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黑色智慧
5544000000018

第18章 弱者变强的潜智慧 (5)

郭乾晖急急忙忙地跑回家,把钟隐叫到书房里,说道:“你的事情我全知道了。为了学画,你不惜屈身为奴,实在使老夫惭愧。我多年来不教学生,自有我的道理,今天遇到你这样虚心好学的青年,我也不能不破例,将来你会前途无量的。”

钟隐终于以执著的求学精神感动了郭乾晖,名正言顺地成了他的学生,郭乾晖把自己多年的体会和技艺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了钟隐。

钟隐一片痴心,由偷艺成了正大光明地学艺,他的自降身价有了丰厚回报。但这种事情似乎一般只会发生在古代,今天可能已经极为少见了。所以,在自降身份的同时,隐蔽好“偷学艺”的目的,是运用此潜智慧必须要注意的。

力不如人时应“借刀杀人”

20世纪60年代,香港汇丰银行曾借用大陆金融机构的力量,击败了力量强大、不可一世的美国银行集团。

早在20世纪60年代,美国几家大银行组成银团,开始实施一项惊人的秘密计划:占领香港金融界,彻底打垮华人和英国人在香港的金融实力,夺取香港,控制东南亚。计划一出台,美国金融大亨们纷纷来到香港“旅游”、“渡假”。他们的到来,使香港的股票市场发生了巨大的股票买卖风潮,这一风潮险些把资金雄厚的香港汇丰银行置于死地。香港汇丰银行是一家金融集团,在香港有着雄厚的根基和社会基础,实际上起着香港中央银行的作用,其首脑人物与当地居民也有着传统的密切联系。因此美国银行视其为“眼中钉”,只有打垮汇丰银行,才能稳获香港金融大权,但要击倒汇丰,又谈何容易呢?

美国金融界的人士进攻汇丰银行的策略,在香港之行前夕就早已谋定。他们首先利用香港当时的股市传播信息系统不灵活的条件,大量收购汇丰银行股票。一时间,汇丰银行股票连翻数倍,不断暴涨,成为人们手里发财的象征。汇丰银行为平抑股价,开始抛售股票,但杯水车薪无济于事。紧接着,美国人在一两天内把所有收购的汇丰银行股票向市场低价抛售,并制造各种谣言,散布汇丰银行经营状况不好,汇丰股票如同废纸等。一时间,汇丰股票价格如落潮般狂跌下来,在银行挤兑现款的人越来越多。形势对汇丰银行十分不利。

很明显,如果不收尽这些堆积如山的股票,任其继续下跌,汇丰的信誉便会一落千丈,甚至有关门垮台的危险。谁知形势比预料的还要糟,就在汇丰银行筹集资金大量吃进股票时,分布在全港的汇丰各分支机构也频频告急:许多不明真相的储户纷纷提款,使银根紧张,如不关门停业,存款有被提空的危险,一份份写有“绝对机密”的电文飞到汇丰银行总部,总部决策人陷入了有史以来最大的困境之中。

面对美国银团的挑战,汇丰银行开始进行反击。他们首先广而告之,安抚民心,强调汇丰银行久盛不衰的秘密在于对每一位储户负责。然后,他们马不停蹄地四处贷款,先找老关系户,不行,再找新关系,也不行;最后找到香港黑社会组织,请他们助一臂之力,但是一切努力都未能奏效,借款的工作人员四处碰壁,谁也不肯把钱借给看来即将破产的倒霉蛋。汇丰银行既无力收购股票,也无力支付挤兑,失败的结局似乎离汇丰银行越来越近。战场是无情的,你死我活,商战也是如此,是生与死的较量。在这生死存亡的严峻考验面前,汇丰银行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猛然找到了一剂起死回生的灵丹妙药,那就是向香港的大后方——中国大陆金融机构求援。

对于美国金融界的野心,中国大陆驻港金融机构早已察觉,并曾多次提醒汇丰银行注意,但由于汇丰银行没有防范,结果吃了大亏。如今在这极为关键的时刻,中国金融机构本着稳定香港的目的,决定支持汇丰,保证香港的经济稳定。

事实证明,这个决定是十分正确的,有着重要的战略意义。大陆驻港人员以最快的速度把香港发生的一切反馈到北京。中国金融的权威机关,中国人民银行立即做出决定:支持汇丰银行。并迅速指示驻港机构以最快的速度办理贷款过帐业务,一切都以最高效率进行。与此同时,香港新闻媒介立刻作了大标题披露,“中国人民银行与汇丰银行联手共进”,“汇丰银行信心的一票来自大陆”等。大小报纸从头到尾进行报道,一时间成为港报的主旋律。

香港的股民和储蓄客户知道,汇丰银行有大陆金融机构撑腰就意味着汇丰银行的资本不会枯竭,资金信用是毫无疑问的。他们看到了这场厮杀的前景。紧接着,形势急转直下,汇丰股票价格直线上升,储蓄额再领风骚。天外有天,人外有人,美港金融大战,半路杀进了个程咬金,形势由对汇丰不利转为有利,来港的美国人只能望洋兴叹,本想吃掉汇丰,没想到聪明反被聪明误,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

由于大陆金融机构的加盟,战局已经明朗,美国银团被迫与汇丰银行进行谈判。由于美方高价吃进,低价抛出,损失了很多,并且为弥补汇丰银行损失,不得不同意将一个航空公司拱手相让。汇丰银行为保证香港金融的稳定发展,同意让美方在香港保留一部分资产,并让美方承诺,今后不再发生类似的事件。事后,美方一位金融界高级人士讲,“汇丰银行邀请大陆金融机构参战,这一招太绝,也太狠,差一点使我们全军覆没。”这一仗中,汇丰正是“借”中国人民银行这把“刀”,“杀”的是美国银团这个“人”。

借刀杀人是保存自己削弱敌手的绝佳选择。但一般人都不情愿用制人来对付敌手,一方面是因为面子上拉不下,一方面不甘心别人当“主角儿”。这都可以理解。不过在和敌人的竞争中如处于劣势,借刀杀人就成了几乎最后的选择。如果这时还扭扭捏捏,就等着大伤元气吧。

借刀杀人的好处还在于,说不准鹬蚌相争,自己可以充当渔翁的角色呢。

和一切可能的人结盟

一个人的力量怎么也是有限的,要跟强大的对手斗争 ,最好是“集中优势兵力”。这就要求个人有手段结成自己的统一战线。毛泽东主席说:“统战就是把我们的朋友搞得多多的,把我们的敌人搞得少少的。”这里包含了我们本节所要讨论的潜智慧——和一切可能的人结盟。实际上,在共产党历史上的绝大多数时间里,都能较好地执行这一策略,取得了一个个胜利。

要说真正与“一切可能”的人结盟,五代石敬瑭是第一位吧。

934年,后唐大将石敬瑭到京城参加完闵帝李从厚的葬礼后,先装病不走,然后又要求新即位的李从珂让位给李从益,说李从珂是先帝养子,不应该继承皇位。李从珂就下令罢免石敬瑭的所有官职,然后派兵讨伐,领兵攻打太原石敬瑭。

石敬瑭早有计划,见兵临城下, 自己又力量不足,就按计划向契丹的耶律德光求救,在契丹强大的压力下答应了卖国条件:割让幽云16州给契丹,每年进贡大批财物,以儿国自称。石敬瑭部下刘知远(即后汉高祖)认为条件太屈辱,没有必要许诺这么多,但石敬瑭在桑维瀚的支持下一意孤行。

正愁没机会南下的耶律德光喜出望外,立即领兵来救石敬瑭,最后大败后唐军队,并趁机合伙灭了后唐,让石敬瑭做了皇帝,建号入晋,石敬瑭就是后晋高祖。石敬瑭则将幽州、云州等16州,即现在河北和山西北部的大片土地割让给了契丹,还每年给契丹布帛30万匹。此外,每逢吉凶庆吊之事便不时赠送好奇之物。石敬瑭称比他小10岁的耶律德光为“父皇帝”, 自称“儿皇帝”。

虽然割让16州使中原没有了天然屏障,契丹军队可以长驱直入黄河流域,为中原人民带来了无穷的灾难,但对石敬瑭个人来说,接受屈辱的条件,和契丹结成同盟,终于获得了皇帝的地位,也算是深得厚黑之道吧。

在大敌当前之下,很容易形成利益同盟。例如,晋朝的贾充,善于阿谀奉承,深得武帝信用,官至侍中、尚书令、车骑将军。甚为朝野正直之士所鄙薄,尤为侍中裴楷、任恺、河南尹庾纯等人所厌恶。于是,贾充和与他是一路货色的太尉荀颉,侍中、中书监荀勖,越骑校尉冯统等人相互勾结,结党营私。

晋武帝太元七年鲜卑人在泰雍一带的反晋势力日益强大,前去镇压的晋将连遭惨败。任恺等乘机向武帝推荐贾充出镇,以便把他赶出京城,武帝果然同意。贾充虽然满肚子不高兴,可也只得执行圣旨,准备动身。百官特地在城西的夕阳亭为他饯行。席间,贾充私下向荀勖请教脱身之计,荀勖胸有成竹地说:“你身为宰相,竟受制于任恺这个匹夫,岂不让人笑话!然而此行要想推辞,确也很难,只有让你女儿和太子结成秦晋,你才能留在京城。”贾充又问:“谁能替我办这件事呢?”荀勖说:“我替你去说。”随后,荀勖找到冯统说:“贾充一走,我们就失去了靠山。太子尚未定婚,为什么不去劝皇上纳贾充之女为太子妃呢!”冯统赞成,决定采取一致行动。贾充的妻子郭槐又贿赂了杨皇后和她身边的人,让杨皇后去做武帝的工作。武帝原打算太子娶卫之女,可是禁不住杨皇后不断吹枕头风,加上荀勖、冯统等人帮腔,都极力吹嘘贾充之女是绝代佳人,有德有才,武帝也就同意了,纳贾充之女为太子妃。贾充果然官复原职,不用出镇了。

贾充之女贾南风如愿成为太子妃。此女长得身材短小,皮色青黑,眉后有一疵,其丑无比。可是机敏好察,凶狠狡诈,好妒忌,有手腕,把白痴太子治得服服贴贴,对她又害怕又喜欢,很少去接近东宫别的女人。太子登基以后,贾南风成了皇后。然而,外戚杨骏大权独揽,对她严加防范,根本不让她染指朝政,使这个急盼一逞其野心的女人恨得咬牙切齿。

其实,想把杨骏赶下台的大有人在。由于各种原因,从宗室诸王到宫廷内外的大小官吏,对杨骏早就心怀不满,只需有人煽动联络,随时可以爆发倒杨。

殿中中郎孟观、李肇,因为杨骏一向对他们粗暴无礼,便在暗中散布流言,说杨骏将要篡夺帝位。贾后发现这两个宝贝,立即派亲信宦官去和他们秘密联络,策划诛杨骏,废杨太后。接着,派李肇去动员汝南王司马亮发兵,汝南王胆小怕事,不愿出头,李肇又去找楚王司马玮,楚王年轻勇锐,欣然答应。

永平元年二月,楚王司马玮与淮南王司马允入朝。经过半个多月秘密准备,于三月初八日发难。孟观、李肇让惠帝连夜写诏,以谋反为名废杨骏。又派东安公司马精率殿中禁军四百人讨骏,楚王玮率兵屯司马门,淮南相刘颂领兵屯殿中,杨骏外甥段广见事情危急,跪在惠帝面前申诉道:“杨骏受先帝之恩,尽心辅政。而且孤身无子,哪有造反之理?请陛下详察。”惠帝却毫无表情。

杨太后在宫中见情势危急,亲手在帛上写了“救太傅(指杨骏)者有赏”几个字,让手下人用箭射到宫墙外边。不料帛书被贾后党羽得到,贾后立即宣布太后与太傅共同谋反。

不久,殿中禁军冲出宫城,放火焚烧杨府,弓箭手爬上楼阁用箭封锁杨府,府中兵卒一个也出不来。随即冲进杨府,杨骏逃入马厩,被禁军用戟杀死,被杀的人多达数千。

一年后,贾后又将杨太后活活饿死,至此杨氏一族灭尽。

真是有其父必有其女。贾充父女的故事给我们的最大启示就是结盟要建立在共同利益基础上,是利益调和的产物。至于在共同目的达到后同盟的延续性,就是另外一回事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