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打工者心理定位:紧盯工资报酬就是打工者定位。把自己定位为打工者,必然产生“我为别人做事,别人给我工资”的心理。“尽量少做事,想法多挣钱”就成为自然的“打工者逻辑”,“遇到难事躲着走,能少干就少干”就成为打工者的工作表现。
4“对自己负责”定位:把岗位当成自己的公司,“见工作就干,不管分内还是分外”,“有困难就上,不管报酬高还是低”。结果,正如上文提到的,多干一份工作,就多积累一次经验,就等于多分红一次;克服一个困难工作,就等于争取了一次技能提升的机会,又争取到一次分红的机会。最终,知识、经验、技能大大提升,报酬的提升就有了根本的保证。
综上所述,你并不仅仅是在对工作、对老板负责,你也是在对自己负责。什么样的心态将决定你过什么样的生活。有些人每当老板不在时,就只顾着干完自己手头的事,然后只是坐在一旁休息,似乎不愿意浪费一丝一毫的力气。若你以主人翁的心态对待工作,即使老板不在,你也会想办法团结周围的人,与大家一起朝着共同的目标努力。因为你会去关心企业的成长,会去考虑企业的明天,会把企业的事情当做自己的事情,知道什么是自己应该去做的、什么是自己不应该去做的,你就会像老板一样去思考,像老板一样去工作。如此一来,不管你从事什么样的工作,都会比那些只具备打工者心态的人更容易走向成功。
薪水不是终极目标,成长才是工作之本
许多年轻人在选择工作时都会问“薪水多少”、“工作时间长不长”、“公司有哪些福利”、“有多少假期”,以及“什么时候调薪”,大都是以薪水作为自己的终极目标,认为完成任务拿到钱就好了。其实这是大错特错了,他们都忽略了一个重要的因素,那就是工作背后的成长。
某公司的董事长周先生,在员工大会上讲过这样一件事:
在他的公司里,有两位很出色的员工:王先生和杨小姐,均被另外一家公司看上,想以高价挖走他们。王先生看到对方提出的薪酬标准比黄先生的高,于是很快就递交辞职信。周先生对他说:“你再考虑一下,那家公司很可能只是要利用你。”但王先生没有听从周先生的劝告,坚决地投奔了那家公司。
而另外一位员工——杨小姐却拒绝了那家公司的高薪,选择继续留在周先生的公司,一直勤勤恳恳地工作。
事情发展到后来,跳槽的王先生果真如周先生所料的那样,并没有得到重用,成为对方公司的一步棋,没过多长时间,当那家公司利用完他以后,就把他“踢”出门外。
而选择留下杨小姐,如今已经是这家公司中国区的总裁了。
周先生最后总结道:“你来工作,并不是为了薪水这个目标,而是谋求将来的发展。像那位王先生,他看到的只是眼前的小利,而杨小姐看得却很长远,她选择的是发展。像杨小姐这样的员工就值得栽培,尽管发展之路开始时可能很艰难,但走到后面却是一条黄金之路。如果连路都是黄金铺成的,那还怕没钱吗?”
如今社会,一些年轻人对于薪水常常缺乏更深入的认识和理解。薪水只是工作的一种回报方式,每一份工作除了带给我们薪水之外,还为我们带来了很多成长的机遇。譬如,艰难的任务能锻炼我们的意志,新的工作能增长我们的才干,与同事的合作能培养我们的品格,与客户的交流能训练我们的品性。公司是我们成长中的另一所学校,工作能够丰富我们的经验,增长我们的智慧。与在工作中获得的技能与经验相比,微薄的薪水就显得不那么重要了。公司支付给你的是金钱,工作赋予你的是可以令你终生受益的能力。
一天下午,长城饭店的一名工作人员送客人到机场。在候机厅里,他听到了飞机晚点半个小时的通知,原因是机场上空有雾。
这位工作人员马上想到:从这里飞往目的地要3个小时,而目的地的机场在下午3:30就关闭了,所以,今天这趟航班无论如何也来不及了。
于是,他脑海里出现了一个主意,他立刻打电话回长城饭店,将情况说明了一下,让那边做好准备;然后,他向飞机场的值班办公室走去。
办公室里,航班的负责人正在焦虑万分。果然如他所料,今天这趟航班已经取消了,而航班的负责人正在为因此而停留的150名客人向酒店预订房间。
这个工作人员立刻向负责人做了自我介绍,并把报价单拿了出来。负责人看到报价大吃一惊,这个单子上的价钱比别的酒店贵出了好几倍!
可是,结果却是出人意料的,机场最后选择的饭店正是长城饭店。为此,长城饭店获得了30万元的利润!
为什么负责人最后还是选择了长城饭店?因为当时哪家酒店都不能在一下子安排150个客人,只有事前有所准备的长城饭店有这样的条件。
那个工作人员正是凭着这一点,为自己工作的酒店赢得了超额利润,他自然也得到了饭店的丰厚奖赏!
这位工作人员的可贵之处在于:在做这件事的时候,他并没有想过:酒店给我什么报酬了呢,我为什么要管这个闲事?我们需要明白:我们工作的目的并不仅仅在于报酬,斤斤计较的人是不会有大发展的。一个没有长远目光的人,成天只想着解决温饱问题,那他便永远只能达到温饱。
一个人的人生如果分为两个阶段,那么,前一阶段就是用金钱买智慧,后一阶段是用智慧换取金钱。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我们每一个人都要趁自己年轻的时候,利用一切工作机会来完善自己、提高自己。当老板不在的时候,能够自动自发地对自己所负责的任何工作事无巨细地尽力而为,做到问心无愧,并时刻想着怎样更多而不是更少地回报自己的老板,那么偏低的薪水绝不会持续很长时间,因为你很快就会得到提升。著名成功学家拿破仑·希尔有一句话:“提供超出你所得酬劳的服务,很快,酬劳就将反超你所提供的服务。”当你愿意从事超过你报酬价值的工作时,你的行动将会促使与你有关的所有人对你做出良好的评价,将增加人们对你的信任和青睐。
工作为老板,更是为自己
左海和小博同时被一家汽车销售店聘为销售员。同为新人,两人的表现却大相径庭:左海每天都跟在销售前辈身后,留心记下别人的销售技巧,学习如何才能销售出更多的汽车,积极向顾客介绍各种车型,没有顾客的时候就坐在一边默记不同车款的配置;而小博则把心思放在如何讨好领导上,掐算好时间,每当领导进门时,他都会装模作样地拿起刷子为车做清洁。他的公关技术不错,很快就跟部门领导处得很融洽了。
三个月的试用期过去了,左海的潜心钻研业务和不停提升自身能力终于得到了回报,他的销售业绩不仅在新人中遥遥领先,在整个公司的业务中也名列前茅,得到了老板的特别关注,并在年底顺利地被提升为销售顾问。而孙博却因为没有把心思用在工作上,没有做出业绩,很快就被辞退了,重新走进了寻找工作的队伍中。
小博的经历很像安徒生童话里的一个故事,叫做《皇帝的新装》,里面那两个骗子总是在皇帝和大臣们去视察的时候装作很忙碌的样子,在那两架空空的织机上一直忙到深夜。实际上,他们却什么也没干。
实际上,在我们的工作与生活中,常常可以听到很多像小博这样的员工这么说:
“我不过是在为老板打工!”
“活是给老板干的,那么认真干吗?”
“在老板面前表现好一点,机会自然多一点。”
说这些话的,有一部分本来有着丰富的知识、不错的学历,却由于总是生活在抱怨中,而常常面临如何找到下一份工作的难题。
其实,他们最大的误区就是始终抱有“我不过是在为老板打工”的观念。他们认为,工作就是一种简单的雇佣关系,做多做少、做好做坏,和自己没有多大的利益关系。其实,这样的工作观念让无数年轻人错失了人生中宝贵的机会,甚至到中年时仍在不断地埋怨自己所在的企业。
有一个老板,很年轻,才三十来岁就拥有了一个很大的建筑公司。他在给员工开年终大会时,讲了这么一个故事:
在一个装修队里,有一个四川小伙子,他不仅活干得漂亮,并且总是想办法为顾客节省材料。有一次,顾客看见他用自己的手去试胶水的黏性,而没有浪费顾客的木板,于是忍不住问他:“你是不是每次都这么细致地给别人干活?你不觉得亏吗?”
小伙子一笑:“活是给自己干的。”
顾客一愣,没想到这句富有禅机的话能从一个普通小伙子的嘴里说出来。
小伙子接着说:“我爸爸年轻的时候家里穷,买不起房子,就自己建房子,每天一个木板、一个钉子认真地建。这个房子现在还在,而且很结实。爸爸说,啥都是一样的,你糊弄它,它就糊弄你。”
小伙子离开没多久,就接到一个招聘的电话,电话是这位顾客打来的,原来他是一家大型建筑公司的老板。
后来,小伙子从分店的经理做起,不到十年的时间,就做到了区域的总裁。
故事结束了,老板加了一句:“那个小伙子就是我。”
小伙子抱着“为自己工作”的心态,承认并接受“为他人工作的同时,也是在为自己工作”这个朴素的人生理念,心平气和地将手中的事情做好,最终获得了丰厚的物质报酬,赢得了社会的尊重,实现了自身的价值。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你手上的每一项工作,其实都是为自己做的。在服务别人的时候,你所得到的不仅仅是工作的报酬,还有技术的锻炼、品质的提升与名誉的提高。
反之,若抱着“活是给老板干的”这样的态度工作,不但对自己是一种伤害,长此下去也是一种对自己生命的摧残,会使自己的事业生命日渐枯萎,白白断送自己的前程。假如我们被这种心理和观念统治,我们的眼光必然变得短浅,看不清自己的发展道路。
工作的结果是老板的,但成果是自己的,千万别犯糊涂,对工作应付了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