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念支撑着人生,没有信念,就没有色彩斑斓的生活。信念是清新的空气,是沙漠中旅人的水,是我们心中永恒的太阳,是永不凋谢的玫瑰。信念成就了成功,也铸就了美好的生活!
§§§第五章成功需要一些智慧
淬火效应:人生要进取,也要恰当的放弃
淬火效应是指金属工件加热到一定温度后,浸入到冷却剂(油、水等)中再经过冷却处理,工件的性能往往会更好,也更趋于稳定。引申到心理学的层面,是指对于麻烦事或是已经激化了的矛盾,不妨采用“冷处理”的方式,搁置一段时间后,会让思考更周全,办法也会更可行。后被人们总结为:只有舍弃那些不切实际的追求,才能把有限的精力集中到自己能够成功的事业上。
真正富有胆识的舍弃,就是让人最大程度地追求自己的理想,不被现实生活中那些阻碍自己人生目标的力量所驱使、所异化。
但生活中我们又有多少人懂得及时放弃?比如,有时候,人们明明知道自己的选择错了,但是仍然在坚持着,或者等机遇的出现,或者等待上天的垂怜。然而,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又错失了其他的机会,结果一事无成。
放弃并不完全代表着失败和气馁,务实的放弃是为了更少地失去。有时,选择了放弃,也便选择了成功和获得。实践证明,孤注一掷的自谋生路者大多走出了一条新路,骑牛找马的结果却很难找到马,虚度了人生中的黄金时间。
两个贫苦的女人上山挑柴,在山里发现两大包棉花。两人喜出望外,棉花价格很高,将这两包棉花卖掉,足可供家人一个月衣食。当下两人各自背了一包棉花,便欲赶路回家。
走着走着,其中一个女人眼尖,看到山路上扔着一大捆布,走近细看,竟是上等的细麻布,足足有十多匹。她欣喜之余,和同伴商量,一同放下背负的棉花,改背麻布回家。
她的同伴却有不同的看法,认为自己背着棉花已走了一大段路,到了这里丢下棉花,岂不枉费自己先前的辛苦,坚持不愿换麻布。先前发现麻布的女人屡劝同伴不听,只得自己竭尽所能地背起麻布,继续前行。
又走了一段路后,背麻布的女人望见林中闪闪发光,待近前一看,地上竟然散落着数坛黄金,心想这下真的发财了,赶忙邀同伴放下肩头的棉花,改用挑柴的扁担挑黄金。
但同伴仍是那套不愿丢下棉花,以免枉费辛苦的论调;并且怀疑那些黄金不是真的,劝她不要白费力气,免得到头来一场空欢喜。
发现黄金的女人只好自己挑了两坛黄金,和背棉花的女人赶路回家。走到山下时,无缘无故下了一场大雨,两人在空旷处被淋了个湿透。更不幸的是,背棉花的女人背上的大包棉花,吸饱了雨水,重得无法背负。那女人不得已,只能丢下一路辛苦舍不得放弃的棉花,空着手和挑金的同伴回家。
对于进取者而言,一味地追求所得与所获而不想付出任何代价是不可能的。当生活在欲求永无止境的状态时,将永远都无法体会到生活的真谛,一味地追逐只会负重愈久愈沉。人生有舍才有得,想要得到更多,首先要做好失去更多的准备。
恰到好处地放弃饱含着丰富的人生智慧。当一个人能不为世俗的微功小利煞费心机的时候,他才有可能认真思考自己真正需要的一切,才有可能避开身边无谓的争斗和纷扰,而积蓄起奋发的能量。
“有所得必有所失”。在必要的时候,宁肯后退一步,做出必要的自我牺牲。这时的舍得未尝不是一种明智,它也是另一种拥有。
恰到好处地放弃是一种境界,是历尽跌宕起伏之后对世俗的一种淡定,是饱览人间沧桑之后对物欲的一种从容,是运筹帷幄、成竹在胸的一种流露。只有在了如指掌之后才会懂得放弃并善于放弃,只有在懂得并善于放弃之后才会获得大成功。明智地放弃,有时就是最好的选择。
沸腾效应:仅仅只需要一步,就能迈过这个坎儿
在成功心理学中,人们把关键因素所引起的本质变化现象,称之为沸腾效应。这犹如烧水烧到99℃时,还不能算开水,其价值有限;若再添一把火,在99℃的水温基础上再烧使它再升高1℃,它就会使水沸腾,并产生大量水蒸气可用来开动机器,从而获得巨大的经济效益。这里的1℃就是关键的因素,这1℃就能使水发生质的变化,从液体变化为气体。
“沸腾效应”告诉我们,人生的那个坎有时候仅仅只需一步,你就能跨过去。如果你坐在坎边守株待兔般等着它自生自灭,只能蹉跎岁月,熬白头发,唯有想办法跨越它,才是明智之举。人生,没有永远的坎儿,一切都会过去,该结束的总要结束,关键是那个“跨越”的过程,你将如何把握。
看过拳击比赛的人都知道,拳击场上,被重重的一拳击倒在地,很痛的感觉,也许觉得自己真的不能起来了,想着比赛能不能就此停止,能不能就这样休息一下……可是,他总是要站起来面对的,站起来了就是赢。
行走在生活的道路上,不经意间,眼前忽然冒出了一个坎儿,横在路中间,挡住了前进的脚步。别担心,这不足以绝人之路,要摆脱眼前的“坎儿”,成功跨越,我们就只能自助,让自己尽可能地轻松地迈过这一步。
在2008年北京残奥会上,22岁的刘文君取得了田径4个项目的参赛资格。她没有辜负众望,在2个项目中获得了一金一银的好成绩。
刘文君在2岁时因车祸截去整条右腿,从小她就不愿拄拐杖。凭着打小练出的单腿蹦跳行走的本领,她能拎着一桶水从锅炉房走到澡房,而且毫不费力。正是这种磨炼,让她具备了后来从事轮椅竞争必需的臂力。
上学时,刘文君就是个坚强活泼的女孩。校园里,总能看到她骑着自行车呼啸而过的身影,这身影成了校园里最靓丽的一道风景线。她从不轻易接受同学们的帮助,“我自己来!”是她说得最多的一句话。
从小到大,她经历过太多的苦难,但每一次只要她将目光投向远方,她都会咬紧牙关告诉自己:“没有什么大不了,我一定能冲得过去。世上没有过不去的坎儿,只需要一步,就能接近梦想。”
这样的刘文君,又怎么会不成功呢?
哪个人不是在一次又一次的打击中长大的?弱者在打击中败落,强者在打击中愈加坚强。既然这样何不做个强者?世上没有爬不过去的山,没有渡不过的河,没有迈不过去的坎儿。迈过去,只需要一步,你就能看到陌上花开的妖娆景致了!
乞丐效应:无论何种境遇请保持淡定的心态
“乞丐效应”源于解放前一个乞丐的经历。解放前,在上海的街面上有个靠行乞为生的乞丐。他每天挎着竹篮乞讨,受尽了他人的白眼和脸色,日子过得捉襟见肘,内心也好不如意。他一度想过轻生。一天,他在乞讨的时候,正好赶上国民党政府发行彩票,只需300个铜板即1块银元便能换1张彩票,而头彩奖金是500块银元。乞丐想这可是一笔不小的数目,要是能中头奖,这辈子就发达了。
为了改变命运,乞丐把他乞讨来的铜板积攒起来,终于攒够了300个铜板,买了1张彩票。长期的乞讨生活,使他衣衫褴褛,口袋也是漏的,他顺手就将那张彩票放进了乞丐的竹篮里。
一个月后彩票开始开奖了,乞丐惊奇地发现自己中了头奖,他欣喜若狂地大声呐喊:“我以后就是有钱人了,不用再去讨饭喽!”他兴高采烈地前往银行兑换,途中路过白渡桥。他望着桥下苏州河里自己的影子,不由挺直了腰杆,昂起头,整理了一下破烂的衣衫,情不自禁地感慨道:“啊!正所谓‘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谁能想到中头奖的人,竟然是我一个穷要饭的!我还要这破竹篮干什么!”他顺手将竹篮扔进了河里。瞬间,湍急的河水将竹篮冲走。
他趾高气扬地来到银行,银行职员向他索要彩票,他找遍了全身也没找到,忽然他想起自己将彩票放在了竹篮里,而竹篮被河水冲走了。他顿时放声痛哭。
有人说乞丐就是这个命,天上掉馅饼都改变不了他的命。命中注定他不能大富大贵,只能做乞丐。其实,命运是由自己的心态决定的。假如他在好运光顾他的时候,没有做得太得意忘形,没有将竹篮扔进苏州河,他的命运便可能因此而得到好转。
这个故事后被人们引申为:
人生在世,酸甜苦辣、悲欢离合,逆境、顺境都有可能经历,当这些经历发生的时候,要用淡定的心态来面对。
淡定,是一种超然的人生境界,是一种波澜不惊的人生态度,更是一剂自我豁达处世的良方!
俗话说:“人生不如意,十有八九。”所有的经历都不会被浪费,都是人生的必要体验。既然命运无法摆脱,一切都是天注定,那么何不在淡定中将生活提纯,因为只有纯净的人生才会多姿多彩的!如果一件事的发生是必然的,你毫无选择,那么至少你可以选择对待困境的态度。生活中有很多事情都是你无法决定的,但如何对待生活的态度则是完全由自己决定的。当困境发生时,以淡定的心态去面对,也许是最好的方式!
虽然,人生有时也会掀起巨澜洪波,但最终还是要归于平静。滴水的归宿是海洋,因为最深沉的地方往往是波澜不惊的,而喧嚣的地方总是向世人显露出浮躁和无知。
淡定是一种气概。心的宁静是自我解救的方式,面对困境的出现,要逼迫自己安静。安静,再安静!静,方能让你不会因为生活的一时波澜,乱了分寸,偏离了轨道!
因为有着淡定的性情,不再伤感于花开花落的无奈。淡定自若、淡然若定、淡定弥坚……淡定地面对人生是一种难能可贵的生活方式,心生淡定可坐看尘世风起云涌,笑对人生得失去留。在淡定中完善并成长,回首时已然不再振翅难飞。
当源自内心的淡定越来越清晰时,一切皆为浮云过眼。淡定可以让你在面对生活困境时,无论对方多么强大,都能波澜不惊,以柔克刚,克敌制胜。生活中,如果我们能够悟出淡定的理念,抛却尘俗,练就那份恬静,那份沉稳,就一定能够拥有坦然生活、遇波澜而不惊的处世智慧!
约拿情结:拥有上进心
“约拿情结”的意思是说:在我们最得意的时候,我们通常会害怕起来。因为我们既害怕正视自己最低的可能性,同时也害怕自己潜力所能达到的最高水平。
“约拿情结”源自《圣经·旧约》中的一个故事。
有一名虔诚的基督教徒约拿,一直非常渴望得到神的差遣。终于有一天耶和华交给了他一项光荣的任务,以神的旨意去赦免一座本来要被毁灭的城市。然而,面对这项梦寐以求的使命,约拿却选择乘船逃跑。
上帝交给约拿任务,这本是一项崇高的荣誉,也是约拿一直所向往的。而一旦理想成为现实,他又产生畏惧,害怕自己无法胜任,并想办法回避。后来,“约拿”一词被用作指代那些渴望成长同时又害怕成长的人。
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借用《圣经》中的这则故事,提出了“约拿情结”的概念,说的是人不仅害怕失败,同时也害怕成功。
这种情结导致人们不敢去做自己能做得很好的事,甚至逃避发掘自己的潜力。在日常生活中这种行为表现为缺少上进心。这种对成长的恐惧,也称之“伪愚”。
每个人都希望在生活工作中实现自我,即对成长的渴望、对提高自我并且实现自我的冲动、对发挥自己潜能的愿望。可实际上,大多数的人并没有实现自我,没有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和实现自己的内心愿望。
约拿情结正是阻碍自我实现的心理障碍因素之一。怀有这种情节会使人抑制自己的追求,从而阻碍着人们的成功步伐。
人们存在着一种“健康无意识”的心理机制,“人们不仅压制自己危险的、可怕的、可憎的冲动,也常常压制美好而崇高的冲动”。我们的行为因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会把自己真实的个性特点隐藏起来,而迎合社会中普遍流行的观点和行为方式。比如,当生活的环境视天真纯情为幼稚可笑,视诚实为轻信,视坦率为无知,视慷慨为缺乏判断力,视同情心为廉价盲目,视善良为懦弱时,我们就会隐藏自己其中的一面。
所以,在一个谦虚被称为美德的国家,大家都喜欢“低调”的言论和行动,而讨厌甚至敌视喜欢“高调”行事的人。而人们的本性又都有追求成长,渴望成功和自我实现的内心冲动,在此冲动的作用下,人们为了自己的目标或理想而努力奋斗,人们都希望表现出自己优秀的一面,希望得到认可。但长期的生活实践告诉他们,张扬的个性和行动是不受欢迎的,所以大多数人总要像变色龙一样披上谦虚的外衣,隐藏自己的真实情感,以防冒犯别人和遭到众人的敌视,从而抑制了自己去追求自我实现。
其实,成功的人之所以不同就因为他们在内在本性和外在坏境的冲突下,没有选择对强大的和无处不在的社会力量妥协;没有变得温顺、服从、谦恭、缺乏质疑和进取精神;没有放弃自己去取得成长的最高可能性。他们以自己的方式去解决冲突,去坚持自己的追求和梦想,这样他们才有可能会取得成功,成为杰出人物。
成长是人的本性,所以人们都在成长,只是成长的方式不同,能够达到的状态也不同。妥协的人是在恐惧、紧张情绪的伴随下,以谦恭、温顺的表面形象为掩护来成长,所以他们的成长过程是不健康和不快乐的,并且也是不能够发挥自身潜能的。勇敢的人则正好相反,他们可以有效解决冲动与阻碍之间的关系,达到心理上的某种平衡状态,因此,他们的成长是正常和快乐的,取得成功的可能也就会更高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