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什么样的精神,就有什么样的成就。毛泽东立志“改造中国与世界”,最终,毛泽东成为中国“有史以来最受人民爱戴的领袖”。
毛泽东精神万古不灭,永照寰宇!
我写这样一部书,是下面的一系列事件促成的。
缅怀毛主席的书法人。2009年4月的一天,由军事博物馆散步去西客站,行至会城门一小巷,见地上用水笔写下的大字:“毛主席壹萬年都好”,楷体字,写得苍劲有力,这顿时引发了我诸多的联想。多年来,在京或出差外地,经常在公园或广场见到在水泥地面或砖地面练习书法的人,他们写着各种各样的话,但写毛主席诗词、毛主席语录,表达对毛主席敬仰、爱戴、怀念的话最多。例如,伟大领袖毛主席永远活在我们心中,毛主席是人民的大救星,等等。这些人,有老年人,有中年人,也有青年人。我们说,时光会冲刷人们的记忆、荡涤社会的万事万物。时间越久远、社会越发展,毛主席的影响越深刻。
毛爷爷回来啦!2012年9月19日,乘北京西开往郑州的D133次列车出差。列车正点发车驶出北京,车上的人们由上车初的嘈杂而变得渐渐安静。突然,一个清脆而亢奋的女声爆出:“亲爱的,俺可自豪啦!俺昨天去日本大使馆游行啦,高高举着毛主席像,喊着‘毛爷爷回来啦!毛爷爷回来啦!钓鱼岛是中国的??’”一个车厢几乎所有的乘客都不约而同地朝这个姑娘望去。这个姑娘看上去20岁左右,穿着一件浅粉红色上衣,干干净净,给人的感觉端庄朴实。她处于兴奋状态,并没有因为大家朝她看去而停止大声说话,而大家也就静静地听着这个姑娘继续说:“人们排着队,警察维持秩序,讲不准砸东西,不准投石头,可以投鸡蛋。路边上有老乡给我们递鸡蛋,可解气啦!??”她一口地道的河南话,很激情、很婉美,大家被感染,鼓起了掌。从她说话的语气和表情可以判断出,电话是打给男朋友的。她是来北京办事的,偶然参加了这次游行。这个姑娘的电话使我很振奋,也为新生代的爱国精神而自豪。同时也让我深思,为什么一旦国家有难,人们总会想起毛主席。我国驻南联盟大使馆被炸,国人义愤填膺,茶余饭后无不谴责美国的强盗行径,而手机上最热的短信是“毛主席复活了??”的段子。这是一个神话式的幽默,传得很广、时间很长,它集中反映了国人的一种心态,这就是有了毛泽东,我们就什么也不怕,我们就能战胜任何敌人,战胜任何困难,我们就会战无不胜!
供奉毛泽东画像。2014年1月18日,开车回老家看望母亲,途经永清县曹家务集市,看到摊位上摆着崭新的毛主席标准画像和习近平总书记的标准画像。这是我第一次看到习近平总书记的这一画像。这些画像都是新印刷的,各有几百张。这说明有市场需求,这种需求充分反映了老百姓的认可度。有的领导干部,总认为老百姓不知道什么,实际上老百姓心里明镜似的。习近平任总书记以来,在廉政建设和反腐败问题上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深得老百姓拥护,所以,老百姓才自发地挂他的像。而挂毛主席的像、除夕供奉毛主席,即使在过去一度出现贬损毛泽东的思潮时,也没有能把毛主席从普通老百姓的心中赶走。老百姓深深知道,毛主席是中国人民的大救星。有了毛主席,中国的老百姓才告别了苦难和屈辱,才得到了解放并当家作主。这种记忆在中国人民心中是延续的,也将是永恒的。1945年毛主席赴重庆谈判时,安危健康、饮食起居都成为普通老百姓放心不下的大事。边区的老百姓寝食难安,每天都要去听人读报、探听消息,甚至有的老百姓焦虑得闹起眼病。国民党统治区的老百姓也是如此。重庆的“一个小康的家庭”给《新华日报》投书说:“好几年来我们一直关怀着毛主席的健康,乘他到达此地的这个机会,我们诚心诚意附上法币一万元,拟请代购美国鱼肝油丸转献毛主席,略表我们对他的一点敬意。我们既非共产党员,又非无产阶级,可算是小康之家;也就因为这点,才足以证明爱戴他的人,除上述这类人外,还有我们这一类的人!我们认为只要他活着,中国就总有完成人民愿望的一天。”新中国成立后,来北京开会的代表,如果和毛主席握了手,其他的人就握他(她)的手,对毛主席的崇敬溢于言表。毛主席去世后,老百姓又把对毛主席的爱戴、景仰之情,转换成了一种精神寄托,祈求毛主席保佑。春节,这个具有中华民族象征的节日,是老百姓祈求平安、幸福和家人团聚的最重大的节日,不少百姓家里,除夕之夜,除了供奉祖先的牌位,还供奉毛主席的像。还有不少人在车里挂着毛主席像,作为平安符,有的老百姓还说“真灵”。在老百姓心里,毛主席能保平安。
诋毁毛主席是应该警惕的!2011年一次乘高铁去济南出差,连座的一位老同志见我看研究毛泽东的书,他瞅了我一眼说道:“好!应该看歌颂毛主席的书。现在有些人诋毁毛主席,这是应该警惕的。这些人归纳起来可称为‘三无’人员。”我听此,以期待的眼光看着他。他接着说:“这‘三无’人员:一是无知之人,他们不了解过去灾难深重的中华民族的历史,也不知道毛主席为人民打江山的丰功伟绩,人云亦云。二是无德之人,他们无视毛主席没有任何私心、一心为国为民的伟大品格,只是站在自己和家庭得失的标准上泄私愤,完全没有公德。三是无良之人,这主要是敌对势力,包括国内外怀有不良政治企图用心的人,他们造谣、诋毁毛主席,是想整垮中国人的精神支柱,整垮共产党,进而整垮中国。无知、无德之人客观上帮了无良之人,无良之人正好利用了这些无知、无德之人。这是应该切实警惕的!”无独有偶,一年后,又读到了李敖先生的文章,文章中也有此见解:“毛泽东时代中国的力量主要是精神的力量,丑化毛泽东就可以瓦解中国人的精神,达到不战而屈人之兵的目的。国内很多人对毛泽东的仇恨,在客观上完成了西方列强一直想做却无法做到的工作,很多不明真相却自以为是的人,事实上成了西方列强的走卒和帮凶。”这使人感到,毛泽东,毛泽东精神,已与中国和中华民族的命脉相连。
毛泽东在世界享有崇高威望。非洲莫桑比克首都马普托市中心有一条毛泽东大街,是一条主要街道,是莫桑比克为纪念毛泽东而命名的。在21世纪的今天,在非洲,仍然会听到很多非洲朋友用中文唱歌曲《东方红》,用中文喊毛主席万岁!非洲的朋友,如果听说你是中国人,会立即竖起大拇指说:“毛泽东!毛泽东!”21世纪一位广受敬仰的伟人——南非总统曼德拉,是世界著名的平民领袖,非洲人民给予他最崇高的赞誉,他曾在牢房里如饥似渴地研读《毛泽东选集》,保持终生学习。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位其他国家的领袖能够让他们如此肃然起敬。“外国人眼里的毛泽东神秘而高大,他在世界人民心中有着不可估量的地位与魅力。”2013年,你还可以在拉丁美洲国家青年人的T恤衫上看到毛泽东的画像;在美国尼克松图书馆里,陈列着十尊与真人一样大小的世界政治人物雕像,这些是尼克松心中最为佩服的政治家,其中排在第一位的是毛泽东;英国前首相希思最推崇的世界政治家,第一位就是中国的毛泽东;日本前首相田中角荣,私下里对儿女们评论各国领袖时,推崇毛泽东为圣人。这就是毛泽东的魅力,跨越国界,跨越民族,跨越世纪。
毛泽东热是个历史奇迹。2009年的美国《世界日报》报道,每年的12月26日(毛泽东诞辰日)和9月9日(毛泽东逝世日),人们都要自发地纪念毛泽东。2008年的毛泽东诞辰日,官方没有举办活动,但民间悼念活动照例进行。清晨,人们冒着严寒在天安门广场南侧排起数十米长的队伍,依次序进入“毛主席纪念堂”,瞻仰毛泽东遗容,献花,以示悼念。这一天,到韶山的有数万人,在网络上,参加网上纪念毛泽东活动的也有数万之众。实际上美国《世界日报》说少了,据香港《大公报》说,单是4月2日一天,就有至少3万人从全国各地到韶山向毛泽东表示敬意。香港《亚洲时报》说,虽然毛泽东逝世40年了,但是这位共和国的缔造者仍然活在许多中国人的心中。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前夕,对毛泽东新一轮的怀念席卷全国,他的小红书《毛主席语录》在中国的大学生中重新流行起来,一个书店每月能卖出200多本。香港中评社报道,一个中国官方网站日前举办最受欢迎的爱国歌曲评选,歌颂毛泽东的《东方红》遥遥领先、稳夺第一,排名第二的是《太阳最红,毛主席最亲》,已经逝世40年的毛泽东在中国仍然很具人气。《世界日报》的文章认为,中国改革开放30多年,但不管政治如何反复,社会如何转型,毛泽东热一直在持续,还不断变换内容、花样翻新,这确实是个历史奇迹。
这是毛主席。济南战役纪念馆,一位父亲对着毛泽东对十三四岁的孩子说:“这是毛主席。”听得出,这位父亲是满含深情的,但孩子一脸茫然,没有太多的反应。这是现实:新人不知本。黄克诚讲,毛主席缔造了党和国家,根据马列主义的基本原理,结合中国革命实践,创立了毛泽东思想,这是我们的财富,今天还要靠毛泽东思想,丢了就有危险。李敖先生说:“毛泽东和他那辈人奋斗了一辈子,留下来的宝贵财富就是毛泽东精神,要是在我们这辈人手上丢了,那最终也许我们将一无所有。”那位父亲可能想到了这一点,也可能没有想到,但这告诉我们:需要让年轻人知道毛泽东,学习毛泽东思想,弘扬毛泽东精神。
“有天安门在,就有毛泽东在。”这是一位著名作家说的话,可谓深刻、高远。是的,今天在“别的地方看不见毛泽东了,在天安门能够看见毛泽东”。年年月月天天,不论白天黑夜,天安门城楼的毛泽东像以他那睿智的眼睛注视着新中国的人民和远道的朋友。来天安门游览的人,无一不在天安门城楼前留影,毛泽东就这样永远定格在了每幅照片中。有研究认为,“短短的30年的时间,历史奇特地拐了回来。在没有任何外力要求下,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重新学习毛泽东??新的毛泽东热不断涌现,许多人特别是年轻人开始用自己的心灵去感受这一神圣??”这说明毛泽东精神已经融入中华大地——过去、现在、将来。
“毛诞”快乐!12月26日,毛泽东诞辰,你会接到朋友、同事、师生短信:“毛诞”快乐!还有此间的聚会,也不乏“祝各位‘毛诞’快乐”的祝福语。毛泽东诞辰纪念日,已似乎成为许多人心中的节日。
这明白地告诉人们:毛泽东成为一种符号、一种精神象征、一种精神信仰。
我们说,一个伟大的民族,必定依赖一种伟大的精神。只有有了这种伟大精神,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这些客观的信息,促成了我写作《毛泽东精神》的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