗定时炸弹,因为他了解你的缺点,甚至还握有你的“把柄”。同事真的不能做朋友吗?

戴维和杰克原本是一对很要好的朋友,从同一所大学毕业,又同在一个公司、同一个科室工作。戴维思维严谨、观点缜密;而杰克观念前卫、思想敏锐,两人的工作互补性很强,被公司誉为“黄金搭档”。但是有一阵子,他们两人突然变得深沉了,上班也不在一起研究问题,各人在自己的电脑上工作,相互好像不认识一样。这一异常现象被部门经理发觉了,把他们俩叫到一起盘问,两个人都说没有发生什么。

后来细心的部门经理发现戴维疑心杰克在同事面前说过自己的失败经历,所以不愿答理杰克,而被误会的杰克却以为戴维把他当成了竞争对手。于是,经理分别找他们再次谈心,挑明他们之间的矛盾根源,解释了其中的误会。经过经理的开导,他们也进行了一次肺腑之言的沟通,他们都觉得自己误会了对方,并做了一次自我反省。工作是不可以带着私人情绪的,因为夹杂私人情绪就会因为在工作中互不支持,导致两败俱伤,影响自己在公司的前途。最终,两个人消除了隔阂,依然是工作中的挚友,携手并进,共同发展。

其实,要和同事处理好关系并不困难。同事也是人,是有情感的,只要用以真心换真心的方式与之相处,是能够成为朋友的。当然,同事朋友毕竟是特定环境下的朋友,与普通意义上的朋友有所不同。跟普通朋友相比,同事朋友之间往往存在既合作又竞争的关系,很多时候还会出现利益冲突。只要你多和同事沟通,会和同事沟通,很多问题将不复存在。

善待同事,就是善待自己,这将非常有利于我们工作的开展。因此,下面提供一些与同事沟通相处的方法和技巧,帮助你树立公司中的好人缘。

第一,生活在这个世界上,我们必然需要彼此支持、共同发展,在必要的时候要懂得求助。此外还必须意识到,社会支持具有双重功能,不仅要分担困难,也需要分享快乐,这就获得了“共生”的生存环境。

第二,我们都有助人的需要,因为助人会使人感到快乐,这种快乐是一种付出的快乐,也是你作为群体中一员的价值体现。

第三,社会支持系统中不同关系是具有不同功能的。有时人们求助失败,并不是因为他没有社会支持系统,而是因为他没有掌握不同系统的“权限”。这就好比要求同事像朋友般理解自己,显然就是个勉为其难的苛求。

第四,真诚地对别人的支持和帮助做出感激和回报。

第五,不强求他人一定能帮到你,就像也不能满足别人的每个需求。毕竟每个人的能力都有限,当他告诉你他做不到,至少给了你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去寻求更有力的帮助。

§§§第三章职场做事追求高效率

最后通牒效应:设定最后期限

对于不需要马上完成的任务,人们总是习惯于在最后期限即将到来时,才去付诸行动。因为人们大多具有一种拖拉的倾向,在从事某一活动时,能拖则拖,直到规定的时间或是条件不允许继续下去时,人们才会急切地想要完成任务,这在心理学上就叫做“最后通牒效应”。

“最后通牒效应”对于我们来说并不陌生,因为我们每天都在重复着这样的心理状态,都在做着类似的事情。心理学家曾针对此效应,在一所小学校做了这样的实验。

心理学家把一班小学生分成两组阅读一篇课文。第一次阅读时,老师规定学生要在5分钟内完成阅读,结果全班所有的学生都在5分钟的时间内完成;第二次阅读时,老师规定学生在8分钟之内读完即可,结果所有的学生都是用了8分钟才完成,没有一个学生是在5分钟左右读完的。这个实验反映了“最后通牒”对人们的作用。

通过这个实验,我们可以看到这样的现实:生活中不论做什么事情,人们总会有拖沓的心理倾向,潜意识中会到最后一刻才采取完成本该早就完成的任务。为了避免拖拉的倾向,如果人们给自己设定一个期限,那么任务便能够早早完成。

王南是公司里的大忙人,年纪轻轻居然发现自己有了很多职业病。每当同事提醒他需要休息的时候,他都有工作没有做完。

终于有一天,领导也不得不找他谈话了。因为王南的忙碌并没有给公司带来直接的效益,反而让办公室的气氛很紧张。领导出于帮助他的目的,给王南出了一个主意,那就是每天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把当天所要干的三件重要的事情列出来,设定完成的最后期限,并长期坚持。

听了这个建议,王南哭笑不得,他认为这个建议解救不了他的工作状态。但出于对领导帮助自己的尊重和感激,他决定试一试。刚开始,他抱着病急乱求医的心理来做这件事。过了一个月,王南改变了对这个建议的抵触态度,他明显感到自己的工作不再像过去那样忙乱不堪、效率不高了。

并且,王南感到自己的身体里仿佛有了很多能量。“把你每天要干的三件重要的事情列出来,设定完成的最后期限,并长期坚持”,这个看似简单的建议解救了一个忙于工作、迷失了方向的年轻人。

职场中,人们总会呈现出这样的心理特点:对于那些不需要立刻解决的事情,便总认为来得及,不用提前着手;而当规定的时间到来之前,便会手忙脚乱、废寝忘食、起早贪黑地做此项工作,通常是直到最后一刻,才用超负荷的劳动来完成既定目标,这种拖沓习惯常会影响人们做事情或者工作的质量,让自己身心疲惫,这也正是平庸人们无法获得成功的原因这一。

职场中,随意地拖延会给人们带来无法挽回的后果,更会阻碍我们获得职场成功。而最后通牒效应告诉人们,为了避免拖延给人们带来的不良影响,当我们各进行一项工作之初,不妨给自己设定一个最后的期限,成为时间的主人,合理地安排自己的时间,制订合理的目标和计划,有计划、分步骤地完成。当自己按照提前设定的期限完成工作的时候,便能够有效地提高自己的工作效率。

帕金森定律:管理时间,提高效率

帕金森经过多年调查研究,发现一个人做一件事所耗费的时间差别竟会如此之大:他既可以在10分钟之内看完一份报纸,也可以看半天;一个大忙人可以花20分钟的时间寄出一叠明信片,但如果是一个退休在家的老太太寄一张明信片,竟可以足足花上一整天的时间,找明信片需要一个钟头,找眼镜需要一个钟头,查地址需要半个钟头,写问候的话需要一个钟头零一刻钟……延伸至工作中,也会如此自动地膨胀,直至占满一个人所有可用的时间,即如果时间充裕,他就会自然放慢工作节奏或是增添其他环节以用掉所有的时间。这就是帕金森定律。

帕金森定律告诉我们,要做时间的主人,管理时间,学习科学管理时间的方法和技巧,减少低效率重复劳动,把更多的时间用在更有效益的地方,提高工作的效率,提高生活的质量,让生命的价值在有限的时间里尽情发挥,让自己的生存更有价值、更有意义。

美国著名的管理大师德鲁克说过:“不能管理时间,便什么也不能管理。时间是世界上最短缺的资源,除非严加管理,否则你将一事无成。”时间犹如一位公正的匠人,对于珍惜它的人,它会在你生命的碑石上刻下辉煌业绩;而对于那些胸无大志的懦夫懒汉,时间却像一个可憎的魔鬼。在工作中,谁对时间吝啬,时间就对谁慷慨。谁抛弃了时间,时间也抛弃他。

据说,所罗门王有一天晚上做了一个梦。

一位先圣在梦里告诉他一句话,这句话涵盖了人类的所有智慧,让人高兴的时候不会忘乎所以,忧伤的时候能够自拔,始终保持勤勉,兢兢业业。

但是,所罗门醒来后却怎么也想不起那句话来,于是他召来了最有智慧的几位老臣,向他们说了那个梦,要他们把那句话说出来,并拿出一颗大钻戒,说:“如果想出那句话来,就把它镌刻在戒指上。我要把这颗戒指天天戴在手上。”

一个星期后,几位老臣来送还钻戒。戒面上已刻上了一句简单的话:“时间一去不复返!”

“时间一去不复返”,每天如何科学地支配工作中的时间,使它发挥更大的效益,的确值得我们好好动一番脑筋。因此,你要养成善用时间的好习惯,充分地利用时间。这样做在短期内也许没有什么明显的感觉,但日积月累,将会有惊人的成效。在工作中,绝大多数成功的人都精通时间管理技巧,这些办法可以简述如下。

1.充分地利用最有效率的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