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黑色智慧
5544000000014

第14章 弱者变强的潜智慧 (1)

恭维不要怕肉麻

在常人看来,恭维别人是不好启齿的,尤其是肉麻的恭维,一般人更是说不出口。但我们同时必须承认的是,在这个社会上,善于恭维人的更讨人喜欢,比较吃香,办事情也比较顺利。设身处地地想想,当别人恭维自己时,我们虽然嘴里连说“哪里哪里,我没有那么好”、“其实也就是那么回事”,可是仍然满脸堆笑,心里美滋滋的。即使事后冷静地回想,明知对方说的是恭维话,却还是没有办法抹去心中的欢喜。

明白了这样的道理,我们就可以认识到:爱听恭维话是人的天性,虚荣是人性的一大弱点。当听到别人恭维吹捧自己时,虚荣心得到莫大的满足,对对方的态度也会更加喜欢起来,自然就很容易服从他的条件,听从他的建议。

以买衣服为例,当你在服装店试穿上一件衣服,还在那里犹豫着不知道买不买时,营业员就发话了:

“啊,真漂亮,穿起来非常合身,又朴素又大方,简直是为你定做的一样!”

这时你满心喜欢,不再犹豫,爽快地买下了这件衣服。

任何一位上级都在不同程度上掌握着下属的升降沉浮。作为一个下属,有时要调动工作,寻求高就,争取分房或者涨工资、评职称等,都需要上级来权衡解决和帮助办理,其间之难主要在于这些利益带有明显的竞争性,“僧多粥少”是这种竞争的显著特点,所以,上级对这些利益的分配和处理也常常处在小心翼翼的矛盾中。但事实上,所谓“公平竞争”只不过是人们向往的理想状态,指望要争取的利益通过所谓的“公平”降临到自己的头上,多半是一厢情愿的奢望。所以,你若想得到什么,就必须要勇敢而积极出面去努力争取。这里的所谓“争取”很多时候就是不惜肉麻地恭维领导。

有一位女领导,快50岁了,但是保养得不错,看起来比实际年龄要小一些。于是这天一个下属在跟她聊天的时候说道:“我刚见您的时候,您看起来也就二三十岁的样子。我还想着既然当了这么高职位的领导,怎么也得有35岁了吧。后来才……”女领导非常高兴,过段时间就把这位下属升了职。

可以说,这位下属的恭维是非常肉麻的,但是他抓住了女人爱美、喜欢被人说自己年轻的心理,终于为自己谋得了利益。

当然,恭维人不惜肉麻是一回事,掌握火候又是一回事。如果不根据基本事实,天马行空地恭维别人,会让人感到你是在愚弄自己,搞得偷鸡不着蚀把米。

有一位先生一天晚上和几个朋友到酒吧消遣,当大家兴致正浓时,一位服务员在上酒时对他说:“先生,您看起来还很年轻啊,大概二十七八岁吧。”搞得他当时就呆住了,周围朋友更是捧腹大笑直叫离谱。这位先生心想:把我50岁的年纪打折说成是二十七八,实在是太不给面子了,况且我谢顶的脑袋怎么也不可能是年轻的特征呀。于是他压着怒火问服务员为什么这么说,服务员说:“虽然我不知道您的实际年龄,但如果有人向我问起您的年纪,我一定告诉他您是二十七八岁,因为您从外表看来确实像那么大的人。”结果在座的大家一起反驳她,最后把她都快搞哭了才不欢而散。

当然,举这个例子并不是要说明恭维话本身有问题,只是说要把马屁拍到马的屁股上,不然很可能被撂一蹶子。

运用“送高帽子”的恭维办法不是没有风险的,送的时机对不对?“帽子”大小合不合适?等,都可能导致无法预料的后果。

常言说,伴君如伴虎。晚唐时,沙陀部落酋长李克用,出生时即瞎了一只眼睛,他生性残酷,人称“独眼龙”。一天,他叫一位名叫孙源的画家替他画一幅肖像。画家想了想,画成一幅右臂执弓,左手捻箭,歪着头,闭着一只眼,好像正在检查箭杆弯直的样子。这张画一则表现了李克用威武的神情,二则掩盖了他一只瞎眼的缺陷。李克用非常满意。由此可见,肉麻恭维人者必须懂得乖巧,必须学会脑筋转弯之术,必须有应变之才。只有这种人才能把这一计策发挥得淋漓尽致。

举一个极度肉麻的恭维例子,作为本节的结束。

盛唐大宦官高力士,由于从小就与唐玄宗有交情,后又得以亲自服侍玄宗,深受玄宗的宠信,以至须臾不离,言听计从。开元末年以后,百官奏章都要经高力士过目,朝中小事悉委高力士全权处理,大事才奏知唐玄宗。李林甫、安禄山、高仙芝等人的将相之位,都是靠高力士一人荐举而得。高力士简直成了唐玄宗权力的化身,太子称他为“二兄”,诸王公称他为“阿翁”,驸马称他为“阿爷”。高力士财产之多也极惊人,京城内外最好的田地和房屋,几乎一半属高力士私人所有,不要说公卿,就是王侯也无法同他相比。

高力士虽是太监,却硬要过娶“妻”之瘾。一次,他看到京城小吏吕玄晤的女儿特别美貌,就要“娶”她为妻。吕玄晤一听,真是喜从天降,吕玄晤在做了高力士的“岳父”后,果然吉星高照,官运亨通,自己升了大官,儿子们也纷纷沾光,占有了肥缺要职。只是苦了他的女儿,在屈辱和压抑下,很快就香消玉殒了。“高夫人”的死讯传出,真如丧了国母一般,举国为动,争相前往祭吊的人们相望于路。举行丧礼这一天,从高力士的家到墓地,路上拥得水泄不通,真可谓是千古一景!

使尽解数迎合“伯乐”

“不管你承认不承认,我们每个人在一生中都会有足够的机遇,关键是我们有没有准备,能不能把握。准备,就是知识和能力的储备,把握,就是敏锐的眼光和拥有迎接机遇的有效方法。

这里所谓“有效方法”,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迎合“伯乐”的眼光。这在求职时是尤其需要注意的方面。

许多应征求职的青年,见了面试官就滔滔不绝地诉说自己的学历、经历、特长等。然而,10个应征者中会有9个同样说这些话,人家对哪一位也不会给予特别的注意。

大学毕业一年的王某看到了一则广告,一家公司需要招聘特殊才能和经验的员工,就去应征。他在去应试之前,先搜集了公司经理的有关资料。

正好面试官就是经理本人,王某见了他就说:“我很愿意在这里工作,我觉得能为你做事,是最大的光荣,因为你是一位发展大事业的成功人物。我知道你18年前创办公司的时候,只有一张桌子、一位职员和一部电话机。你经过坚毅筹划,努力奋斗,才能有今日这样大的事业,你这种精神令我佩服,值得后生效仿。”

所有成功的人,差不多都乐于回忆当年奋斗的经过,尤其愿意向年轻人讲授某个成功的活动。这位经理也不例外。所有来应聘的人,大都是毛遂自荐,但王某一下就抓住经理的心理。因此经理就很高兴地讲述他最初创业时,仅有15000元的资本,这种小本经营处处受到别人讥笑。但他毫不气馁,艰苦奋斗,每天工作12小时到16小时之久,经过长期奋斗才有今日成就。经理不断地谈论他自己的成功历史,王某始终洗耳恭听,间以点头来表示钦佩。最后经理对王某很简单地问了一些经历,于是对旁边的副经理说:“这就是我们所需要的人。”王某后来留在经理的身边,成了他得力的助手。

如果说上面这个例子还不能算是“使尽懈数”,五代时连任数朝的大官僚冯道可是真的做到了。他以一人之身,能在数个敌对的王朝宰辅皇帝,你能说他不是“使尽懈数”?

冯道原在幽州做小吏,后因得罪上司投靠了晋王李存勖。李存勖后来即位建立后唐,冯道继续在新朝作官,官至宰相。

后唐明宗去世以后,他的儿子李从厚即位。李从厚即位不到四个月,同宗李从珂即兴兵来伐,要夺取帝位,李从厚得到消息后,连臣下也来不及告诉,就慌忙跑到姑夫石敬瑭的军中。第二天早上,冯道及诸大臣来到朝堂,找不到皇帝,才知道李从珂兵变,并率兵往京城赶来。冯道这时一反常态,极出人意料。他本是明宗一手提拔,从寒微之族被任命为宰相的,按理说,此时正是他报答明宗大恩的时候。但冯道所想的是李从珂拥有大军,且性格刚愎,而李从厚不过是个孩子,即位以来尚未掌握实权,为人又过于宽和优柔,权衡了利弊之后,他决定率领百官迎接李从珂。

就这样,冯道由前朝的元老重臣摇身一变,又成了新皇帝的元勋。只是李从珂对他实在不放心,不敢委以重任,把他放到外地任官,后来又觉得过意不去,把他调回京中,给了他一个没有多大实权的司空之职。

不久,石敬瑭同李从珂发生冲突,在契丹人的支持下,石敬瑭打败了李从珂,做了中国历史上臭名昭著的“儿皇帝”。他以恢复明宗为号召,把原来明宗的官吏大多复了职,冯道也被复了职。石敬瑭是对他既往不咎,冯道也乐得当宰相。

石敬瑭当皇帝的第一件大事,就是实现对耶律德光许下的诺言,交出幽云十六州,自己称“儿皇帝”,尊耶律德光为“父皇帝”。否则,王朝就有倾覆的危险。思来想去,还是派冯道去了。

冯道极其圆满地完成了这次外交任务。他在契丹被阻留了两个多月,经过多次考验,耶律德光觉得这个冯老头确实忠实可靠,就决定放他回去。谁知冯道还不愿回去,他多次上表表示对耶律德光的忠诚,想留在契丹。经过多次反复,耶律德光一定要他回去,冯道这才显出一副依依不舍的样子,准备启程。

这趟出差回来,冯道可真的风光了,甚至连石敬瑭都得巴结他。石敬瑭让冯道手掌兵权,“事无巨细,悉以纳之”。不久又加封为“鲁国公”。

石敬瑭的后晋政权只维持了十年多一点儿就完蛋了。后晋开运三年,耶律德光率三十万军队南下,冯道大概觉得契丹人可以稳坐中原江山了吧,就主动来投靠耶律德光。但耶律德光开始并未重用他。

不久,耶律德光见中原百姓生灵涂炭,便问冯道说:“怎样才能救天下百姓呢?”冯道见机会来了,就装出一副真诚的样子说:“这时候就是如来转世,也救不了此地的灾难,只有陛下才能救得!”耶律德光听了很高兴,慢慢喜欢上了冯道,让冯道当了辽王朝的“太傅”。后来曾有人检举冯道曾参与过抵抗契丹的活动,耶律德光反为冯道辩护道:“这人我信得过,他不爱多事,不会有逆谋行为,不要妄加攀引。”

在中原百姓的反抗之下,契丹人被迫撤回。冯道随契丹撤到恒州,趁契丹败退之际,逃了回来。这时石敬瑭的大将刘知远趁机夺取了政权,建立了后汉。刘知远一方面想安定人心,笼络势力,一方面冯道也因保护别人而得赞誉,刘知远就拜冯道为太师。

然而,五代时期的政权更迭,真如走马灯一般,令人眼花缭乱。刘知远的后汉政权刚刚建立四年他便死去,郭威就扯旗造反,带兵攻入京城。这时候的冯道,又故伎重施,率百官迎接郭威。他做了后唐明宗的七年宰相,尚且不念旧恩,何况后汉太师只做了不到四年,更是不足挂齿。冯道率百官迎郭威进汴京,当上了郭威所建的后周政权的宰相,并主动请缨,去收伏刘知远的宗族刘崇、刘赞等手握重兵的将领。刘赞相信了冯道,认为这位三十年的故旧世交,总不会欺骗他,没想到一到宗州,刘赞就被郭威的军队解除了武装。冯道又为后汉的稳固立了一大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