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学600题让你精通心理学3
5280300000005

第5章 潜意识的理论诠释 (2)

弗洛伊德只强调意识活动的能量来自对本能的压抑,且意识的功能只是适应现实。而荣格认为,意识起源于潜意识,因而意识与潜意识必须保持一种适当的联系。

弗洛伊德和荣格在道德起源问题上也有分歧。弗洛伊德认为,超我是儿童在后天形成的内化了的父母的价值观,荣格则强调道德的天生性质。

从弗洛伊德的联想理论中可以看到,病人的配合对于治疗成功非常重要,弗洛伊德采用“自由联想法”对病人进行治疗,即要求病人重新回忆其童年所经历的情感冲突,并说出目前在意识中呈现出的一切想法。荣格强调,要集中精力对付出现在眼前的问题,也就是说要采用“即时”的方法,只有当回忆过去对了解现在更有帮助的时候,荣格才采用与过去建立联系的方法。而随着研究的深入,荣格从预期目标和象征内容来研究联想,他发现,精神具有自发性、自主性和目标定向性。在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中总是将一切困难病人的问题和病因归结于病人过去的经验,所以他在治疗中仍然会受到病人的症状、所受创伤和观念的影响。

荣格在与恩师的潜意识观点产生分歧前,曾一度被弗各伊德视为其衣钵传人,他的集体潜意识观点将在后面的章节系统阐释,此处不加赘述。

精神分析学社会文化学派是怎样形成的?学派中有哪些代表人物?

在弗洛伊德去世以后才发展成熟起来的诸理论流派则通常被称为新弗洛伊德主义,主要包括自我心理学、社会文化学派、存在心理学等。其中社会文化学派的产生发展对美国的精神分析产生了深远影响。

20世纪30至40年代,面对世界大战、经济危机等灾难,精神神经病的发病率大大增加,其

病因反映了当时社会上种种复杂的因素。在世界大战爆发时期,一大批优秀的心理学家、精神病学家和精神分析理论家从西欧移居到美国,在新的历史社会条件下,把文化因素、社会环境和人际关系等对人的心理形成和发展的影响提到了精神分析理论中的重要地位,背离了传统的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的路线,从而逐渐形成了一个新的精神分析学派——社会文化学派。

精神分析的社会文化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有卡丁纳、沙利文、霍妮和弗罗姆等。但是社会文化学派的各个代表人物之间,在各自理论的侧重点上各有不同,在观点上时有分歧,如卡丁纳主要活动在人类学领域,沙利文和霍妮主要活动在精神分析和精神医学领域,弗罗姆主要活动在精神医学、社会学和哲学领域。但是,社会文化学派的各个精神分析学家在各自的理论中有着共同的特征:他们都重视自我的整合和调节作用,对精神病的治疗持乐观态度,将微观的家庭环境与宏观的社会环境联系起来,强调社会和文化因素对人的心理和行为的影响,强调家庭环境和童年经验对人格发展和精神病病因学的重大作用。

社会、文化对潜意识有什么影响?

弗罗姆在弗洛伊德的个体潜意识和荣格的集体潜意识基础上,把潜意识与人类社会文化相结合,提出了社会潜意识理论,强调了潜意识的个体所有性和群体共有性,突出了潜意识的产生和发挥作用过程的社会性。

弗罗姆的社会精神分析理论强调整个社会经济制度和文化对人的心理所产生的影响,带有强烈的社会哲学色彩。

他认为,在人类的进化和发展过程中,人产生了孤独感和陌生感是因为生产力的发展使人类不断得到解放,获得的“自由”越来越多,但同时却与自然界和其他人逐渐隔离,这些“自由”的增多使人类产生不安全感,为了获得安全感,人类就想逃避社会发展所带来的“自由”。

人类的生存面临着三个最根本的矛盾:生与死的矛盾;人长远想像与短暂生命的矛盾;人虽超越了自然,但深藏着“孤独感”和“分离感”的矛盾。为了克服这些矛盾,人类渴望满足人类所特有的心理需要,同时也产生了人类所特有的情感即社会潜意识。

精神疾病是由人际关系的困境造成的吗?

沙利文是精神分析的社会文化学派的第一个理论家,人格学说是他理论中的核心部分。他重视人际间的相互作用对人格的影响,将精神病学界定为研究人际关系的科学,其理论被称为精神病学的人际关系理论。

沙利文很少从遗传的、机体的或生物的方向来解释精神疾病,他对精神病产生原因的解释和精神病治疗理论与他的人格学说是分不开的。他认为,导致精神疾病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一个人在他的发展过程中,他的正常的、满意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遭到破坏,而精神疾病的产生是一个人对他所面临的生活情境的一种反应方式。有精神病的人,导致精神分裂是由于过去不幸的经验,很容易对自身产生偏离正常的观点、态度和信念,这些歪曲了的观点、态度和信念,总是纠缠着他,使他陷入了一种不适当的自相矛盾的情境中,于是人就受到焦虑的干扰。

因此,沙利文在精神医学方面的具体贡献主要表现在精神分裂症方面。他认为精神疾病是由人际关系困境造成的。

潜意识的驱力与神经症患者的人格缺陷有什么关系?

著名的女精神分析家霍妮以其非凡的勇气和深邃的洞察力,创立了一种新的神经症理论——社会文化的神经症理论,基本焦虑是她的这一理论的最基本的概念。

霍妮认为个体为了减轻基本焦虑,会形成一些防御性策略,也就是一些潜意识驱力,即神经症需要,即基本焦虑说。

霍妮认为,神经症形成的决定性因素是社会文化的矛盾所造成的人际关系困难,心理治疗的目的就是查明病人的社会联系系统中的缺陷,以便建立最佳的、适应当前的生活方式。

需要决定人格,神经症的需要决定了神经症患者的人格。她归纳出了退缩型、攻击型、顺从型三种神经症人格类型。退缩型,其对自主、完美主义怀着神经症需要。他们为逃避紧张的人际关系而离群索居,与他人保持距离,不与他人发生感情上的联系,凡事力求完美,以避免他人的帮助或指责。攻击型,其对权力、剥削、声望、自我赞许、成就和社会认可等怀着神经症需要。他们将生活视为一场搏斗,适者生存,必须控制别人以掌握主动权;好斗但输不起,努力工作但并不珍爱工作;压抑感情,不愿为感情而浪费时间;认为如果自己有权力就没有人能伤害自己。顺从型,其对友爱、赞许、伙伴和限制自己生活空间怀有神经症需要。他们甘居从属地位,常有自我渺小之感,总认为别人比自己强,倾向于以别人的看法来评价自己,认为如果自己顺从别人就不会受到伤害。这三种行为方式在正常人身上可以灵活变通,但神经症患者往往不仅不能克服焦虑,反而陷入更深的焦虑,因为他们只依赖一种方式去应付一切生活问题,却缺乏变通能力。

潜意识与自我心理学之间的关系是如何演变的?安娜·弗洛伊德与其父亲的观点有什么不同?

弗洛伊德的理论体系中原本也蕴含着自我心理学的思想,经弗洛伊德的女儿安娜的过渡,最终由哈特曼建立,并经艾里克森等人发展,逐渐形成了蕴含着自我心理学的思想的精神分析的自我心理学,又称精神分析的发展心理学。精神分析的自我心理学代表正统的精神分析运动的新发展。

安娜·弗洛伊德是弗洛伊德最小的女儿,人格对自我防御机制的研究是她最杰出的贡献,她接受了父亲的三结构组成学说。在安娜看来,本我和超我是不能直接观察到的,人们只能观察到自我,只有当本我、超我和自我不一致时,才能了解这两种心理组织。

相对于弗洛伊德重视本我的研究,安娜更加重视自我的作用,反对本我对心理活动具有绝对支配作用。此外,安娜主张的是自我约束本我,弗洛伊德主张的是本我控制自我,而她把分析自我作为解决所有精神分析问题的起点。这在自我心理学的发展史上是一个巨大的进步。自此,自我成为精神分析的一个合法的研究对象,扩大了精神分析的范围。

“自我心理学之父”对于“自我”的研究有什么进一步的发展?

自我具有自主性和适应性机能在哈特曼观点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记忆、思维、语言等等是在没有冲突的自我领域里发展的,自我并不一定要在与本我和超我的冲突中成长。所谓没有冲突的自我领域是指“一套心理机能,这些机能在既定时间内在心理冲突的范围之外发挥作用”。哈特曼观点包括自我的起源、自我的自主性发展和自我适应过程等,整个自我心理学体系都是从没有冲突的自我领域展开的。

在哈特曼看来,自我独立于本能冲动,但又是与它同时发生发展的,自我与本我是两种同时存在的心理机能。

自我机能的自主性分为:初级自主性和次级自主性。初级自主性指那些先天的独立于本我的非冲突的自我过程。次级自主性指从本我的冲突中发展出来,并成为健康地适应生活的工具的那些自我机能,这对于理解防御、适应和自我是很有意义的。

哈特曼分析出四种自我调节机能是按照序列先后发展起来,自我的适应机能具有层次性,首先是保持个体与环境之间的平衡,其次是保持各种本我内驱力之间的平衡,再次是保持本我、自我和超我三种

心理能量之间的平衡,最后是保持作为本我伴侣的自我和作为独立自主的自我之间的平衡。

哈特曼扩大了精神分析的目的和范围,把古典精神分析从研究本能冲突的病态心理转向了研究作为适应的正常心理,从而把精神分析的研究内容纳入到了普通心理学的研究范围。这是哈特曼最大的理论贡献。

由于哈特曼对自我心理学的研究比安娜·弗洛伊德更进了一步,并且在自我心理学领域里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因此被誉为“自我心理学之父”。

“人格发展”与“自我”有什么关系?

艾里克森从生物、心理和社会环境三方面考察自我的发展,他认为,把自我看成是一个独立的力量,是人过去和现在经验的综合体,不再是本我和超我压迫的产物,并且能够把进化过程中的两种力量——人的内部发展和社会发展综合起来,引导心理性欲向合理的方向发展,决定着个人的命运。自我是包含着人的意识活动并且能够加以控制的一种心理过程。自我过程已失去防御性质的重要性,其所表现的言语、思想和行动等带有自主性,具有对内外力量的适应性。

艾里克森非常重视对自我的同一性的研究。在他看来,保持自我同一性,即自我的同一性或社会同一性,是建设性机能的健康的自我的必要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