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的世界石油危机,引发了包玉刚减船登陆的念头,但是,真正促成他登陆的,却是与中国领导人的接触。
许多人以为邓小平与包玉刚二人初次见面是在一九八一年,其实这是误会。早在一九七八年十一月,刚恢复工作不久的邓小平就与包玉刚进行了一次秘密会晤,只因当时没有惊动传媒,故不为外界所知。而这次的接触更隐藏着一个深层次的涵义——促成了包玉刚由海上“登陆”的决定。
一九七八年的这次邓、包二人的真正意义上的“历史性会见”,可以说完全是卢绪章的功劳。
卢绪章,这位包玉刚的姨亲表兄、前中共地下党员,抗日战争时期与包玉刚在湖南衡阳相识,当年他以广大华行老板的身份活动,是商界中较有威望的商人。他曾给包玉刚不少的帮助,在某种程度上对包玉刚的世界观也有一定的影响。由于历史原因,包玉刚与他交往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都不知道他的真实身份。
新中国成立之后,卢绪章出任外经贸部部长,包玉刚方知这位广大华行的表兄原来是不折不扣的共产党人,着实吃了一惊。可能是因为与表兄情深义厚,包玉刚反而对共产党消除了某些成见。一九五七年,包玉刚正着手建立他的“海上王国”时,曾经悄悄返回大陆一次,同卢绪章商谈合作发展经贸问题,只因当时国内特殊的政治环境,合作问题没谈拢。乃至后来,卢绪章被打成“特务”、“走资派”,包玉刚见到一个忠心耿耿的共产党员却得到如此下场,不禁心灰意冷。周恩来总理逝世后,包玉刚在从其治丧委员会的名单中,发现了排在其中的一个熟悉名字——卢绪章,他兴奋不已,终于知道表哥尚在人间,终于又露面了。随着“四人帮”的倒台,卢绪章官复原职,包玉刚的信心才逐渐恢复。
一九七八年上半年,被“打倒”多年的邓小平复出中国政坛,重新登上政治舞台,这一消息引起了国际上的关注,香港人更是仿佛看到了曙光。包玉刚萌生了回大陆去看看表兄的念头,但为稳妥起见,他向国内发了一封电报,电文是:“我夫人想见卢绪章夫人。”
包玉刚拍这份电报,目的是投石问路。包玉刚夫人黄秀英与卢绪章夫人是表姐妹,用她的身份来拍这份电报,可以说是顺理成章,省去很多不必要的麻烦。
事隔不久,包玉刚就收到回电:欢迎包玉刚夫妇一同回北京探亲。电报是邓小平请廖承志发的。包玉刚见此情景,顾虑顿消,立即与夫人动身起程。不过,他们没有“直接”飞北京,而是取道日本,大概是为了不引人注目吧。
包玉刚后来承认,假如不是这位表兄,他和邓小平的会面不会这么快。包氏王国,就算最后登陆,也不会这么顺利。
一次重要的会晤
邓小平和包玉刚的会面确实是一次影响深远的会面。
包玉刚回忆道:“北京十一月的大风是出了名的,如不是亲临,也不知道原来这般凛冽。一下车,走了几步,我便把大衣领翻起来,秀英也拢好皮裘大衣,到和邓小平见面握手时,竟然忘了把衣领弄回去。不过我没有想到这位大陆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是这样的随和、坦诚。”
包玉刚与邓小平两人虽是初次见面,但对彼此的声望早有所闻,神交已久,交谈之下甚是投机,他们的话题扯得很开,从中国大陆的经济到世界的政局,从航运经营到香港前途。邓小平向包玉刚描述了他改革的构想,而包玉刚则向邓小平谈到了自己所知的各国政要的看法,包括与当时的港督的私人谈话。两人足足谈了几个小时,充分交换了意见。
由于当时邓小平复出不久,基于种种考虑,包、邓的这次会见是秘密进行的,国内外新闻媒介并不知晓,两人谈话的具体内容更是除包玉刚与邓小平两人及少数几个陪同人员外,无人知道。不过,从包玉刚回港后的行动可以得知,包玉刚把包氏王国从海上搬到陆上的这个决定,显然是访京之后才最后作出的。包玉刚的登陆行动与其说是他预见到世界航远衰退,还不如说是他对香港的前途有了充分的信心。
有一件事可以充分说明这一点。一九七八年年中,包玉刚向日本订购了一艘四十万五千吨的超级油轮,由于这艘油轮吃水太深,不能在香港停泊。包玉刚后来对人说:“假如再推迟几个月访问北京,在上访北京之后,这艘巨轮订与不订,则须重新考虑。”
一句话,道出了北京之行对他的影响。
包玉刚每次与各国首脑会面,都不会空手而归——因为他会从交谈中获取各种对他有用的信息。这一次上北京访问也不例外。
邓小平虽然没有给包玉刚一个明确收回香港的计划,但包玉刚从邓小平的言谈中判断出:中国政府会尽力保持香港的繁荣和稳定,而这正是一个商家梦寐以求的。
包玉刚终于下决心把海上王国搬到陆上去。
两位华资巨头联手
李嘉诚当时是香港地产界的骄子,经济实力雄厚,在香港商界有一定的影响力。当时,包玉刚的生意主要局限于船运业,在香港尚没有任何投资,故包、李这两位华资巨头从未有生意上的来往。他的两家同住在港岛南区深水湾,相距不远。包、李两人相识已久,互相欣赏对方,虽极少见面,但也时常互通电话,保持联络。
那是一九七八年夏天的一个下午,包玉刚正在家里休息。这时,李嘉诚给包玉刚打来电话。
简短的寒喧几句后,李嘉诚就直入正题:“有一件要紧事,是关于九龙仓的,想跟您谈谈。”
“好的,我们稍后到太子行详谈吧。”包玉刚说。
随即,两人在包玉刚位于太子行的办公室秘密会见。
不需客套,不需拐弯抹角,李嘉诚单刀直入地对包玉刚说:
“包先生,我手头上持有九龙仓百分之十的股票,共一千万股,我想转让给您,不知您有无兴趣?”
后来有人说,李嘉诚把九龙仓股票转让给包玉刚,一来他可能认为正在准备“登陆”的包玉刚有这个需要;二来也可能认为包玉刚在香港原本没有什么生意,把股票转让给他,对自己也构不成什么威胁。
当然,包玉刚对李嘉诚把股票转让给自己的原因并没有太多考虑,他考虑的只是买下九龙仓的股票是否对自已有好处。九龙仓是一家已有百年历史的英资洋行,受当时香港四大英资洋行之一的怡和集团控制,它名下有一些价值不菲的仓库、码头、酒店等。对于包玉刚而言,购买九龙仓股票,无疑是把自己庞大的资产转移到陆地上的一个好机会,因为购买股票,比直接投资其他生意来得干净利落——况且九龙仓本身又是一家实力雄厚、有发展潜力的财团。
沉吟片刻,包玉刚问李嘉诚:
“李先生,我很有兴趣把您的九龙仓股票买下来,价格怎样?”
见包玉刚如此一说,李嘉诚暗暗叫喜,随即开出一个价位。而包玉刚二话不说,当即拍板,以三亿多港币的价格买下李嘉诚出让的一千万股九龙仓股票。
一项大买卖就在这简短的会谈中完成。
后来,有不少传媒称包、李这两位华资巨头的这次会谈,是一次密谋,是为了联手对付或者是挑战英资财团。其实,这全是传媒的过分渲染和胡乱猜测。据最接近包玉刚的人士说,包玉刚当时购置一千万股九龙仓股票,并非像外界所说的那样经过长时间的深思熟虑,更非有意对付和挑战英资财团,那只不过是一个下午的决定,一个纯粹的商业行为,一个把海上资产转移到陆地上的普通投资。至于后来收购九龙仓,那也完全是形势的发展所迫,并非当初购买李嘉诚一千万股九龙仓股票时的“预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