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布置以保持整洁为原则
我们每个人都希望能够拥有很舒适的家。对于妈妈来讲,总是希望为子女提供适合成长发展的家庭环境,这也是妈妈的责任之一。
对于孩子来讲,生活环境往往对性格的形成会产生很大的影响。妈妈们应该尽量为孩子创造一个比较温馨的家庭环境,当然这是说在家庭气氛方面的要求。不仅如此,作为妈妈更应该考虑到家庭布局对孩子产生的巨大影响。一个家庭的布置太繁杂,容易让孩子产生急躁或者是暴躁的性格,所以说作为妈妈,应该尽量为孩子创造适合他的生活环境。
对于孩子性格的形成,妈妈们应该尽可能考虑周到,尽可能为孩子创造比较安逸和简单舒服的环境,没有必要要多大的房间,但是房间的布局一定要合理,这对孩子性格的形成是有巨大作用的。要想进一步教养子女,妈妈们就应该在精神上成为子女的导师,必须十分谨慎。
对于家庭设备和布置,妈妈们应该明白事前改善胜于事后补救的道理,在对家庭进行布局的时候,一定要考虑得周全一些,从教养子女的角度来进行思考,免得事后产生不良的影响。
1.家的空间不求过大,但求够用
有人说自己的家里感觉永远会少一个房间,不管有多大的面积,总觉得是不够用的。所以我们提出这一原则,主要是希望妈妈们千万不要觉得家的面积越大对孩子的成长也越有好处,其实没有必要总是在家庭面积上费心思,即便是房子比较小,只要足够温馨,那么孩子一样能够健康地成长,如果自己的家庭环境不够大,或者妈妈们总是在孩子面前表露自己希望拥有大的房子的欲望,那么对孩子的成长也是不利的。因此,妈妈们应该把心思从房屋的格局大小和空间大小,转换到是否温馨、和谐、愉快的家庭环境上面,然后让子女身心能够健康,快乐成长,比房子的大小重要得多。
2.选家具,不可以奢侈,要求其合用
人由节俭进入奢侈,很容易适应,但是反过来则是一件十分痛苦的事情,也是一个比较艰难的过程。所以家用的家具,最好不要过于豪华奢侈,以免让孩子养成了这种奢华的习惯,万一长大以后孩子遭遇困境,要过比较节俭的日子,孩子反而会十分辛苦,心理上的波动也无法平复,自然对孩子的成长是十分不利的。
在家具的选用方面,最好是按照安全、舒适、适用三个原则来选择,没有必要选择那些华而不实的东西,更没有必要讲求名贵。安全最重要,当然妈妈在生活中,不可以用规定这样、规定那样,来维护子女的安全,不要觉得自己只要是用这种命令的方式来要求孩子,那么家具再不具备安全的因素孩子也会安全的,这种想法是完全不正确的。
舒适,原本是生活中的一种要求,如果妈妈们所选用的家具不能够让孩子感受到舒适,自然孩子也不能够很好地去实现自己的愿望,更是不能够让孩子感觉到温馨。在工作之余,舒适地坐卧,休息之后再来勤奋地工作,也是一种很不错的享受。家具舒适一些,对家庭的温馨和谐愉快,也是会有十分大的帮助的。当然,这里说的舒适不是奢侈。妈妈必须根据自己的生活条件、自己的使用标准来选用所需的家具,这是十分重要的。
3.子女要有做作业的桌椅,以及共同使用的书橱
对于孩子来讲,从小要培养孩子定时、定位的习惯,这并不是对孩子苛刻的教育,而是对孩子很好的习惯引导,所以说妈妈们可以在布置家的时候,给孩子留出做作业的地方,这个位置一定要是固定的,同时孩子的这个位置一定要比较安静和简单,让孩子放学后,能够有空间去写家庭作业。所以书本用具应该有固定的地方进行放置,拿动以后要教孩子放到原来的位置,以免东找西找,浪费时间,所以说妈妈在布置孩子的书桌的时候,一定要保证孩子书桌的固定性,同时保证孩子在这个地方学习比较舒服。当然,在孩子书柜上还可以摆放一些书籍,这样方便孩子阅读,但是布置一定要简单,千万不要让孩子感觉复杂。
4.布置要简朴,经常保持整洁,千万不要设置酒吧之类的设施
家庭的摆设到底是为了什么?这是一个重要的问题。有的妈妈为了彰显自己的经济地位,希望在家中布置豪华的设备,比如说高档的家具,甚至希望有酒吧等设施。但是这对孩子的成长是十分不利的,所以说妈妈们一定要保持家庭布局的简约,让孩子感受到温馨。家庭的布置,最好是明亮的、顺畅的、舒适的、安全的,这样不但对孩子的性格形成有一定的帮助,还对克服孩子虚荣的缺点有帮助。有些家庭的客厅里摆设着豪华丝绒大型沙发,在家庭的酒柜上陈列着世界名酒,再抬头看墙壁上,还嵌着彩色明镜。请问妈妈们,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孩子怎么能够感觉到轻松自在呢?
小贴士
妈妈保证家里布局整洁的小妙招:
1.简约式的布局容易保持整洁;
2.定期和孩子一起大扫除很重要;
3.不要随便摆放东西。
创造健康的生活环境
妈妈们在教育孩子的时候一定要明白一个道理,那就是家庭环境对孩子的成长有着决定性的影响。孩子经历的事情比较少,所以心灵是洁白无瑕、天真纯朴的,他们生活在什么样的环境中,往往就会受到环境的影响。对于孩子来讲,成长的绝大部分时间是生活在家里,要知道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环境对孩子的影响也是最为深刻的,家庭生活给孩子的身心发展都会打上烙印,在其一生的成长过程中也会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甚至终生难以磨灭。
曾经有一名教育专家,做过这样的一个实验:他将一对双胞胎小女孩儿从小分开,然后分别放置在两个不同的成长环境中,一个留在了大城市的家里,一个被送往边远的森林里,跟随亲戚一起生活。因为是双胞胎,所以两个孩子的遗传素质大体上是相同的,由于生活的家庭环境有所不同,这两个孩子的个性自然也会发生变化,最终形成了完全不同的性格。留在城市的孩子十分喜欢读书,智力发展较快,也比较文静;而在森林附近的亲戚家长大的孩子,则从小不喜欢读书,身体素质很好,经常爬树,也比较灵巧,性格上很开朗活泼。
通过这个实验可以看出家庭环境对孩子的影响有多大,健康的家庭教育带给孩子丰富多彩的生活环境和条件,当然这也是保证孩子拥有健康的生活环境的关键所在,这是孩子快乐进取的物质基础之一。环境具有强大的影响力,因此,妈妈们应该为孩子创建一个健康的生活环境,这样才能帮助孩子塑造出更为良好的性格特征。
小玉在4岁的时候,父亲就不幸去世了,她从小跟着妈妈长大,妈妈含辛茹苦地抚养着小玉。对于妈妈来讲,小玉是自己的全部,妈妈把全部希望都寄托在了小玉身上,她要求她好好读书,日后成为一个有作为的人。
妈妈对小玉寄托了很大的希望,并且在平时的时候,自己也是省吃俭用,将所有的钱都用来供小玉读书了,但是小玉的成绩却一直很差。妈妈想尽了一切的办法来帮助小玉,可小玉的成绩就是提不上去。后来经过观察发现,小玉学习差和家庭氛围有关。妈妈性格是十分内向的,再加上小玉爸爸去世的打击,还有生活的压力,所以妈妈从来没有开怀地笑过,总是愁眉不展。因此,家里总是笼罩在沉重的气氛里,根本没有活力。久而久之,小玉的心灵也蒙被上了阴影,小小的孩子也有了沉重的心事。
俗话说得好:“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句话形象地说明环境对人的影响是广泛并且深刻的,有时甚至会起到决定性的作用。瑞典著名的作家爱伦·凯曾经指出,环境对人的成长是非常重要的,良好而健康的环境是孩子形成正确思想和优良品格的基础所在。
妈妈们可能会有这样的错误观念,认为孩子还小,坏习惯以后可以慢慢纠正。如果一株树苗被折弯了腰,即便是长成参天大树,也无法直立。家庭是孩子人生的起点也是生命旅程的第一站。当孩子随着年龄的增长走向幼儿园、学校和更广阔的社会以后,家庭仍然是最密切的栖息港湾,自然是受到影响最深的地方,也是孩子成长最重要的环境。因此,家庭应当成为塑造孩子健康人格的土壤。孩子的成长犹如一株嫩苗,在一个比较和谐的家庭中才能健康地成长。为了孩子的健康,也为了全家的幸福,妈妈们应当为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那么就应该做到如下几点:
1.创造有利于孩子身心健康的环境
琳琳上六年级,她成绩一直很好,性格活泼开朗,对人也很有礼貌,而且非常讲究卫生习惯。老师经常夸她是个好学生,邻居们也都会夸她是个好孩子。很多父母都十分羡慕琳琳的妈妈,说琳琳妈妈有这么一个乖女儿,纷纷向琳琳妈妈请教,想要知道她到底是怎么样教育自己的孩子的。每当说到这个问题的时候,琳琳妈妈什么都不说,只是请那些孩子的父母去自己家中做客。开始的时候,那些人会感觉到很奇怪,到了琳琳家,不用琳琳妈妈说任何话,他们都会有所感悟的。因为他们看到了琳琳的家是个十分适合孩子成长的好环境。
有一次,琳琳获得了全国作文大赛的一等奖,当然这不仅是学校的骄傲,更是琳琳妈妈的骄傲。在媒体采访琳琳妈妈的时候,她说:“我教育孩子的方法很简单,无非尽我的所能为女儿准备良好的成长环境而已。在我的女儿小的时候,我就按照孩子身心成长的不同阶段来布置家里的环境,为孩子创造健康的家庭环境,以促进孩子身心的健康发展。”
良好的生活习惯总是在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中养成的。不同的家庭有着不同的物质环境,虽说这并不会对孩子的成长起到决定性作用,但也是不可忽视的。当一个家庭拥有良好的环境,不单单是从感官上让孩子感到舒适,还会在潜移默化中塑造出孩子的良好性格。当妈妈非常注意家中的整洁,总是让家里有条不紊的时候,便会让孩子在美感与舒适中享受生活。不仅仅对心情有着良好的作用,还会让孩子在不知不觉中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2.建立温馨、和谐的家庭气氛
小小是花园小学三年级的学生,鉴于小小每年都是三好学生,不仅成绩好而且性格好,在班上与同学关系都十分融洽,班主任孙老师便去小小家做了一个家访。家访时孙老师发现,原来小小的家庭十分温暖。不仅父母恩爱而且对爷爷奶奶也是十分的孝顺。家里的事情分工合理,累活父亲抢着干,而母亲则张罗着一家人的营养餐食。他们并不把小小当作一个什么都不懂的孩子,凡是都会征求小小的意见。这样一个温暖美满的家庭想要小小不那么优秀都难。
虽然每一个人都有家,但并非每个人都有一个温暖、和谐的家。如何建立温馨的家庭氛围就是一门学问。首先要与父母、长辈搞好关系,其次要和孩子搞好关系。只有家庭关系和谐,家才有温暖的可能性。父母应该爱护子女,且要相信子女。这样孩子在得到了来自父母的关怀之后,才会形成良好的性格。
3.树立端正、良好的家庭风气
小勇上小学五年级的时候,就偷窃成性。爸爸总是气得经常打骂他,老师也总是拿他当典型,对他进行批评,但是怎么也起不到效果。后来,老师通过家访了解到,小勇现在的行为养成与他的妈妈有关。在小勇小的时候,就喜欢从邻居家和父母的朋友家拿东西,出现这种事,一般大人都不会和小孩计较。妈妈见到孩子的这种行为也是一味纵容,还说:“孩子还小,拿点小东西有什么大不了的,这些小东西又不值钱,长大自然懂事了。”没想到长大后,拿别人的东西已经成了难以改正的恶习。
优良的家庭风气和环境,是良好家庭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对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和性格是至关重要的,所以说对于孩子的不良行为,妈妈们应该尽早制止,千万别等到孩子长大后再对孩子进行管束。妈妈们应为孩子建立良好的家风,家庭成员都应具有良好的伦理道理观念,这样才能为孩子创造良好的环境。
4.创造勤读、好学的智慧环境
王小军的知识面很广,在老师眼里他比同龄的孩子知道得都多。不管是天文知识、历史知识还是海洋知识,都能够随口道来,俨然就是一个小博士,很多孩子都十分羡慕王小军。当然,王小军也并不是天生就拥有这些知识的,王小军的知识都是他平时读书积累下来的,而这个习惯的培养源自王小军的妈妈。
王小军的妈妈是个非常喜爱读书的人,经常手不释卷。在妈妈的影响下,王小军很小就开始识字了。妈妈也十分注意对王小军的阅读能力的培养,并且经常会和王小军一起读书,一起讨论读后感,还经常带王小军逛书店。就这样,王小军从小知识面就比较广。
家庭不仅仅是休息的场所,同样也是孩子学习的主要场所。所以说,妈妈应该尽力为孩子创造一个安静舒适的学习环境。如果有条件的话,尽量给孩子安排一个单独的学习、休息的房间,也能够给孩子自由的空间,以免电视、会客等干扰孩子。孩子房间布置一定是要符合孩子年龄的特点,妈妈们可以鼓励孩子一起动手来设计房间的布置,这样更符合孩子的情趣和爱好,同时,也能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
小贴士
妈妈们给孩子提供健康的生活环境的小技巧:
1.保证家庭的和谐氛围;
2.让孩子感受到亲人间的爱与帮助;
3.培养孩子在生活中积极向上的态度。
与孩子共同保持良好的生活环境
对孩子的教育,妈妈们应尽可能地用正确良好并且科学的方式去引导孩子。在生活中,妈妈们可能会经常听到这样的话,“播种思想,收获行动;播种行动,收获习惯;播种习惯,收获性格;播种性格,收获命运”。由此可见,环境对孩子的影响是至关重要的,那么妈妈们就应该想办法和孩子一起去保持良好的生活环境。
从人生观到动手能力,各方面去正确地引导孩子,孩子就能成为对社会有所作为的人。在生活中,妈妈们要着重培养孩子良好的习惯。孔子说过“少年若天性,习惯如自然”,当孩子从小养成一种习惯之后,便能够影响孩子的一生,所以说好的生活环境往往会对孩子习惯的形成产生巨大作用。古往今来,好的习惯往往能够造就人的丰功伟绩。因此,帮助孩子从小养成好的习惯,这是妈妈们的责任。
很多时候妈妈们会抱怨,自己在打扫完卫生之后,过不了多大一会儿,就会被家里的小淘气鬼弄得一团乱,甚至会被孩子弄得什么也做不了,然后妈妈们只好重新打扫。其实妈妈们完全没有这个必要,妈妈们可以培养孩子养成不乱扔东西的习惯,或者是邀请孩子和自己一起打扫卫生。这样做的目的就是让孩子知道保持家庭生活环境的卫生和整洁,是每个家庭成员必须要做的事情。
刘晓娜最头疼的一件事情就是儿子总喜欢搞破坏,刘晓娜每天在孩子去上学之后,都会将家中收拾得干干净净,然后自己才去上班,但是每次孩子一回家,总是将东西随地乱扔,甚至还会将自己的玩具都翻出来,弄得家里特别乱。
每次面对这样的情况,刘晓娜都会很生气,她对孩子大嚷道:“你怎么又把那对破玩具拿出来了,你知不知道妈妈收拾家很辛苦。”开始的时候孩子还会听,渐渐地,孩子习以为常了,对妈妈的话也不怎么理会了。当孩子心情不好的时候,妈妈说这样的话,孩子还会反驳:“我上学也很累,好不容易回家能够玩儿会玩具,你还老是嚷我。”
渐渐地,刘晓娜发现母子关系变得生疏了很多,孩子也不跟自己说学校的事情了,更不会利用课余时间跟自己交流了。刘晓娜将自己的心烦事告诉了同事,同事小周说道:“你这样做自然不会让孩子开心的。其实你完全没有必要去责备孩子,你可以在孩子临睡觉之前对孩子说‘宝贝,帮妈妈把玩具收一下吧,妈妈知道宝贝玩得很开心,现在我们比赛收拾玩具,看谁收拾得快。’”
刘晓娜按照同事的方法去做了,果然孩子有了做事情的积极性,渐渐地儿子养成了收拾东西的习惯,每次自己的玩具都能够摆放好。
对于孩子来讲,他们也希望自己生活在一个良好的环境中,当他们的生活空间变得很乱或者是很不卫生的时候,他们也会觉得不舒服,所以说要看妈妈的教育方法,看妈妈们用怎么样的教育方法来让孩子变得更加主动地和妈妈们一起去保持家庭良好的生活环境。那么,在实际生活中,妈妈们要怎么做呢?
1.妈妈们要修身养性
妈妈的行为如果表现得好,正直善良、勤劳勇敢,能够为孩子营造一个好的环境,那么孩子就会以妈妈为榜样,模仿妈妈的行为,这样一来孩子自然能够主动地劳动,并且还能够养成好的生活习惯。例如,一位妈妈每次下班之后,都会将自己的皮包放到应该放的位置,那么孩子自然会按照妈妈的要求,将自己的书包放到应该放的位置,这样一来,妈妈自然会省心很多,孩子也就在无意中帮助妈妈整理了房间。
2.带动孩子参与实践
孩子只有在行动中才可能养成一定的生活习惯,所以说妈妈们不妨带着孩子一起去做家务或者是去整理房间,在妈妈们带着孩子去整理房间的时候,孩子会体会到保持良好生活环境的辛苦,自然也就不会去轻易破坏自己的生活环境了。当然在这个过程中,妈妈们可以给孩子分派一些家务,这些家务必须是孩子力所能及的。
小贴士
妈妈们在生活中和孩子保持良好的生活环境时,一定要注意:
1.让孩子参加家庭的大扫除;
2.不要因为害怕孩子干活会累,就什么也不让孩子去做;
3.当孩子有进步的时候一定要表扬孩子。
培养孩子的主人翁意识
孩子在妈妈的心里永远都是长不大的,有的妈妈认为家中的“待人接物”都是与孩子没有关系的。
在这样的情况下,孩子也理所应当地以为这些事情都是应该由妈妈来处理的,长此以往,“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心态就会在孩子的潜意识里形成。
其实孩子根本不懂什么“主人翁”,也没有“小主人”这个概念。随着孩子的长大,需要扮演主人的机会也越来越多,孩子是十分渴望学习作为小主人哪些事该做、哪些事不该做的。帮助孩子做一个周到热情的小主人,就是每一个妈妈该做的事情。
妈妈要让孩子做好小主人,最重要的还在于日常行为中做习惯的训练。当家中来了客人的时候,妈妈要把孩子看成是接待员之一,让孩子知道自己该做什么,给孩子一些接人待物的机会,让他给客人端茶、送水果,等等。当客人中有和自己家孩子同龄的小孩儿时,有的时候可适当地将话题抛给孩子,让孩子学会邀请小朋友一起出去玩儿,使孩子学会在客人面前轻松地说话。一些聪明的妈妈还会故意留点时间,让孩子和客人单独相处,从而培养孩子与客人交谈的能力。
作为妈妈的莉莉说:“接待小朋友是培养孩子主人翁意识最好的机会,也最能够反映孩子行为的优点和不足。每次家中来了小客人,我都会把接待小客人的任务完全交给我的孩子,让他给小客人拿饮料拿水果,并且带着小客人一起去玩玩具,和小客人做游戏,等等。同时,我还会让孩子照顾好小客人,既要保证小客人玩得高兴,又不要乱打乱闹。”
莉莉说在这个过程中有一个问题需要大人注意的,由于孩子年龄还小,在开始的时候孩子既不知道招待客人应尽的义务,也同样不知道作为主人有什么样的权利。而一些小孩子对小客人的破坏行为要么是放任不管,要么是毫无办法,这种主人当起来就会让孩子感觉非常委屈。
妈妈们可以让孩子明白,小主人在热情接待客人过程中,也要注意保护好家中的物品。莉莉会告诉孩子主动地将东西拿出来给客人玩,给客人吃。这些孩子还小,开始的时候父母应该给予提醒,如果小客人随便乱动,是可以制止的。这样,孩子当主人就有了分寸。
送走客人时,莉莉也会要求孩子一起向客人道再见。这就是莉莉培养孩子小主人翁意识的关键所在。
让孩子从小学习待人接物是一件非常有必要的事情。良好的待人接物习惯,不仅对孩子的交际能力有帮助,还对孩子对社会的适应能力有着促进作用。妈妈们应该学会在日常生活中灌输孩子主人翁意识,让孩子知道自己应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培养孩子的责任心,最关键的一点就是培养孩子的主人翁意识。
在生活中,妈妈们要帮助孩子学做小主人,就要做到以下两点:
1.要树立孩子的小主人意识
由于很多妈妈一直没有想到要培养孩子的主人翁意识,让孩子充当小主人的角色,很多孩子没有意识到自己是家里的小主人。那么对于妈妈来讲应该怎么办呢?首先可以从强化“小主人”这个词入手。家长可以一种不经意的方式,选择一个较轻松的环境,然后给孩子讲解什么是主人,告诉孩子“主人”在字典上的解释是“接待客人的人”。搞清楚词义后,家长接着与孩子进行交流,此时可以问孩子:“我们家如果来了客人,谁是主人呢?”孩子自然会明白。等到真的有客人来家里的时候,妈妈可以向客人介绍说:“这是我们家的小主人。”或者对孩子说“小主人,快给叔叔阿姨拿水果去”之类的话。总而言之,妈妈们可以多用“小主人”这个词来强化孩子的主人意识,让孩子意识到自己是家中的小主人。
2.要让孩子明白小主人必须尽的义务
既然主人是接待客人的人,所以只有让客人高兴了,想客人之所想,才能成为好主人。那么父母要怎样接待客人呢?首先,妈妈应告诉孩子接待客人的一些基本的常识,比如主动热情地和客人打招呼、给客人倒茶倒水等等,让孩子明白做什么事情才能够体现出小主人的地位和意识。
小贴士
妈妈们培养孩子的主人翁意识的注意事项:
1.主人翁意识并不是指放纵孩子;
2.主人翁地位并非是让孩子做家庭的“小皇帝”;
3.主人翁意识的培养是要让孩子明白自己的责任。
让孩子在家庭中享有平等的权利
要使孩子变得合作、友善、自制,最大限度地促进孩子的独立性和社会责任感的形成,使孩子更活跃、开朗而外向,父母首先需要做的,就是努力营造一个民主和谐的家庭环境。更为重要的是,让孩子在平等的环境中生活,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尊重。
“挑剔中成长的孩子学会苛责,敌意中成长的孩子学会争斗,讥讽中成长的孩子学会羞怯,羞辱中成长的孩子学会愧疚,宽容中成长的孩子学会忍让,鼓励中成长的孩子学会自信,赞扬中成长的孩子学会自赏,公平中成长的孩子学会正直,支持中成长的孩子学会信任,赞同中成长的孩子学会自爱,友爱中成长的孩子学会关爱。”可以说,孩子的成长就如这首小诗所说的那样,是在环境的影响下成长的。孩子早期大约有2/3的时间要在家庭中度过,而且完全依赖成人,所以家庭环境对孩子的成长有着相当重要的影响。
有人把家庭比作人生之海中的一只小船,孩子凭借父母之船遮风挡雨,劈波斩浪。父母两人如能齐心协力,即使在滔天的波浪中也能维系小船的平衡,让孩子感受到安全。要是父母离心离德,心不往一处想,劲不往一处使,那么在风平浪静中也可能船翻人亡。小船既可以成为孩子健康成长的摇篮,也可能成为孩子的毁灭之舟。
可以说,父母是孩子人生的第一个启蒙老师,他们对孩子的影响,有时决定了孩子一生的命运。权威机构经多年研究发现,父母对待孩子存在着以下几种教养类型。
1.期待型
父母不顾子女的天赋,把自己的宿愿寄托在子女身上,希望子女完全按照父母臆想的要求和标准去做,这样的父母对子女往往期望值过高。倘若父母持有这种态度,而子女的能力不能达到父母的要求,就容易使子女的意志消沉、自卑、冷淡,没有活力,缺乏自制。
2.溺爱型
父母对子女的要求、主张、意见无条件接受,对子女过分喜爱,想尽一切办法迎合子女的要求,即使子女做了坏事也为其申辩。这种以孩子为中心的家庭容易给子女的性格和情绪发展造成扭曲,这种孩子即使微小的要求未能得到满足,或稍遇挫折,也会哭泣、叫喊、胡闹。其缺乏自我控制能力,往往以自我为中心,与周围环境不协调,适应社会的能力极其脆弱,缺乏独立性和创造性,缺乏忍耐力,追求某些强烈刺激,对人对己、对事对物缺乏责任心,经常期待他人的帮助。《名贤集》中的“藤萝绕树生,树倒藤萝死”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3.严厉型
父母对子女虽有疼爱,但常以严厉、顽固、强迫的态度去禁止、去命令、去训导子女。严格控制孩子的一举一动,要求他们绝对服从父母的意志和愿望,稍不如意,就对孩子进行变本加厉的呵斥。倘若父母持有这种态度就容易使子女对学业成绩、各种训练激起反抗,产生厌学、无责任心、不合群等行为和现象,进而导致他们的非社会行为或反社会行为的产生,或只是表面上唯命是从,做得很好,其实逃避现实,结果成了一个阳奉阴违的人。
4.干涉型
干涉型大致与期待型相同,为了能使孩子变得更好,事无巨细地去照顾孩子,不吝唇舌地终日唠唠叨叨。在这种类型父母管教下的子女身心发育迟缓,情绪不稳定,遇到挫折容易失去控制,忍耐力差,总想推卸责任。因受大人过多照顾与保护,影响了和同龄孩子的接触,因而成熟也较迟缓,依赖性强,冷淡、孤僻,对社会不适应,做事敷衍,不善独立思考,似乎没有独立的灵魂,缺乏远大目标和理想。
5.矛盾型
父母当中的某一方,对于子女的同一行为,有时斥责、禁止,但有时却宽恕、勉励。在不同时间和不同场合对孩子的教育态度前后矛盾,或者父母的态度不一致。如母亲斥责孩子而父亲却充当港湾,使孩子陷入激烈的矛盾和混乱。
在这种养育态度下,子女行为没有规律,情绪不稳定,经常处于紧张不安状态。虽有时受到优待,但不知什么时候又要被训斥,也不知为什么。
在这种分歧态度养育下的子女,被两种权威、两种命令和意图夹在中间,往往处于无所适从的地步,造成精神上的极度不安。特别是父亲严厉而母亲过于保护时,孩子大多有激烈的反抗性,有时甚至会出现叛逆的倾向。此外,有的孩子想把攻击性隐蔽起来,表面上很老实、畏首畏尾,一旦假面具被揭穿,就立刻变得残忍冷酷。
有些家庭,父亲是支配者,母亲是服从者,有的家庭则相反。这些情况可能会导致子女轻视父亲,怨恨母亲,或者男孩有女性倾向,而女孩会男性化。
6.民主型
父母之间感情和谐,家庭气氛融洽,对子女温柔、关心,给孩子必要的帮助和鼓励;能够设法了解孩子,能和孩子经常沟通,感情和谐;尊重孩子的人格和权益,给孩子适当的独立和自由,鼓励孩子发表自己的见解,要他们学会解决自己的问题,让孩子感受到家庭的责任。总之就是“指导而不支配,自由而不放纵,尊重而不溺爱,鼓励而不怂恿”。
在民主型的家庭中,孩子会变得合作、友善、自控,有较好的适应能力。这种家庭能最大限度地促进孩子的独立性、积极性、首创精神和社会责任感的形成,孩子会更活跃、开朗而外向。年轻的父母都期望把自己的孩子培养成为自信、自强、有道德、有能力的人。那么,年轻的父母们就应该从自身做起,为孩子营造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
第一,需要正确理解父母的威信所包含的真正含义。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父母的威信是父母和孩子之间的一种积极的、肯定的相互关系,这种关系的基础,是父母对孩子的尊重与孩子对父母的爱戴,不是训斥与听命、支配与服从的封建君主专制式的“威信”。在生活中,父母对孩子的关心与帮助,对孩子人格的尊重与信赖,可引发孩子内心深处的真诚感激,并激励孩子努力按照父母的要求去做。这样,日久天长,父母和孩子之间就会形成亲密的关系,父母在孩子的心目中,也就自然而然地具备了一种建立在威信基础上的巨大教育力量,即威信的力量。由此,创建家庭民主氛围,不仅不会有损父母的威信,相反,更有利于培养孩子的独立性,有利于孩子天性的自由发展和健康人格的塑造。
第二,尊重孩子的人格,给孩子个人自主权,维护孩子自尊心。我们在教育孩子尊重父母、尊重他人的同时,父母也要尊重孩子,不要把孩子看成是自己的附属物,而是应该把孩子当作一个独立的个体,尊重孩子的人格。在与孩子交谈、讨论问题时,持平等认真的态度,要尊重孩子的爱好、兴趣,语言要平和、亲切,不要粗暴地训斥孩子,即使在孩子做错了事的时候,也要晓之以理,循循善诱,维护孩子的自尊心,尊重孩子的意愿,给孩子个人自主权,要让他们积极参与家庭的各种活动,并鼓励孩子提出自己的意见,说出自己的想法。父母在倾听孩子的意见后,对孩子的正确想法和行为应给予充分的肯定,还要经常和孩子讨论问题,谁讲得有理,就听谁的,以理服人。
第三,父母之间要互敬互爱、互谅互让。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一言一行对孩子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父母之间要有民主作风,即使发生矛盾或者摩擦时,双方也要心平气和地讲道理,妥善处理,以身作则,要求孩子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而不能当着孩子大吵大闹,拳脚相加,用粗暴的方式解决问题。只有夫妻和睦,才能创造温馨的家。
第四,要明确告诉孩子他所拥有的权利。孩子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作为家庭一员,他应该拥有自己的权利,同时,也必须承担一定的义务。因此,在孩子小时候,父母就应该明确地告诉他,他拥有哪些权利和必须承担的义务。
小贴士
妈妈们让孩子享受平等权利时应该注意的事项:
1.不要将“为了公平……”挂在嘴边;
2.认真地对待孩子的事情;
3.从内心真正地尊重孩子的思想。
从生活细节上关爱孩子的成长
苏联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这样一句话:“教育是关心备至地、深思熟虑地、小心翼翼地去触及孩子年轻的心灵……当然,教育者还要具备一种对美的精细的感觉。”这便是告诉我们,作为母亲,从教育孩子的角度上来说,一定要注意到孩子的心情、心境。只有在细节上关怀孩子,才能够让孩子感受到真正的爱。
是的,一切的教育都是从对孩子天性的理解开始的,妈妈们在教育孩子的时候,一定要充满耐心,包括耐心地去倾听孩子的每一次谈话,细心观察孩子的每一个眼神,从生活中每一个细节来分析孩子当时的心理。也就是说,无论什么样的教育都应当体现妈妈对孩子的人文关怀,而这种关怀需要从生活的细枝末节入手,让孩子感受到妈妈的理解和尊重,从生活的点点滴滴中,去关爱孩子,从而影响孩子的心灵。
现实生活中,很多妈妈白天要忙工作,晚上回家还要做很多的家务,她们会抱怨自己没有时间对孩子的细节进行管理和关爱,或者由于工作忙、生活压力大,或者由于疏忽,因而对孩子关心不够。当孩子出现问题之后,或许妈妈们才会明白关爱对孩子的重要性。
已经15岁的梅梅跟年仅11岁的妹妹吵架,妈妈批评了她俩,梅梅竟负气地离家出走了。妈妈焦急地四处寻找,因梅梅的爸爸在香港经商,平时很少有时间回来看自己的两个女儿,一切的事情都要妈妈来照顾。幸好到了晚上,梅梅的父亲打电话说孩子去找他了,妈妈这才算松了口气,但却产生了深深的担忧。妈妈记得一次保姆告诉她,梅梅平时脾气暴躁,动不动就会打妹妹,说自己的家人更爱妹妹,对她却很少关心,一犯错就怪梅梅,梅梅还说过几次想跳楼。
而实际上,平时妈妈对两个孩子都是一视同仁、公平的对待,并没有任何的偏向,毕竟都是自己的孩子。更让妈妈着急的是,当她对梅梅的父亲讲起孩子的一些值得关注的表现时,孩子的父亲却总是不以为然,觉得小孩子不会有什么问题。
很多时候妈妈给孩子一样的玩具、一样的食物,不管是什么都进行平均分配,认为这样就是所谓的公平,但是事实上,这正是对孩子的不公平。因为,不同年龄段的孩子对不同的东西有不同的要求,而不同年龄段的孩子所需要的东西更是不一样的,用物质衡量和代替解决不了任何的问题。
米琪清晰地记得去年儿子生日的那天,当她一回家,儿子就兴冲冲地跑过来告诉米琪:“妈妈,今天我收到一份最好的礼物,你猜猜是什么呢?”望着儿子高兴得发红的笑脸,米琪说:“一定是什么新鲜玩具了。”“不对,今天老师表扬我了,说我的作业做得非常好,是班里做得最好的。”听了这话,米琪心中一阵惊讶,心想老师的一句表扬竟然胜过自己的任何礼物,这个时候米琪才意识到儿子长大了,不再是只需要玩具店的那些新鲜玩具的小孩儿了。
细细想来确实也是这样的,由于平时米琪对儿子的要求很高,在平时检查他的作业时,做得好的话,她会觉得这是理所当然的事,根本不会对孩子有所赞许;相反,做得不好的地方,米琪总是会横加批评,甚至大声训斥孩子。久而久之他感到的只是批评和训斥,在米琪的眼里孩子永远是做不好的,而现在米琪发现老师的一句表扬竟然让孩子感到了对自己的认可,感到了无穷的快乐,这句夸奖胜过了任何礼物。
经过这件事情,米琪认识到做事情要考虑孩子的心理,所以在以后的日子里,米琪会更多地考虑孩子的心理要求,看见儿子有进步的地方,不管是学习上的进步还是在生活中的进步,她都会对孩子进行表扬。当孩子有做得不到位或者是不好的地方,妈妈就会及时加以纠正,使他逐渐找回自信心。
好恶分明是米琪儿子最大的特点,对于自己感兴趣的事情,他会非常愿意去做,并且做得又快又好;相反,对于那些没兴趣的事情他就会敷衍了事,甚至产生抵触心理,即便妈妈再三要求,他也会磨磨蹭蹭,既做得不好也会浪费很长时间。这样越是做不好,就越不会有兴趣,渐渐地就形成了恶性循环,米琪发现最明显的例子就是孩子的语文成绩。
米琪觉得儿子比较粗心,在做语文作业的时候经常会做错,不是字写错了,就是成语用错了,时间长了,儿子就失去了兴趣,每次做作业的时候如临大敌,孩子要么很快地就做完了,要么就是不会做,再加上考试成绩不好,更是让他对语文失去了兴趣。因此,米琪不时地告诉儿子,要相信自己,要多动脑,只要改掉粗心的毛病,这样就能够考到好成绩,也能够得到老师的“优”,并要求儿子把每一次的练习都当成是一次小型的考试,认真对待,不要放过任何一次证明自己的机会。在平时生活中,米琪还会利用交谈的机会,给孩子讲解语文知识,尽量用一些小案例或者是一些生活小故事来帮助孩子学习,这样渐渐地孩子对语文产生了兴趣,他的成绩也就慢慢地好了起来。
所以,米琪通过对孩子的观察发现,对孩子的教育首先要为孩子确立一个符合他自己的实际的目标,在点滴的关爱中培养孩子在各方面学习的乐趣,使孩子勇敢地去克服困难,不断进步。体贴孩子和关爱孩子是最根本的办法,鼓励孩子多参与,对孩子的需求积极回应,这对孩子的成长相当重要。孩子是需要体贴和爱护的,这对于孩子情绪的安定和感受亲子间的亲情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如果妈妈能给予温暖的关爱、体贴的照顾,从生活细节去关照孩子以及肯定孩子的优点,这有助于孩子认知能力和情商的发展。
妈妈不但要关注孩子生理上的需要,对孩子的吃喝拉撒都要十分关心,还应当关心孩子心理上的需要,经常和孩子沟通,耐心倾听孩子的诉说,了解孩子的思想,多多给孩子支持和正确的引导,进行平等的双向的交流。作为妈妈,应当对孩子的教育有一个全面的深刻的认识,从生活的点点滴滴入手,时刻不忘对孩子予以关注。
1.妈妈们要一切以理解孩子为出发点
常言道“理解万岁”,可见此话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我们都希望自己的意愿得到别人的理解。其实,我们的孩子也是一样的。他们也希望自己的妈妈能够理解自己,他们也有美好的愿望。只是有时他们不知道怎样来表达而已,甚至会选择用不恰当的方式表现出来。如果妈妈不能够正确地理解孩子,就很可能会打击孩子的思想,扼杀孩子心灵的纯真。因此,不管孩子做出什么样的事情,妈妈首先要做的就是站在孩子的立场上,去理解孩子,即便孩子犯了错误,也要理解孩子,然后再跟孩子讲明道理,只有这样孩子才会有更好的发展。如果连妈妈都不理解孩子,那么孩子会觉得自己的生活失去了意义或者是没有了价值。
2.给予孩子无私的关爱
要想真正成为孩子最信赖的人,让孩子信任自己并不是那么容易做到的,要实现这一点就要具备慈母的爱。母爱是人世间最神圣的感情,所以说要让孩子感受到来自母爱的真情,因为这种感情最没有利禄之心掺杂其间。在孩子的眼里,老师是威严的长者,因此,很多时候孩子不会选择将自己的真心话说给老师听,而自己的妈妈是自己身边最亲近的人,他们希望妈妈能够听到自己的真心话,但是,如果孩子对妈妈产生了不信任的感觉,自然也不会将自己的心里话说给妈妈听。因此,在生活中,妈妈要让孩子知道,你是多么关心他、爱护他。如此以来,孩子自然就会敞开心扉。
3.每天尽量多地和孩子在一起
现代社会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人们的工作压力也很大,妈妈们可能因为工作忙碌,和孩子在一起生活的时间会很少,教育孩子的时间也就更少了。所以说妈妈们要注意,千万不要忽视或中断了“亲子关系”的纽带。妈妈们即使再忙,也要抽出时间来照顾孩子,多和孩子进行互动和交流,从而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这样对于孩子的成长和身心发展是非常有帮助的。
小贴士
妈妈们在生活细节上关爱孩子成长的注意事项:
1.关爱不等于过分干涉;
2.给孩子时间去改正错误;
3.妈妈不是完美的,所以也不要要求孩子完美。
做孩子永远的支持者
美国现代教育家约翰·杜威说过这样一句话:“做孩子永远的支持者,永远爱孩子,永远赏识你的孩子,而没有任何附加条件,这样才能让他真切地体会到父母的爱。”父母的支持对于孩子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会有来自不同人的支持,然而只有父母的支持才是坚强的后盾,才会让孩子感受到无比的幸福。
妈妈们应该成为孩子永远的支持者,无论发生什么事情,妈妈对孩子的爱都不会改变。妈妈可能会表扬或批评孩子某些具体的行为,但是对孩子的呵护关爱却是毋庸置疑的。世界上很少有不爱自己孩子的母亲,也只有在妈妈永远的无条件的支持和家庭温情关怀下,孩子才会感受到温暖和快乐,才会变得更加自信和努力,在自己以后坎坷的人生中,才会勇敢地去面对生活中的困境。
妈妈是孩子的守护神,如果一个孩子没有了妈妈的支持,那么他就像是一株无根的水草,不知道自己未来的方向。当然,妈妈也是孩子的辩护律师,是孩子心中不灭的灯。孩子需要妈妈对自己的支持,也希望妈妈一直爱他,不管他在生活中,做得是对还是错、是成功还是失败,但在精神上,妈妈都是他永远的支持者,因为这意味着妈妈对孩子无条件的爱。
阳阳今天放学回到家里似乎心情很不好,他撅着小嘴,怒气冲冲地把书包狠狠地扔在桌子上,说道:“冬冬那小子太坏了!他在班上大声喊我白痴,而且还不止一次地喊!我想上去跟他理论,他还差点把我推倒在地!”妈妈一听,马上说:“冬冬肯定不会无缘无故地这么做。你是不是先做了什么事情,让冬冬不开心了?你都干什么了?”
阳阳余怒未消地说:“我做什么了?我不过是在体育课上跑步的时候,不小心撞了他一下,这有什么呀,本来跑道就特别窄,那么多同学一起跑,我也不是故意的,他就那样侮辱我!”妈妈说:“瞧!我就知道,冬冬不会无缘无故地骂你,你一定把他撞疼了!”听了妈妈的这话,阳阳更加气愤了,狠狠地跺着脚嚷道:“你一点也不关心我,你就知道替别人的孩子讲好话!”说着,把门一摔,冲出了家门。
在上面案例中,阳阳的妈妈并没有起到帮助孩子消除气愤心理的作用。当孩子受了委屈的时候,他希望能够向妈妈诉说时,而此时他希望妈妈能够理解自己,做自己的支持者,而不是支持别人。孩子在困难的时候,如果得不到妈妈情感上的帮助,只会导致矛盾的升级,根本达不到妈妈想要的结果。许多妈妈自然会说:“我的孩子肯定知道我很爱他。”
实际上,孩子往往很难分清妈妈是生气还是不再爱他了。就像上述案例中,阳阳将妈妈的严格要求和分析误以为是不在乎不够关心,也会觉得妈妈的对自己的爱不够,他小小的心灵会觉得是雪上加霜,使他对妈妈越来越疏远,甚至会影响到亲子之间的感情,沟通也会难以进行。
妈妈可以通过很多种方式来对孩子表达支持与爱。在必要的时候,妈妈应该对孩子的某个行为表扬或批评时,一定要让孩子知道到你不管是批评还是表扬都是爱的一种表现,当孩子的情绪不够稳定时,妈妈可以先放弃“理”,先去体会孩子的感受,让孩子感受到妈妈对自己的支持和体谅,如,妈妈们可以对孩子说“你一定很生气吧?你很尴尬吧”,这样的话有助于沟通的进行。在妈妈要讲自己道理的时候,最好先让孩子发泄一番,等他心平气和时再讨论事情本身的对错。首先让孩子感受到妈妈的爱和对自己的支持,妈妈才能教孩子以正确的心态和方法去处理矛盾。
要永远支持孩子,要随时观察孩子的表情变化、微笑地倾听孩子的心声、用话语来进行沟通。要客观地衡量孩子的所作所为,千万不要打击孩子的内心,要给孩子尝试的机会,要鼓励孩子在修正自己的行为中成长。
有人比喻孩子是翱翔在天际的风筝,而妈妈的爱和支持,就像是拉绳线一样,永远牵系着孩子。
妈妈的支持对孩子来讲就像是大地一样,让孩子感受到爱的坚实;妈妈的支持就像是海洋,让孩子沐浴在爱的波浪中;妈妈的支持对孩子的成长是助推器,让孩子飞向无量的前程。那么,妈妈该怎么做呢?
1.做孩子背后永远的支持者
成成在16岁那年报名参加了全市篮球比赛,他准备给妈妈一个惊喜。可由于他求胜心切,发挥失常,最后他所在的队连最差的名次都没拿到。比赛结束后,他独自坐在凳子上,心里十分悲伤和痛苦。过了很久,他默默站起来,正准备离去,突然,他发现在不远的看台上,有一个人正对自己微笑。他当然看清楚那是谁,“是妈妈!”他飞奔过去,一下扑在妈妈的怀里,放声地大哭了起来,边哭边责问妈妈:“为什么你在看台上,也不下来安慰我?”
妈妈笑着对孩子说:“儿子啊,人生最难的路要自己去走,妈妈如果一味地帮你,那么如果有一天妈妈不在你身边了,谁去帮你呢?”“那你为什么还来看我比赛?”儿子责问妈妈。此时,妈妈回答:“孩子,无论你多难,无论你比赛的结果怎么样,妈妈都会站在你的身后,永远地看着你支持你……”
第二年,还是在这个体育馆里,还是一样的比赛,成成所在的篮球队战胜了所有的对手,获得了冠军。有人问他为什么这次表现得这么出色,并且还进步这么大,他说:“这是因为我知道妈妈一直站在我的身后,一直在支持着我,她用她充满慈爱、鼓励的眼神在看着我,我必须要做得更好。”
高尔基曾经这样说过:“爱孩子,这是连母鸡都会的。”可是爱孩子,却需要爱的智慧。爱孩子首先就表现在支持孩子方面,孩子的人生中会出现各种各样的挫折,那么要想让孩子勇敢地接受挑战,那么妈妈就要支持孩子,让孩子自己勇敢地面对困难,在战胜挫折中长大、成才。
2.妈妈要支持孩子伟大的梦想
一个出生在普通农场工人家庭的男孩,在老师布置的作文《长大以后做什么?》中这样写道:我长大后,要拥有一座美丽的庄园,在庄园中,有无数的小木屋,当然,还会有人们喜欢的烤肉区、钓鱼区,有我喜欢的葡萄园、玫瑰园,还有高尔夫球场。老师在看了他的作文之后,给他的评语是差,让他重新写,并且对他严苛地说道:“你不要想些不着边际的事情了。你没有钱,你的家庭是那么普通,根本没有家庭背景,靠什么得到一座大农场呢?那可是要花很多钱的大工程,是具有一定经济地位的人才能够拥有的,你不可能做到的。”
男孩感到很委屈,然后回家后征求妈妈的意见,妈妈告诉他:“儿子,妈妈支持你的梦想。人要敢于做梦。只有拥有了梦想,人才有奋斗的动力,人生才会有奋斗的方向。”
再三考虑之后,男孩做出了一个决定,那就是坚决不改作文,一个字都不改。他告诉老师:“老师,即使您给我批复了‘差’,我也不会放弃自己的梦想。”三十几年过去了,这位老师带着一群学生到一个美丽的度假村去旅游,遇到了庄园的主人,那位度假村的主人就是当年那个作文不及格的学生。当时,那位老师感觉到很惊讶也很惭愧。
对于孩子来讲,很多时候,他们需要的是来自妈妈的支持,所以要尽量支持孩子的梦想,即使你认为它是天方夜谭。因为孩子是属于未来的,没有人能够预料未来孩子会发展成什么样子,敢于梦想,就是迈向梦想的第一步。妈妈们要支持并引导孩子去找到通向梦想的大门,并勇敢地帮助孩子推开这道大门,而不是以怀疑、嘲笑、否定的态度对待它。在妈妈的支持下,最终孩子的梦想将不会是天方夜谭,终有实现的那一天。
3.支持孩子的兴趣和爱好
明明是个热爱运动的孩子,他尤其喜爱打乒乓球。在家中,他的卧室里有很多乒乓球冠军的照片,明明喜欢乒乓球胜过一切。
每天放学后,明明都要和小伙伴们在学校打一会儿乒乓球才肯回家。每当有乒乓球比赛的时候,他从不放过观看的机会。开始,妈妈看明明如此入迷,担心他会影响学习,决定与他好好谈谈。
明明热切地说:“妈妈,我一定不会让打乒乓球影响到我的功课,实际上,它还可以促进我好好学习呢!每次我学习累的时候,打一会儿乒乓球就会瞬间感觉轻松了很多,同时,我的身体也变得强壮了,记忆力也提高了不少呢。”
很多孩子都有自己的兴趣爱好,但是得不到妈妈的支持,因为妈妈总是觉得孩子的兴趣爱好对其成长没有任何帮助,其实,对于孩子来讲,他们在特定的年龄段需要的往往是开心和快乐,而妈妈支持他们的爱好和兴趣就能够让他们感受到无比的快乐,这就是对孩子成长最大的帮助。
小贴士
妈妈们在支持孩子的时候应该运用的技巧:
1.多说鼓励和安慰的话语;
2.借助自己的眼神和表情;
3.借助自己的行为举止。
对孩子适当妥协
当父母在思想上与孩子不和的时候,很多父母都会表现为怒发冲冠,他们很难在这样的情况下还保持冷静、友好的态度。这样往往会激发矛盾,若是父母在矛盾升级前向孩子妥协,退出争吵,当只剩下孩子自己的一人的时候,他就会自觉无趣地放弃。在妈妈和孩子思想上发生冲突和矛盾的时候,切不要以为孩子一定要遵从自己的想法,按照自己的意见来。适当地做出妥协,让孩子有一个自由的空间,往往效果会更好。
对于孩子来讲,要坚持一件事情可能不太容易,而这个时候妈妈们应该给予支持,但是当孩子与家长思想出现矛盾或者是行为上出现冲突的时候,妈妈们不妨站在孩子的角度进行思考,千万不要让孩子违背自己的思想,跟从你的思想,所以说这个时候你不妨尊重孩子,妥协一次,从而让孩子更加自信。
张浩是一个比较听话的孩子,但在爷爷家度过了一个暑假回来之后,父母发现他有了小脾气,常常为一些小事没完没了地闹,妈妈越小心,张浩越难侍候,像一只小刺猬,搞得妈妈很头痛。在爷爷奶奶家受到了什么特殊待遇不得而知,但妈妈对张浩却变得无所适从。妈妈要带张浩出门去做客,让他换下身上的脏衣服,张浩一口拒绝。妈妈将衣橱里所有的衣服都拿出来吸引张浩,他就是不换。“你不想去冰冰家和冰冰玩了吗?”“想。”“那你就得换衣服,你已经5岁了,该懂得什么是脏、什么是净、什么是漂亮,到别人家做客就应该穿得干干净净漂漂亮亮的。”“不换,就是不换!”妈妈渐渐失去了耐心,抓住张浩开始扒他的脏衣服。张浩拼命挣扎,大喊大叫,将妈妈好不容易给他穿上的衣服又脱了下来。
妈妈气得在张浩身上打了几下。张浩哭得更加厉害,转身又将那件脏衣服穿上,泪眼婆娑地看着妈妈。妈妈真不知如何是好,只好蹲下来说:“宝贝,一会儿妈妈给你买电动手枪,对门林林有的那种。”孩子点点头,“那把衣服穿上好吗?”妈妈费了九牛地虎之力,终于给张浩穿上了干净衣服。
张浩的目的是要好好展示一下自己的权威,他可以不听妈妈的话,逼着妈妈与他“打仗”。而妈妈也正如他所希望的那样与他争执不休,因为妈妈要带孩子出门做客,因此无论如何也要想办法让孩子换上干净衣服。妈妈的这种心理张浩可能也有所察觉,因而更有兴趣与妈妈周旋一番。
这种情况下妈妈只有两种选择,一是如上所发生的那样,妈妈最终采用“利诱”的办法,这当然是不明智的,因为这样等同于鼓励孩子下次如法炮制。不妨换一种方法,向孩子说明做客必须穿干净衣服,如果孩子不换衣服,只能取消去做客,然后让孩子考虑5分钟时间做出决定,若超过5分钟便给朋友打电话说明情况取消这次活动。说完应该回到自己房间或去干自己的事情,摆出可走可不走的姿态,将这次是否去做客的界线确定为完全取决于孩子是否换衣服。这样张浩就没有必要再向母亲示威了,除非张浩根本不想去,否则妈妈的策略是有把握成功的。当然妈妈这样可能会做出一定的牺牲,一次很好的聚会可能被迫取消,搞得朋友也不开心,但这样做不仅仅为这一次的事件找到了出路,更为今后避免了不必要的麻烦。
小东升4岁,吃饭时一不小心把粥碗弄翻了,洒了自己一身。妈妈应声赶到,看到这桌上地下的脏乱情景,不由火往上冒,但她只是对小东升说:“怎么不小心点,快来孩子,我们去洗一下,换件干净衣服。”
小东升跟着妈妈到了洗手间,等妈妈放好水,给他准备好衣服后,小东升却突然改变了主意,不让换不让洗,躲躲闪闪的。
妈妈给小东升讲了一会儿道理,仍不奏效,生气中的妈妈按捺不住,上去紧紧抱住他,把他放到了澡盆里。小东升又哭又闹,在澡盆里哭天喊地地挣扎,妈妈只好抓住他的胳膊用力按住他,将他的胳膊抓出了一道红印儿。待擦净穿衣一切弄好后,小东升抽泣着将自己关在房中,仿佛受了莫大的委屈伤害。妈妈也回到自己的屋里,感到一阵阵的内疚。本来是很轻松愉快的一顿午餐,却搞得儿子苦不堪言、母亲气喘吁吁。
这件事不妨这样处理,做母亲的或许能少受许多周折。在小东升拒绝换洗时,妈妈应告诉他:“这么脏不但自己身上很不舒服,也会将其他东西搞脏。”如果孩子坚持不换,妈妈可以走开,继续做自己的事,孩子身上的确不舒服会回来找妈妈的。
“兰尼,晚餐好了,进来吃饭吧。”妈妈对在院子里玩的6岁的孩子喊。“好的,一会儿就来。”
爸爸和妈妈在桌旁坐下来,等了一会儿,见兰尼还没有来就开始用餐。过了一会儿兰尼跑了进来,看父母已开始吃饭,并没有招呼他,有些不自在,在自己坐位上坐下,挑剔地看了看面前的盘子:“又是炒芹菜土豆丝,我不爱吃,我要吃牛肉炖柿子!”“不要闹,兰尼,家里没有现成的牛肉,要到市场上去买,还要用高压锅煮熟,今天就吃这些,明天我们再做好不好?”“不,我今天就要吃牛肉炖柿子。”“好孩子,快吃饭。”“我不。”兰尼将身体仰靠着椅子背,将眼睛盯着天花板,一副不罢休的样子。一直未开口的爸爸很生气,说:“你妈做什么你就吃什么,再这样闹下去就回自己的房间。”兰尼转身离开了,但不是回到了自己的房间,而是跑到外面找朋友玩去了。
父母让兰尼吃饭却毫无效果,不难预料下次兰尼会变本加厉,让父母感到无可奈何。不管兰尼是真的不愿吃芹菜土豆丝,还是他不饿,或只以此为借口挑起事端,事件发展到权利的较量,爸爸要命令兰尼吃饭,兰尼却拿定主意不吃,看你怎么办。如果爸爸硬将饭菜灌入孩子的嘴里,甚至更强烈点将兰尼打一顿,其结果是孩子大哭一场,不能继续晚餐,父亲是否就胜利了呢?没有。在兰尼眼里,他成功地挑起了事端,使父亲气急出手,却仍不能使他吃饭,他还是成功了。因此他眼里虽然要流着委屈的泪水,但心里却在品尝着成功的喜悦。
在这件事情上,若是父母稍稍妥协地处理,那么结果又是如何呢?当兰尼走进餐厅的时候,看到父母正在用餐也没有招呼自己,心里自然有些不舒服,所以借题发挥想要看父母的态度。这是孩子在被忽视后的一种自然反应。若是此时兰尼说:“我不喜欢吃芹菜土豆丝,我要吃牛肉炖柿子。”妈妈的回答是:“兰尼,你要想吃牛肉炖柿子,我们明天可以做。可是今天晚餐就只能是芹菜土豆丝了。”然而若是此时兰尼还继续闹,父母又不给予兰尼任何反应的话,兰尼自然而然也会觉得没有意思了。下面也就不会出现兰尼跑出去玩或者继续挑事端了。
其实,在这种情况下,母亲应该把握好度,在适当的时候从争端口撤出来。因为在家庭关系中,孩子总是想要依赖和母亲之间的联系来寻找到安全的归属感。当妈妈撤出后,留给孩子的则是一个人的孤独。孩子并不喜欢这样的孤独感,很快自己就会意识到错误,也会很快自觉改正错误。因为他们知道若是他们一直这样父母将都不会理会他们。在冷静之后有的孩子还会意识到自己的错误所在,主动到妈妈身边以嘻嘻哈哈的方式表达友好,来缓解与父母之间的关系。
除了上面的这种情况,还有一种是孩子故意挑衅。他们想要探究妈妈的底线到底在哪里,也想知道自己做了之后妈妈究竟会怎样对待自己。在遇到这种情况的时候,妈妈应该理性地从中撤离出来,这也是另一种告诉孩子界限的方式。孩子也会自己领悟出其中的道理,来调整自己的行为,和妈妈重新回到友好的状态中。
小贴士
妈妈们与孩子妥协时要注意方法:
1.嘴上可以不同意,但是行为上可以跟从;
2.直接表示对孩子做法的支持;
3.千万不要在同意孩子做法之后,再去违背孩子意愿。
爱孩子,也教会孩子付出爱
妈妈们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要让孩子明白一个道理,那就是目前的幸福生活不是向来就有的,都是由于父母的辛勤劳动以及学校里老师的教导和关心得来的,还有社会的关爱带来的,所以要让孩子懂得去关心别人、感激别人。让孩子懂得去感恩的目的是为了让孩子明白自己也是需要付出爱的。在这个社会中,感恩方面的教育是不应该流于形式的,而是要培养出孩子的爱心,只有懂得付出自己的爱、懂得感恩的孩子才会得到他人更多的支持和帮助,那么在今后孩子成长的道路上,也就会越走越顺利。
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会感受到来自外界的很多的爱,不管是来自父母的爱还是来自朋友的爱,这会让孩子十分开心,但是作为妈妈,一定要教会孩子去付出自己的爱,一个不懂得付出自己爱的孩子是不会得到别人真心的祝福和爱的。要告诉孩子,如果他想要让更多的人爱自己,那么就要真心地去爱别人,因为爱是相互的。
昨天,圆圆的爸爸下班回来说眼睛干涩,并且头有点痛,连晚饭也没吃就回房歇息去了。当时,圆圆正在家里看电视。
于是妈妈嘱咐圆圆:“宝贝,今天爸爸不舒服,请你去看看爸爸,关心他一下,可以吗?”圆圆跑上楼,不到五分钟就下来了,然后继续看她喜欢的电视。
妈妈问她:“圆圆,你有关心过爸爸吗?”圆圆头也不回,仍然在看她的电视,应付说:“有啊!我有看过爸爸的。”
当时她聚精会神的样子让妈妈很生气,妈妈很想把电视关掉,但是觉得这样做不会起到好的教育效果。
妈妈一边扫地,一边在心里纠结着。
过了一会儿,缓过神来的圆圆眼睛里含着眼泪,过来抱住妈妈,问道:“妈妈,你不理我了吗?”圆圆的妈妈抱住她,“妈妈怎么会不理我们家圆圆呢,可是你在看电视就忘记爸爸在病着。这让妈妈很失望。圆圆可否记得当你生病的时候,爸爸妈妈、奶奶爷爷,甚至是表哥表姐都会陪在圆圆身边,甚至隔壁的阿姨也会来看圆圆是不是好点了,现在爸爸不舒服,难道圆圆不该去关心一下爸爸吗?在圆圆需要爱的时候,所有的人都会给圆圆爱,现在爸爸不舒服,难道圆圆不该给爸爸一些爱的力量吗?你的爱会给爸爸很大的力量哦!这个时候,爸爸很需要你的关心、你的安慰、你的陪伴……”
其实,妈妈还想告诉圆圆,爱永远不是单方面的索取,即便是孩子,也应学会付出自己的爱。
圆圆听完妈妈的话后,将电视关掉,然后上楼陪爸爸去了,还很认真地读她的儿童故事书给爸爸听呢!
作为妈妈,不仅要让孩子感受到来自父母的爱,更重要的是要让孩子从小就明白爱的真谛,学会主动地付出自己的爱,因为这样,孩子才会感受到真正的幸福,在长大后才能够真正地感受到爱。
1.不要对孩子保护太多、干预太多,不要为孩子包办一切
如果妈妈对孩子的保护过多,那么孩子可能会觉得这是父母应该做的,渐渐地将会失去爱的能力,那样孩子就会渐渐习惯妈妈的包办代替,会认为这一切都是理所当然的。久而久之,孩子就很难再感谢妈妈对其所做的一切了。所有,妈妈要让孩子去做他们能做的事情,让孩子感受到爱的幸福。
2.妈妈千万不要让孩子吃“独食”
从小让孩子吃“独食”并不是一个好习惯,这会让孩子觉得他吃好东西、拥有好东西是理所应当的,并且养成这个习惯之后,会不懂得分享的价值。如果孩子习惯了被给予,只知道索取,便很难在以后的生活中去考虑别人,这样会让孩子变得很自我。对于一个不懂得关爱别人的人,怎么可能会得到更多的爱呢?所有,妈妈们要避免孩子吃“独食”,让孩子从小学会分享,然后渐渐地学会付出自己的爱。
3.不要“有求必应”,更不要“无求先应”,不要让孩子觉得一切来得太容易
对孩子提出的要求,妈妈应先思考一下是否是合理的,如果不够合理,妈妈们则需要坚决拒绝,并且认真地告诉孩子为什么是不合理的,给孩子一些经受挫折的机会。当孩子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了所需的时候,他才会知道在妈妈的爱和保护下是幸福的,渐渐地孩子才懂得付出自己的爱。同时,妈妈也不要预先对孩子承诺太多,以免孩子觉得这是自己应该得到的。
4.经常给孩子讲一讲自己工作的艰辛
每一位妈妈在工作中都很不容易,但妈妈却爱给孩子一张笑脸,给孩子一些超脱的环境,因为妈妈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更加快乐,害怕艰难的现实会给孩子带来生活的压力。其实,如果妈妈们能经常告诉孩子一些自己的苦恼,那么孩子会变得更加听话,也能够学会从妈妈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同样也就学会了付出自己的爱给妈妈。
5.妈妈要为孩子做出榜样
身教的力量远远大于言教。如果家中有老人,那么有好吃的东西,妈妈要先给老人吃,逢年过节给老人送礼物,这些都要让孩子知道,妈妈们要给孩子做榜样,让孩子知道什么样的行为是对的,渐渐地,孩子也就会按照妈妈的所作所为来行事,自然也就明白怎么样来付出自己的爱。
6.给孩子“回报”的空间
妈妈们要清楚自己最大的责任不是让孩子学会读书,而是让他首先学会做人,所以,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妈妈们一定要给他们创造“回报”的机会,让孩子敢于去付出自己的爱。当孩子懂得付出、懂得“回报”了,他才会懂得珍惜、懂得体谅别人。
小贴士
妈妈们教孩子付出自己的爱时,应该提前做到以下几点:
1.先让孩子感受到来自亲人的爱;
2.让孩子明白什么样的行为能够让别人开心;
3.教会孩子支持和赞美的语言。
制订规范孩子行为的家规
在一般情况下,每个家庭都有治家的规范。在教育孩子的时候,互相理解是一种很自然的道理。所以说妈妈们有必要建立家规,在建立家规的时候,妈妈们首先要做的就是要树立“角色”的意识,让孩子明确“角色”任务。妈妈要让孩子从小就懂得家里有一些规矩人人都是要遵守的,有些事是大人可以做的、孩子却不能去做的。
很多家庭坚持的是父母制,在这种制度下,家里的一切均由一家之主说了算;而在民主型的家庭里,治家的规范则是建立在尊重每个家庭成员的意愿和义务的基础上的,在这样的家庭中,每个家庭成员都会有权表述自己的意见,即便是对于孩子来讲,他们也可以按照自己的想法表达自己的意愿,当然,不管是父母还是孩子,只要是家规中规定遵守的事情,就必须要遵守。
但这并不是说所有成员的权利和责任都是绝对同等的,这一点必须要清楚。例如,妈妈们可以要求孩子在早上见到问好,晚上讲晚安,而这一点也是家庭其他成员也必须做到的;在家庭成员中,不管是谁离家外出、回家时都要对家庭的其他成员打招呼;不管是谁带同学回家或者是邀请客人的时候,事前都应该征求家里其他人的意见;可以规定家里公用的东西要有固定位置,用后要放回原来的位置;家里各人的东西都要自己保管好,不要随便乱放,不可随意乱翻别人的东西等等。因为孩子的自我控制能力较弱,有的已经改正的坏习惯还是可能再犯的。因此,为了巩固孩子纠正不良的生活习惯所取得的成绩,一定要预防和纠正孩子不听话的坏行为,只要是订立的家规,就一定要相互督促遵守。因此,妈妈可以制订一些家庭规范,使孩子的行为有所约束。
小虎有一个很不好的习惯,那就是吃饭剩碗底,不管吃什么饭,也不管饭多少,都是那样。妈妈正确引导他,给他讲了粮食来之不易,并用一些具体事例开导他,与此同时,还定了严格的规矩,说在家庭成员中,不管是谁剩饭,都要受到惩罚。渐渐地,他的这种坏习惯也改变了。
邱小姐的女儿小敏今年刚上幼儿园了,老师说她比其他同学都懂事。其实,邱小姐在女儿很小的时候就开始锻炼她自主的能力了,并且根据孩子的年龄和能力,邱小姐制订了简单的家规:自己洗澡、九点半睡觉、不喂饭等等,而且邱小姐执行得很坚决,即便女儿哭闹,她还是坚持这样,并且规定了父母要做的事情,也规定了女儿应该做的事情。因此,女儿放学的第一件事就是写作业,写完之后还帮妈妈做点力所能及的家务。
孩子缺乏自我控制能力,如果养成了坏习惯就需要费力纠正,某些改过的还可能再犯。为预防和纠正孩子坏习惯的产生,可以制订一些家规,对孩子有所约束。
刘强上小学时,开始一边吃饭一边看书,影响消化也耽误时间,父母劝说多次也难以改变,父母发火也无济于事。后来父母跟刘强一起讨论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刘强说,他已经习惯了,手里没有书,就不想吃饭。父母指出这样看书的效果差,也影响肠胃和眼睛的健康,跟刘强一起制订了整改时间和方案,并规定如果一个月以后还是这种状况,就不再给刘强买新书。刘强酷爱读书,不买零食和玩具可以,但每个月都要买很多新书。为此他决心改变自己的坏习惯,父母也按照约定,一个月内没有购买新书。一个月之后,刘强终于改掉了吃饭时看书的坏习惯。
从上面的案例可以看出,孩子本身年龄比较小,自控能力还很弱,那么妈妈们就应该帮助孩子去控制自己,避免孩子形成不良的习惯。如果孩子已经形成了不良的习惯,那么妈妈们可以制订适当的家规,督促孩子去改正。当然在制订家规的时候,一定要跟孩子讲解清楚,避免孩子产生反抗情绪和叛逆心理。家规制订出来后,不仅仅是孩子,家长们也一定要严格遵守,定期进行总结和变动;还要在执行家规的同时,改善家庭的软环境,对待孩子一定要尊重和关心,当孩子改掉了不良的习惯之后,家规可以适当地做调整,并且要给孩子夸奖和奖励。制订家规,预防和约束孩子的不听话行为,父母要注意:
1.让孩子理解家规的目的和意义
在制订家规之前,一定要告诉孩子,家庭规矩都有哪些内容,并且尊重孩子的意见,让孩子参与家规的制订,就此机会应该对孩子进行孩子家庭传统史的教育。比如,有的家庭经济条件并不富裕,也可能因为各种原因生活上会出现暂时的困难,此时可以让孩子了解家庭的背景,让孩子理解父母的诚实劳动,这样不仅能够让孩子变得更加听话,更能让孩子树立起家庭的自豪感,进而做到自强、自立。在实际的教育中,妈妈们也可以进行渗透家规的教育,经过了长期的并且有目的的教育之后,孩子会在不知不觉中,形成一种定式,最终能够自觉地遵守家规。
2.让孩子感受到这是缘于父母的爱
对于孩子来讲,他们虽然年龄比较小,但是也会出现心理上的压力和一些负面情绪。如果一个孩子在童年时没有形成健全的人格,那么在其成长过程中,必将遇到许多的障碍。所以说应该给孩子订家规,让他从小就明了什么是是非曲直,以免误入歧途。但是在订家规的时候,严格是一方面,最重要的是应该让孩子感受到这是缘于父母的爱,要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关怀,感受到安全感的存在,切忌让孩子产生抵触心理和叛逆心理,觉得父母不爱他了。在坚持原则的基础上给孩子爱抚,在他情绪不好或者是不开心的时候,妈妈们千万别为了威严而忽视孩子的心理感受。
3.妈妈要以身作则守家规
在给孩子制订家规时,一定要让孩子感受到妈妈是爱他的,要让孩子既改正了错误又感受到了安全感,不要让孩子产生任何的抵触心理,或者是让孩子感受到妈妈不爱他了。妈妈必须让孩子明白一个道理,那就是自由并不是无限的,必须要接受并遵守一些规则。但是,妈妈们对孩子进行合理的限制这并不意味着控制孩子,让孩子失去自由。妈妈们要知道大部分的家规都不仅仅是立给孩子的,而是爸爸妈妈以及家庭的其他成员也要严格遵守,妈妈更要以身作则。比如,要让孩子规律进食,妈妈自己就要在饭桌上举止规范,如果妈妈挑食,那么还怎么规定让孩子不去挑食呢?要求孩子不说脏话,妈妈自己也要对所有的人使用文明用语。当然,在家规制订完成后,妈妈们要尽量帮助孩子认识到为什么要遵守这些规则,使他真正理解原则的意义。
4.家规制订尽量简单
家规一定要尽量简单,千万不要一次性地订立出很多条,要让孩子有一个慢慢遵守的过程,尤其是对于孩子不良的习惯来讲,一定要给孩子时间去改正。一段时间内三条左右比较合适,家规表述尽量多用正面的语言,语言上尽量要温和。在决定给孩子奖励或者是惩罚的时候,要尽量与要遵守的规则结合起来,然后让孩子把规则牢牢地记在心上。比如,妈妈们为孩子制订了“每天只能吃一块糖”和“每天睡觉前都要刷牙”的规则,如果孩子没有遵守,妈妈可以对他说:“如果你不把玩具整理好,那么明天你就不可以吃糖了。”
5.家规教育应该坚持长期不懈
妈妈对孩子进行的家规教育,不能单纯地凭着自己的主观意志来办事,一定要让孩子坚持下去,不要今天想起来了就对孩子进行教育,明天因为事务繁忙就允许孩子不去遵守,也不能因为孩子情绪好了就教育,情绪不好的时候就不去教育,甚至妈妈还做起违背家规的事情,这对孩子的成长都是不利的。家规教育具有一定的持久性的特点,所以说妈妈要帮助孩子持久地去坚持,即便是孩子要放弃,妈妈也要起到督促作用,当然妈妈要做好榜样,不要半途而废。
小贴士
妈妈们在给孩子制订规则时要注意:
1.严格但绝非是苛刻;
2.以身作则,为孩子做榜样;
3.让孩子感受到规矩中也有爱。
别让孩子受到城市化带来的不利影响
城市孩子生活的环境就是每天要面对高楼大厦、人流物流川流不息、噪音污染铺天盖地。这样的环境必然会对孩子的成长产生不利的影响,当然,在孩子的生活中,妈妈们总是希望自己孩子能够得到更好的发展,但是孩子生活在眼睛想看,却看不了多远、耳朵想听,却听不到的环境中。
要知道现代化的生活都是以城市化为特征的。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在带来人类文明的同时,也给孩子的健康成长带来了许多不利的影响,这些不利的影响对孩子性格的形成很不利。在城市中人口高度集中,流动人口众多,因此社会关系就会变得十分复杂,这对孩子的情绪健康发展以及性格的发展影响是非常大的。
在城市居民住宅中,多半是以单元式的楼房环境为主的,这种居住环境具有“封闭式”的特点,再加上天地狭小,离群索居,双重防盗门一关,造成住在同一栋楼十几年的居民互相不认识。人人都以“谁也不会干涉谁、答理谁”的生活方式生活,这样的生活环境虽然除去了一些安全隐患,却在很大限度上控制了儿童与社会接触的时间和空间,这种生存环境很容易使孩子孤陋寡闻,形成孤独、依赖、忧郁、不善交际的性格弱点,这对孩子的成长是十分不利的。长期待在家里不与外界接触,也很容易造成孩子视野的狭窄、心胸狭小、看问题偏激片面等毛病。
城市是多变的,城市发展是日新月异的,环境变化也是十分迅速的,城市高层建筑林立,交通变得拥挤并且繁忙,这种环境对孩子的成长是十分不利的。而声响喧嚣杂乱,绿化面积减少,空气出现污染,这些都会给孩子带来不小的心理压力;所以,面对这样的生存环境,一定要帮助孩子去认识自己的特点,让孩子明白自己应该做什么,让孩子感受到自己存在的价值,也只有这样才能够克服城市化对孩子带来的不利影响,让孩子生活得更加快乐和幸福。
在现代城市生活中,交通便利、物质丰富,精神文化生活也变得丰富多彩,这容易给孩子带来一种优越感,这种优越感虽然能够让孩子变得自信和自尊,但是却也是有弊的,比如孩子容易意志薄弱,挫折容忍力低,一遇到挫折或受到打击,就容易情绪反常或反应激烈的缺点,同时,孩子还会难以自控,情绪不能自控。不是说城市化、现代化不好,而是说如果不加分辨、不加取舍地引导孩子,孩子很可能就会成为城市化、现代化的牺牲品。
那么在生活中,妈妈们该怎么样避免孩子受到城市化的不利影响呢?
1.可以在群体生活中得到解决
基本上每家只有一个孩子,孩子在家不能与同龄人进行交流,但在学校却可以弥补这种缺陷,在学校的集体生活中,可以锻炼孩子的独立性并避免孩子出现一些独生子女的缺点。
幼儿园放学后,家长们都不急着带孩子回家,小丽也不着急带孩子回家收拾家务,她会在幼儿园陪着孩子与小伙伴玩很长时间。在小丽的眼中,孩子需要这种集体的环境和集体相处。因为在开始的时候她就发现自己的孩子比较缺乏合作能力,总是喜欢一个人玩耍。为了让孩子能够更好地与同龄人相处,每次孩子放学,她都会带着孩子在小公园中与同龄的孩子玩耍。
小丽的孩子所在的幼儿园成立了家长委员会,小丽会定期参加家长会,在孩子放学后及家长会上,各行各业的家长都可以聊一些自己的专业特长以及教育孩子的方法,甚至现场露一手。
小丽说:“我的儿子马上就7岁了,我会给家长们说,7岁是孩子的关键期,7岁的孩子心理会有哪些变化,他们开始去理解一些复杂的事情了,所以说在生活中大家应该注意这些,多给孩子机会,让孩子独立地去思考。”
一些趣味相投的妈妈们在一起讨论孩子的教育问题,甚至还带孩子进行周末野餐或者是旅游,这其实是一件很不错的事情。不仅能够让孩子感受到大自然的快乐,同时也能够让孩子避免受到城市化不良的影响。
每个家庭都要从自己做起,从现在做起,一点一点地弥补现代社会化给孩子造成的交往局限。
2.要从小培养孩子的爱心
小贝贝周末和妈妈去公园玩,到了公园,那里全是美丽的花朵,有红色的、黄色的、紫色的。贝贝很开心,便伸手想要去摘一朵,此时妈妈阻止住了她。贝贝不开心,妈妈对她说道:“我们家贝贝最听话了,如果每个小朋友都摘一朵,那么这里的花就被摘没了,到最后还会有人喜欢来公园吗?”贝贝觉得妈妈说得很对,从那之后,贝贝再也不随便采摘花朵了。
要想让孩子变得更加开心,那么就要让孩子具备爱心。让孩子具有爱心,这看似很简单的事情,往往有着很重要的意义。当孩子对身边的人和物充满爱心的时候,他的内心会变得比较温柔,或者说是具有了人情味,而人情味正是很多城市人所缺少的。
小贴士
妈妈们帮助孩子摆脱城市化不利影响的技巧:
1.多给孩子接近自然的机会;
2.不要过早让孩子接近社会阴暗面;
3.让孩子具有爱心。
让孩子在大自然中尽情地享受自我
人是源于自然、归于自然的,这一点是无可改变的。当然,孩子也是需要走进自然的,妈妈们最好让孩子到自然中去,感受自然的美,领悟人和自然的和谐关系,这样能够让孩子感受到生活的丰富多彩。大自然对孩子智力的开发,是十分有帮助的,在自然中玩耍有助于发挥孩子的主动性、创造性。对于孩子,妈妈总是会在意很多,第一会在意孩子的身体是否健康,没有身体就没有一切;第二会在意孩子的人品,人品不好,孩子再有本事也可能成为害群之马;第三在意孩子的格调;第四在意的是孩子的浩然正气。妈妈们希望孩子能有好的发展,那么就离不开外界的环境和大自然的天然塑造。
除却物质、家庭等环境之外,自然环境对孩子的成长也有着一定的作用。当孩子每天的目光被高楼大厦、车水马龙遮挡,当孩子的耳朵被喧嚣、鸣笛声覆盖,孩子渴望自然清新,却总是抓不住开阔的阳光。在这样一个拥挤嘈杂的环境下,心胸如何装下万物?他们的心境要如何才能达到容纳百川之境?眼界开阔心胸也就随之开阔了,当脑海里出现的是绿树环绕的景象,耳朵里传入的是悦耳动听的声音时,心灵也就随之舞蹈。
丽丽在周末打算带自己的儿子小东去旅游,本来她想带孩子去游乐场的,但是却发现儿子很少有机会去亲近自然,连蟋蟀都不知道是什么样子,于是,她决定带孩子去旅游。
周日早上,她开始和孩子做准备,七点钟准时出发,到达旅游区的时候已经九点了,在那里有一片池塘,池塘里有荷花、金鱼,儿子很开心地指着金鱼,然后冲妈妈说道:“妈妈,你快看,金鱼在吃东西。”看着儿子这么开心,丽丽也很开心,中午的时候,丽丽在草地上铺上了一块布,和儿子边吃东西边说笑,儿子说这是他最开心的一天,比去游乐场快乐多了。
妈妈们应该给孩子提供接近自然的机会,不仅仅是为了让孩子放松心情,更多的是为了能够让孩子感受到自然的美好,在自然中享受自我。
1.课余时间,让孩子享受自然的气息
孩子每天放学后,妈妈们不要总是逼迫孩子去做课外题,不妨鼓励他们在开阔的地方、环境优美的地方多待一会儿。当孩子和泥土、草坪、河流、树木、麻雀、昆虫、蚂蚁进行接触,心灵自然也就会获得片刻的安宁了,心绪也就会得到暂时的调整了。家长们千万不要忽略了城中花园对孩子的氧化作用。如果在家庭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周末、节假日不妨带着孩子到真正的大自然中去看一看、听一听,多感受感受自然的乐趣。
2.带孩子通过旅游的方式走进自然
对于生活在喧闹之中的孩子,不知自然为何物。自然是多么的宁静、隽秀,那是图片上无法绘制的画面。带着孩子走进大自然的怀抱,踏在原始的青石板路上,听着潺潺溪水的流动,看着古老乡寨的人的淡泊,孩子浮躁的心自然也会变得安静。自然的美妙,会让孩子领悟到人生的真谛,让孩子更多地去回味从前、感悟未来,在闲适的环境里感受自己的幸福与快乐,渐渐放宽心境。
3.让孩子少玩电脑,多出去玩耍
孩子在家的时候妈妈们不难发现其经常与电脑、电视、电动玩具为伍,孩子每天都会被动地接受、摆弄别人的劳动成果,自己的头脑里根本没有设计、没有构造,创造性思维当然也就无法产生了。对于孩子来讲,与其花钱给他们买现成的高档玩具,不如让孩子在大自然中去玩泥巴、玩沙土,让孩子体味自然的美妙和快乐,同时,也能够让孩子开阔眼界。很多孩子根本不知道昆虫真正长什么样,他们经常会问妈妈:“蟋蟀长什么样子呢?”“蜻蜓长什么样子呢?”这些问题需要妈妈们带着孩子去自然中,才能够回答得彻底。所以说妈妈们不妨利用闲暇时间多带孩子去玩耍,到自然中去,让孩子自己去体味自然的美妙。
小贴士
妈妈们让孩子接近自然时应注意:
1.安全第一,要保证孩子的安全;
2.鼓励孩子锻炼身体;
3.鼓励孩子在开心游玩之后,写一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