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玉刚刚从桑达士处出来,马上订了一张飞往日本的机票,当天就到了日本。刚下飞机,便直接去拜见租户的总经理,这位总经理是个地道的日本人,英语说得很糟,几乎每句话都夹杂着一半日语,包玉刚后悔匆忙之中竟没带一个翻译去。
不过,语言沟通上的困难是难不倒包玉刚的。
想当年,包玉刚小学毕业便只身前往汉口,在那里因语言不通而无法与别人沟通而辍学;后来全家前往香港,也仿佛进入了一个陌生的国度,在他听来,广东方言不比外国话易懂,所以他很快就跨越了这道障碍。
如今,面对的这个日本人,关乎环球公司的前途,包玉刚岂有退缩放弃之理!
包玉刚自从同日本有生意往来之后,便请了一个老师教日语,每周都上几个小时的课,从不间断,一段时间以后,居然也能听会讲了。
面对日本租户,包玉刚使出了浑身解数,英语、日本语交错使用,只要对方明白。他对那位租户的总经理说:“我向你保证,我一定竭尽所能,去履行我应负的责任。”
按道理,船租给了别人,就归别人用了,还要负什么责任呢?
包玉刚对租户说:“我应负的责任就是要把船管理妥善。”
做船务和做陆上的生意有所不同,船是在海上走的,不是摆在地上的。譬如你开工厂,你自己看得住,把厂门一锁,什么东西,全在里面。船你不能锁,你怎么锁?它是走动的,一不动,你就要赔钱了。船在动,管理不善,就会出错。所以责任实在很大的。
包玉刚肯对船负责到底!那位总经理被说动了,但仍然不点头。为什么?
原来,这就是日本做生意的精明之处,对方想让包玉刚再给些优惠条件。
包玉刚是何等聪明,岂有不明白之理?当下,他向租户保证说:“我的船在管理方面,十分妥善,这个你大可放心。另外,假如我的船失事了,保险赔偿金,全部归你,我直接让保险公司把钱拨进你的银行账户,我一分不拿。”
做船运的人都知道,海上风浪无情,风云变幻莫测,途中充满凶险,万一出现意外,将得到一笔数量可观的保险赔偿金。
日本租户当然知道包玉刚放弃保险赔偿金,对包玉刚来说,意味着什么。“不过,既然他能许下这个承诺,说明他的确有诚意,好,就成全他。”
精明的日本租户考虑再三,终于答应包玉刚去找他们的银行经理。又费了不少工夫,三方进一步商议,最后,包玉刚终于如愿以偿,拿到那张帮助他踏上船王之路的Lc——银行信用证明。
当包玉刚拿着那张银行信用证明走进汇丰银行桑达士的办公室时,那位金发碧眼的英国绅士惊奇地睁大了眼睛,仿佛不相信这是事实。
一个毫无背景、航运经验不算丰富的中国人,居然能在短短的几天里,拿到一张货真价实的由日本神户银行开出来的信用证明!这在桑达士看来似乎是天方夜谭。然而,现在却真的变成现实,惊讶之余,桑达士不禁佩服起眼前的这位中国人来,真没想到这位并不起眼的中国竟有如此的本事,以前真是把他看扁了!
鉴于曾立过“君无戏言”的君子协定,做银行的最讲“信”字,桑达士并不食言,立即给包玉刚贷了款。
包玉刚通过借钱买船,开始建立自己的“海上王国”。
桑达士因支持包玉刚搞船运,开创了银行涉足海运的先河,一九六二年被提升为汇丰银行的主席。两年后,桑达士更是与包玉刚携手合作,由汇丰银行投资环球船运。一九七一年,包玉刚接受汇丰银行邀请,加入其董事会,从而成为进入汇丰银行董事会的第一个中国人。
汇丰银行自从投资包玉刚的环球船运开始,一改其保守经营的作风,其业绩有了长足的发展。
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香港有三家大银行——汇丰银行、渣打银行和有利银行,实力相当,地位相近,处于三足鼎立的局面。
七十年代之后,汇丰银行渐渐超过了其他两家银行,为香港的龙头老大。究其原因,除了其总行在香港,决策人可以根据本地的情况而作出准确快速的反应外,还有一个重要因素,就是能顺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及时改变银行的经营方针和政策。
有位行家曾批评汇丰银行的业务太杂,不是纯银行业务而是杂货生意。
对此,汇丰银行的高层并不以为然,而是继续采纳包玉刚的“投资多样化”建议,走其“国际化路线”。事实证明,汇丰的路子是走对了。后来,不少大银行,都步其后尘,学习其灵活的经营手法。
在一则介绍包玉刚的成功之道的文章中,作者这样来形容包玉刚与桑达士以及汇丰的关系:
“桑达士最大的功绩,是发掘了包玉刚,包玉刚的事业,是凭借汇丰银行发展起来的。桑达士令包玉刚发达,包玉刚令桑达士升级,令汇丰银行战胜渣打银行。”
这段话可以说道出了包玉刚、桑达士、汇丰三者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汇丰既然已参股到包玉刚的环球船运,势必不会让它垮台;而包玉刚凭借汇丰的雄厚财力,在航运界大展拳脚。
从一九六一年到一九六八年短短的七年间,包玉刚的船队所拥有的轮船达到五十艘,排水量达三百五十万吨,总值三亿美元,到了一九七七年,包玉刚的海上王国到达了顶峰。
根据吉普逊船只经纪公司的纪录,当年的世界十大船王排座次,包玉刚稳坐第一把交椅,且以倍数抛离其他船王。这十大船王依次是:十大船王/公司[]船只吨位包玉刚[]1347.475万吨日本三光[]594.03万吨英国莫那[]523.88万吨日本轮船[]506.56万吨美国卢域[]486.85万吨NYK[]465.83万吨董浩云[]4152.22万吨奥纳西斯[]448.34万吨沙兰[]419.10万吨贝格森[]409.10万吨
从这个排列表可看出,在包玉刚投身船运时已有“香港船王”之称的董浩云,这时已被包玉刚远远地甩在了后头,而以其风流艳史举世闻名的希腊船王奥纳西斯只能望其项背。
当年,畅销世界的美国《新闻周刊》,对包玉刚有过这样一段评述:
“他看来不像一个真正的航运界巨子,他在多半是法人组织虚张声势的西方人中,是一个谦虚的东方人。在沉迷于冒险竞争激烈的这个行业中,他是一个小心谨慎的保守分子,他是一个不习惯于海洋生活的后起之秀。一九五五年三十七岁的他投身于航运业时,甚至分不清船只的左舷、右舷,但是他精力充沛,勤奋工作……从此迎头赶上,而且后来者居上。”
从一个分不清左舷与左舷的“船盲”一跃而成为世界级船王,似乎是一部《天方夜谭》。不过,当你了解到在这个过程中,包玉刚所付出的心血与汗水,你将不再觉得不可思议。
那么,在包玉刚的传奇经历背后,隐藏着一些什么故事呢?导致他成功的因素又是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