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格尔作为德国古典唯心主义集大成者,在西方哲学史上具有不可动摇的地位。他一方面使自亚里士多德以来哲学家们所怀抱的让哲学成为科学的理想最终得以实现,另一方面亦使形而上学这一古典哲学曾经走了2000多年的哲学之路终于走到了尽头。黑格尔哲学标志着形而上学的完成,同时也标志着形而上学的终结。黑格尔1770年出生于德国西南部符腾堡州首府的斯图加特,他的父亲是税务局的一个书记官,1778年进入图宾根神学院学习,与两个同学结下了真挚的友谊,一个是与他同时进入神学院的荷尔德林,今天被人们看做是与席勒和歌德齐名的伟大诗人。一个是1790年入学的谢林,曾经在黑格尔还默默无闻时就已经名满天下的哲学家。这两个人后来都对德国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1793年黑格尔从神学院毕业后,先后在伯尔尼和法兰克福当了七年的家庭教师。1800年到耶拿,与谢林共同创办《哲学评论》杂志。次年成为耶拿大学编外讲师,在谢林的帮助下,四年之后成为副教授。1807年出版他的第一部著作《精神现象学》。1808至1816年,他在纽伦堡当了八年的中学校长。在此期间完成了《逻辑学》(简称“大逻辑”)。1816年,他被聘为海德堡大学教授。翌年,出版《哲学全书》(其中的逻辑学部分简称“小逻辑”),完成了他的哲学体系。1818年开始担任柏林大学教授,1821年出版《法哲学原理》。1829年,黑格尔被任命为柏林大学校长和政府代表,1831年死于霍乱。他在柏林大学的讲稿死后被整理为《哲学史讲演录》《美学讲演录》《历史哲学讲演录》和《宗教哲学讲演录》。
黑格尔的哲学思想从他的《精神现象学》中可以看出他哲学的基本原则。他把“绝对精神”看做世界的本原。这个绝对精神并不是超越世界之上的东西。自然、人类社会和人的精神现象都是它在不同发展阶段的表现形式。因此,黑格尔哲学就是力求通过展示自然、人类社会和人的精神现象(思维)体现出来的绝对精神,从而揭示其发展过程和规律性。实际上是在探讨思维和存在的辩证关系,在唯心主义的基础上揭示二者的辩证同一。他的哲学观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思维与存在的同一性。这一观点,是贯穿于黑格尔全部哲学的一个基本原理。这个观点大家比较熟悉,巴门尼德第一次提出这个观点。黑格尔重新阐释并作为他的第一原则。
黑格尔提出此观点是为了批判康德,他认为康德哲学是一种二元论,割裂了思维与存在、现象与物自体的关系。康德说,我们的认识是从经验开始的,只能认识现象,经验以外的物自体不可认识,我们只能认识事物的现象,物自体到底存在与否,不知道。这样就把现象和物自体割裂了。康德哲学的局限:思维达不到物自体,物自体作为存在,不可认识。黑格尔分析后得出,康德犯这样的错误的原因是因为他割裂了思维与存在的关系,没有看到思维与存在的同一性。为什么呢?这是因为康德仅仅把思维看成了主观的,孰不知,思维也是客观的。这是黑格尔的一个著名观点,客观思维也叫客观思想。
黑格尔的东西有时不好理解,思想是主观的,思想怎么会是客观的呢?
黑格尔说,思想的客观——我们认识事物的本质概念。本质概念是什么?它以什么形态存在于事物当中呢?黑格尔认为,存在于事物当中的本质概念是思想。为什么是思想呢?因为只有思想才能认识思想,我们不是靠我们的思维来把握事物的本质吗?那么,本质肯定是思想,它不是思想的话,就不能被我们的思想所把握。所以,思想既是主观的也是客观的。具体事物有本质叫思想,整个世界有本质叫绝对精神。这样就解决了康德的二元论了,我们就可以认识事物的本质了。所以,物自体是可知的。绝对精神也是思想,当然我们也能认识,思维存在的同一性就是要解决这个问题。其实,他是想用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解释认识问题,用此思想克服不可知论,提出可知论命题。他的出发点不是建构一个本体论,而是解决认识论问题。
第二,绝对精神是矛盾运动过程。他的整个哲学就是对绝对精神的论述与描述。绝对精神有什么特点呢?他说,绝对精神既是实体,又是主体,这是什么意思?绝对精神确实存在,因而它是实体。但是,这个实体又是具有能动性的实体。它是具有自我发展、自我运动能力的实体。因此,它又是主体。它的能动性从何而来呢?这就是黑格尔的矛盾运动。莱布尼茨在解决事物运动的源泉和动力问题时,提出了单子的欲望。单子的欲望构成运动,单子的运动构成世界的运动,欲望是事物运动的内部原因。与黑格尔的截然不同。
绝对精神是本质,本质具有能动性,世界是运动的。绝对精神的运动来源于矛盾,矛盾是原因,是能动性的源头。矛盾怎么成为运动原因的呢?他开始从概念论证——否定,再从否定得出矛盾概念——肯定。黑格尔认为,一个事物之所以存在,是因为在事物内部存在肯定性倾向。即,事物内部形成、生存、发展的主导倾向,这是事物肯定的一面。灭亡,是因为事物内部否定方面造成的。黑格尔认为,肯定与否定是不可分割的。当我们说肯定一个事物时,必定包含着否定,当我们肯定此事物时,必然否定了它是别的事物。否定,是促使事物灭亡的方面。辩证法认为,没有永恒存在的东西,事物的发展就是不断从肯定走向否定,即从出生走向灭亡的过程。灭亡的过程,也是推动事物发展的方面。对立统一,就是矛盾,相互反对的双方,又不可分,一方以另一方作为存在的条件,所以,矛盾的关系不是任意的。事物内部存在的东西有必然性。活着以死亡为否定,疾病就是否定方面,两者有必不可分的倾向。争相反对,又密不可分,同时存在于绝对精神当中,这就是矛盾。因此,矛盾是绝对精神运动变化发展的源泉和动力。从中我们可以看出,黑格尔解决问题很巧妙。黑格尔不像莱布尼茨用欲望、灵魂来解决运动,他用逻辑辩证地来解决。我们认为,辩证法的核心是对立统一规律。黑格尔认为,辩证法的核心是否定之否定。肯定、否定比矛盾更基本,肯定、否定两个方面构成矛盾,矛盾比它层次还要低一点。
绝对精神的运动采取的是一个什么样的方式?是怎样运动的呢?
黑格尔认为,绝对精神的运动按照正、反、和这样一个方式运动。正、反、和是什么?就是肯定、否定、否定之否定。否定之否定是什么呢?是说明绝对精神运动变化发展的一个形式,形式是事物运动发展的核心,实际上说的是事物运动发展的形式。肯定—否定—否定之否定(双重否定就是肯定),第三阶段有个特点,表现出形式向第一阶段的回归,被否定的东西在第三阶段出现了,好像否定的东西向第一阶段回归了,这什么意思?就是说辩证的发展不是直线的,而是曲折的,所谓“螺旋式上升,波浪式前进”就是这个意思。辩证的过程中,绝对精神发展了自己,实现了自己。矛盾是绝对精神发展的动力和源泉。正、反、和是绝对精神发展的途径形式,那么绝对精神的发展分几个阶段?过程是什么样的呢?
黑格尔的哲学描述了绝对精神发展的过程,按照他的观点,绝对精神发展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逻辑阶段。这个阶段,绝对精神它没有物质性,它是以纯粹精神的形态,以纯粹概念的方式实现自己的发展。逻辑阶段分为三个过程:存在论、本质论、概念论。描述绝对精神在逻辑阶段发展的是黑格尔的《逻辑学》(以纯粹概念的形态进行推演的学说叫“逻辑学”)。
第二个阶段:自然阶段。在第一阶段以纯粹概念的形态向前发展,每一步发展越发展越充实,获得的规定性越多,逻辑阶段发展到最后的高峰,非常充实,这时,它不满意在逻辑阶段发展了,就外化成自然,就有了物质的形态。这就意味着自然阶段的开始——《自然哲学》。在自然阶段当中,也同样获得发展,这时的发展分为机械性、物理性、有机性三个阶段。有机阶段的发展到最后出现了人。人是有精神的,人的出现,标志着绝对精神进入第三阶段。
第三阶段:精神阶段,分三个部分。主观精神、客观精神、绝对精神。描写主观精神的有《精神现象学》,描写客观精神的有《法哲学原理》,到了绝对精神阶段,已回到了自身,非常丰富了。在绝对精神阶段,它以三种形式获得了发展,这就是艺术、宗教和哲学。描写这三种形式发展的三本书《美学讲演录》《宗教哲学讲演录》和《哲学史讲演录》。绝对精神到了哲学阶段,它发展已经非常丰富了,这时它已获得了诸多的规定性。
把前面每一个阶段的发展,都作为自身的规定性,很丰富。这时绝对精神的发展到达了顶峰,哲学到这时就终结了。
他在这里描绘了一个很有意思的态势:绝对精神在开始的时候,在逻辑阶段是很贫乏的,没有什么规定性。随着不断的发展,最后到了绝对精神阶段——哲学阶段,绝对精神已经非常丰富了,所以,绝对精神不断发展的过程,就是它规定性不断丰富的过程。虽然是同样一个东西,但内容已经不同了。黑格尔说,这就像同样的一句话,从一个少不更事的年轻人口中说出和从一个饱经沧桑的老人口中说出来是不一样的。
黑格尔有一句名言:凡是现实的,就是合理的,凡是合理的,就是现实的。这一论断的成立,我们说是以黑格尔整体哲学体系为依据的。宇宙的本原是绝对精神(理性),它自在地具备着一切,然后外化出自然界、人类社会、精神科学,最后在更高层次上回归自身。因此,凡是在这个发展轨迹上的就是合理的,也就是必然会出现的、是现实的。反之亦然。在黑格尔的哲学思想里,真理是现实的、具体的。现实指的是存在,是经过辩证发展的理性的实现。因此,我们说现实一定是合乎理性的。当然从另一个角度来看,理性也只有通过现实才能实现自己。非现实的理性肯定是无本之木。
在我们的生活中,人们往往在理解黑格尔这句话上存在着很大的偏差。“存在即合理”!为某些错误的东西进行辩护,说起来振振有词。这是把黑格尔的意思弄反了。把“存在即合理”理解为“凡是存在的就是合理(情理)的,凡是合理(情理)的就是存在的”。其实,黑格尔原话正确的翻译就是上面所说的“凡是合乎理性的东西都是现实的,凡是现实的东西都是合乎理性的”。黑格尔曾经说过,“恶”是推动历史进步的力量。它是合乎理性的,但却是不合情理的。因此,对一些哲学家的思想的理解,一定要联系他的学说体系,力求准确到位,不可断章取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