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茉莉芬芳:台资企业的党委书记
56420500000004

第4章 救救孩子

——作者手记

我的老家位于冀南平原腹地的一个乡村。

每年寒暑假期间,总有一些乡亲打来电话,或是找上门来,恳切地托付我帮助物色一所适合孩子的好学校,包括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甚至大学。

我也是孩子的父亲,理解他们的苦心。长期以来,由于社会竞争残酷,就业压力大,失业人口多,一直给人们的心理造成了不安和恐慌。作为家长,都想让孩子在成长的关键时期,早早地进入更好的学校,为人生的成功和幸福打下最坚实的基础。

可是,家长们不惜一切代价,把孩子送进所谓的更好的学校,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教科书,木偶般匆匆忙忙地角逐在成长的道路上,就真的能如愿以偿吗?

教育的真谛,是用博爱和智慧,去开启生命的成长和希望,而不是把被教育的人,变成一种特别的器具和工具。

然而,事实是,我们的很多学校,只注重知识的灌输,忽视了对学生精神成长的关注和生命本身的尊重,只是把孩子当作接受应试知识的工具和容器,而不是活生生的、有思想、有灵魂的生命个体。结果,孩子们被培养成了精神世界空虚和寥落的“才”、“器”,而不是具有生命活力、创新精神和独特个性的人。

目睹中国的教育现状,曾有某外国首脑说:“大家不用担心,这个国家至少300年内不会产生思想家和生产出领先世界的高科技产品!”

真让人不寒而栗!

是啊,校园,比任何一个机构都更能影响一个民族的整体素质和前途命运,决定一个民族的品质,孕育一个民族的未来!

……

我一直观察着,思索着,同时也焦躁着,不安着。

几年来,我一直思考着想写一本书,书名就叫“救救孩子”。

前几日,一个本家堂弟急火火地打来电话,说孩子今年小学毕业,成绩不好,又调皮捣蛋,不好管理,再不进一所好学校,一辈子就完了。他想让我帮忙找一所好的民办中学。最后,堂弟还铁了心说:“哥,你放心找门路,咱就这一个孩子,无论花多少钱,都得让他上好学校。”

可是,我知道,堂弟常年辗转在外打工,因为没有专业技能,只能干些简单、杂碎的重体力活,收入并不高。堂弟媳妇常年在家守着老人、孩子和几亩薄田,寡淡的日子,肯定也不会有多少积蓄。

九年义务教育阶段,一个并不富裕的农村家庭,为什么要掏出家底全力让孩子进入收费高昂的民办学校呢?

民办学校的优势到底在哪里?

一个个疑问,“斩不断,理还乱”,让我想起了大学校友李进喜。

我与进喜毕业于同一所大学。

1984年6月,进喜从邯郸师范专科学校(现名邯郸学院)中文系毕业。1985年9月,我考入邯郸师范专科学校英语系。虽然我们并没有同窗而学,但由于我在学校里已经开始发表文学作品,与中文系的师生接触更多,常常听人说到他。当时大学还没有扩招,各个专业每年也只是招收几十位学生,而他因为年纪较大,经历丰富,做事沉稳,是中文系的一个著名人物。进喜大学毕业后当过几年教师,后来进入永年县委。再后来,他又勇开先河,辞职创办了新时期永年县历史上第一所民办学校。

之后的岁月里,关于进喜的人生故事,我也多有耳闻。但因为从未谋面,事务上也没有交集,加之社会上形形色色的“土豪”人物形象的负面影响,种种原因,长期以来,我意识中也始终没有产生要认识他的冲动。

和进喜一样,我也生长在农村。

我的家乡是一个传统的文化大村。早年,断断续续,考出过不少优秀学子,今天也都成就了不小的事业。然而,这些年来,眼见家乡越来越富裕了,一个个新生的孩子也更加聪明可爱了。可一拨拨长大入学的孩子却越来越难以管教,越来越不安心学习。于是,家境富裕者,便不惜重金,把孩子送入“贵族学校”;而家境普通的孩子,在高考落榜之后,便恓惶地走向社会,或出门打工去了。曾经悠久淳朴的乡村文化呢,不见了曾经的鲜活丰盈,也悄无声息地沉寂下去,一天天荒芜起来。

不由得,我乡愁满腹,越发担忧家乡的文化教育了。

而与此同时,进喜在家乡创办的永年县育英学校,却屡屡创造奇迹。他以平价的学费,大批招收无缘进入“贵族学校”和“名校”的平民子弟,大量接纳其他学校拒之门外的学习差、纪律差的“双差生”,大量义务接收许许多多家境贫寒的“贫困生”。然后,以其科学、独特的教学方法,真挚、慈善的大爱情怀,唤醒和激活了一个个沉睡的灵魂,挽救了一个个频临失学的儿童,短短的几年时间内,就让这些成绩平平、混混沌沌的孩子,在智力上、身体上都普遍地发生了一次华丽的青春裂变,从而大幅度地提升生命素质和学习成绩。最显而易见的,是在学习潜能的激活和开发上,使一个个原本看似普普通通、平平庸庸的孩子,最终也能在邯郸市乃至河北省展露头角、名列前茅。

李进喜的“育英现象”,越来越引起学生、家长、同行、全社会、特别是教育部门的关注。

以致,原本对其无意的我,也心生好奇。

2015年秋天,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和进喜相识了。

不曾想,和我一样,他也喜欢文学,尤其是对博大精深的中国古典文学和传统文化,一往情深,并时常撰写一些切中世道人心的哲思美文,与同道分享。

校园里,丛台旁,我们便有了一次次深入透彻的交流,敞开心扉,互通有无,快哉快哉。

和进喜谈人生、谈教育、谈文化,我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他务实勤勉,博学众览,与时俱进,又胆大心细,直率豁达,富有情怀,是一个有事业心、有理想的人,是一个能成就事业、成就他人的汉子。他以坚定的教育理想和火一样喷薄的创业热情,改写着千千万万个孩子的命运,塑造着千千万万颗丰盈的灵魂……

我,豁然开朗!

多年来我一直想写的“救救孩子”,不就是要反思中国的教育制度,倡导崇尚“自由意志和独立人格”的教育理念吗?不就是呼唤教育要具有超功利目的和价值取向及理想主义情怀,对人的命运、存在的意义、价值和尊严、成长与幸福怀有深切关注吗?不就是希望以珍视所有生命的正常发展和科学完善的教育,来拯救中国千千万万个孩子吗?

20年来,李进喜百折不回,像广袤大地上的一头拓荒牛,脚踏实地,砥砺前行,矫枉扶正,一步步以自己的民办教育事业,探索中国教育发展的改革创新之路,践行“救救孩子”的历史呼唤。

他,实实在在,真真切切,是激发出我创作热情的草根人物,是我深入生活寻找、挖掘到的时代典范!

于是,我不再犹豫,带着一份浓浓的乡愁,沿着中国民办教育的发展历史,走近李进喜,深入河北省永年县育英学校,力图通过这一鲜活的个案,透视中国民办教育发展历程中的经验与教训,叩问中国教育改革的方向和大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