嫉妒是一把双刃剑,可以攻击别人,也可以伤到自己。真正聪明的人,总是避免自己陷入嫉妒,同时成功化解别人对自己的嫉妒,甚至把嫉妒的对象变成第三个人。如果自认为“不做亏心一,不怕鬼叫门”,那可大错特错了。
谙熟厚黑之术的人,把嫉妒作为工具玩于鼓掌之上,与他人争斗时,就设法让他嫉妒别人或者被别人嫉妒,使鹬蚌相争,从而自己渔翁得利。
欲除之,必先骄之
这是中国古人擅长运用的厚黑之术。在对付强大对手的时候,猛灌“迷魂汤”,使其越来越骄傲,放松警惕,然后暗度陈仓,出其不意地将其除掉。
赤壁之战后,刘备占领了荆州,又夺取了巴蜀,形成了魏、蜀、吴三足鼎立的局面。当时关羽留守荆州,时时有吞并东吴的野心,又自恃自己武艺高强、兵强马壮,连连向北边的曹操发动进攻。这完全破坏了刘备当年东联东吴,北拒曹操的战略。于是,吕蒙便上书孙权: “我们应该先夺荆州地盘,再派征虏将军孙皎守卫南郡,潘璋守住白帝城,蒋钦率领游兵万人,巡行长江中下游,哪里有敌人就在哪里对付。我再带兵北上占据襄阳,那时就完全控制了长江,声势就更大了,还怕他曹操和关羽吗?”
孙权说: “关羽把守荆州,士气很盛,为什么不攻打曹操的徐州呢?”
吕蒙说: “现在曹操在河北与袁熙、袁尚等人作战,无暇东顾。徐州境内的守兵不足挂齿,一去就可以攻克。但是那里的地形是个四通八达的平原,易攻难守。你今天取得徐州,但却要用七八万人马守卫它。何苦呢?还不如乘机夺取关羽的地盘。”
孙权便接受了他的建议,为了夺取荆州,孙权首先派使者去向关羽提出要结亲,娶关羽的女儿为儿媳,却被关羽一口回绝,他认为自己兵多将勇,可以抗抵孙权,北伐曹操。很快,他便带兵攻打曹操的樊城,但又怕东吴乘虚而入,夺他的荆州,所以留下重兵把守各个要塞,并在三十里或五十里的高地之上置烽火台,直到他的前线营地,便于联络。
吕蒙见关羽防守严密,为了麻痹关羽,解除他的后顾之忧,便上书孙权说: “关羽兵伐樊城,留下重兵把守要塞,是害怕我夺他的后方地盘。我想以生病为由,分一部分士兵回建业。关羽只害怕我,听说我走了,一定会撤出防守的兵力,全力增援作战部队。这样我们就可以乘他们毫无准备时突然进袭,那么南郡就可以攻下,关羽也就能捉住。”
孙权问他: “那谁代替你呢?”
吕蒙说: “陆逊才智广博,有学有识,他可以承担这个重任。而且他并不出名,关羽一定不会重视他。这样,我们就有机可乘了。”
孙权便让他回来治病,派陆逊去接替吕蒙职务,陆逊上任后,立即写信给关羽,一方面吹捧关羽,另一方面表白自己的年轻无能,借以麻痹关羽,让他更加骄傲了。关羽并不把陆逊放在眼里,也完全相信吕蒙是回去治病了,因而把兵力都调去增援樊城了。顿时,关羽的后方兵力空虚。陆逊马上把这样情况及时报告了孙权,孙权便派吕蒙马上出兵。
由于关羽有烽火台相互联络,吕蒙认为出兵必须十分隐秘,不能让关羽得到消息,以防关羽军队回撤, 自己无功而返。他想了一个方法,把自己的精兵全部安排在大船中扮作商人的样子,让士兵穿着白衣,扮成老百姓摇橹,日夜不停地赶到了目的地。
关羽仍然毫不知情,还在樊城酣战。而这时,吕蒙的白衣战士已突然来到了关羽的要塞,在他们还来不及抵抗的时候就占领了关羽设置的烽火台,驻军和探子也全部给抓起来了。
吕蒙的大军又直奔南郡,当时守公安的将领傅士仁和守江陵的南郡太守糜芳全部投降了。吕蒙占领了荆州后,对关羽及其将士的家属一律加以抚慰,并禁止军中士兵到各家各户中去抢劫财物。吕蒙这样收买人心,在一定程度上瓦解了关羽部队的军心。在关羽得到消息后,回撤荆州时,半路上不少士兵都纷纷逃了回去。
关羽回来后,与吕蒙交战几次,都未能取胜,深感自己孤立无援,已到了绝境,就向麦城逃跑。在西奔漳乡时,士兵都抛弃了关羽,不再跟他而投降了孙权。关羽只有十余骑亲兵跟随。孙权派朱然、潘璋截断了关羽的去路,关羽父子都被抓住,最后被杀。
人的一个弱点就是经不住夸,经不住“迷魂汤”的一阵灌,即使关羽这样屡经战阵的武将也无法抵御。
五代时后蜀的皇帝孟昶,也用这一招,杀了对皇权造成严重威胁的李仁罕。
17岁的小皇帝孟昶在接受群臣朝拜之后,正准备退朝,突然,有人高叫:“陛下,我乃托孤之臣,为保国泰民安,臣提出要掌管六军。请陛下恩准!”
孟昶定睛一看,原来是李仁罕,稍一思索,便答道:“朕准你掌管六军。还望你不负朕望,多为朝廷出力!”
退朝后,孟昶想:这老臣李仁罕多年来在朝中目无法纪,横行霸道,贪赃枉法,霸占民田,私建屋宇……今天,又要掌管六军,看来他是欺我年幼刚即位。在朝中立足未稳,而想趁机揽权。有朝一日,他必有夺权之举,看来此人不可留!可他在朝多年,亲信多、势力大,弄不好后果不堪设想!怎么办呢?对,欲擒故纵,然后再突然袭击!
不久,孟昶又加拜李仁罕为中书令。这李仁罕更加骄横了,逢人便夸耀: “我是托孤之臣,圣上不仅让我掌管了六军,还加拜我为中书令,还打算过些天封我为公呐!”
他的私欲也更重了,言行也更加放肆,孟昶感到他对自己的威胁越来越大。
两个月过去了。李仁罕焦急地等待孟昶封他为公。一天,圣上传旨召他入宫。李仁罕高兴极了: “准是要封我为公了!”他趾高气扬地入了宫。
“李仁罕听旨——”
“臣在。”
“朕今日赐你死!”
李仁罕一愣,马上大叫: “臣有何罪?”
“你图谋不轨,在禁军将领中宣称禁军只能听从你的指挥,其他无论何人的命令都不能听,你把朕置于何地位?你动用府库之银建私宅,你还……”
李仁罕当时就傻了,连声大叫: “陛下饶命,陛下饶命啊!”
“拉出去,斩!”
就这样,孟昶终于将李仁罕除掉,巩固了帝位。
本节所讨论的潜智慧,是利用了人们普遍存在的一个性格弱点进行的。所以,它在历史上适用,在今天依旧适用;在政治、军事上运用,在经济、生活中同样适用。历史、政治、经济、军事、生活都只是外壳而已,剥去这些外壳,留下的只有人性弱点。
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
有这么一个笑话:
当一艘船开始下沉时,几位来自不同国家的商人还在谈判,根本不知道将要发生什么事情。船长命令他的大副:“去告诉这些人穿上救生衣跳到水里去。”
几分钟后大副回来报告:“他们不往下跳。”
“你来接管这里,我去看看。”船长说。
一会儿船长回来说:“他们全部都跳下去了。”
“您是怎样让他们跳的?”大副问道。
“我运用了心理学。我对英国人说,那是一项体育锻炼,于是他跳下去了;我对法国人说,那是很潇洒的;对德国人说那是命令;对意大利人说,那不是被基督教所禁止的;对苏联人说,那是革命行动。他们就一个个地跳了。”
“那您是怎么让美国人跳下去的呢?”
“我对他说,‘你是被保过险的。’”
船长的方法,用我们日常的一句俗语概括,就是“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水浒传》说“惺惺惜惺惺,好汉惜好汉”,所谓“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这正是本节潜智慧的心理基础。充分利用人们的这一心理,造成与对方属类相同的假相,可以容易地达到目的。《鬼谷子·摩篇》曰:“抱薪趋火,燥者先燃;平地注水,湿者先濡。此物类相应。”
在这里,鬼谷子讲了一个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现象:把干、湿柴草一起扔到火堆里,干柴草先被引燃。在平地上倒上水,水先流到湿的地方去。这就是物以类聚的道理。人也是如此,有相同的生活经历,有相似不幸遭遇的人,话容易说到一起去,心容易想到一起去,做事容易做到一起去,极易联合起来。
碰到什么样的人,你就要用服的语言,让他认为你是“自己人”。比如洋鬼子的话虽然难学,许多人还不是说得挺溜,这是有目共睹的人;有一种洋泾滨英语,抑扬顿挫颇为动听。一般中国人和英国人都不知所云,但上海人一听就懂,你如果能说一口“流利”的洋泾滨英语,那在上海立足也就多了一份保障。
而如果不能和对方有共同语言,不懂“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这个潜智慧,是要倒霉的。
一天,有三个鬼魂被押到阴曹地府,他们生前分别是妓女、小偷和医生。
阎王先问妓女在阳世是干什么的。妓女回答:“我专门收容一些无家可归的男人,让其也能享受夫妻生活的乐趣。”阎王颔首:“善哉,应有好报应”。遂命判官把她降到宝贵人家。
轮到小偷了,他也从容应对道:“回阎王爷,我在阳世专门替别人拿东西。有人口袋太重,拿不动,我就替他分些来;有人东西没藏好,我也检回来;有的人家里贵重东西太多,我怕他失火或是塌墙压毁,就把它们转移到我家,好好保藏起来。”阎王高兴地说:“你做得很好嘛,这叫助人为乐,与人为善,理当增寿三纪,享年百岁。”
医生在一旁忍不住开口道:“大王你被骗了,他们俩在人间做的都是害人的事……”
阎王大怒,一拍堂木:“谁骗得了我,我问你答,扯别人干啥?你是干什么的……”
医生理直气壮地说:“我才真正的好人,我治病救人,把临死的人都精心治好……”
“住嘴,难怪我派小鬼抓不到人,原来是你在和我作对。来人,将他打入十八层地狱,永世不得翻身!”
“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在人际关系上是很有用的一招,厉害之处在于:抓住了人常以自我为中心的弱点,在语言上让对方的自我获得满足,对方的防卫意识便会松软下来,并且可能会对你的“关心”(对他的客套、亲切)而产生对你的好感。结果是,你了解他以经有三四分,他对你可能一无所知哩!
这句话,虽不一定会和对方建立亲密的关系,但绝对是接近对方、和对方建立初步关系的好方法,如果你能做到,那么保证你受益无穷。不过,话有讲回来了,说“人话”、“鬼话”是要经常学习训练的。训练自己在和人交往时,多谈“您”,而少谈“我”,训练自己多了解各种行业的动态和特色,自然能够"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那么你就什么人都可以交往了。
所以我们也可以说:“人话鬼话都能说,条条大路通罗马。”
在中国东部某地方,郊区沿着道路的外墙有很多商场的广告,其中有一则是这样写的:“买家电,到金联,比找熟人还省钱!”在路边非常多的标语广告中一枝独秀――这是一句杀伤力非常强的广告。金联那个省狠著名的连锁品牌,以家电产品比较便宜而名声大噪。其实,从省城到全省其它地方,“买家电,到金联”的广告语到处可以见到。这个地方的金联广告语则是在原有基础上仅仅加了半句话,给出了符合当地老百姓口味的理由:比找熟人还省钱。越是在经济欠发达的地区,传统文化里“熟人文化、面子文化”也越发生生不息――办事找熟人一方面是为了省钱、省时、省力,更重要的是有面子:有熟人昭示着他在这个生活环境里的身份、地位、能力、本事!尤其是在县城,办任何事都讲究找熟人,找来找去,总能找到熟人,虽然有时候找熟人托关系的代价要远远高于正常手续,但大家乐此不疲。金联商场的家电商品之便宜,比找熟人还省钱,并且,省略了找熟人的麻烦,还有什么理由不去金联呢?
当然,到金联买东西是不是真的比照熟人还省钱呢?不一定,但当地老百姓喜欢这样的话,商家也就投其所好,关键是要达到多卖商品的目的。这真是看准受众的心理,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的厚黑典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