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商业筹码狙击战
5719200000047

第47章 手机争霸赛(二)手机商业盈利模式比较与探索

国内手机制造商其实也有一个演变的过程。从一开始的功能特色加上低价的价格优势,到逐步随着三星、苹果手机的技术及软件功能升华,也让国内的手机生产商的角色产生了变化。除了大规模的山寨机,品牌机已经将功能逐步弱化,并从强调其软件优势,转化为服务优势。因此,很多网络企业也开始涉足手机业。

但不管是专门做手机的还是网络企业转型做手机的,基本都有个共同特点,就是软件服务化、功能专业化、制造代工化。比如近两年迅速崛起的小米手机,就是以其高性能、贴心服务著称。小米手机2甚至达到全球最快四核CPU,高图形渲染能力,超高PPI视网膜屏等比三星、苹果手机更有优势的高性能,但价格却要低得多。所以从单一性能的对比上来看小米堪称物美价廉,不过从整体的兼容性及稳定性来看则相对较为弱势。这种高性能、看电影、玩游戏超级享受,甚至U盘即可传输资料的便利功能,让该系列手机很快得到年轻人的喜爱。

年轻人也最喜欢更新换代,所以虽然在外壳设计有易磨损的缺憾,整体体验功能性有时并非特别明显,一些设计也有瑕疵,但小米依然受到年轻消费者的青睐。也就是说,小米在性能的研发上也采取了专业化,每一项功能都为了迎合年轻人的心态。

在市场营销方面小米的功夫也非常独到。由于其主要消费群体为年轻人,所以其主要销售战场还是放到了电商领域,另外以大量包销做渠道分流,并以苹果类似的营销手段展开产品发布。以媒体的关注做后盾,死忠米粉的狂热高呼做手段,雷军台上夸张的奋力一摔,以及高性能不足2000元的低价格,提前积攒的人气,在一个时间点爆发,因此手机的瞬间爆发性售卖就产生了连锁效应。

不过小米也有自己需要面临的危机。那就是自己这种高性能、低价格以及独特的营销手段,贴心的软件设计已经被其他厂商学到并开始“广泛推广”。在经历快速成长期之后的小米的核心竞争力在哪里呢?短期内很难找得到。即使是小米极力要进入的智能电视业务,也因为政策的掣肘而无法拓展。因为政策规定互联网电视不得开展直播业务,也不能通过前者直接访问互联网资源,这就成为未来向此方向发展的不确定因素。

果然,受到广电总局压力,2012年11月22日晚小米官方发出了一则公告:“小米盒子因系统维护,23日起先暂停视频内容服务。”虽然说是暂停,并未说以后不能做,但对于时间就是金钱的手机市场已经容不得拖延,即使将来政策放开,竞争对手也会同时拥出来,所以这个商业发展布局可以说基本夭折。

而作为其核心竞争力的MIUI系统,该系统上市后本来非常受欢迎。关键是其针对了国内消费者的习惯,全面改进原生体验,能够带给国内用户更为贴心的Android智能手机体验。但MIUI的竞争对手却实在太多,包括360等网络企业的进入。360特供机的模式与MIUI十分相似,并用内置360浏览器、360桌面等产品控制移动互联网入口。

其实像360做的这些也就是网络企业进入手机业的目的。也就是说,MI-UI并非不可替代,小米手机成为开启国内智能手机市场的一把钥匙。但打开门之后进去的却不止一个人。小米打下了基础,阿里巴巴、百度、腾讯、盛大、新浪、网易、360等互联网公司迅速分食蛋糕。小米的米聊就更不需多说了,随着微信的普及,米聊的竞争力也逐步丧失。

也就是说,小米先前的“创新”才是其核心竞争力,当“创新”不断被复制之后,其优势也就不断下降。而小米最缺也是最需要的就是时间。小米想要继续快速赢得市场,就必须比别的公司快。小米2的匆匆上市就是一个例证。从其新机型的发布可以看到,小米2的手机还是有很多硬件和软件的瑕疵。其首发量也仅五万部,就是因为米粉们等得着急,同类产品也在不断出新品,但又要担心产品不成熟带来的负面影响,所以限量发售。

这就带来一个问题,在研发方面小米并不比其他实力雄厚的网络、实体公司具有时间优势,这也就意味着如果小米不能及时快速打造核心竞争力,未来很可能逐步被淘汰。现时其创新红利尚在,但仅研发时间就已经非常紧张,如何能够保持行业优势并非发展问题,而是生存问题。

对其他互联网公司来说其实也是醉翁之意不在酒,手机是其次,关键是移动互联网的市场占有率。在这个市场,也免不了一场网络“暗战”,小米或许就会成为这场暗战的牺牲品。而高配置低价位的硬件优势也逐步被华为、联想、酷派、海尔、夏新、中兴等厂商迎头赶上。实际上,小米已经处于风口浪尖,如果没有质的飞跃,相信小米的生存空间也将越来越扁平化。

最后我们来说一下第三层次,也就是低端专以价格取胜的手机销售。除了一堆一堆的山寨机,还有一种想借助销售网络覆盖赢得市场的模式。这种模式的特点是欲借低端手机利用网络覆盖来连接产业链进行低价销售,这里面的代表是尼彩手机。

在进入手机行业之前,其企业掌舵人是个拥有三座煤矿的“煤老板”,通过并购摩能尼彩50%的股份正式进入手机行业。而其运作方面说白了,其实该企业并不以研发做后盾,也不以功能特色做主导,而是以手机工厂店的模式销售,也就是自建工厂,砍掉中间环节,直接开辟直营店,并迅速在各大城市网络覆盖。这么做的优势是将制造阶段产业链串接,赢得价格空间。但这样做必须拥有强大的资金作后盾。

尼彩从2011年初刚进入行业到2012年,仅一年的时间就建立起3500家实体直营店,确实非常难得,而由于其老板为煤老板出身,所以资金后盾也非常雄厚。但从整个的运作来看,其竞争对手并非小米、华为、中兴、360等企业,而是直接瞄准“山寨机”。不知道在当初其老板的预想中是不是有这样的规划,但实际上其竞争力就是“价格”。

“山寨机”由于仿制快、价格低成为其主要竞争手段。而尼彩是将整个制造环节“收缩化”,利用极其低廉的价格创出生存空间。这也就意味着其如果要保证品质,利润率就会极低。其网点主要在二三线城市,并辐射到市、县、镇,同时以电视营销夸张的手法进行营销。相对而言,这也是一种“专业化”,这种专业化就是针对低端客户,以低价赢得市场。

不过该企业必须面对几大问题。第一,就是低利润率的低价营销是否能够提高销售量。要知道,在遍地都是“山寨机”的时代,想在价格取胜已属不易,同时想要持续盈利就必须拥有高市场占有率。这种与山寨机比拼的“品牌机”不可否认还有市场,但每个手机利润仅为几元钱,能否持续保持高销量就成为问题。

第二,山寨机应变市场及仿制能力特别快,且这种厂商非常之多,尼彩是以一己之力与众多商家抗衡。同时由于极速成长,其自己生产制造的质量稳定性不可预知,所以也就出现了其产品在市场上反映并不很好,质量问题频出。“山寨机”出了问题,本身不存在品牌信誉问题,但尼彩却不同,有厂有店有品牌,对其信誉影响是叠加式的。同时由于其品牌机做着“山寨机”的事,所以一旦遇到法律纠纷就一告一个准。这里的潜在风险实际上无时无刻不威胁着该企业。

第三,就是运作成本。相对而言自建渠道成本更高,企业要承担大量的物流、人员、原料、管理等诸多成本。而据其老板媒体说,原本打算投入一亿,但已经砸进十亿,实际上窟窿还会不断加大。

第四,就是同模式品牌的快速复制。与尼彩相同模式的手机工厂店竞争也很激烈,其中包括飞炫、酷派、睿风、三普、迷彩、你彩等。这些工厂在尼彩的模式出来之后也快速冒出,充分说明了其模式的易复制性。

另外这种靠电视营销轰炸、低价促销的手段,在手机业已经过时,现在拿出来用,天时地利人和都不对。所以该品牌的发展模式要么就是将来把工厂与实体店分割,然后实体店进行转型销售其他品种产品,要么就不断在这个资金窟窿里旋转,最终把自己陷进去,别无他路。也就是说,低端的模式基本就是“山寨机”模式,已经没有什么“品牌战略”了。

从以上说的几种手机发展模式来看,可以发现一个规律,就是不管建立在哪一种平台之上,手机业的发展靠的还是“核心竞争力”。核心竞争力就意味着在整个产业的链条当中,哪个企业能够做到“独一无二”谁就是市场的王者。不管是建立内部管理运作系统的优势,还是从产品研发或者营销机制的创新,要么能够快速占领行业先机第一个做,要么就做别人做不了的,或者能够真正掌握成本优势,否则一切的“花招”、“诡计”都毫无作用。一句话:核心竞争力是保证企业生存的唯一土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