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金天命三年(明万历四十六年,1618年),在明清兴亡史上,是值得重视的一年。在这年,努尔哈赤公开声明同明朝彻底决裂,向明朝宣战,迅速发动了对抚顺、清和的战役,拉开了明清长达数十年的战争帷幕。在明清(后金)首次交锋,攻取抚顺之役中,皇太极向父亲出一计谋,一举获得成功。
天命三年,努尔哈赤恰好60岁,他已经建国三年,国势强盛,人心振奋,自感羽翼丰满,踌躇满志。适逢生日,举行祝寿,欢庆他事业的成功。皇太极和他的兄弟们欢欣鼓舞,轮番向父汗祝酒。努尔哈赤更是满心欢喜,怡然自得。在一片欢乐气氛中,畅论天下大势,同明朝开战,成了他们议论的话题,大家都跃跃欲试,急不可待。当时,明朝在辽东(今辽宁省境)东部修了一道漫长的边墙,把女真(满族)人同汉人隔开。究竟从何处打开缺口,突破边墙,诸兄弟议论不一,总是不得其法。在这关键时刻,皇太极计上心来,便向父亲和诸兄弟献上一计。他说:“抚顺(今辽宁抚顺市)是我们理想的出入之处,必须首先取得它。欲取此城,当以计取。听说四月八日至二十五日,守城的明将游击(军职名)李永芳要大开马市。这时,边备一定松弛,机会难得。我们可以先派50个扮作贩马的商人,共扮成五伙,驱赶马匹,进入城内,假装到市场贩卖马匹。
接着,我即率5000兵夜行至城下,以发炮为号,潜伏城内的50人同外面的军队应和,内外夹攻,如此抚顺可得。抚顺攻下,其他城不攻自破。”
努尔哈赤仔细听取了皇太极的计谋,不假思索,当即一锤定音,欣然接受他的筹划,指令攻取抚顺按计行事。
明朝的抚顺城,是属于沈阳中卫所属的千户所,按当时建制,隶属辽东都指挥使司与卫之下的地区边防机构。城建于洪武十七年(1384年),周围仅三里,但它是当时辽东城(今辽宁辽阳)以东的边防重镇,明与建州三卫往来的要冲。城西距沈阳80里,西南距辽阳,西北距开原,均约200里左右,在防守与进攻上都与这些重镇成犄角之势。抚顺城东即为女真人居地,尤其是沿苏子河溯流而上,水陆两路可直达努尔哈赤的大本营赫图阿拉。所以,抚顺城小,战略地位却格外重要。
四月十三日,努尔哈赤亲率2万步骑征明。大军出征前,他发布征明缴文,内书对明朝的“七大恨”,宣示全军,焚香告天,表示同明朝势不两立的决心。
誓师完毕,努尔哈赤将他的八旗将士分为两路:左翼四旗攻东州、马根单;右翼四旗由努尔哈赤直接指挥进攻抚顺城。
大军按预计的布署进军。扮作商人的50名将士已于十四日先在大军之前,赶到了抚顺,混入城内,皇太极统率的5000兵于当夜悄悄逼近城下。约定大军一到,即吹笳为号。十四日夜半,笳声打破了夜空的沉寂,接着炮火烛天。潜入城的后金兵到处呐喊,放火,城内沸腾,人们都从梦中惊醒,惊慌失措。守城将领李永芳毫无戒备,大吃一惊,当他明白是怎么回事时,城内守军和百姓已慌乱成一团,而城已处于后金的包围之中。在这种情况下,李永芳已是束手无策。
皇太极不想硬攻,免除伤亡,猜测李永芳的心理,以劝降为上。这时,抓住一名汉人,命令他进城,给李永芳捎去一封劝降信,许以封官,结为姻亲。
李永芳接到劝降信后,穿戴整齐,登上城的南门垛口上,表示要投降,但又不开城门。皇太极见此情形,便下令攻城,不到一个时辰,后金兵竖云梯,蜂拥登上城墙,明兵不战自败。这时,李永芳穿着官服,骑着马,从城里出来,向努尔哈赤投降。
同一天,后金兵攻取了附近大小城堡10余个,小村4000余个。皇太极献计成功,首开胜利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