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CCTV发现之旅1(谷臻小简·AI导读版)
55378500000003

第3章 秦公大墓

疯狂的古墓盗掘

据公开的文字记述,1987年,礼县部分乡村的农民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四处寻找、悄悄开始了一股挖掘“龙骨”的地下活动,换取钱财。所谓“龙骨”,其实就是大型的古生物化石。

个别农民的瞬间暴富,刺激了更多农民的致富欲望。一场肇始于“先富起来”的脱贫梦,很快演变为部分村庄大规模的盗掘古墓,而且来势迅猛,极为罕见。渐渐盗墓的中心地址集中到了礼县永兴乡的大堡子山上。几乎一夜之间,大堡子山就变成了满目疮痍的狼藉之地。

目睹古墓被盗的惨状,当地的一些有识见、有责任感的人士忧心如焚,开始了呼吁行动。接二连三的省、市、县三级文物保护会议精神的贯彻,基本遏制住了礼县的盗墓活动。

考古工作者进驻大堡子山

1994年3月,甘肃省文物工作人员就进入了大堡子山,对被盗掘的墓葬进行抢救性的清理发掘。

在将近8个月的时间里,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考古人员和礼县博物馆清理了一座车马坑、两座大墓和九座小型墓葬。偌大的墓葬,早已被盗墓者洗劫一空,没有发现重要的器物,收获极小,只有坑底比比皆是的盗洞。尽管如此,这次发掘基本上探明了大堡子山陵区墓葬的分布特点和墓葬的形制,有助于对陵区性质、规模的研究和判断。

秦人第一陵区——西垂陵区

根据目前国内外所藏实物的信息资料显示,大堡子山所出器物,主要是数量可观、规格甚高的青铜器和各类金制品,还有数量相当多的玉器。因为散落世界各地的礼县大堡子山出土的青铜器多有铭文“秦公”二字,专家、学者就初步断定,礼县大堡子山可能是秦人早期的一处园陵,后来的考古发掘和研究证明:它就是几个省一直在寻找的秦人第一陵区——西垂陵区。

圆顶山的贵族墓葬

礼县大堡子山的盗墓活动平息几年之后,一些盗墓者受暴利的驱使,又将黑手伸向了大堡子山西垂陵园的另一处墓葬——圆顶山。为了防止大堡子山墓葬的悲剧重演,必须进行抢救性发掘清理。

1998年2月至5月,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和礼县博物馆完成了圆顶山部分墓葬的发掘清理工作。出土了大量精美的青铜器,墓葬时代应为春秋早期。圆顶山的五座墓葬共出土青铜器300余件,还有玉器、石器、骨器、铁器、陶器、贝类等百余件。

圆顶山二号墓出土蟠虺纹扁圆腹盉。全器附饰各类动物共计32只,大小不一,形态各异,生动活泼,再衬以繁密细致的蟠虺纹,充分展现了春秋中期青铜器华丽瑰异的纹饰风格。

大堡子山遗址的重点考古

《史记·秦本记》记载,秦的祖先最初居住在“西犬丘”。因此,确定秦祖先最初居住的“西犬丘”的准确位置,就成为解开秦人第一陵园在哪里的关键。

2006年联合课题组将工作重点转移到大堡子山遗址。从地理位置看,大堡子山“两河夹一山”的独特地势完全符合先秦选择陵园的“风水”取向。20世纪90年代被疯狂盗掘后被抢救性发掘的秦公大墓,这个建筑规模宏大。大约始建于西周晚期,春秋初期战国时期被废弃,汉代遭到严重破坏。

早期秦文化联合考古队又在被盗秦公大墓西边20余米处发掘出了一个祭祀遗迹,发现的主要遗迹有人祭坑四座,灰坑6个,乐器坑1座。11件属于春秋早期的3个铜镈和8个甬钟,在坑道里一字排开,一概外观完整,锈色深绿,花纹精美无比。这些钟、镈和石磬再现了秦人的音乐,也向后世昭示了秦人宫廷乐队的宏大规模。

一些珍贵文物流落到国外

乐器坑里出土的这些珍贵文物,只不过是礼县大堡子山秦公大墓殉葬坑里的一部分。礼县大堡子山上秦公大墓的文物到底有多少流散到了国、内外,谁都说不上具体的数字。法国收藏家克里斯蒂安·戴迪先生收藏有礼县大堡子山出土的六十余片秦人金箔饰片和两只金虎。

西垂陵区的发现解开了许多历史之谜

早期秦文化联合考古队在礼县发掘了8处周秦文化遗址,它们与礼县众多的寺洼文化遗址明显分开但又紧密相连,由此形成了一个特殊景象。

秦人第一陵园——西垂陵区和“西犬丘”两大千古之谜的解开,对研究秦人早期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冶金、铸造、礼制、陵寝制度等方面有着不可估量的历史价值和学术价值。

1996年,甘肃省人民政府将礼县大堡子山秦公墓地列为全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公布了大堡子山秦公墓地保护范围。2001年7月,该墓地又被国务院正式列为全国第五批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