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帝决定为了平君,保住刘奭的太子之位。男神自然要对他曾经扶持的另一个儿子敲打一下——刘询将因为受杨恽牵连免官,又在祭祀时犯错被削职,赋闲在家的韦玄成任命为淮阳王刘钦的老师。
韦玄成曾经因为礼让兄长,不惜装疯卖傻也要推辞侯爵,赢得满朝赞誉。如今,他把这样的退让之臣派去做淮阳太傅,意思再明显不过了:跟韦玄成学着点,让着你哥哥,别想跟太子抢皇位,老子不打算改立你了![doge]
不过临近任命,朝里干了件大事,事情大到连韦玄成的就任行程都耽搁了。
石渠阁会议这种儒家经学界的大事,萧望之这种学问好的愤青和韦玄成这样的经学家是跑不了的。所以,韦玄成连就任诏命都没空管,就被刘询抓来参加辩论大赛了[允悲](题外话,有名的“遗子黄金满籯,不如一经。”就是韦玄成的遗嘱!!!果然从古至今,我大天朝人民信奉的都是再穷不能穷教育啊[笑cry])
甘露三年,这是一个彪炳史册的年份,清一色的大事记!石渠阁会议,呼韩邪称臣和麒麟阁功臣全部熠熠生辉,光耀青史!(要是没有王政君这败家儿媳入太子宫就更好了[挖鼻])
就在这一年,刘询在不惑之年完成了他这一生最伟大的全部成就!(可惜,从他的人生轨迹来看,这个时候已经是晚年、甚至...暮年了[伤心])
自汉武帝之后,儒家经书取得了至高无上的权威,但学术界对其依然存在分歧。在石渠阁,汉宣帝亲临会议现场,对争论作出裁决。(这是非常重要的政由己出的标志,孝昭朝著名的盐铁会议,昭帝连个面都没露,霍光主持的)
石渠阁会议进一步加强了汉朝对文化界的思想统一,而积极的文化政策,也为许多杰作的问世创造了条件。
石渠阁奏议为什么重要?因为它讨论的是春秋三传啊!悄咪咪说一句,宣帝敲可爱的[允悲]在石渠阁跟大臣说:“本宝宝最喜欢鲁学的《榖梁》了~”背地里回宣室殿却在偷偷看《申子·君臣篇》!233333
宣帝对《榖梁》未必全部认同,但是他要求《榖梁》在本朝的正统地位,并且处心积虑了十多年。(他最常长干的事一个是暗中谋划,一个是一击必中。PS:严重怀疑男神是属狼的[允悲]这行事风格和优秀团队咋跟我在《狼图腾》中读到的那么像呢[允悲])
汉宣帝对《榖梁》的扶持,那真心是不遗余力的:丁千秋死后征召了江博士,而江博士也很快就死了(天煞孤星也是没谁了[允悲]),又被迫征召了周庆、丁姓等人——男神内心OS:我就不信了,非把黄龙十二博士给我凑齐了!(十二博士是指黄龙元年刘询立得十二位经学博士职位,专门治学《易》《书》《诗》《礼》《春秋谷梁传》和《春秋公羊传》等儒家经典)
石渠阁奏议,刘询筹划了十几年,他早就想做到经济文化和军事上都能超越孝武皇帝的巅峰了!而这次,只许成功,不许失败!
所以,本次担任辩论的首席仲裁官是萧望之。谁都知道,这愤青刚刚被刘询给降职处分了,这次有机会凭借其大儒的声望担任首席仲裁官,必然会极力迎合陛下的意图。酸腐儒生虽然薄古非今,却也不是全无用处,读书人的声望这种东西,用好了帮大忙[并不简单]
结局自然是以《榖梁》学派的大获全胜而告终,刘询想办的事就没有一件实现不了的。现在阻力大、不可以,他能等你五年、十年甚至二十年!这样一头会吃人的狼(褒义)才是真正的王者!
宣帝为何独爱《谷梁》呢?
其实这也是没办法的事,《谷梁传》的执政思想更符合盛世教化民众的需要,而春秋三传中在宣帝朝一家独大的是《公羊传》。(默默心疼一把后世名气最大的《左传》明明是三个人的剧本,左氏却始终不能有戏份[笑cry][笑cry][笑cry] PS:主要是因为《左氏春秋传》属于古文经学,而石渠阁召开的基础夏侯胜贡献的“今尚文学”。《榖梁》和《公羊》同属今文,才会争议不休。而古文的《左传》只能凉凉[摊手])
宣帝为了抬升《榖梁》的文化地位,扩大了治经博士的利禄之途。宣帝喜欢它也是相当合理的,因为同《公羊传》相比较,《春秋谷梁传》的一个突出特点是它强调礼乐教化,尊王而不限王,力主仁德之治,恰恰适应了西汉后期统治阶级的政治需要。“尊王而不限王”能够进一步加大中央集权,并且少些酸腐儒生对皇帝指手画脚。(宣帝都剁了多少腐儒了[允悲])男神狂吹《春秋谷梁传》,简直是再正常不过了。
与其说召开石渠阁会议的目的是为了“统一儒家经学,加强思想统治”。倒不如说是为了实现天下无异议。
无异议倒不是说限制言论自由,而是给出大众一个核心主流思想,让国家平稳发展下去。(想一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吃瓜])
我宣的思想很有意思的,他其实不属于任何一个学术流派,而是将这些东西全部融会贯通,一眼看透,简直是天才。
这章既然都讲到思想文化了,那咱们来谈谈刘询这个天生政治家的想法。
在之前的文章里,我讲述了宣帝大半生的苦乐悲喜。如果用一个词来形容刘询这个人你会选什么?腹黑?痴情?隐忍?睿智?......这个问题我曾经也纠结了很久,最后想明白了一个自认为最适合他的形容词——“通透”。
很多人,很多事,很多道理,他看得太透了!一个而立之年的青年,可以比很多耄耋之年的长者看得更透、想得更深远。有些话,你甚至很难想象,那出自一个两千多年前的古人之口!
维护王褒时,他说:“辞赋大者可与古诗同义,小者辩丽可喜。”(翻译:诗词歌赋往大处说可以与古诗的诗经一样让人容易理解,朗朗上口,传颂万世,从小处说文辞华美绮丽让人赏心悦目就好。)
他是太学根正苗红的儒生出身,居然没有一点酸腐文人的迂腐气。这句话真的很好,文章不过理解就好,赏心悦目,令人精神愉悦。根本就不用到“经国文章之大义”那种上纲上线的程度。(突然觉得这想法好西方,文艺女神“缪斯”的含义其实就是“思考”)
这话有多先进呢,我不是史学家不好说,但是个人认为狠狠打脸了后世的文字狱[吃瓜](“乌台诗案”在宣帝朝是tan90°)
宣帝喜欢赏赐,这是地球人都知道的事。而他涨工资的诏书居然是这么说的:“今小吏皆勤事,而俸禄薄,欲其毋侵渔百姓,难矣。其益吏百石以下俸十五。”——《汉书·宣帝纪》
我去,高!薪!养!廉!我以前一直以为只有宋朝才贯彻落实这么一项制度还不知精简裁员,才会导致冗官。没想到宣帝朝良吏最多又不冗员,居然也是因为高薪养廉,循吏传里那大半的孝宣朝官员,都是好老板拿实打实的工资养出来的啊!
还有常平仓,粮食都连年大丰收了,他居然还要居安思危,防止谷贱伤农。为了老百姓,连亲信大臣都不给面子,把萧望之贬官,永远不让他有机会做丞相。
等到了现在,他奉行着“霸王道杂之”的汉家制度,召开石渠阁会议狂吹《榖梁》,背地里却在看《申子》。这些是在法治社会建立道德体制并运用驭人之术调节朝堂关系的基础表现。
这样一个皇帝,他不是明君,不去创造盛世都说不过去啊!
最后是温情。他通透,他看得懂,他什么都知道,但是他没有“人至察则无徒”。他的朋友很多,全部是良师益友,全部是王佐之资、天之骄子,全部是人中龙凤、将中翘楚。因为,他重情义!
他会维护王褒,笑谈文章词采温丽喜人就好了。他会哄着邴吉,好好休息,侯爵是你应得的,看朕去缔造一个盛世来报答你。他会直接告诉张安世,把话说透,我对你这么好,给你全家封爵,不是给你面子,是为了张贺。他喜欢韩增,喜欢魏相,却也会在关键的时刻让他们明白何谓君臣。
他会坐拥未央三千颜色,却一生只爱一个女人。(宣帝的女人其实都很幸福,他不喜欢的也绝不亏待,该宠的时候也宠,但是绝对作不了妖,而且男神就算不给宠爱也给地位,让你家族显赫无人敢惹)
总结了这么多,发现一夸男神我就停不下来[允悲]我才不客观呢,他就是好╭(╯^╰)╮(央央ID暴露本质哦:未央宫+刘询=未央询[笑而不语])
文化这回这么昌盛,武功也肯定不弱啊!朋友们,一百年了啊!汉匈之战从高祖开国的白登之围、求爱吕后到宣帝威慑西域、降服匈奴已经过了一百多年了啊!咱大汉终于扬眉吐气,看到匈奴单于称臣的那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