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生态经济学国际理论前沿(谷臻小简·AI导读版)
55383500000002

第2章 超越不经济增长

在一定历史时期,经济增长对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发挥了巨大作用。但经济增长并非是没有代价的,如环境破坏就是其主要代价之一。类社会的发展应当超越这种“不经济”的增长,并在此类理论指导下从收入分配、国际贸易、金融系统等方面提出促成经济转型的解决方案。

第一节:聚焦该问题的背景及原因

一、不经济增长是由增长极限引发的问题

戴利等生态经济学家之所以要就“不经济增长”展开研究,是因为人类遭遇到“增长的极限”问题;若是突破这一极限,就会面临一些灾难性后果,或者说增长意味着要付出巨大的代价。哈里斯就人类当前面临的主要增长极限或代价问题做了总结:

(一)人口压力与粮食短缺

(二)不可再生资源耗竭

(三)生态系统与可再生资源退化

(四)能源与气候变化

(五)发展中国家更早出现不经济增长

二、主流宏观经济学亟须改造

对于如何应对增长极限问题,目前主流宏观经济学难以在理论上提供答案,因此亟须改造,包括将一些不合理的假设条件去除,将一些被忽视的约束条件引入,从而形成能够指导可持续发展的“环境宏观经济学”。

戴利等学者对宏观经济学的修正或者对环境宏观经济学的发展主要是从以下几方面的辨伪去妄着手的:

(一)以最优经济规模论取代无限增长假设

(二)在主流宏观经济学模型中引入资源约束

(三)以绿色凯恩斯主义取代凯恩斯主义

(四)寻求增长以外的途径促进充分就业

第二节:最新的理论观点与方法

超越不经济增长的理论在很大程度上是稳态经济理论的延续和深化。在这些新形势下,戴利等学者提出若干新观点或新理念。

一、廓清对增长的理解误区

自2013年以来,戴利等人对“不经济增长”的研究是从廓清对“增长”的若干理解误区开始的,这些论述再次强调了增长的极限是存在的。

二、从稳态经济到“社会可持续的去增长”

针对前述对增长的理解误区、增长的代价、增长的极限,戴利等提出了系统化的解决方案,从20世纪70年代的稳态经济发展到今天的“社会可持续的去增长”。

(一)戴利提出稳态经济的系统方案

戴利最早于1973年提出稳态经济学说,之后又对该学说不断加以发展。近年,他根据最新的相关理论发展和全球环境形势,就如何实现稳态经济提出系统解决方案。

(二)社会可持续的去增长

这就需要对社会制度、金融制度等实施系统化的改革。社会制度改革的主要目的之一是有效减少失业,而金融制度改革的主要目的之一是减少与实体经济脱离的虚拟经济增长。

三、以公平分配而不是增长促发展

当人均GDP超过一定数值时,人民福利与人均GDP或人均收入的相关性弱化,而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在社会中的相对地位,相对于他人的财富或收入;此时,发展不宜再靠GDP增长,而应当靠公平分配提高更多个体的快乐程度,从而提高人民整体的福利水平。

四、不将自然资本的损耗计作国民收入

收入是资本产生的收益流,任何对资本存量的损耗都不能被视作收入,因为这将降低该资本未来产生收益流的能力。

五、通过改革金融系统的规制去增长

在现有金融系统运作机理下,增长不得不持续下去,即零增长或去增长无法实现。为了打破该运行机理,就必须对金融系统创造货币的能力加以限制。

第三节:重大理论创新:社会可持续的去增长

戴利的稳态经济理论只是论述要实现零增长或去增长,对于发展速度降低或去增长过程中可能出现的负面社会效应,如失业、贫困增加却没有给出答案。施奈贝格等提出的“社会可持续的去增长”理念就如何解决此类问题提供了理论指导,尽管有些观点过于激进或并不务实,但是为解决问题迈出了关键一步。

第四节:代表学者与文献

在国际学术界,研究超越不经济增长理论的代表性学者主要有戴利、施耐德、马丁内斯-阿里尔等。2014年,戴利出版了《从不经济增长走向稳态经济》;法利和麦尔甘2016年出版了他们编辑的论文集《超越不经济增长:经济学、公平与生态范畴》。

第五节:前景展望

在理论上,与稳态经济理论一脉相承的超越不经济增长理论为人类社会摆脱依赖经济增长的发展模式提供了指导;然而,超越不经济增长理论仍有一些不成熟之处。前文提及的“绿色凯恩斯主义”就较好地体现了结构优化的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