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学改变你一生的108个心理学法则
5187800000012

第12章 人之生存:职场心理学法则(4)

如果把最重要的任务安排在一天里做事最有效率的时间去做,你就能花较少的力气做完较多的工作。何时做事最有效率?个人不同,需要自己摸索。

2.利用现代技术工作

把你的工作记录保存在计算机里而不是日记本里,因为计算机有检索功能,可以在几秒钟之内找到内容。不要手写信件再让秘书打印,把它们口授在录音机上。研究表明,口授比手写快三倍。

3.尽量利用空闲时间

对闲暇的合理利用和创造性利用已经成为时间专家探讨的专门领域。一个人即使再忙,每天可支配的零星时间至少也有两个小时。如果你从20岁开始工作,到60岁退休,每天拿出两个小时来有计划地从事某一项有意义的工作,加起来就有29200小时,等于3650个工作日,整整10年,足以干一番事业。

安泰效应:高效率离不开团队协作

安泰效应,是指一旦脱离相应条件就失去某种能力的现象。因此,要学会依靠大家、依靠集体。没有群众的支持,任何支持都是软弱无力的;水失鱼,犹为水;鱼无水,不成鱼。

“安泰效应”告诉我们:当今社会,“独行侠”消亡了,没有人可以再单枪匹马取得成功。要想提高自己的工作效率,取得成功,一定要借助团队的力量。

俗话说:“鸟枪打不过排射炮,沙粒挡不住洪水冲。”同样,团队的力量就是“排射炮”、“洪水”,可以形成一股合力,让大家上下拧成一股绳,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

面对社会分工的日益细化、技术及管理的日益复杂,个人的力量和智慧显得苍白无力,即使是天才,也需要他人的帮扶,只有如此才能造就事业的辉煌。同样,很多组织之所以具有强大的执行力,其根源不在于员工个人能力的卓越,而在于其员工整体“团队合力”的强大。

团队精神强调团队内部各个成员为了团队的共同利益而紧密协作,从而形成强大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最终实现团队目标。团队精神的作用就在于提高团队绩效,使团队绩效超过个人绩效之和,因为团队中的每个人可能在某一方面是天才,但不可能是全才,所以只有发挥团队精神,才有可能能取得更大的成功。

狼群最伟大的品质就是它们的团队精神,我们几乎可以将狼群的行动看成是“合作”的隐喻。

在广阔的草原上,大雪过后,大地一片白茫茫,许多动物早已进入了冬眠。可是,狼却必须寻找食物。狼群很少储存食物,而在这样的环境中寻找食物是非常困难的。狼群必须保存体力,因为它们往往在奔波忙碌数天之后,却还是一无所获。如果它们不尽量保存自己的体力,那么经历连续的劳累再加上饥饿和严寒的折磨,它们很有可能会丢掉性命。聪明的狼群在这时采取单列行进的办法,一只接一只,这样它们能保证消耗最少的体力。跑在最前面的狼体力消耗最大,它必须在厚厚的雪地上踩出第一行脚印,这样后面的狼就能节省许多的体力。领头的狼跑不了多久就会疲惫,这时它会自动退到队伍的最后面,休息一下,养精蓄锐,以便能够保存体力,继续战斗。

再来看看狼群捕猎时的场景。狼群在捕猎时,有严格的战术和作战纪律。每只狼都有自己的任务,任何狼都不能擅离职守。有些狼要做先锋去骚扰猎物,跑得快的狼要去围追或堵截猎物,强壮的狼要去猎杀强壮的猎物,弱小的狼要去猎杀弱小的猎物,一切分工井然有序。

每年两次的南北迁徙,对大雁来说是非常漫长和遥远的路程,任何一只大雁都不可能单独完成长达十几天的旅程,它们靠的就是团队的紧密合作。大雁在飞行的时候总喜欢排成“一”字或“人”字,在这种队形中,每只大雁扇动翅膀都会为紧随其后的同伴增添一股向上的力量,每只大雁都能比单飞的时候增加70%的飞行效率,从而减少体力消耗,这样它们才能顺利地到达目的地,完成长途旅行。

由此看来,团队并不是一群人的机械合作。一个真正的团队应该有一个共同的目标,其成员之间的行为相互依存、相互影响,并且能很好合作,追求集体的成功。团队工作代表的是一系列鼓励成员间倾听他人意见并且积极回应他人观点、对他人提供支持并尊重他人的兴趣和成就的价值观念。世界著名的控制论专家诺伯特·维纳说:“每个人,即使是做出了辉煌创造的人,在他的一生中利用他自己大脑的潜能还不到百分之一。”换言之,唯有与他人协同合作去完成某个目标,才能提高自己的工作效率,获得更好的效果。

格瑞斯特定理:提高执行力,拒绝拖延

杰出的策略必须加上杰出的执行才能奏效,这是美国杰出的企业家H.格瑞斯特经过多次成与败的实践之后总结出来的定律。

“格瑞斯特定理”告诉人们,说一尺不如行一寸,有行动才会产生结果。这也就是说,要有切实执行的行动,任何事情如果只止于想,没有任何的行动支持,那么永远也不会成功。

俗话说:“没有做不到,只有想不到。”但是这种结果的出现是以立即付诸实际行动为前提。一次强有力的执行能力胜过百遍的空想。有想法就要立刻付诸行动。

拖延、不付诸行动,再好的想法也只是空想。不要让拖延和空想成为你的绊脚石。拖延是惰性心理的反应,在它的影响下,到最后只会问题越积越多,压力越来越大,不会有任何的帮助。拖延是来自内心深处的恐惧感,不能直面问题,害怕失败,所以选择能拖就拖,似乎拖下去就会改变结果。

我们正处于一个讲究效率的时代,在风云变幻的现代社会中,存在着很多不确定因素,稍有迟疑,就可能使原来非常杰出的构想在片刻之间变得一文不值。因此,我们必须及时行动,绝不能拖延。

可以说,很多成功的执行者的真正才能就在于他们审时度势之后付诸行动的速度,这才是他们出类拔萃、真正成功的秘诀。什么事一旦决定,马上付诸行动是他们共同的特点,“现在就干,马上行动”是他们的口头禅。

而与“马上行动”相对应的则是“拖延”。大多数人或多或少地存在着拖延的习惯。其实拖延的背后是人的惰性在作怪,而借口是对惰性的纵容。人们都有这样的经历,清晨的闹钟将你从睡梦中惊醒,想着该起床上班了,同时却感受着被窝的温暖,一边不断地对自己说该起床了,一边心里却不断地给自己找借口“再躺一会儿”,于是又躺了5分钟,甚至10分钟……

做事拖延的人绝不是称职的执行者。如果你存心拖延、逃避,你就能找出很多借口来辩解为什么事情不可能完成或做不了,而为什么事情该做的理由却少之又少。因为一个人把“事情太困难、太花时间”的种种借口合理化,要比相信“只要我够努力、够聪明,就能完成任何事”容易得多。

如果你发现自己经常为了没做某些事而制造借口,或是想出千百个理由来为没能如期实现计划而辩解,那么该面对现实好好检讨自己了。

对付惰性最好的办法就是根本不让惰性出现。往往在事情的开端,总是积极的想法在先,然后当头脑中冒出“我是不是可以……”这样的问题时,惰性就出现了,结果也就难说了。所以,执行者要在积极的想法出现后马上行动,让惰性没有乘虚而入的机会。

富兰克林曾经说边:“把握今日等于拥有两倍的明日。”将今天该做的事拖延到明天,而即使到了明天也无法做好的人不在少数。所以,必须今日事,今日毕。

歌德说:“把握住现在的瞬间,从现在开始做起。只有勇敢的人身上才会富有天才、能力和魅力。因此,只要坚持做下去就行。在实干的过程当中,你的心态会越来越成熟。”

一个勤奋的艺术家为了不让任何一个想法溜掉,当他产生新的灵感时,会立即把它记下来,比如记在身边的某张纸上,或者是衣服上。即使是在深夜,他也会这样做。因为如果这个艺术家一定要等回到了画室、展开了画布、调好了颜料之后才开始构思,那么无论他再怎么苦苦思索也无济于事。因此,一个优秀的执行者应具有马上行动的习惯,就像这个艺术家随时记录自己的灵感一样自然。

同时,立即行动也是一种成功的态度。

有个农夫新购置了一块农田,可他发现在农田的中央有一块大石头。

“为什么不铲除它呢?”农夫问。

“哦,它太大了。”卖主为难地回答说。

农夫二话没说,立即找来一根大铁棍,撬开石头的一端,意外地发现这块石头的厚度还不及一尺。农夫一会儿就解决掉了这块石头。

也许,刚开始时,你会觉得坚持“马上行动”这种态度很不容易,但最终你会发现这种态度会成为你个人价值的一部分,将会提升你的执行力。

耶基斯—多德森定律:调整自己的工作动机

在一般情况下,动机愈强烈,工作积极性愈高,潜能发挥得愈好,取得的效率也愈大;与此相反,动机的强度愈低,效率也愈差。因此,工作效率是随着动机的增强而提高的。然而,心理学家耶基斯和多德森的研究证实,动机强度与工作效率之间并不是线性关系,而是倒U形的曲线关系。具体体现在:动机处于适宜强度时,工作效率最佳;动机强度过低时,缺乏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工作效率不可能提高;动机强度超过顶峰时,工作效率会随强度的增加而不断下降,因为过强的动机使个体处于过度焦虑和紧张的心理状态,干扰记忆、思维等心理过程的正常活动。

上述研究还表明,动机的最佳水平不是固定的,依据任务的不同性质会有所改变。在完成简单的任务中,动机强度高,效率可达到最佳水平;在完成难度适中的任务中,中等的动机强度效率最高;在完成复杂和困难的任务中,偏低动机强度的工作效率最佳。

我们都有过这样类似的经历:在比赛过程中,急于取得第一名的时候往往会在关键时刻发生一些意外的事件影响比赛,整个比赛过程中也更容易产生紧张情绪,万一事与愿违所感受到的打击也就越大;反之,保持一种良好的比赛心态,在比赛过程中则更多的是一种享受和参与的状态,且极可能荣誉之花就落在你家,最终是鱼与熊掌兼得。

在职场上,人们往往由于做事动机过强,反而没有符合“倒U形曲线”的规律,很多时候会产生挫败感,久之则容易影响一个人的自信心水平,进而影响自己的工作效率。

美国有家大公司的总会计师,才35岁,才华横溢,收入丰厚。他是在拿到会计学硕士学位后干到了现在的职位的。但是,他在工作中受到了极大的挫折,整天忧心忡忡,最后不得不找心理医生接受心理咨询。在心理医生那儿,他讲述了自己的经历。他在9岁和17岁时,有过两次成功的经历,一次是推销杂志,发展到有好几个小伙伴和他合伙一起干。另一次是和别人组织建立了一家印刷厂,他专门负责给厂里拉业务。他的工作干得很好,攒下来的钱足以供他上学用了。

两次都是成功的推销技能帮了他的忙。后来,由于父亲的建议,他在大学开始学会计学,他是靠干推销和经营挣来的钱,完成学业拿到了硕士学位的。从学校毕业后,他就被这家大公司录用,在企业里一直干到总会计师的位置。可是,他的工作经常被人指责,他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工作失误,常常有人抱怨议论他的总会计师工作。因此,他过得很压抑,只有在一周结束时才感到高兴。这样的情况一直持续着,结果他的公司、同事对他的工作越来越不满,包括他自己也对自己越来越没信心。听完他的陈述,心理医生帮助他解开了心结:他其实并不适合从事总会计师的职位,因为虽然他获得了硕士学位,但他的兴趣不在此,所以作为公司的一名普通会计人员他还可以胜任,至于“总会计师”一职则超出了他的能力范围。

经过心理医生的分析和解释,他终于想通了,于是他主动向公司请求辞去“总会计师”一职,转到销售部。这样,这家公司失去了一个名不副实的总会计师,却得到了一个乐此不疲和富有经验和成效的销售管理人员。后来,当谈到这件事情的时候,他总说:“永远也不要干你自己无法胜任的事,那样做首先是害了你自己,你将变得不快乐并且忧心忡忡,因为你做的都是你所无法完成或最多也只能勉强完成的事,而且你也伤害了信任你、委托你办事的人,对工作更是一种损失。”

的确,生活中,我们都应该要求自己不断上进,都应该要求自己勇敢打拼、努力奋斗,但一个人的智力、体力、领悟力与适应力,都是有一定的范围和限度的。一个人不可能在每件事上都一路领先,胜过其他所有的人。

但我们也必须承认在这个世界上还有很多事情是我们的力量所办不到的,对于这些事情我们就不要勉强自己去做,否则就会害人害己。俗话说,“没有‘金刚钻’就不要揽‘瓷器活’”。当你不具备完成某件事的条件和能力时,就要清醒地面对事实,对一切事情量力而行、尽力而为。唯有如此,才会最大限度地缓解我们的压力,减轻心理负担,轻装上路。

§§§第四章激发你的工作热情

杜利奥定律:点燃你的工作热情

美国自然科学家、作家杜利奥提出:没有什么比失去热忱更使人觉得更糟糕了。此定理被称为杜利奥定律。

“杜利奥定律”告诉我们,热情是人生中最重要的禀性和财富之一。它是一个人生存和发展的根本,是人自身潜在的财富。它可以使人释放出巨大的潜在能量,并发展成一种坚强的个性。

你对现在的工作有多少激情?

当你的热情高涨时,你会卓有成效地工作,并且把乏味的工作变成人生的乐趣,因此,你需要每天增强自己的热情。你可以聆听自我鼓励的磁带,或者读催人上进的图书和文章,每天最少15分钟。你一停止给自己打气,就会开始怀疑自己,动力就开始减退;经常给自己灌输积极的东西,可以保持自己的激情。

真正懂得享受人生、把握人生的人,即使在生活平淡如水时也能发现激情所在。比尔·盖茨有句名言:“每天早晨醒来,一想到所从事的工作和所开发的技术将会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巨大影响和变化,我就会无比兴奋和激动。”在这位世界首富看来,一个成就事业的人,最重要的素质是对工作的激情,而不是能力、责任心或其他东西,虽然它们不可或缺。

那么,我们如何才能点燃自己的激情呢?让我们先看下面的故事。

宋利是一个普通的平面设计师,他每天朝九晚五,总是能按时完成工作任务,也能够按照客户的需求,制作出中规中矩的设计。

但是,创意总监总觉得宋利设计的作品缺少创意,没有感情,甚至在他的作品中看不出个人丝毫的情感表达,这对于某些作品来说就等于没有了灵魂。于是,他告诉宋利:“不管你觉得自己是否能够算得上是艺术家,都要在自己创作的每一幅作品上签上自己的名字,这非常重要。”

宋利非常吃惊,他说:“可是,这样对我们公司有什么好处呢?毕竟我并不是知名的设计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