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义”指一贯的做法,没有什么新的变化。
“故事”和菜,是将多种菜肴混在一起共同炒制的一种菜。它以时令的绿豆芽、韭菜、粉皮等为主,或配上肉丝、蛋皮丝、笋丝,或拌和肉丁、鸡丁、蛋丁,有时还添加一些油爆虾子,是下酒吃饭两相宜的富有季节特色的家常菜。关于和菜的来历,有这样一个传说。
明洪武二年(公元1369年)的一个春天,倭寇从海上入侵南通,奸淫烧杀,无恶不作,使大好的鱼米之乡遭到了严重破坏,百姓深受其害。到了嘉靖年间,倭寇更加猖狂了,差不多每年三、四月间都要窜来骚扰,闹得民心不安。这一年四月,倭寇从海上来,如入无人之境,一直杀到南通城下,守城官兵害怕倭寇,吓得东藏西躲,不敢应战。倭寇见无人阻拦,便满城放火,烧毁民屋二千多家,屠杀百姓千余人。群众对倭寇恨之入骨,见官兵昏庸无能,大家集合在一起,拿起刀枪共同起来抗击倭寇,保卫家乡。
这天正好是端阳佳节,家家户户都正在忙着过节,忽有东乡乡民报信,说倭寇又从海边偷偷上岸,奔州城而来了。一时间,四乡八镇都鸣锣报警。不一会儿,青壮男丁就都集合起来准备抗敌,由于时间紧迫,人们便将准备过节的各种菜肴,不分荤素,搅和搅和,一锅炒熟,送给出征的亲人。乡民们饱餐一顿之后,精神抖擞,拿起刀枪,斧棍锄头,鱼叉木棒,纷纷出击,奔赴战场。这一仗,乡民们个个奋勇争先,合围倭寇大获全胜。从此以后,每到五月端午,各家都要炒制和菜一盆,一来庆贺抗倭胜利,二来怀念阵亡英烈,这个老习惯就一直传了下来。
所以,至今还有“五月端阳吃和菜——老习惯了”之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