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康震评说唐宋八大家:柳宗元
5346000000005

第5章 朋友一生一起走(2)

大家都说这是什么人哪这是,这个需要稍稍地把记忆拉回去一点,让我们回到韩愈原来我们讲的那几集。我们当时讲《敢问路在何方》这一集的时候说到了,说三十六岁的韩愈当时刚做了监察御史,他就办了一件事,什么呢?当时长安地区发生了干旱,灾情很严重,可是当时的长安市的市长李实这个人很坏,他为了讨好朝廷呢,他说这个灾情不要紧,照收当年的各种苛捐杂税。那韩愈这个监察御史的官,就是管这个事的,他要给皇上提醒啊,他就给皇上写了一道奏章,说什么呢,说这个旱情是十分严重的,希望皇帝引起重视,已经收了就算了,没收的呢等一等,等旱情缓一缓,来年再收也不迟。就这么个事,他也没有点谁的名,也没有骂谁,也没有指责谁,就是一个很客观的甚至是很小心翼翼的一个建议,可是咱们都知道,他做梦都没想到,奏章上去刚过不过十来天,他还等好消息呢。“好消息”来了,一道诏书,给他贬到了几千里外的广东的阳山县。那可是一个欠发达地区。

韩愈这个恨啊,他为什么恨啊,第一,他觉得,我提这个建议,有可能潜在地得罪了李实,对不对?但是你要说,我也没说什么过分的话,你就给我一下弄得那么远,这也说不过去,我得罪谁了我。他被贬到广东阳山之后,唐德宗后来去世了,后来唐顺宗继位之后,把李实给罢免了,可是他(唐顺宗)还没有把韩愈叫回去,朝廷还没有把他召回去。按理说,最有可能惩罚他的两个人都已经或者死了,或者受到惩罚了,那他(韩愈)应该再回去啊,没有。他就很纳闷儿,不知道到底把谁给得罪了,他想啊想,他就琢磨琢磨,分析来分析去,最后确定,是他曾经的同事和好朋友,柳宗元、刘禹锡,就是你们俩干的。大家可能会觉得很奇怪,说弄错了,肯定是什么地方有点问题是吧,三个人都挺好的,是吧,都是唐代历史上最重要的哲学家、思想家,都是著名的诗人,韩愈和柳宗元是“古文运动”的共同的开启者和倡导者,是唐代最大的散文大家,这么崇高的人品,怎么可能干这事呢?不可能啊。你注意呀,韩愈在那诗里边,他是这么说的,他说:

或虑语言泄,传之落冤仇。

我想,可能你们无意当中把我议论王叔文朝政的一些不好的话,无意当中泄露给了王叔文等人,他们可能认为或潜在地认为我是阻挡革新改革的一个阻力,所以,找个借口把我给贬了。这里边的关系非常复杂,你注意,他们三个是好朋友,又是同事,可是我们知道刘禹锡和柳宗元很早就和王叔文怎么样呢,成了那个政治集团里边的同盟者,他们的关系是很好的,但是这种关系在当时并不是特别张扬的,它是一种很潜在的关系,就是不是说非得让大家都知道,那么也就是说,柳宗元和刘禹锡把韩愈还是作为自己的好朋友,写文章、写诗,我们都是好朋友,但是他们两个已然是那个政治集团里边的人。在这个问题上,就是他们没有把韩愈也划到那圈里头,也可能韩愈对王叔文等人就有他的不同看法,这是完全允许的。但是这里边就很错位,他们是好朋友,那个好朋友呢,又是王叔文集团里头的,那么,韩愈可能跟他的好朋友就说了,我对朝政是怎么个感觉,怎么个看法。那二位也是年轻人,在无意当中可能就说漏嘴了,不是有意识的。结果说者无意,也许听者有心了。这样一来,就在他们三个人之间,造成了这样的误会。

画外音:

由此可见,柳宗元与韩愈是文学挚友,与王叔文则是政治同盟者,这种微妙的关系,导致了这一场误会的发生。那么在这场误会出现之后,柳宗元与韩愈的关系是否会受到影响呢?作为唐代并驾齐驱的两位文化巨人,柳宗元与韩愈为我们留下了无数的名篇佳作,两个人犹如双子星,相互辉映,照耀着中国古代文学史的天空。应该说,在中国古代文学史和文化史上,像“韩柳”这样并称的文化名人很多,但是,只有“韩柳”这两个人的关系最为特殊,这又是为什么呢?

康震:

我们大家都知道,韩愈和柳宗元并称“韩柳”。在中国历史上,有很多这样的并称,让我们听起来都是非常地亲切和温暖。比如说“孔孟”,比如说“老庄”, 比如说“李杜”, 比如说“苏辛”,再比如说像“班马”,指的是司马迁和班固。可是你要知道这些并称都不如“韩柳”的并称来得特殊,为什么这么说呢?你看,“孔孟”,差着一百多年,都不认识;“老庄”,也差着呢,也不认识,这个称谓是后人说明他们是儒家和道家的创始人,重要的代表并称起来的。“班马”也是一样,俩人也差着一百多年,他们因为是中国史学的重要开创者,所以并称。“苏辛”也是一样,他们是豪放词的重要代表人物,可是谁也不认识谁,彼此也没交情。“李杜”好点,俩人认识,还有点交情,一个浪漫主义,一个现实主义。可有一样,俩人在当时的地位极为不平等。李白当时是红得发紫的人,杜甫呢连个“粉丝”都没有,可能连个“粉末”都没有。

可是“韩柳”是不一样的,知道为什么不一样吗?首先,韩柳两个人他们共同在当时开启和倡导了“古文运动”,他们当时就是“古文运动”的双雄,领袖人物。第二,在“古文运动”的过程当中,在儒学复兴的过程当中,“韩柳”都创作大量的流传千古的散文和诗歌,他们俩都是在唐代最重要的哲学家。第三,与那些并称的人相比,他们俩年龄相近,就差了五岁,而且彼此的经历也非常地像,都是进士出身,甚至还共事过一段时间。所以说,他们两个人之间的关系更为近密,更为平等,更为均衡,尤其是两个人都有过被贬谪的经历,特别是在柳宗元被贬之后,他们两个人从来没有中断过联系,他们两个的友谊也没有因为刚才的那种误会和误解而产生更大的裂隙。我觉得这个真是中国文化史上一个最大的荣幸,也就是说,在柳宗元漫长的被贬的岁月和生涯当中,韩愈始终在跟他进行思想的交流,文章的交流,他们两个人之间依然是朋友的关系,依然是思想诤友的关系。

画外音:

柳宗元与韩愈相互倾慕,相互支持,在患难中升华友谊,在交流中传递温暖,成为中国文化史上的一个亮点。韩愈著名的《师说》在后世广为流传,备受推崇,但在当时却遭到很多人的嘲笑,因为在唐代,门第、血统依然是打开仕途之门最重要的敲门砖之一,高门望族的子弟们既不屑于读书求教,更耻于为人师表,他们认为,《师说》是狂人乱语,韩愈更是自夸自卖,有失体统。那么远在贬谪之地的柳宗元,又会如何看待韩愈的这篇《师说》呢?两位文化巨人如何实现思想上的深度交流呢?

康震:

柳宗元虽然后来被贬之后,长期不在中原地区,但是我们说,他跟韩愈之间是声气相投的,彼此是呼应的,他们不但在思想上是交流的,而且在很多的政治、文学的主张方面是互相呼应的。大家都知道,韩愈是提倡勇于为师的,是要给别人当老师,而且倡导师道的尊严。他说了嘛,老师不分先后,

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

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韩愈《师说》

原来我给大家介绍过,这《师说》一出来之后,韩愈立刻遭到了很多人的嘲笑,这个人不知羞耻,好为人师。但是,当时远在永州的柳宗元知道了以后,是坚决力挺韩愈的。我们知道当时他虽然被贬永州,但是柳宗元在当时的文坛上影响很大,有很多的年轻人甘愿来到这个荒蛮之地,来追随他。当时有一个姓韦的年轻人,专门到永州来拜访柳宗元,要拜他为师,跟他学习古文。柳宗元就跟他说,你别拜我为师了,我不愿意给别人当老师。四川这些地方乌云很多,阴天很多,老是见不着太阳。四川这些地方,这些狗从来没见过太阳,等云一散,狗就开始叫。我自来到柳州,也很少见到下雪,可巧,下了几天大雪,这儿的狗很灵的,从来没见过雪,看见雪也叫唤。现在韩愈已然做了四川的太阳了,引得那个地方的狗都叫。你现在难道想让我做永州的雪吗?引得永州的狗也跟着叫吗?你不用拜我为师,你想要学习写文章,我就可以告诉你,这文章该怎么写,该参考哪些书,该读哪些圣贤书,这不就完了吗?咱们不要这个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