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好妈妈不吼不叫教育孩子的100招(实践版)
57439600000005

第5章 好妈妈不吼不叫,与孩子说话的艺术

越问越明白,恰当的提问能帮孩子取得成功

在教育孩子时应该适当提问,这是完成教育孩子任务的重要手段之一。妈妈们提问能够起到设疑、解疑和反馈的作用,也能够帮助孩子指明方向、启发思维和调节气氛。当然,在日常提问中,妈妈们要具有很强的技巧性。而在今天,提问的方式已经成为了一门艺术,能够促使孩子全面、主动地发展。

当然,妈妈们要明白,孩子的年龄还小,在很多时候,孩子不知道自己存在的错误和自己内心的思想到底是什么样子的,如果妈妈们能够主动地去帮助孩子认识自我,通过提问的方式来展现自己的内心世界,自然孩子也就能够实现自己的愿望,并且孩子还能改掉自己的缺点,从而更快地取得成功。

王喜元在教育自己的孩子时,是很讲究方法的。

一次,王喜元带着孩子去动物园玩,这是儿子第二次来动物园。孩子很开心,对那里的一切充满了好奇,但是王喜元发现了一个问题。她发现自己的孩子在看到自己好奇的事情时,竟然不知道提问,更不懂得怎样解决心中的疑问。

当儿子走到长颈鹿观察区的时候,她觉得孩子一定对长颈鹿很好奇,但是孩子在看了足足有十分钟之后,竟然没有问自己为什么,于是,王喜元就对儿子说:“宝贝,妈妈现在想知道一个问题。”

儿子看着王喜元,她继续说道:“你说长颈鹿的脖子为什么会那么长呢?”儿子听到妈妈的提问,也开始好奇地说道:“是呀,怎么那么长呢,脖子比我都长很多,妈妈你也不知道呀,那我们回家问问爸爸吧?”

回到家中,儿子就问爸爸为什么长颈鹿的脖子那么长,爸爸告诉了孩子答案。每次王喜元看到儿子好奇的时候,都会用提问的方式来教育孩子,渐渐地,孩子也变得愿意去提问题了。

在和孩子在交流的过程中,妈妈们必须明白一个道理,那就是要想尽办法来促成孩子的进步,而提问就是一个不错的方法,但是在提问孩子的时候,妈妈们必须注意以下三点:

1.妈妈在提问时要有适当的层次性

在传统的教育中,几乎一直让孩子说出标准的答案。而今天,妈妈们在给孩子提出问题的时候,一定要培养孩子的问题意识,没有问题对孩子来讲并不是件好事情。不管是在学习中还是在生活中,按照孩子天真和好奇的天性,他们必然会对自己周围的事情产生好奇,而在学习的时候,因为自己的理解能力有限,自然会存在问题。而妈妈们可以选择用正确的方式去提问孩子,从而让孩子说出自己的心声和疑问,这样就能够让孩子变得更加积极。

而在妈妈们提问的时候,一定要保证问题的层次性,这样不仅能够让孩子愿意回答自己的问题,更能够帮助孩子建立理性思维和逻辑思维,让孩子在与妈妈交流的时候变得更加主动,同时,妈妈也了解到孩子内心的真实想法。

2.妈妈们的提问要有合理的导向性

妈妈们提问的最好效果是将“质疑”这种教育方法引入日常教育中,让孩子在妈妈设计的问题和指导下,能够自觉地形成问题意识,既能够让孩子善于发现问题,又敢于去提出问题,乐于研究问题。

妈妈们要学会先提出问题,并观察孩子的表情,随后要鼓励孩子去回答问题。当然在提问的过程中,妈妈们要留一段时间让孩子去思考,这样孩子才有机会收集并组织信息,进行合理的归纳总结,从而才能够形成有条理的答案。

妈妈们要注意实施“妈妈们少问,引导孩子多问”的方法,在开始的时候,孩子可能会是被提问的对象,要对孩子进行引导,让孩子渐渐地学会自己去提问题,这样能够让孩子由被动变为主动,更能够让孩子感受到自己存在的价值。所以说妈妈要成为孩子的向导,让孩子自己去独立思考,当孩子思考和想象之后,要引导孩子去发出提问。

妈妈们要发挥“精问”作用。不同的孩子对同一个问题往往会有不同的看法,应该让孩子多多发问,然后畅谈自己的想法。只有这样,孩子在日常生活中才能提出疑难问题,从而提高孩子的学习能力。

3.妈妈们在提问中应避免出现问题过于简单,答案过于开放的情况

很多妈妈都会这样问孩子“你想吃什么呀?”“你想玩什么?”“你想看什么呀?”等等,似乎这样的问题才会被孩子接受,也最适合孩子去回答,因为这些问题的答案是开放的,妈妈们认为孩子可以随意地去回答问题。而实际情况是,孩子真想马上回答妈妈的问题,但是妈妈给的想象空间太大了,孩子必须花一些时间去好好思考一下。但是,很多妈妈却没有足够的耐心和兴趣来等孩子的答案。所以说,妈妈们千万不要觉得答案越开放,就越有利于孩子回答。

关于类似这样的开放性的问题,妈妈们提问时一定要有足够的心理准备,因为孩子不是毫无主意的,有时会偏离标准答案很远。比如,孩子可能会回答:“我想吃大白兔奶糖。”

这个时候,妈妈们会毫不客气地责备孩子,其实这样的答案也是孩子真正的想法,但是却没有得到妈妈的认可,所以说为了避免出现这种情况,妈妈们就一定要把问题调整成为选择题,尽量让孩子有回答的空间和范围,让孩子知道妈妈们究竟是在问什么问题。

小贴士

妈妈们在生活中提问孩子时,要注意:

1.不要提难以作出判断的问题;

2.不要随心所欲地提问孩子;

3.语言不要过于僵硬和严厉。

如何问孩子才肯说,如何说孩子才肯问

很多时候,妈妈们总是抱怨自己的孩子不喜欢回答自己的问题,或者说是自己问了孩子话,但是他就是不回答,即便是回答了也很不专注,似乎是在应付自己。同时也有妈妈抱怨孩子从来不提问题,即便是在课堂上,也是从来不去提问题,这种情况让妈妈们很头疼。

作为妈妈,自然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回答自己的所有问题,与此同时,希望自己的孩子是一个善学好问的孩子。如果孩子不喜欢问问题,那么孩子就很难学到更多东西,很多妈妈认为,只有孩子喜欢提问,在上课的时候才能够受到老师的关注。那么,怎么样做才能够让孩子肯开口去提问,同时让孩子认真地回答妈妈们提出的问题呢?

1.妈妈们可以借助孩子生活中熟悉的东西或动画形象来引导孩子

对于年龄小的孩子来讲,他们还不具备独立的判断能力,还不能直接依据妈妈口中的是、不是,要或者是不要等判断性的语句来做出相应的行为反应。但是如果能够把他们喜爱的或者是厌恶的各种东西、形象作为“外力”,却能够对其行为起到一定的鼓励或者是制止的作用,所以说妈妈们完全可以利用孩子喜欢的这些形象来教育孩子,让孩子变得喜欢说话、喜欢提问。

譬如,小孩子一般都比较喜欢黑猫警长、海尔兄弟,却不喜欢毛毛虫、苍蝇、灰太狼等。因此,妈妈们可以依据小孩的情感倾向,来对孩子进行有意识地引导,让孩子学习动画片中的主人公的形象,多说话,遇到不懂的问题,要鼓励孩子像喜欢的动画片的形象一样去提问,这样慢慢地就能够让孩子变得多说多问,还能够提高孩子的应变能力和交际能力。

2.妈妈们千万不要讽刺孩子的话幼稚

孩子可能会以不容置疑的口气向你说出幼稚的话,在这个时候,作为妈妈的你千万不要去打击孩子,不要认为孩子提出的问题很可笑,也不要去嘲笑孩子所说的事情幼稚。在这个时候,妈妈们完全可以按照孩子的思维方式去思考,这样才能够更好地与孩子进行交流。如果在孩子表达了自己的想法,又提出了问题之后,妈妈们总是以讥讽的态度去回应孩子,最终孩子内心会有一种挫败感,以后遇到同样的事情,孩子不会愿意和妈妈交谈,也不会说出自己的想法,因为他知道即便是说出了自己的想法,妈妈也不会给予自己合理的答复。所以说妈妈们听到孩子的真实想法之后,首先要做的就是去认真地回应孩子,让孩子能够感受到你在听他说话,你在理解他说的话,你在认真地回应他说的话。

3.借助有趣的活动来鼓励孩子

俗话说:“小孩喜欢抢饭吃”,的确是如此的。当一个小孩吃饭的时候可能吃得不好也可能会不好好地吃饭,要是几个小孩一起吃,他们就会争着吃、抢着吃。其实这一点就表明了孩子有一种习惯,那就是有激励的因素存在时,便会主动去做某些事情。所以说在生活中,妈妈们还是应该去激励孩子的,如果孩子得到了激励,孩子自然就能够实现自己的愿望。小孩子在一般的情况下,都是十分喜爱活动的,活动的趣味性、竞争性和激励性会让他们变得更加积极活泼。所以说在生活中,妈妈们应该鼓励孩子,通过一些有趣的活动来鼓励孩子,让孩子敢于说话,敢于提问题。

小贴士

孩子不按照妈妈的提问去做时应注意:

1.如果妈妈们发现自己的孩子经过多种方式的启发,还是不喜欢提问或者是回答问题,那么妈妈就要认真观察孩子,其智力发展、接受能力是否有落后的表现;

2.对于胆怯的孩子要锻炼他们的胆量;

3.选择适当的方式来引导孩子多说多问。

父母请注意,不要以责备的语气提问

很多妈妈擅长用提问的方式来教导孩子,觉得孩子只有在面临提问的时候才会感受到震慑力,孩子也才会听话。于是,一些妈妈习惯用提问的语调与孩子进行交流,但是却从来也没有考虑到孩子的心情以及孩子的感觉,殊不知,责备孩子往往是收不到好效果的。因此,妈妈们还是应该注意孩子的性格,尽量少用责备的语气和孩子说话,温柔一些,让孩子感受到来自妈妈的爱和关怀。

一天到晚忙于照料孩子和照顾整个家庭的妈妈可能会一不小心就说出“作业做完了没有”“有没有去上补习班呀”“你怎么还没去换衣服呀”等没完没了的责备式的提问,这种提问方法会给孩子一种被催促和被责问的感觉,只能让孩子产生逆反心理。

事实上,对于孩子的教育问题,妈妈们应该注意,在和孩子进行交流的时候,语言一定要充满正面的因素,如果语气总是那么的严肃,孩子会觉得和妈妈交谈有压力,不利于亲子沟通。

当然,有的父母总是习惯用提问的方式和孩子交谈,但是提问不是责备,你的语言中千万不要充满责备,责备孩子只会让孩子不快乐。

王芳是一个完美主义者,凡事她都追求完美。她总是觉得4岁的儿子越越的行为举止不够好,她希望自己的儿子能够表现得更好。孩子一放学回家,王芳总是这样对孩子说“今天在学校都学了什么”“老师布置的作业今天必须完成”“今天老师有没有批评你”等等,这些责问的语言。王芳的朋友娜娜觉得她这样对待孩子不好。那么王芳到底什么地方做得不好呢?

娜娜对王芳说:“你作为妈妈,不应该单方面地去命令孩子,最好的办法是先问孩子该怎么去做,然后等孩子回答了自己的问题之后,再去完成。当然,在询问孩子的时候,口气要尽量温柔,重要的不是孩子回答得对或错,也不是孩子回答得是否完美,而是孩子自己想到该怎么回答,留一定余地给孩子,让孩子能够放松心情,千万不要给孩子压力。如果孩子和你说话都感觉有压力,那么孩子还会愿意和你交谈吗?”

妈妈们经常会对孩子说:“你洗手了吗?”“你漱口了吗?”对于这样频繁的询问,孩子从妈妈的口中感觉到的只能是责备,根本找不到任何有利于孩子成长的因素。所以说妈妈们在向孩子提问的时候,一定要给孩子留有余地,留点时间让孩子慢慢去思考。不要用责备的口气来和孩子讲话,这些看似是提问的话语,实际却是在责备孩子,根本不利于孩子去接受你的意见和建议。

那么作为妈妈要怎么样来了解孩子的思想,同时让孩子能够正确接受自己的建议,而不是用提问的方式来责备孩子呢?

1.选择提问的时候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腔调

父母在和孩子交谈的时候一定要注意自己说话的腔调,如果你选择了提问的方式,那么千万不要在你的腔调中透露出任何质问的意思,即便是孩子做错了事情,妈妈们也应该理解孩子,不要用责备的语调来和孩子交流,因为责问会让孩子浑身不自在的。

2.千万要注意孩子当时的感受和心情

很多父母在和孩子交谈的时候,只顾自己的心情,只顾着自己去发泄情感,根本不考虑孩子的感受。如果当时孩子心情很差,妈妈们还用质问或者是责备的口气和孩子说话,那么必然会惹恼孩子,这样对两人的交流是毫无益处的。当然,如果想要避免孩子产生抵抗的心理,那么妈妈们也需要让孩子明白更多的东西,从而仔细地观察孩子当时的反应,这样才能够避免两人交谈的失败。

有的时候孩子犯了错,妈妈们不顾孩子当时的心情,对孩子大嚷大吼,但是却不知道孩子自己犯了错,内心是更加难受的,这个时候妈妈们的安慰要比责备重要,而且孩子在面对妈妈的责问时自然是很不舒服的。而如果妈妈能够安慰孩子,孩子自然会记住这次教训,下次肯定会做得更好。

3.孩子也需要反驳

在与孩子交流的时候,妈妈们总是会选择提问的语气,这种语气不是不能用,而是要看清孩子的情绪变化之后再用。在提问的时候语气一定要温柔,否则当孩子感受到妈妈有责备自己的意思时,他可能会不开心,甚至会反驳你。比如妈妈经常会问孩子“今天在学校老师有没有批评你呀”,孩子可能会感觉被问到这样的问题很不开心,可能会反驳地说:“我又没犯错误,老师凭什么批评我。”这样一听,就能听出孩子内心的火药味儿,所以说在和孩子交谈的时候,如果妈妈责问的语气让孩子感觉到不舒服了,孩子会反驳妈妈,那么妈妈们千万不要因为孩子反驳的话语而大发雷霆,或者是对孩子大吵大嚷,这样往往会影响亲子之间的感情。

小贴士

妈妈们在控制自己责备的口气时应注意:

1.看清孩子的脸色和心情;

2.就事论事,不要指责孩子的缺点;

3.语气要平和,不要引发“战争”。

只要说出真实的想法,孩子就应该得到赞赏

孩子说出了心里话,尽管有时内容会很荒唐,那么妈妈也不要去嘲笑孩子,更不可妄加指责。父母要允许孩子发表自己的意见,并让孩子意识到自己的意见父母是重视的。

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自然不可避免地会做错事,也会说错话,因此,妈妈们应该语重心长地去耐心开导,让他真正知道自己错在了哪里。在与孩子进行谈话的时候,要鼓励孩子说出自己真实的想法,只有这样孩子才会觉得自己是受到了妈妈的尊重的。

在生活中,只有认为妈妈是最亲近的人,孩子才会愿意毫无顾忌地去敞开胸怀地交谈。当然,要取得孩子的信任,首先一定要做的就是用信任的态度来对待孩子。平时多与孩子相处,和孩子成为好朋友,在与孩子相处的时候,一定要和他进行朋友式的谈心与游乐,也可以打闹和跟孩子开玩笑,让家庭充满幽默和情趣。当然,一旦孩子表达了自己真实的想法,那么妈妈们就应该支持孩子。

有一个7岁的男孩儿,他刚从奶奶家回到自己家,因为父母工作忙,他一直跟着奶奶爷爷长大。有一天,妈妈炒了一盘鸡蛋,刚端到桌子上,接着进厨房继续炒别的菜,等到妈妈将第二道菜做好,端到他面前的时候,却发现孩子已把鸡蛋吃得精光了。

当时妈妈看到儿子的这种表现,就生气了,但妈妈并未责骂他,只对他说:“父母都还没有坐下来吃饭,你怎么可以一个人把鸡蛋都吃光了呢?”孩子没有吭声,而是在一旁悄悄地掉起了眼泪。母亲看到儿子哭了,便来气了,问道:“你这孩子怎么这样,哭什么,我又没训斥你,只是给你说这个道理呀。”

妈妈后来经询问才知道,儿子在奶奶家的时候,吃得越多,奶奶就会越高兴,“多吃点儿”,是奶奶的口头禅,也是表扬,从没有人告诉过他,别人没吃的时候,自己是不能都吃完的。并且妈妈因为那天对孩子发脾气也感到十分后悔,事后,她对儿子说:“宝贝,是妈妈没理解你,你吃得多妈妈也很高兴,但是做事要懂得为别人着想。”从此以后,男孩便懂得为别人着想了。

在遇到事情之后,如果妈妈们总是一味地去责怪孩子,而不是与孩子进行交流,这样只能让孩子徒受委屈而又得不到更好的教育,对于年龄大一点的孩子来讲,更是如此。

孩子毕竟是孩子,他们考虑事情还比较简单,当孩子能够对妈妈们说出自己的真实想法的时候,就应该得到妈妈们的赞扬。

老师发现小言最近和以前有点不一样,以前这个孩子是非常活泼的,上课发言也很积极,现在变得沉默寡言,在课下总是一个人发呆,学习成绩也下降了。

老师经过细心的了解,才知道了小言不爱说话的原因。

小言以前在每天放学回家后,都会把学校发生的事或者是老师讲的有趣的事情说给妈妈听。可小言的妈妈是个对孩子要求非常严格的人,可以说她把全部希望都寄托在了小言的身上,希望小言将来能够考上一所好的大学、出人头地,因此,对小言的学习也抓得比较紧。

每次小言对妈妈说学校的事情时,她都觉得孩子在浪费时间,不想去写作业。因此每当小言兴高采烈地说话时,妈妈总是会打断他:“你怎么整天只会说这些废话,一点用也没有,赶快去写作业。”

一次,小言说老师想要他报名参加学校的足球队,队员都是经过老师们推荐的,都是喜欢踢足球并且踢得最好的。当妈妈听到他的这些话之后,立刻对小言说道:“踢什么足球,学习还学不好呢,哪儿还有时间踢足球,不许去足球队,好好学习才是最重要的。”就这样,小言连表达自己真实想法的机会都没有,其实,小言很想成为足球队的一员。

就这样慢慢地,小言在家里话越来越少了,而妈妈也不让他出去玩,每天放学后他就只好闷在自己的房间里,久而久之,他的性格也就变了。

作为妈妈,不管做什么都是在表达对孩子的爱,但是妈妈一定要注意方式方法,不要让孩子有负担。在与妈妈交流的时候,孩子需要说出自己观点的时间和空间,如果在这个时候,妈妈不允许他说出自己的真实想法,那么孩子会变得很不爱说话,做事情也少了很多积极性。

如果妈妈不尊重孩子的真实想法,那么孩子在以后的生活中,就会故意将自己的真实想法藏匿起来,不让妈妈知道。所以,妈妈要鼓励孩子说出自己真实的想法,为孩子真实的想法喝彩。

我们知道,亲子之间的沟通交流往往是影响亲子关系以及孩子性格发展的重要方面,也是重要因素。所以,如果妈妈们能对孩子的倾诉多一点耐心,多鼓励孩子说出自己真实的想法,那么在孩子遇到事情之后,就会很乐于向父母倾诉,与父母建立更为良好的关系。

面对孩子的真实想法,妈妈或许会觉得孩子过于天真,甚至说得不正确,那么这个时候妈妈们要怎么去做呢?

1.让孩子先说,妈妈们再加以评论与引导

在很多时候,妈妈总是习惯先说出自己的想法,然后让孩子按照自己的想法来想事情,其实这是对孩子自主思维的一种磨灭,在和孩子交谈的时候,要先让孩子表达自己的想法,然后再对孩子的话进行评价,随后着重对事情进行一番利害得失的分析,最后鼓励孩子自己去面对与战胜困难。

2.鼓励孩子大胆说出自己的真实想法

孩子说出了心里话,会觉得自己的思想得到了妈妈的尊重,尽管有时孩子的思想很荒唐,父母也不能取笑,更不能妄加指责。妈妈要允许孩子发表自己的意见,并让孩子意识到自己的意见,让孩子知道重要性。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做出一些错事、说一些错话,父母应该语重心长地耐心地开导孩子,让孩子真正知道自己的错误所在。

小贴士

妈妈们鼓励孩子说出自己真实想法时的注意事项:

1.在孩子表达自己真实想法的时候,不要打断孩子的话;

2.不要觉得孩子的想法太幼稚或者是太可笑;

3.帮助孩子分析自己的想法。

给予孩子信任,远胜于对孩子进行监督

信任孩子并不是说相信他们总做得对,而是要求妈妈们要坚信自己的孩子是独一无二的。在大多数情况下,孩子的行为应该和自己的年龄相符,而这个时候妈妈们就要相信孩子的这种能力,不要让孩子做一些和他们年龄不相符的事情,对此妈妈们应该可以预见,所以不应为此烦恼或粗暴地对待孩子,而应运用适当的方法去激励他们。所以说在教育孩子的时候,信任比监督更有效,妈妈们从现在开始,学着去信任孩子和自己,不要再去监督孩子。

信任孩子也不是由着他们来,更不是放纵孩子。他们在学习生存智慧的过程中仍然是需要妈妈们的爱护、支持和帮助的。然而有了信任,我们就无需控制孩子,更不需要去监督孩子,当孩子知道妈妈们对自己十分信任的时候,他们会变得更加听话和懂事。与此同时,信任也能够给予我们耐心,让妈妈们懂得一些行之有效的办法,如和孩子合作去解决问题,帮助孩子坚持到底,甚至是开家庭会议等等。所以说在生活中,妈妈们应该学会去信任自己的孩子,让孩子感受到来自妈妈的尊重,从而学会去尊重别人,并且还能够改善亲子之间的关系。

小露露已经上一年级了,她最不喜欢的一件事情,就是每次放学回家之后,妈妈总会监督自己写作业。每天放学回家,妈妈就会对露露说:“今天留作业了吗?赶快写作业。”露露只能按照妈妈的要求,坐下来写作业,因为露露心里惦记着自己的玩具,所以写作业的效率也提升了。这天,露露只用了半个小时就将老师留的作业都做完了,在一旁监督她做作业的妈妈用怀疑的眼神看着露露,对露露说道:“写完了?你是不是为了出去玩儿,语文作业没写?”

面对妈妈这样的问话,露露觉得很委屈,便回答道:“没有,我刚才先做的语文作业,当时您还在厨房。”

“那怎么做得这么快,先不许出去玩儿,我检查一遍再说。”妈妈边翻着露露的作业,边嘟囔着,“等一会儿我得打电话问问你们老师,怎么就给孩子留这么点作业,这怎么能够让孩子有长进呀。”

妈妈检查完作业之后,看到女儿做得根本没有任何问题,露露问妈妈自己是不是可以出去玩儿了,没想到妈妈却说:“等一会儿,我打电话问问你们老师,看你是不是落下什么作业没做。”露露感觉到很委屈,面对妈妈不信任的态度,她也没有办法。等到妈妈打完电话,确认露露没有骗她,才允许露露下楼去玩。从那次之后,露露在写作业的时候故意耽误时间,她觉得自己做得那么快,只会让妈妈怀疑自己。

有一种品德是孩子从出生就具备的,那就是信任。但是在孩子一天天长大的过程中,妈妈出于对孩子健康或者是安全的考虑,出于对孩子的保护,往往会在无意中给孩子更多的不信任,尤其是面对妈妈的监督,孩子会觉得妈妈已经不信任自己了。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几乎时时刻刻都在被告知外界的危险,甚至在生活中,孩子也觉得妈妈开始不再信任自己了。妈妈开始监督自己写作业,监督自己和别的小朋友的玩耍,这样对孩子来讲,他们会觉得对自己最好的人也开始不信任自己,那自己还怎么去信任妈妈呢?

那么在实际生活中,妈妈们应该怎么样来让孩子信任自己呢?

1.让孩子增强自我判断能力

妈妈希望能让孩子早日学会判断,辨别能力对于孩子是十分重要的,不管是在孩子的童年时期,还是等到孩子长大成人,孩子都要对外界的事物进行一些基本的判断。作为妈妈应该教会孩子去判断,但是妈妈们不要操之过急,很多妈妈都指望孩子在很小的时候就能拥有这些判别能力,但是要知道孩子在很小的时候,是不具备这种能力的。对孩子来讲,判断能力的形成是需要一个过程的,所以说妈妈们要尊重孩子成长的过程,让孩子慢慢增强自己的判断能力。

2.答应孩子的事情,不要食言

很多妈妈会觉得孩子还小,对于他的要求很多时候只是应付就行了,没必要每件事都做到,如果你也是这样想的,那么你就错了。对于孩子来讲,妈妈说的话就要完成,如果妈妈们没有实现承诺或者是让孩子失望了,那么在接下来的日子里,孩子会对妈妈产生不信任的感觉。这样一来,孩子自然会不喜欢妈妈的所作所为,就会违背妈妈的意愿。

3.千万不要让孩子觉得自卑

一个自卑的孩子总是会觉得自己不能做任何事情,即便是去做,也会失败。所以说妈妈们应该克服孩子的自卑心理,鼓励孩子去做自己能做的事情,这样一来孩子自然会觉得妈妈是值得信任的,在信任妈妈的同时,孩子会尽自己的能力去做好每一件事情。

小贴士

妈妈们信任孩子时的小技巧:

1.让孩子独立去完成一些事情;

2.多多鼓励和夸赞孩子;

3.孩子做得不好,不要冲孩子大吼大嚷。

父母该如何面对孩子的诸多“为什么”

孩子是天真的,对周围的一切都充满了好奇,经常会问一些稀奇古怪的问题。妈妈们时常会感到为难。有些问题说浅了便会误导孩子,说深了又可能会引出一大堆新的问题。妈妈们根本无暇回答孩子的问题,而孩子又对很多东西很好奇。那么究竟该如何对待孩子的提问呢?

当然,妈妈应该知道孩子想要什么,孩子总是会对外界的一切都产生好奇心,并且有很强烈的探知欲,提问是孩子想要了解外界的一种表现,也是一种好奇的反应。之所以孩子会问稀奇古怪的问题,是由于孩子年龄还小,思维和表达能力是相当有限的,往往会无法提出一个关键而凝练的问题来获得他要的答案。因此妈妈们首先要做的就是确认孩子到底想问什么,或设置一个类似或接近答案的问题来帮助孩子确定。例如当孩子看到母鸡伏在草堆上感到十分疑惑时,妈妈们完全可以问他:“你想知道鸡蛋是从哪里来的吗?”妈妈可以主动地引导孩子思考,帮助孩子化解内心的疑惑,这样孩子会变得更加聪明。

很多时候孩子会对自己周围一切不熟悉的事情都产生好奇,他们会不断地问妈妈们“这是为什么呢”。在这个时候,妈妈们首先要具备的就是耐心。很多妈妈可能会因为工作比较忙碌,或生活压力比较大,对孩子的“为什么”很不耐烦,甚至会对孩子说:“你问那么多干嘛,赶快去学习去。”其实这样的言语往往是在扼杀孩子的好奇心,对孩子的创造性思维是毫无帮助的。

有的时候,妈妈们可能会遇到回答不上的问题,此时千万不要胡乱解释或者是搪塞了事。在这个时候,妈妈们不妨放下面子,先承认自己也不知道,然后正确地引导孩子和自己一起去寻找正确的答案,或者参阅一些相关的书籍,或者向别人去请教。这样做的目的一是让孩子明白,个人的能力是非常有限的,妈妈也有不懂的时候。二是做到以身作则,多培养孩子诚实的品质。三是要告诉孩子,了解事物的途径是多样性的,每个人都要尽可能地去通过各种途径来学习。

孩子爱提问本身是一种好现象,说明孩子具有很好的学习意识。妈妈一定要耐心地去面对孩子的问题,不要轻易打断孩子的问题。无论孩子的问题让妈妈多么心烦,也不要有厌恶的言行,这样往往会挫伤孩子的探知欲,甚至会使孩子丧失了进取心。确实很忙的时候,妈妈们可以给孩子解释:“宝贝,妈妈现在很忙,等妈妈忙完了再回答你的问题好不好?”要知道,大人们回答问题的方式、语言甚至是语气,都会对孩子今后的发展产生一定的影响。

宜佳今年刚刚6岁,他的问题特别多,整天都会缠着妈妈问个没完没了。从幼儿园回家,他的“为什么”就没有停止过,比如“为什么火车要在铁轨上跑呢?为什么汽车就不用铁轨呢?”“为什么鱼会生活在水中呢?人能不能在水里生存呢?”“冬天河水为什么会结冰呢?鱼儿怎么会在冰下面生活呢?”等等。

每次面对宜佳这么多“为什么”,妈妈开始的时候表现得很不耐烦,甚至会冲着宜佳发脾气。但是当她了解到孩子的这种情况正是他这个年龄段正常的表现时,她开始耐心地对待孩子的好奇心和诸多个“为什么”。宜佳的妈妈会想尽办法去回答孩子的问题,即便是自己不明白的也会想办法去解决。她认为孩子多问“为什么”,本身就是一件好事情,这表明孩子对外界充满了好奇,表明孩子有求知欲。

1.当孩子提出“为什么”时,妈妈要表扬孩子肯动脑筋

在我们的生活中,孩子会因为知道了“为什么”之后的答案而兴奋地对外界更加好奇。我们经常会看到这样一种情况,当孩子提出了问题时,有的妈妈会嫌自己的孩子太缠人,便会对孩子说:“去去去,别在这里问个没完没了,等你长大了就会知道的。妈妈现在很忙,去一边玩儿去。”这是不对的做法,这样做会扼杀孩子学习的积极性和好奇心,长此下去,孩子会因为怕妈妈责骂而不敢再去问“为什么”,甚至会消极地对待周围的事物,所以说妈妈千万不能嫌麻烦,当孩子表现出自己的好奇心时,妈妈们不妨鼓励、表扬孩子肯动脑筋,同时,要认真地和孩子一起去探寻问题的答案。

2.给孩子解答问题时,要多采用启发式

当孩子提出了一个问题的时候,如果问题太难,那么就可以直接把答案先告诉孩子。如果问题不是那么复杂,孩子自己动脑筋后可能会回答出来,妈妈则先不要替孩子做答,而是要对孩子进行一定的启发,多鼓励孩子从多个角度去观察问题,让孩子有一个思考的过程。

3.当不能正确回答孩子的问题时,不能不懂装懂、含糊其词

孩子提出问题,妈妈们也不知道怎么去解决的时候,那么就需要妈妈们主动去表达自己的思想,千万不要含糊,或者是不懂装懂。这个时候妈妈们不妨先告诉孩子自己也不知道,然后,和孩子一起去探究。这样不仅能够让孩子有更大的兴趣,也能够拉近与孩子之间的距离,这种一起探究的方法也是促进交流的好方式。

小贴士

面对孩子的提问父母应对的策略:

1.答不上来的时候要诚实;

2.尽量帮助孩子解决疑惑;

3.让孩子明白你所说的话。

提供选择,让孩子感到平等

在马克·吐温的自传中有这样的一则故事。马克·吐温有一次去教堂听牧师的演讲,起初的时候,他觉得牧师讲得不仅精彩且十分动人,决定捐一笔善款。又是十多分钟过去了,牧师还在上面口若悬河地讲演着,马克·吐温便觉得有些不耐烦了,便决定就捐一些零钱好了。又是十多分钟过去,牧师还在继续讲演丝毫没有要停下的意思,马克·吐温便决定“一毛不拔”了。等到那篇冗长的演讲终于结束的时候,马克·吐温不单没有捐款还从盘子里拿走了两元钱。

这个故事就告诉我们,凡事要把握一个度。当孩子做错事的时候,父母的批评教育也需要把握好分寸。过多的批评刺激,不仅不会得到良好的效果反而会事与愿违地让孩子产生逆反的心理。

这种刺激过多、过强和作用时间过久,而引起心理极不耐烦或反抗的心理现象,称之为“超限效应”。超限效应在家庭教育中时常发生。如,当孩子不用心而没考好时,父母会一次、两次、三次,甚至四次、五次地重复对一件事做同样的批评,使孩子从内疚不安变到不耐烦,再变到反感讨厌,被逼急了,会出现“我偏这样”的反抗心理和行为。

单纯地命令孩子或强迫他去做事,是在利用我们的权力,孩子当然无法在这些方面与大人竞争,但却会导致孩子用其他的方法来抗争。

莎莎已经15岁了,妈妈成功地说服莎莎洗自己换下来的衣服。每到周末莎莎就把自己的衣服洗净叠好、放好。然而有一个周末,妈妈发现莎莎的脏衣服堆了一堆却不去洗,就批评她,莎莎答应下次不会忘了。接下来的一周,莎莎还是没洗,她已经两星期没洗衣服,几乎没剩几件干净的衣服了。这次妈妈记起来要运用自然结果法,看看效果如何。她不再理会莎莎,莎莎的衣服留在那里没有洗,只好不换衣服,看她怎么办,但脏衣服的堆积似乎并没有使莎莎为难,她从脏衣服里捡出一些稍微干净一点的继续穿,她心想:我就是不去洗那些衣服。妈妈天天看着那些脏衣服越看越恼火,终于有一天,她发了火,狠狠地说了莎莎一顿,当着她的面扔掉了一些太脏的衣服。莎莎流下了眼泪,但心里却暗自高兴:你把太脏的衣服扔掉了,我还不想要那些衣服呢,正合我心意。妈妈把她拉到洗衣机旁,强迫她把衣服洗了:“你记清楚了吗,下次记住及时洗衣服,否则没有衣服穿!”

莎莎没有按时洗自己的衣服,妈妈忍耐不住发了火,最终用强迫的手段让莎莎洗了衣服。其实,如果妈妈能耐心一些,可以再坚持几天,看一看最后莎莎怎么办,她不可能永远穿脏衣服。其实莎莎是想让妈妈看一看,她并不愿意让别人强迫自己干什么事情。她宁愿穿脏衣服,也不愿受妈妈支配。

对这件事正确的处理方法是,妈妈应该对莎莎不洗衣服不再提出意见。当妈妈将脏衣服的事交给莎莎管理时,就承认莎莎已足够大,可以自己处理这件事,不再需要妈妈操心,洗不洗衣服是莎莎的事。如果莎莎不洗,她就穿脏衣服。一个女孩子其实很小就开始爱打扮,爱干净,她懂得什么是美观漂亮、什么是邋遢肮脏。她不可能长期穿脏衣服,但她决不希望妈妈干涉。一大堆脏衣服堆到洗衣机旁,是对妈妈干涉的抗议。妈妈强迫莎莎洗衣服是运用权力,许多父母在无法实施有效的教育手段时,就会运用权力强制孩子就范,这是很武断的,也是很难成功的。妈妈感到她的权力地位受到威胁,因为莎莎不听她的劝告。当然妈妈也并非只有一个选择,除了运用自然结果法使莎莎自觉地洗衣服,妈妈可以同莎莎谈话,发现她不洗衣服的原因。比如,先搞明白莎莎为什么洗着洗着就不洗了,不保持这种习惯了,会不会是莎莎有几件衣服旧了、小了,她不想穿了。如果是这种情况,妈妈耐心地和莎莎谈话,莎莎会告诉妈妈,她不喜欢那几件衣服,就会避免一场争斗。

那么在生活中,妈妈应该怎样让孩子感受到平等呢?

1.不强迫孩子去做事情

很多时候,妈妈都希望孩子按照自己的意愿去做事情,因为他们觉得只有让孩子按照自己的意愿去做事情,孩子才不会犯错,这样也才能够让孩子变得更听话。其实,这种强迫孩子做事情的办法,往往会打击孩子做事情的积极性,更会影响到亲子之间的感情。

2.不包办孩子的事情

对于孩子来讲,很多事情他们能够自己做,只要是孩子能做的事情,妈妈们就不要包办,让孩子尽量去自己做事情,让孩子明白什么事情是自己能做的、什么事情需要妈妈的帮助,这样孩子会有一种被尊重的感觉。

3.面对选择,遵从孩子的想法

在生活中,孩子会有很多的选择,这个时候妈妈不要代劳,要让孩子自己去做选择,只有自己做选择才会让孩子知道什么是责任。只有这样孩子才会感觉到自己受到了尊重,即便是孩子选择的不正确,那么妈妈们可以好言相劝,千万不要强迫孩子按照大人的选择做事情。

小贴士

妈妈在提供选择的时候应该注意:

1.只是表达自己的意见,不要强迫孩子接受;

2.觉得孩子选择错误时,要提醒孩子正确的方法;

3.尽量不要干涉孩子选择之后的行为。

用提问的方法拓宽可选择项

妈妈们在生活中,要注意对孩子的提问。提问不仅能够激发孩子的好奇心,更能够扩展孩子的视野,对于孩子来讲,他们的年龄还小,看事物总是看得比较“小”。不管是多么有意义的事情,可能到他们的眼睛中,根本没有多么大的意义,所以,妈妈们一定要学会用提问的交流方式来拓展孩子的视野。

孩子在做事情的时候,往往需要的是妈妈们给自己提出可以选择的选项,而不是直接告诉自己答案。而在现实生活中,妈妈们为了节约时间或者是为了赶快解决问题,总是想要在第一时间内就给孩子提供答案,希望孩子能够接受自己的答案,妈妈们也深信自己的答案是正确的或者说自己的答案是非常值得信任的。但是这样如果时间一长,不但不会赢得孩子的好感,甚至孩子会对妈妈提出的答案产生抗拒的心理,因为孩子并没有通过妈妈的帮助,感受到妈妈对自己的尊重。所以说妈妈们要想让自己的孩子变得积极和更加主动,不妨用提问的方式给孩子提出几个选项,孩子会根据自己的意愿去做选择,这样不但有助于孩子的成长,也会让孩子感受到来自妈妈的尊重。

孩子的人生是需要自己去做决定的,虽然妈妈们不能替孩子做决定,但是完全可以给孩子做好榜样,让孩子找到大的方向。妈妈们可以给孩子提供选项,而提供选择的最好方式就是通过提问的交流方式,这样不但能够让孩子感觉很自然,也能够让孩子感受到妈妈对自己的关注和尊重。所以说妈妈们可以在为孩子提出选择的时候使用提问的交流方式。

小山的妈妈是一位中学老师,一般情况下,老师对自己的孩子要求会更加严格,不管是做什么事情,妈妈总是希望小山做得最好。并且,妈妈觉得自己是老师,很多东西都有发言权,于是在小山上哪所学校或者是学什么东西方面总是独断专行,小山根本感觉不到一点自由。

一次,妈妈对小山说:“儿子,学校要办一个智能班,就是在课余时间培训孩子的智力,让孩子的记忆力变得更好,我替你报名了。”儿子听了妈妈的话,心里很生气,然后对妈妈说道:“你事先怎么不给跟我商量一下啊?”

妈妈看到儿子的表情很惊讶,然后对儿子说道:“我这不是为你好吗?这又不是什么坏事,还用得着和你商量啊,即便是和你商量,到最后你也得去学。”

从那次之后,小山和母亲的关系也越来越僵,有的时候,小山在学校碰到妈妈,也不和妈妈说话。因此,小山的妈妈很苦恼,她觉得自己所做的都是为了孩子好,可孩子为什么还不理解自己呢。小山的妈妈将这件事情告诉了一个同事,同事说道:“韩老师,你的教育方式有问题,你在替孩子做决定,这样根本是对孩子的不尊重,你要让孩子感受到你的尊重,这样才能够让孩子自愿地按照你的想法去学习。其实,这件事情,你完全可以先征求孩子的意见,问他如果有时间是想上智力班还是想去踢足球,可能孩子会选择踢足球,但是这也是孩子的意愿,尊重孩子的意愿不一定是错的。”

小山的妈妈听了同事的话,在以后的教子过程中,她都会先用提问的口气和孩子交流,虽然有的时候孩子的选择和自己想的不一样,但是孩子很开心,母子的关系也慢慢变好了。

孩子是需要尊重的,而最能体现尊重孩子的方法之一就是让孩子自己做出选择,妈妈们可以用提问的方式来给孩子提供他们可以选择的选项,这样一来孩子很可能会感觉到妈妈的关注,并且能够体会到妈妈对自己的理解,渐渐地孩子也就能理解母亲的行为了。那么在生活中,妈妈们在提问的时候要注意什么呢?

1.多给孩子提供几个选项

或许孩子在做出选择之前,最希望妈妈能够给自己提供几个选项,只是这个时候妈妈总是想要替自己做出选择,这样的事情也不在少数。妈妈可以用提问的方式多给孩子提出几个选择,当孩子不知道要怎么做的时候,妈妈们完全可以说“宝贝,要不周六我们去公园玩儿?如果你想去动物园妈妈也陪你去”“要不周末我们去郊游吧”等等这样的话。

2.提出的选项一定要让孩子认同

很多时候,妈妈们提出自己想要的选项时,根本不能得到孩子的认同,可能是妈妈们希望孩子能够按照自己的意愿去做事情,因此会选择一些自己希望孩子做的选择去让孩子选择,这样孩子会感觉很失望的。

小贴士

在生活中,妈妈们用提问的方式来给孩子提供选项的好处:

1.让孩子感受到尊重;

2.让孩子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事情去做;3.增加孩子的主动性。

用幽默代替严厉的说教

孩子年龄还小,在和孩子交流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到自己的语言。幽默就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在对孩子进行语言方面的要求时,一定要让孩子在开心的环境中接受妈妈们的意见和建议。

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妈妈们是需要让孩子在快乐幽默的环境中成长的,不管是在什么时候,要想让孩子得到更好的发展,幽默是一种不可或缺的方式。在和孩子交流时,经常会听到家长这样的抱怨“我的孩子非常的调皮,不想让他做的他越是会做,越叫他做的他越不做,好像是非要和大人对着来”;而有的妈妈也会说“这孩子太调皮了,气得我连打带骂的,可是就这样还没过几天又犯了同样的错误,为了能够让他记住,便又打了他,最后都打皮了,而且是越打越皮,根本不听话”;稍微好一点的妈妈会说“我跟孩子讲道理吧,孩子根本就不当回事,他根本就不听你说什么,有的时候和他说着话呢,他就把耳朵捂住了,真是气死我了”。在生活中,面对孩子的这种状况,妈妈的批评教育显得无力和毫无效果。有的妈妈在想,为什么孩子会这样的调皮,自己到底该怎么做才能够让孩子不那么的调皮,能够变得更加听话呢?甚至有的妈妈会觉得自己的孩子或许天生就是这个样子,是怎么也教育不好了,于是便放任自流。其实在这个世界上根本没有不犯错的孩子,更没有教育不好的孩子,只有用适当的方法,孩子才能够被教育得“服服帖帖”。

有个男孩儿已经4岁了,因为痴迷于奥特曼之类的动画片,天天都会喊着打打杀杀,甚至,还经常攻击自己的同伴。他的妈妈很是担心,害怕孩子长大后,仍然是这种打打杀杀的性格,更害怕孩子会变得鲁莽。

一天,孩子和妈妈去逛商场。孩子看中了一个新式的玩具怪兽,便缠着妈妈要买,而在家中的这类玩具早就已经堆积如山了。妈妈说:“儿子,你的怪兽敌人太多了,现在我们已经来到了和平的地球,咱们停止战争和战斗怎么样?”孩子听了妈妈的话“扑哧”一声笑了。从那次之后,男孩儿再也没有要父母买怪兽玩具了。

苏联著名的诗人依尔·斯洛夫也是一个用幽默教育孩子的高手。有一次,诗人刚刚回到家,就看到一家人慌作一团。诗人的母亲正在打电话向医院请求急救。后来,诗人知道是为什么了,原来诗人的小儿子舒拉为了出风头,别出心裁地喝掉了爸爸的半瓶墨水。

诗人知道,喝墨水不会导致非常严重的后果,家人是不用那样惊慌失措的,并且诗人觉得这是一个非常好的教育机会。于是诗人很轻松地向孩子确认:“你是真的喝了墨水吗?”舒拉非常得意地点头,还不忘伸出舌头来证明。诗人却没有任何生气的表示,却从书案后面拿出了吸墨水的纸张,很淡然地对舒拉说:“现在也没别的方法了,你只能把这个吃下去了。”这场闹剧就这样被诗人的幽默化解,欢乐又重新回到了家中。自此之后,舒拉再也没有耍过这样出风头的手段了。

妈妈们严厉的语言或者是严肃的面孔,并不会让教育变得顺利,反而会让教育如同冰刀霜剑,轻易刺伤孩子幼小的心灵。妈妈们不妨巧用幽默,化庄为谐,这样的方式反而会让教育变得平和亲切,容易接受。幽默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式,也是一种不可放弃的教育手段。因为我们所追求的幽默语言,不是为了滑稽逗乐或者是庸俗戏谑,而是为了让孩子明白自己的错误,认真地接受妈妈们的教诲。幽默不是为了博得廉价的一笑,而是用委婉含蓄的语言来给孩子以意味深长的启迪。所以说在生活中,妈妈们不妨用幽默的语言教育孩子,让孩子感受到轻松和快乐的同时,又能够学到一些知识和道理。

那么,在日常生活中,妈妈们在用幽默教育孩子的时候,应该注意些什么呢?

1.要注意语言的准确、通俗、新鲜,同时富有生活气息

在教育孩子的时候,妈妈们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语言,尤其是和孩子进行交流的时候。有的妈妈语气严肃,其实完全没有这个必要,在和孩子交流的时候,不妨幽默一把。当然你幽默的语言一定要充满新鲜度,这样的语言才能够吸引孩子,同样,要让孩子感受到准确性,不要夸大事情或者是缩小,更不要说得过于晦涩。如果让孩子觉得晦涩难懂,那么孩子自然不会听懂,这样教育的目的就无法实现了。

2.应注意语言的表达技巧

表达技巧,即既要有相声般的幽默,又要有小说似的形象,同时也要有诗朗诵那样的激情。古人有言:“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所以,妈妈们的幽默,也要讲究一定的表达技巧,并非所有的语言都是可以对孩子讲的。

小贴士

妈妈们在生活中,用幽默的方式来教育孩子的小技巧:

1.语言上要幽默;

2.冷笑话也是不错的选择;

3.让孩子明白幽默所含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