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过几年,郭威病死,郭威的义子柴荣继位为周世宗。割据一方的后汉宗族刘崇勾结契丹,企图一举推翻后周政权。冯道根据半个世纪的经验,认为此次后周是保不住了,肯定又得改朝换代,自己虽已近苟延残喘之年,还是想要保住官位爵禄。
柴荣当时只有三十四岁,年纪不大,却很有胆识气魄。刘崇、契丹联军袭来时,一般大臣都认为皇帝新丧,人心易摇,不可轻动,但柴荣却一定要亲征,别人见柴荣意志坚定,便愿随出征,不再多说,只有冯道在一边冷嘲热讽。惹得柴荣大怒,他私下里对人说:“冯道太看不起我了!”
其实,冯道倒不是看不起柴荣,而是为自己在下一个什么朝代做官留下一条后路,弄一点儿投靠新主子的资本。
不久后冯道就死了,他没等到再次改朝换代的时候。
人们常用“墙头一棵草,风吹两边倒”来形容一个人反复无常,一会儿投靠这个,一会儿投靠那个。但如冯道一般,风还没有吹过来,自己就赶忙倒向一边,算是把本节的潜智慧用得登峰造极了。
冯道的做法虽然无耻,但在他生活的年代,他并没有受到人们道德上的痛批,直到欧阳修写了《新五代史》,他才成为一个反面人物。冯道的手段高在什么地方?个中微妙,读者细细去体会吧。
装得可怜才能赢得可怜
一次,一家报纸上登载了一封读者来信,大致内容是:有一位老太婆从乡下来到广州,对行人说道:“我丈夫收入微薄,所以我虽然一大把年纪,还不得不出来赚钱补贴家用。”说着即伸出她那枯干的手指头,一直要求行人买她的盆景。
有人出手买下了她的全部盆景。次日到附近的花店,发现他昨天从老太婆手里买下的一模一样的盆景,价格却比花店里贵五倍。
人人心底里都有扶助弱小的情感,儒家称之为“恻隐之心”。在世道复杂、道德滑坡的时代,人们的恻隐之心往往不易外露。这样,一些人想把大家的恻隐之心激发出来并表之以行动,于是装得非常之可怜。不论这种装可怜的目的好还是坏,它都可称为一个潜的智慧。
在大城市街头,乞丐是一大风景。他们当中大部分人还是因为生活实在难以为继或亟需帮助才被迫行乞的,但也有一些则把行乞当成了致富手段,为个别地方群众的集体“职业”。“来这里找亲戚,没找到。实在是饿了,给点钱俺买个馒头吧。”
“装可怜”在乞讨中当然可赢得别人可怜而获利,只不过这是小儿科罢了。拉下脸皮装可怜者,有时竟能赢来君位呢。
鲁文公六年(公元前621年),晋国国君晋襄公死了,太子夷皋年龄很小,少不更事,朝内一片混乱,诸大臣各有主张,都希望立一个对自己有利的人为国君。他们各自保荐的公子,有的是已受他们控制,即位后他们就可号令全国;有的是公子很信任他们,登上君位后必定重用他们。在这些臣子中,有两个人势力最为强大,竞争最为激烈,互相排斥,互相攻击,都希望击败对方而立自己举荐之人。赵盾想立襄公的弟弟公子雍,而贾季则想立襄公的另一个弟弟公子乐。当时两公子都不在晋国,必须从国外把他们接回来。赵、贾的竞争开始在迎君方面展开。贾季派人去陈国接公子乐回晋,他动作迅速,走在了赵盾前面。眼看公子乐接近晋国疆域,赵盾岂能善罢甘休。他立即派人悄悄地跟上公子乐回晋的队伍,在半路把公子乐截杀了。公子乐死了,赵盾从容不迫地派人前往秦国去迎接公子雍回晋。为了安全起见,秦国派军队护送公子雍上路。
公子乐已死,贾季知道自己大势已去,也就无心再与赵盾争权。此时形势,公子雍似乎已坐定晋国君位无疑。
眼看各大臣趁襄公驾崩之际纷纷争权夺利,拥立自己一派的公子,国内局势大乱,襄公夫人穆赢作为一个妇人,也无计可施。只是看着年幼的太子就要失去继承君位的权利,而且很有可能遭受暗算,而自己一个妇道人家,没有什么手段可以控制群臣,那该怎么办呢?她觉得自己应该为先君和太子做点什么,但是也只能使出哀兵之计,力图以柔克刚。事实上在当时的情势下,以她们幼儿寡母的力量恐怕也别无他法可想。
每次群臣朝会议事,穆赢就抱着小太子在朝堂痛哭,说:“先君到底在哪一点上有过失?年幼的太子有什么罪?太子虽然还小,但总也还是先君亲自册立的,难道谁说废就可以废吗?废掉嫡嗣而去从外边迎立新君,你们把太子放在哪里?你们不怕坏了祖制么?你们眼里还有先祖还有君王吗?先君啊,今日我们孤儿寡母任人欺凌,你就不能睁睁眼显显灵么?”她往往掩面长泣,太子年幼,见母后伤心流涕,虽不明白怎么回事,却也看得伤心,也就在一旁跟着放声大哭。到伤心处,母子抱成一团,泣声如诉,场面甚是凄凉感人。群臣即使不以为然,也不免有些心酸,次数多了竟也开始逐渐地有了作贼心虚的感觉。
穆赢还经常在散朝后抱着太子去赵盾家里,以情动之,说:“先君倚重您,临终之前抱着这个孩子把他托付于你。先君的殷殷叮嘱,无尽信赖,担心而又满怀希望的目光,妾身都还清清楚楚地记得,您难道就忘了吗?先君担心太子年幼,但因为您那么恳切地答应照顾太子,他也就放心地去了。而今您却要废黜太子,您难道不想一想先君对您的厚待和重托吗?丈夫岂可不忠君?丈夫岂可不守信?百年之后,您打算如何去见先君呢?而且,太子何辜啊!”赵盾一面于情不忍,一面担心这样下去会闹得人心惶惶,国内将不得安宁,而且会让自己失去人心,自己拥立的新君也将失去人心,那样岂不是得不偿失。于是他与群臣商议,派军队去拦截秦国护送公子雍的军队,不让公子雍进入晋境,仍然立太子夷皋为君,就是晋灵公。
穆赢可谓是装可怜而得天下者!
其实,装可怜这一招对于许多人来说,在一个家庭中,一个团队也是适用的。只是装可怜的人必须要处在弱势地位,这样加上“装”的技术,就可以激发出别人的恻隐之心,赢得可怜。如果处在强势地位的人去装可怜,则只会让人感到恶心。
拉起大旗作虎皮
拉大旗作虎皮是人们非常熟悉的一个成语,它比喻打着某种旗号以张声势,来吓唬人,蒙骗人。
很多情况下,一个人要简单说服别人,很难让人信服。这时打别的旗号,往往一下子就能把人唬住。
19世纪末,帝国主义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华民族面临着空前严重的民族危机。中国的仁人志士苦苦寻找救国之路,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维新派发起了以救亡图存为目的的戊戌变法运动。
当时,清政府内部的封建顽固派势力以慈禧太后为后台,以“天不变,道亦不变”的传统哲学观点为理论依据,搬出儒家“敬天法祖”的教条,坚持“祖宗之法不可变”,否则,会天下大乱。有的顽固派大臣甚至说:“宁可亡国,不可变法。”康有为等人的变法维新面临着极强大的社会阻力与政治压力。
为减轻这种阻力与压力,康有为采取了托古改制的谋略。康有为在变法前撰写了一本书,叫《孔子改制考》。这本书说中国的上古时代没有书籍,没有可靠的文字记述。因此人们对上古社会的实际情况并不了解。但人们又普遍具有一种“荣古而虐今,贱近而贵远”的迷信心理。春秋时期,礼崩乐坏,社会动荡,诸子百家,包括孔子在内,纷纷利用人们的这种厚古薄今心理,把自己理想中的社会政治制度视为在上古曾经施行过的最美好的社会制度,借此争取人们对自己政治学说的信仰与认可。中国历史上并不一定有尧、舜、文王、武王等圣王,这些上古圣王皆是孔子为改造当时的制度而制造的托古对象。
《孔子改制考》就学术本身而言,有许多地方是牵强附会甚至错误的,但康有为的主要意图不在学术而在政治,他曾经说:“作为一般的平民百姓,如果公开倡言变法改制,必会遭人诅咒,因此,不如假托于古代圣王,这样,既不使人感到惊恐,自己也可免遭不测之祸。”因此,就历史事实来看,不是孔子托尧、舜、文王、武王之古以改制,而是康有为将几千年来历代统治阶级最尊崇的孔子打扮成改制维新的祖师爷,是康有为为减轻顽固派的攻击而托孔子之古以改清王朝之制的政治谋略。
康有为不但要托孔子之古,而且还要托清帝先王之古以改制,他说:“我世祖章皇帝(福临顺治帝)何尝不变太宗文皇帝(皇太极崇德帝)之法哉?若使仍以八贝勒旧法为治,则我圣清岂能久安长治乎?”康有为等还以清王朝入主中原后“变服色”、“变文字”、“变历法”、“变役法”、“变赋法”、“变刑法”等事实,论证清的先帝圣祖也是不断变法改革的,说假若康熙帝和雍正帝生活在当今的社会条件下,他们的变法决心与效果,一定不在俄国的彼得大帝、德国的威廉一世之下。
在康有为的宣传鼓动之下,中国的戊戌变法维新运动终于打开了局面。
康有为托古改制是一个典型的拉大旗作虎皮事件。如果只是简单呼吁变法自强,必然不容于当时的中国官僚界和学界,所以康有为把孔子抬出来,打着古人旗号行今人的事情,取得了初步成功。
单小姐在某地环卫所工作五六年了,以前交了几个男朋友,都嫌她工作环境太差而告吹。
半年前,姑妈又为单小姐介绍了一个对象,小伙子长得挺帅,而且并没有嫌弃她的工作,单小姐心里的高兴劲儿就别提了。两人进入热恋之中,商讨怎样办婚事。然而好事多磨,没有房子成为一个要命的问题。后来决定还是先领结婚证书,排队等房子,一旦有了房子,马上举行婚礼。
单小姐到派出所去开证明,领结婚证书,刚好所长值班,就一边开证明,一边与单小姐话家常,看到单小姐姓单,所长问道:“你这姓很少啊!”单小姐无心扯谈,简单地“唔”了一声。所长接着说:“县长也姓单,那你和他是亲戚啰?”单小姐又未置可否,因为她没有心思与他闲扯,只等所长开完证明她就要走。所长进一步推理说:“县长没有女儿,那你一定是他的侄女了。恭喜你,单小姐。”所长十分利落地把证明开完,又热情地把单小姐送了出去。
经所长之口,县长侄女结婚的消息,在县城很快传播开来。
单小姐回到单位,领导马上找她说:“你是单县长的侄女,为什么不早说?现在的年轻人像你这样的实在很少,不错,不错。”接着又说:“考虑到你一贯工作认真、负责,决定替你换一个工作,调你到局里办公室,调令不久就会下来,好好干吧,小单,前途无量啊!”
没有多久,房管局的副局长亲自找到单小姐,说:“对不起,小单,我们的工作实在太忙,要房子的太多,所以没有及早替你办理好。我们讨论、研究了很久,现在没有很好的房子,只好让你再等一下啦。”
“只要您心里为我想着,我愿意等这个好消息。”单小姐顺势说。
不久,一套宽敞漂亮的两室一厅单元房分给了单小姐。
县长侄女要结婚的消息越传越广。单小姐从不借助县长的威名吹嘘自己,一时被传为佳话,构成了单小姐优秀品德的一大要素。
终于,单小姐的婚礼举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