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锋:甘于奉献的“螺丝钉”
一个忠诚的员工首先应该是一个对工作不挑肥拣瘦,勤恳踏实的员工,因为对于一个企业而言,方方面面的工作都需要有人去做,这就意味着有些人的工作看似清闲而舒适,而有些人的工作劳累而肮脏……但是,卑微的工作能够更好地衡量一个员工对于企业的忠诚 ,因为对于大多数企业来说,做好基层的“螺丝钉”才是最重要的。
雷锋,这个20世纪60年代的英雄楷模想必我们每一个人都知道吧,他的事迹,被传颂了半个多世纪,为什么呢?因为他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品德和风尚感染了每一个中国人,让雷锋精神一代一代地传承下来。其实,这里所说的雷锋精神就是“螺丝钉精神”最好的体现。如何做好一枚螺丝钉呢?让我们先来看看雷锋是怎么做的:
“学习雷锋好榜样,忠于革命忠于党……”几十年来,这首《学习雷锋好榜样》唱响大江南北,雷锋同志作为解放军培养出来的、忠于人民忠于党的杰出代表,成为大家学习的榜样。雷锋,1940年出生,七岁父母双亡成为孤儿,靠着党的关怀成长起来,1960年入伍。入伍后,他刻苦学习,努力工作,苦练军事技术。除了完成本职工作外,还经常利用节假日和休息时间做好事,助人为乐。
雷锋的“螺丝钉精神”的形成源于一件小事的启发。
一天,在望城的山间小道上,一颗小小的螺丝钉同时映入了张书记和雷锋的眼帘。小雷锋蹦蹦跳跳,一脚踢飞了螺丝钉。张书记却上前几步,弯腰捡起来,把螺丝钉上的灰擦干净,郑重地交给雷锋:“留着,会有用处的。”
就这样一弯腰、一句话,一个老共产党员的言行竟然影响了一个年轻人的一生。后来,在日记中,螺丝钉被雷锋反复提到,终于形成了独特的“螺丝钉精神”。
1960年1月12日,雷锋写道:“虽然是细小的螺丝钉,是个细微的小齿轮,然而如果缺了它,那整个的机器就无法运转了,莫说是缺了它,即使是一枚小螺丝钉没拧紧,一个小齿轮略有破损,也要使机器的运转发生故障的。尽管如此,再好的螺丝钉,再精密的齿轮,它若离开了机器这个整体,也不免要当做废料,扔到废铁料仓库里去的。”1962年4月7日,雷锋再次写道:“一个人的作用对于革命事业来说,就如一架机器上的一颗螺丝钉。机器由于有许许多多螺丝钉的联结和固定,才成了一个坚实的整体,才能运转自如,发挥它巨大的工作能力。螺丝钉虽小,其作用是不可估量的,我愿永远做一个螺丝钉。螺丝钉要经常保养和清洗才不会生锈。人的思想也是这样,要经常检查才不会出毛病。”
雷锋的忠诚就是做一颗小小的螺丝钉,甘于奉献,不求回报,尽一切努力将自己的本职工作做好。因为正像雷锋同志所说:“螺丝钉虽然小,其作用是不可估量的。”作为员工,大家更应该学习雷锋的这种“螺丝钉精神”,无私奉献,用自己的实际行动站好自己的岗,不让自己的工作有丝毫的闪失和过失。
小周是粮食储备公司的仓库管理员,因为工作成绩突出,连续几年被评为“优秀员工”。
这天,外面下着大雨,时而传出隆隆的雷声。小周的婆婆正抱着不满周岁的孙子等小周回家带孩子去看病。孩子生病,有老寒腿的婆婆想带孩子去医院,却有些力不从心。
终于等到快九点半,小周回来了。婆婆埋怨她:“今天不是你值班,孩子还生病了,还不早点回来?”
听了婆婆的埋怨,小周明白老人心里着急,一边为送孩子去医院做准备,一边安慰婆婆:“妈,我知道您心里着急,我也着急啊!可是,今年的雨水特别多,今天的雨又特别大,库里那么多粮食如果受潮可怎么办啊?国家得有多大损失啊!新来的小张业务还不熟悉,我不帮他谁帮他啊?妈,您说是不?”
老人并非真心抱怨什么,只是一时着急才数落几句。现在,给孙子看病是最要紧的,她点点头,便催着儿媳赶快带孩子去医院。
小周后来说,类似的事情已经发生不下四五次了。每一次家里人都给出了最大的理解和支持,她也觉得对家人有些歉疚,但为了工作,为了粮食不受潮,为了国家不受损失,她只能这么做。
虽然,小周的孩子生病急需住院,但是她并没有丢下手头的工作回家,这并非说明她是一个没有母爱的人,一个有悖于常情的人,而是因为她有着“螺丝钉”般的奉献精神。为了企业的利益,小周牺牲了个人利益,这种“舍小家顾大家”奉献精神正是源于对企业的忠诚,对自己工作的忠于职守、克己奉公。因此,我们要发扬雷锋的螺丝钉精神,脚踏实地地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让领导放心,让同事满意。
文花枝:忠诚于职业道德的典范
8月28日,文花枝带着一个25人的旅游团去延安参观。下午2时35分,在210国道陕西洛川县境内,一辆满载40吨煤炭的大卡车在超车时占道行驶,迎面撞上了文花枝一行所乘的旅游车。顷刻,一场6人死亡、15人重伤、7人轻伤的惨剧发生了。这是洛川县20年来发生的最大一起交通事故。
当时,坐在右边第一排的文花枝正侧着头与靠窗同排的罗先生说话,当一个巨大的车头突现在眼前时,她来不及叫一声,就什么也不知道了。当她苏醒过来时,才发现前面翻转的座凳和后面斜扭的椅子将自己紧紧夹住,动弹不得,腿也断了,正在出血……
文花枝本能地感到恐慌,但求生的欲望使她振作,导游的责任使她冷静。她摸出手机打出报警求救电话,又向新天地旅行社报告了事故消息后,用尽全身力气大喊:“大家不要怕,有人来救我们的。”然后又昏了过去。
文花枝再次醒来的时候,发现游客们浑身血污,满脸痛苦,车上乱成一团。她想,如果不尽快稳定大家的情绪,组织大家迅速开展自救,一些原本可以抢救过来的游客就会因绝望而加速死亡。因此,她努力睁开沉重的眼帘,拼尽力气大声地对大家说:“警察和医生就到了。我们一定要挺住啊!”她听见后面有人问导游怎么样了,就忍着巨痛高声应答说“没事,只是被卡住了动弹不得”,并要后面的人赶快从车窗口爬出去。
当救援人员赶到,把文花枝身边的罗先生从车窗中抬出去后又来抢救她时,她听见后面还有哭叫声,就吃力地说:“我是导游,请先救游客。”救援人员拿来撬棍想撬开卡住文花枝的椅背,她再次吃力地请求:“拜托你们先救他们,我年轻,我挺得住。”为了让大家相信她没多大事,她强打精神,尽力把头扭向后面,对后面的乘客喊:“大家不要怕,我们有救了,我们一定有救的。”
伤员一个个被救走后,救援人员又一次来到她面前对她施救时,文花枝担心车上还有乘客,就说:“麻烦你们再仔细看看还有没有其他人在车上。”果然,在汽车的中部,救援人员找到了被撞晕过去的方先生。原来,方先生被撞晕后又被行李压住,因此没被及时发现。方先生被救出来后,已是下午4时多,离出事已有近2个小时了。救援人员锯断紧紧夹住文花枝的几把椅子,把她抬出被撞烂的汽车。
下午5时左右,文花枝被送进洛川县人民医院。经检查,她的两条腿均严重骨折,其中左腿折成9段;右胸第4至第7根肋骨断裂;盆骨3处骨折。由于时间拖得太久,又被污油浊水和灰尘污染,伤口已严重感染,随时有生命危险。洛川县人民医院在对其伤口紧急清理、止血后,建议送上级医院救治。29日清晨6时许,经受了4个多小时的汽车颠簸后,文花枝被转到了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附属西京医院。由于耽误了宝贵的抢救时间,文花枝的左腿不得不截肢。
湖南省长张春贤说:“一定要帮助花枝重新站立起来。”国家旅游局局长说:“一定要在旅游局大力弘扬花枝精神。”
“我是导游,请先抢救游客”——尽管声音微弱,却如此的朴实、真诚,这个23岁的花季少女——文花枝,用自己的生命和鲜血恪守着作为导游的职业道德,她的伟大事迹,不仅是中国导游界的光辉楷模,更是我们所有人应该学习的榜样。著名哲学家康德说,世界上唯有两样东西能让我们的内心受到深深的震撼,一是我们头顶上灿烂的星空,一是我们内心崇高的道德法则。花枝的事迹在全国报道后,给人们内心带来了深深的震撼,从此,花枝精神作为一种职业道德方面的光辉典范被人们广为传颂。
职业道德又称为职业良心,是衡量一名员工职业素养的最佳标尺。即使没有什么豪言壮语,即使没有什么显赫战功,只要是忠于自己的工作岗位,恪守自己的职业道德,你就是一个了不起的忠诚员工,你就是做人的最好榜样。
谭千秋:用生命去铸就忠诚
2008年5月12日下午2点28分,四川省德阳市汉旺镇东汽中学教师谭千秋正在教室里上课,他讲得正起劲时,房子突然剧烈地抖动起来。地震!谭千秋意识到情况不妙,立即喊道:“大家快跑,什么也不要拿!快……”同学们迅速冲出教室,往操场上跑。房子摇晃得越来越厉害了,并伴随着刺耳的吱吱声,外面阵阵尘埃腾空而起……还有四位同学没办法冲出去了,谭千秋立即将他们拉到课桌底下,自己弓着背,双手撑在课桌上,用自己的身体盖着四个学生。砖块、水泥板重重地砸在他的身上,房子塌了……
他弓着身子,张开双臂紧紧地趴在课桌上,伴着雷鸣般的响声,冰雹般的砖瓦、灰尘、树木纷纷坠落到他的头上、手上、背上,热血顿时奔涌而出;他咬着牙,拼命地撑住课桌,如同一只护卫小鸡的母鸡,他的身下蜷伏着四个幸存的学生,而他张开守护翅膀的身躯定格为永恒……5月13日22时12分,当搜救人员从四川省德阳市汉旺镇东汽中学教学楼坍塌的废墟中搬走压在他身上最后一块水泥板时,谭千秋终于被找到。“我们发现他的时候,他双臂张开着趴在课桌上,后脑被楼板砸得深凹下去,血肉模糊,身下死死地护着四个学生,四个学生都还活着!”
第一个发现谭老师的救援人员眼含热泪说,谭老师誓死护卫学生的形象,他这一生永远忘不掉。“地震时,眼看教室要倒,谭老师飞身扑到了我们的身上。”回忆当时的情景,获救的学生神情仍颇紧张。
为了4个学生的安危,谭千秋义无反顾地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他用血肉之躯为4个学生撑起了生命的天空,用舍生忘死的大无畏精神诠释了师德灵魂。在千钧一发的时刻,谭千秋舍生取义的壮举,为忠诚塑造出了不朽的典范,他用生命和鲜血铸就的忠诚丰碑将永远屹立在人们心中。
用生命铸就忠诚,这忠诚上流淌着殷红的鲜血,可是,正是这用血肉之躯捍卫的忠诚,让我们的生活充满了爱与阳光,充满了幸福。在惊涛骇浪、千钧一发的紧急关头,谁能挺身而上,谁就是当之无愧的忠诚勇士。
王德明:做一个有心的人
1995年,31岁的王德明结束了13年的军旅生涯,来到郑州铁路局洛阳车辆段洛东列检所,成了一名检车员。第一次检车,尽管有师傅带,但还是“根本没听出什么名堂”,而更大的打击是进车间后的第一次业务测验,曾在部队荣立三等功、多次受嘉奖的王德明几乎交了“白卷”。
这对工作上一向要强的王德明的震动是巨大的。“业务练不精,不是合格兵!”王德明就此下定决心,一个字:学!他找来了《技规》、《车辆学》、《车辆制动机》、《检车员500题》等业务书籍,仔仔细细地读,认认真真地记,做了厚厚的两本学习笔记。还借鉴别人学外语的办法:记卡片。把技术标准、作业程序和结构原理抄在一张张小卡片上,随身带着,规定自己每天背10道题。下班回家,他就让老婆孩子拿着卡片对他提问。一年后,王德明终于成功了,他在参加业务技能考试中得了第一名。
在长期的检车工作中,王德明渐渐摸索出了一条路子,那就是“一大怪,两件宝”。一大怪是:“白天把灯开,两件分别是听诊器和放大镜。”近年来,随着车辆不断换型,各种新配件大量使用,车辆故障也变得越来越复杂和隐蔽。王德明打破常规,坚持白天也带灯作业,硬是让近百起车辆故障在灯下“原形毕露”。被称为“车辆癌症”、单凭外观很难发现的滚动轴承内部故障,是危及提速列车安全的“拦路虎”。就在王德明为这个问题伤神时,一次去医院看病,医生手中的听诊器让他眼前一亮。他立即买回一个听诊器反复试验,效果非常好。随后他又添了一个放大镜,用来细查那些不易辨别的细微裂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