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生态经济学国际理论前沿(谷臻小简·AI导读版)
55383500000003

第3章 分享经济

分享活动作为一项具有很长历史的经济行为,在信息经济、资源匮乏、产品丰裕等的促进下,分享经济应运而生,并呈现出飞速增长的势头,对当今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产生巨大影响。

第一节:聚焦该问题的背景及原因

一、传统经济模式难以为继

由于全球资源的有限性,全球资源将难以维持现有的消费模式;同时,随着全球经济放缓、传统增长模式难以为继,培育新的增长点变得十分迫切和必要。然而,全球闲置与浪费现象却普遍存在,如闲置的车座、房间、设备、时间等。随着互联网尤其是智能终端的普及,使得海量的供给方与需求方得以迅速建立联系,互联网平台尽管不直接提供产品或服务,但将参与者连接起来,提供即时、便捷、高效的技术支持,信息服务和信用保障,这推动了分享经济的兴起与发展。

二、分享经济快速发展

硅谷中Airbnb、Uber等的成功故事促进了分享经济的讨论热潮,吸引了媒体、企业家以及普通民众的广泛关注。正如分享经济的倡导者瑞恩·格丽所言:“分享经济从一个城市开始,逐步扩展成为一个区域网络,进而发展到整个国家,最后形成一个分享的世界。”

三、分享经济模式出现可持续性争论

这些分享经济模式为自然资源消耗和废弃物增加的环境影响进行了回答。然而,一些新的“可持续”经济模式也造成意想不到的外部性的风险。可持续性悖论的定义为:可持续商业模式明显的积极作用与通常不明显或被忽视的负外部性之间的矛盾,包括系统层面行为的回弹效应,以及传统模式向新模式转型的回弹效应。可见,分享经济的环境可持续性依然存在一定的争论,这也引发了学术界的关注。

第二节:最新的理论观点与方法

目前,对分享经济的研究领域也十分广泛,综合看来,分享经济内涵与特征的探讨、分享经济的环境可持续性、分享经济中各主体的作用等领域受到学者们的高度关注。

一、分享经济是具有多种类型的经济形式

分享经济具有多样化的特征,其内涵也在不断地扩张,但总体上,现有研究将分享经济划分为再分配模式、互助化模式、共享消费模式三种。

二、分享经济是具有环境可持续性的经济模式

分享经济自诞生以来,其作为一种新型的“环境可持续”的商业模式便受到学者们的关注,以转售、交换为主的再分配模式给了很多产品第二次价值,进而将延长这些产品的使用期限和技术生命周期。

三、分享经济依赖于政府、企业和消费者的共同作用

各种模式的分享经济使得分享经济本质上不那么可持续。新的可持续商业模式的外部效应很难识别、量化,以及确定每个主体的影响情况,这使得解决分享经济外部性变得困难。目前对分享经济行为主体的主要研究也都聚焦于政府当局、企业家或企业、消费者三方面。

第三节:主要理论创新

综合现有对分享经济类型的研究,以及通过与早期研究相比,现有研究实现了以下三大创新和突破。

一、分享经济实现对传统经济形式的超越

分享经济带来了一场改变人类生活方式的资源革命,个人用户在边际成本趋于零的条件下越来越多地通过协作生产、消费和分享商品与服务,带来了经济生活的全新组织方式,进而形成超越传统对资本主义市场模式。

二、分享经济的内涵研究推动分享经济的规范研究

由于传统对分享经济的研究并未区分不同分享经济活动类型的差异,而将其视为等同,而最新研究将分享经济分为再分配、互助化、共享消费三种模式。弗雷伯格等基于汽车二手交易数据,建立了分享经济动态模型,米克尔建立了分享经济的影响因素模型,这使得分享经济研究初期主要着重于产业发展趋势、分享经济的内容等向规范化、数量化进一步发展。

三、分享经济存在环境可持续性悖论

在大多数学者都关注分享经济的环境可持续性之时,一批学者却认识到分享经济的负外部性,由于供给扩大并刺激了消费需求,分享经济中的过度消费现象也不断出现;而消费者在参与分享经济活动时的首要考虑因素为价格、便捷性等因素,环境影响并不是消费者的首要考虑因素,以上因素也使得分享经济的环境可持续特征受到质疑。

第四节:代表学者与文献

对于分享经济不同类型,有大量学者对此做了研究。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交通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的沙欣等发表了《北美的个人汽车共享服务》一文;瑞秋·波特斯曼近年来已经发表了多篇分享经济相关文献;同时,2010年哈博还与罗杰斯在《哈佛经济评论》上合作发表了《超越Zipcar:协作消费》。

第五节:前景展望

一、分享经济的发展前景

鉴于分享经济的复杂性,分享经济未来会发展成什么样的模式,也难以准确回答。因为这些将取决于用户和消费群体的选择。

二、分享经济各行为主体的作用

分享经济的全面发展对政府治理创新产生了“倒逼”效应,也为构建多方参与的协同治理模式提供了积累经验、技术与数据支撑。协同治理是分享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其面临的必然结果,政府、企业、社会组织、用户在其中发挥着重要且不可替代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