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黑色智慧
5544000000030

第30章 进退搏弈的潜智慧 (1)

平时多烧香

中国是个讲求人性的国度。中国人所谓“关系”经常把西方人搞得云里雾里。也难怪,他们人跟人办事一般都是为了纯粹的利益,确实不好理解我们这个建立在人性基础之上的抽象概念。而理应深喑此道的中国人,却也经常做得不尽人意,于是有了“平时不烧香,临时抱佛脚”的哀叹。

人情,必须靠平时多烧香来维持。

某企业的董事长长期承包那些大电器公司的工程,对这些公司的重要人物常施以小恩小惠。来本这都是正常现象,但这位董事长的交际方式的不同之处是:不仅奉承公司要人,对年轻的职员也殷勤款待。

谁都知道,这位董事长并非无的放矢。事前,他总是想方设法将电器公司内各员工的学历、人际关系、工作能力和业绩,做一次全面的调查和了解,认为这个人大有可为,以后会成为该公司的要员时,不管他有多年轻,都尽心款待。这位董事长这样做的目的,是为日后获得更多的利益做准备。他明白,10个欠他人情债的人当中有9个会给他带来意想不到的收益。他现在做的亏本生意,日后会利滚利地收回。

所以,当自己所看中的某位年轻职员晋升为科长时,他会立即跑去庆祝,赠送礼物。年轻的科长自然倍加感动,无形之中产生了感恩图报的意识。董事长却说: “我们企业公司有今日,完全是靠贵公司的抬举,因此,我向你这位优秀的职员表示谢意,也是应该的。”

这样,当有朝一日这些职员晋升至主管、经理等要职时,还会记得这位董事长的恩惠。因此在生意竞争十分激烈的时期,许多承包商倒闭的倒闭、破产的破产了,而这位董事长的公司却仍旧生意兴隆,这是他平常关系投资多的结果。

天上不会掉下一张馅饼,而且刚好掉到你的嘴巴里。人情要去做。

做人情,前提便是察言观色,消息灵通。

察言,便是“闻一知十”,观色,便是“见面明意”。真正地做到了这一点,让你的朋友欠个人情给你,简直太容易了。

李先生与赵先生在一家商场相遇,赵先生带着他的独生女,两人边走边谈些生意上的事情,当经过卖衣柜时,李注意到赵的女儿的眼光落在一件红色衣服上。第二天,李来到赵的家,送给赵的女儿一件红色的礼物,赵的女儿很开心,却没想到,她的父亲有一天要给“李叔叔”一个面子,将这个情还上。

战国末期,秦昭王派白起为主将,在长平歼灭赵国40万大军,乘胜把邯郸团团围住。赵王之弟平原君是魏国公子信陵君的姐夫。因此,赵王几次写信给魏王和信陵君请求魏国出兵援救,魏王便派将军晋鄙统率10万大军去救赵国。

秦王听到这个消息,立即派人去警告魏王说:“我攻打赵国,早晚准能攻下,任何国家敢派兵救援的,我打下赵国之后,接着一定移调军队去打它!”

魏王给吓住了,急忙命令晋鄙停止进军,驻扎在邺下这个地方,名义上是说援救赵国,实际上是观望形势,采取阳奉阴违的两面态度。

信陵君屡次去请求魏王火速进兵。但魏王害怕秦国报复,始终不答应。信陵君没有办法,正要汇集门客与赵国共存亡,一个叫侯生的人给他出主意来了。

侯生把旁人遣开,细声问信陵君:“我听说现在魏王最宠幸的一个美人叫做如姬,是不是?”

“是的!”

“又听说如姬的父亲被人杀害,她怀恨了三年,从国王以下,都想为她报仇,却总是没办法找到这个仇人。有一次,她为这件事向你哭诉,你立刻派门下客去侦察,很快就把那伙人的头弄到了手,献给如姬,是否有这件事?”

“不错,果有此事。”

于是,侯生说出了他的计划来:“你帮如姬报了杀父之仇,她感激不已,就是为你牺牲生命,也决不会推辞的,你正好利用这个机会,从她身上打主意!”

侯生问信陵君魏王下命令的凭据是什么,信陵君答道:“兵符。”侯生一下站起来:“只要能把兵符弄到手,晋鄙的军权就归了你,魏军就可以立即开到邯郸去,赵国的危机不就解决了吗?唉,你听我说,魏王的兵符就藏在卧室里,那地方只有如姬一个人才可以接近。你现在立即去见她,只要你一开口,求她帮助,把兵符偷出来,她没有不答应的。这样你便可以把晋鄙的兵权夺到手,就可以指挥大军,北面救了赵国,西面击败秦这可是了不起的功勋。这是千载难逢的机会呀!”

信陵君采纳了侯生的意见,请如姬偷到了兵符,并拿着兵符接过大将晋鄙的兵权。信陵君随后发布命令说:“父与子同时在军中的,父亲要退役回家;兄与弟在军中的,哥哥回去;是独生子的回家去奉养父母。”

经过整编以后,得到精兵8万,然后使人告诉赵王,约期前后夹攻。到进军那一天,信陵君身先士卒,魏军如出匣的猛虎,杀得秦军措手不及,仓皇逃回秦国。就这样,邯郸解围了,赵国转危为安。

自污名声以求自保

南宋初年,韩世忠与岳飞、张浚都是高宗赵构手下著名的抗金将领,号称“三杰”。精忠报国的岳飞为赵构、秦桧陷害入狱。韩世忠知道岳飞的赤胆忠心和无辜,就从前线赶回来,想为囚禁在狱的岳飞鸣冤叫屈,质问秦桧:岳飞所犯何罪?秦桧竟然以“莫须有”三字相对,使得韩世忠惊惧不已,知道昏君、奸相当道,忠良必遭陷害,真是欲加之罪,何患无词?于是他就准备给自己寻找后路。

当时抗金名将均将自己统领的军队冠以岳家军、张家军,使宋帝非常疑忌,韩世忠就严禁部将打出韩氏旗号,并到处宣扬自己想买新淦县的官田作为子孙的产业。宋朝是一个相当重视封建道德的朝代,将领在前方打仗总是将自家私事挂在嘴上,实在是非公非忠,但宋高宗听后,却非常高兴,亲自下诏,将新淦县官田赏赐给他,并说:“爱卿遇敌必克,每有威名。现在听说爱卿想为子孙买些田产,朕就将它赏赐给你,以表彰你的忠心。就将这块田庄定名为‘旌忠’吧。”

韩世忠以自污其身,避免功高震主的“大忍”,得以善终。

作为领导,在时时处处利用下属的同时,也时时处处防着下属,因为一不小心就可能“彼可取而代之”。这时下属为了表达绝无“夺权”之意,就可以显得“堕落”一些,让领导感到自己胸无大志,从而达到保护自己的目的甚至真正实现“夺权”之心。

民国初年,袁世凯当权,为了防止地方实力派起兵反对自己,把他们中的一些人调到北京任职,蔡锷就是其中之一。他原是云南督国,袁世凯怕他山高皇帝远,有不轨之心,就把他调进京城。

蔡锷看到袁胡作非为,破坏共和,也想起兵,怎奈看管甚严不好脱身。于是他假装耽于酒色,整天和一个叫小凤仙的妓女混在一起,还让妻子大吵大闹,搞得一踏糊涂。袁世凯的亲信把这情况报告了袁世凯,袁世凯笑道:“真是个花花将军。”也就放松了监视。蔡锷趁机逃出了北京,到云南发动了护国战争。

古语云:“水至清则无鱼。”人过于精明,过于完美,常常会带来麻烦,为此,聪明人有时要装作糊涂,并表现出有人格的缺陷,这样才能保全自己,达成目的。怎样来表现自己的“不完美”呢?这也是要因时而定。

王翦是秦王手下战功累累的大将,但秦王赢政对他疑心重重,怕他功高震主,因而在攻打楚国时有意重用将军李信,迫使王翦称病还乡。李信在与楚军交战时大败,秦王也只好放下架子赶到王翦面前谢罪并请他出山。王翦率兵60万由秦王亲自送到灞上,一方面表示秦王的信任,但同时他对王翦掌握重权表示不放心的顾虑也流露出来。于是,王翦在出发前,向秦王请求了许多田宅园池。秦王问:“将军就要走了,为何忧虑贫穷呢?”王翦说:“作为君王的将军,即使有功也不能封侯,所以趁君王信任、重用和偏向我时,我得及时请求点好处为子孙造福。”秦王见王翦如此坦诚可爱,觉得放心不少,开怀大笑。王翦到了边关,又5次派人回都请求良田。有人觉得这样不妥,便问:“将军这样强请硬求未免太过份了吧。”王翦深谋远虑地说:“不然,秦王疑心颇重,现在倾全秦国的士兵而委任于我一人,我不多示田宅为子孙谋基业来巩固自己,反而让秦王因此而怀疑我吗?”

20年后,萧何也用相同的方法保全了自己。

汉高祖时,吕后采用萧何之计,诛杀了韩信。人曰:成也萧何,败也萧何。高祖正带兵征剿叛军,闻讯后派使者还朝,封他为萧相国,加赐五千户,再令五百士卒、一名都卫做护卫。

百官都向萧何祝贺,惟陈平表示担心,暗地里对萧何说:

“大祸由现在开始了。皇上在外作战,您掌管国政。您没有冒着箭雨滚石的危险,皇上却增加您的俸薪和护卫,这并非表示宠信。如今淮阴侯(韩信)谋反被诛,皇上心有余悸,他也有怀疑您的心理。我劝您辞封赏,拿所有家产去辅助作战,这才能打消皇上的疑虑。”

萧何依计而行,变卖家产犒军。高祖果然喜悦,疑虑顿减。

这年秋天,英布谋反,高祖御驾亲征,其间派遣使者数次问候萧何。回报说:

“因为皇上在军中,相国正鼓励百姓拿出家财辅助军队征战,正如上次所做。”

这时有个门客对萧何说:

“您不久就会被灭族了,你身居高位,功劳第一,便不可再得到皇上的恩宠。可是自您进入关中,一直得到百姓拥护,如今已有十多年了;皇上数次派人问及您的原因,是害怕您受到关中百姓的拥戴。现在您为何不多买田地,少抚恤百姓,来自损名声呢?皇上必定会因此解除疑心的。”

萧何认为有理,又依此计行事。

高祖得胜回朝,有百姓拦路控诉相国。高祖不但没有生气,反而高兴异常,也没对萧何进行任何处分。

得饶人时收买人心

我们说某某“得理不饶人”,往往暗示他没有长远眼光,把今后和别人正常交往的一些路堵死了。这里其实已经含着一个潜智慧:得饶人时且饶人,为将来获得回报埋下伏笔。

这个潜智慧在现实中有两方面意义:

1上司对下属

楚庄王是春秋时期一位很有作为的君主,经常举行宴会,与众臣同乐以收买人心。

一天,楚庄王又大宴众将,并让自己的爱姬出来陪酒。大家喝得痛快,不觉天色已经暗了下来,庄王命点上灯烛继续宴饮。突然,一阵大风吹过,将灯烛全部吹灭,堂上一片漆黑。这时,庄王听得爱姬尖叫一声,忙问何事。爱姬凑到他的耳边哭诉,说刚刚有人趁着黑暗在她身上乱摸,不过他已经把那人的盔缨拔了下来,求大王查出没有了盔缨的人为她出气。

庄王听了勃然大怒,正要命令点灯,但转念一想:这帮战将都是为我流过血、卖过命的人,我若为了这点小事就杀了一位将领,其他认定会寒心,以后谁还真心实意为我买命呢?称霸中原岂不成了幻梦?小不忍则乱大谋,还是放他一马,收买人心要紧。主意已定,他低声劝爱姬道:“你且回后堂休息,待寡人查出此人为你出气。”

等爱姬离开大堂,庄王下令道:“今日喝得高兴,寡人十分高兴。但是各位顶盔掼甲有所不便,寡人建议大家都把盔缨摘下来,尽兴而归!”众将照办。那位醉中调戏庄王爱姬的将领闯了祸,听到尖叫声忙把手缩了回去,出了一身冷汗,酒也醒了,心想这次必死无疑。等庄王命令大家把盔缨摘下时,他伸手一摸,早已没有了,才明白大王的用心。灯烛再次点起后,这位将领望着庄王,下定了效死的决心。

此后每逢战斗,都有一名将领冲锋陷阵,以一当十。楚庄王暗中查问,才知道他就是调戏自己爱姬的人。

汉景帝时,袁盎入朝担任太常,奉命出使吴国。吴王当时正在谋划反叛朝廷,想将袁盎杀掉。他派五百人包围了袁盎的住所,袁盎对此事却毫无察觉。恰好有个袁盎以前有恩于他的人在围守袁盎的军队中担任校尉司马,就买来二百石好酒,请五百个兵卒开怀畅饮。大家一个个喝得酩酊大醉,瘫倒在地。当晚,人悄悄溜进了袁盎的卧室,将他唤醒,对他说:“你赶快逃走吧,天一亮吴王就会将你斩首。”袁盎问起:“你为什么要救我呢,”校尉司马对他说:“我就是以前那个偷了你的侍妾的人呀!”袁盎大惊,赶快逃离吴国,脱了险。

公元199年,曹操与实力最为强大的北方军阀袁绍相拒于官渡,袁绍拥兵十万,兵精粮足,而曹操的兵力只及袁绍的四分之一,又缺粮,明显处于劣势。当时很多人都以为曹操这一次必败无疑了。曹操的部将以及留守在后方根据地许都的好多谋臣武将,都纷纷暗中给袁绍写信,准备一旦曹操失败便归顺袁绍。

相拒半年多以后,曹操采纳了谋士许攸的奇计,偷袭袁绍的乌巢粮仓,一举扭转了战局,打败了袁绍。曹操在清理从袁绍军营中收缴来的文书材料时,发现了自己部下的那些信件。他连看也不看,命令立即全部烧掉,并说:“战事初起之时,袁绍兵精粮足,我自己都担心能不能自保,何况其他的人!”

这么一来,那些动过二心的人便全部都放了心,对稳定大局起了很好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