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哲学深处的漫步
56258200000037

第37章 康德的美学思想

在中外哲学史上,有相当一部分哲学家都讨论过美学问题。都把美的问题作为哲学内容的一部分。像苏格拉底、亚里士多德、柏拉图等。可以说,美学是西方哲学和西方文化源远流长的一个传统,但现代意义上的美学是18世纪出现的,是法国的鲍加登提出来的,从此开始,完整的美学理论开始形成了。现在美学已从哲学分离出来。美学包括,美的哲学(美的本质——柏拉图的理念),审美心理学(美学发展的趋势,人能够欣赏美的心理机制),艺术论(人类艺术美的本质),美育(审美教育)。

康德的艺术趣味并不高,但他提出的美学思想和美学主张却意义深远。当时流行的歌德的《少年维特之烦恼》他都没看过,是一位刻板的老学究。但他提出的美学理论对艺术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影响,特别是现代艺术,有好多人从康德那里寻找创作的灵感,很有意思。

他的美学思想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对美的分析,二是对崇高的分析,三是论艺术美。

在对美的分析中,他首先提出:什么是美?他从四个方面谈了美的特征(康德喜欢用四,黑格尔喜欢用三)。

这里重点谈三个。第一,什么是美?美是没有利害关系的,美和道德、利益无关,美是对象的形式带给人的精神上的愉悦感。从两个方面进行解释。审美判断:它只是涉及对象的形式,主体的情感,而不关涉对象的内容以及主体对对象的了解。美的事物并不取决于我对它的了解多少,如对花的欣赏。我们并不知道这叫什么花,有什么特性,但我们一看到它,就感到非常美。对艺术来说,就是对形式的欣赏,不涉及内容,只是美的享受。如对米开朗琪罗的“大卫”和罗丹的“思想者”的欣赏,纯粹审美的角度。有时对内容了解越多,反而影响你的欣赏。看了康德对美学的这样一段论述,我们往往会产生质疑。因为康德还说过这样一句话:美是道德上善的象征。这不是自相矛盾吗?由此导致在国内的美学研究中,有许多人常常对康德美学思想存在这样一个偏颇和误解。要么认为康德是一个单纯的形式主义者或纯粹的艺术自主论者,要么把康德看做一个道德还原论者。对这样一个美学上的复杂问题,根据笔者的认识和掌握的材料,引用浙江大学沈语冰教授的研究成果,作一简单分析。“从美象征着道德善的事实中可以得出结论:我们有义务留意美的东西,因为正是对美的反思与对道德善的反思之间的同形同构,使得前者有资格成为道德的准备。”因此,艾力森的观点是:正如美并不是因为它象征着道德才实现从感性向超感性的过渡,而是因为它实现了这一过渡才象征着道德,纯粹趣味判断也不是因为它象征着道德而作出对他人的有效要求,正因为位于这一要求背后的有效性是“纯粹的”,它才象征着道德。

第二,美就是一种快感。这种快感因为利害关系引起官能上的舒适不同。快感有两种,一种是审美上的快感,一种是官能上的快感。官能快感是用满足来获得的。审美的快感是纯粹的、不计利害的、纯粹精神上的愉悦。欣赏一幅名画与吃一顿好菜,快感是不一样的。一牵扯到利害关系,审美就终止了。审美快感是不同于官能快感上的精神愉悦。

第三,美是不凭借概念而普遍令人愉快的。这里讲的是美的普遍性。审美判断不同于认识判断,审美判断有普遍性,审美判断面对的是单纯的事物,如花是美的。单纯判断为什么具有普遍性呢?这是一个共同美的问题。康德认为,没有普遍性的东西是没有价值的,美是有价值的,它应该有普遍性。纯粹精神上的愉悦,它确实是共同的,人们通常所说的没有普遍性的,恰恰不是审美愉悦。我们常说,趣味无争辩,口味无争辩,趣味、口味是官能的满足,那是没有普遍性的。但审美不同,它是有普遍性的,康德认为,正因为有普遍性,美才有可传达性。由于人的文化心理结构的原因,我们能够欣赏共同的美。

崇高是美的一种形态。从康德开始,人们才逐渐注意到了。康德以前,人们谈美时,主要谈的是主体和客体相对和谐状态的一种美。如音乐、绘画、电影、戏剧、舞蹈等。过去人们以为这是美的唯一形态。康德认为不是这样,他认为这种形态只能叫优美。还有一些美叫崇高。就是主体与客体处于一种激烈的对抗状态之中。惊涛骇浪、崇山峻岭、狂风暴雨、风云雷电……这些东西过去不认为是美的。人们在它面前感到恐惧。那康德为什么认为它美呢?康德说,这些对象对人有压倒性气势,人在它面前显得渺小,但人在它们面前并没有被压倒,这时,人就对自身本质力量的确信,产生一种崇高的感觉。就是说在物质对象上它压倒你,但在精神对象上你压倒了它。这时你就会产生类似于审美的愉悦感,但这种愉悦感是伴随着痛苦和泪水的愉悦感,康德认为,这就是崇高,它也是审美的对象。当然,康德也说了,“要评判美,就要有一个有修养的心灵”。对崇高的欣赏需要一种修养,需要具备主观条件:道德和文化水平的提升。

艺术依存于美,依存于道德。任何艺术作品,都要表达出一种审美理想——道德。所以,审美艺术是道德的象征。另外,康德认为,艺术的本质特征就在于它的独特性。艺术的独特性指每一件艺术作品都是独一无二的。因此,艺术是不能传授的。科学可以学习,知识可以学习,艺术不行,你不是这块料,学也不行。有些人说艺术家不是教出来的,那你学它干啥?这也不对,运用媒介的技巧,是可以学的。真正的大师是不能传授的,人亡艺绝,完了,后边的人得重新开始。梅兰芳的儿子,上台演出,张子良说,你比你爸差远了。既然艺术有独特性,所以,艺术独创性只能来源于天才。天才遵循的不是既定的法则规则,它恰恰是破坏法则规则,所谓的无法之法。这样才能创造出独特的艺术品。科学不需要天才,只要勤奋就行,而艺术需要天才,而天才不是每一个人都具备的,天才不是教出来的,也不是模仿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