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四季养生万年历
5878300000007

第7章 夏季养生(2)

夏季多阳光,不要厌恶日长天热,仍要坚持参加劳动和体育锻炼,以适应夏日养长之气。由于夏天中午气温特别高,晚上睡眠时间较短,要适当午睡,以恢复体力,保持充沛的精力。夏日暑热湿胜,宜防暴晒降室温,但不可只图一时之快过于避热趋凉,切不可在室外露宿,卧居潮湿之处及坐冷石冷地。睡眠时亦不可让电扇直吹,有空调设备的房间,亦要注意室内外温差不要过大。在树荫下、水亭中、过道里、凉台上乘凉的时间不宜太K,夏夜室外乘凉归寝不可太晚。因为夏季暑热外蒸,汗液大泄,毛孔开放,肌体最易受风寒湿邪侵袭。如果不注意调摄,人体气血虚弱,再遇外邪侵袭,很容易引起手足麻木不遂、面瘫等病。汪绮石在《理虚元鉴》中说:“夏防暑热,又防因暑取凉,长夏防湿。”《养老奉亲书》指出:“夏日天暑地热,若檐下过道,穿隙破窗,皆不可乘凉,以防贼风中人。”《摄生消息论》也指出:“不得于星月下露卧,兼使睡着,使人扇风取凉。”这些都是我国劳动人民长期生活实践经验的总结,至今仍有教益。在衣着方面,由于夏天天热多汗,衣服要薄一些,衣衫要勤洗勤换,久穿湿衣、汗衣,刺激皮肤,会引起多种疾病。夏季刚晒过的衣服不可即穿,否则,轻的会引起汗斑,重的则会引起其他疾病。

饮食调养

夏季气候炎热,人体气血趋向体表。人的消化功能较弱,食物调养应着眼于清热消暑,健脾益气。因此,饮食宜选清淡爽口,少油腻易消化的食物,可适当选具有酸味的,辛香的食物,以增强食欲。《养生书》指出:“夏至后秋分前,忌食肥腻饼、臛油酥之属,此等物与酒浆瓜果极为相仿,夏月多疾以此。”

夏季的饮食要多辛温,少苦寒,节冷饮。《千金要方》说:夏日宜“省苦增辛,以养肺气”,《金匮要略》指出:“夏不食心。”少吃苦寒之食物可避免伤阳心。多食辛味食物以养肺气,以免心火过旺而制约肺气的宣发。夏日饮食不可过用熟食,但以混为宜,《养生镜》中指出:“夏之一季是人脱精神之时,此时心旺肾衰,液化为水,不问老少,皆宜食暖物,独宿调养。”此处“心旺肾衰”,是指阳气旺而阴气弱,“食暖物”,是为了助阳气,“独宿调养”是为顾护阴气。酷暑盛夏,因出汗很多,常感口渴,所以适当用些冷饮,可帮助体内散发热量,补充水分、盐类和维生素,起到清热解暑的作用,如西瓜、绿豆汁、赤小豆汤等,皆有良好的清暑解渴之功,但切忌因贪凉而暴吃冷饮、冰水、凉菜、生冷瓜果等。《颐身集》中指出,“夏季心旺。肾衰,虽大热不宜吃冷淘冰雪、密冰、凉粉、冷粥”,否则,饮冷无度会使胃肠受寒,引起疾病。故有谚语说:“天时虽热,不可贪凉;瓜果虽美,不可多食。”这是人们长期生活经验的总结。夏天还要特别注意饮食卫生,预防肠道传染病的发生。由于夏天喝水多,冲淡了胃液,降低了胃液的杀菌力,使致病微生物容易通过胃进入肠道;另一方面,湿热的气候环境也适合微生物的生长繁殖,食物极易腐败变质。因此,夏天必须把好“病从口入”这一关,不吃腐败变质的食物,不喝生水。生吃蔬菜瓜果一定要洗干净。良好的饮食卫生习惯,在我国已有数千年的历史。如《论语》中就有“色恶不食,臭恶不食,失饪不食,不时不食”的记载;《金匮要略》中亦指出:“秽饭、馁肉、臭鱼,食之皆伤。”夏季的饮食卫生习惯至关重要,如果不注意保养,不仅夏天多病,秋冬也会出现相应的疾病。故在南方流行着“六月债,还得快”的民谚。

运动调养

俗话说:“冬练三九,夏练三伏。”这说明夏天的运动锻炼对健康起着重要作用。夏季经常参加锻炼,可增强体质,提高肌体的抗病能力。实验观察发现,夏天经常参加锻炼比不坚持锻炼的人其心脏功能、肺活量、消化功能都好,而且发病率也较低。

通常认为,气温在21℃左右是人体感觉最舒适的温度,此时生理机能最佳,最适宜进行体育活动。在气温过高(超过35℃)的情况下,要预防中暑和因大量出汗而导致的脱水,此时进行体育活动必须慎重,特别是年长者和儿童,此时不适于进行体育运动。对热环境已适应者可进行适当运动。但在锻炼过程中,既要避免酷暑烈日,又要“无厌于日”,适当地多接触一些阳光。

运动的时间最好安排在清晨或傍晚天气凉爽时进行室外运动锻炼,清晨起来到公园、河岸、湖边、庭院等空气新鲜处迎着朝阳,选择合适的项目锻炼。如慢跑、太极拳、气功、保健功、广播操等。晚饭之后,到户外悠闲地散散步,对身体大有好处。在假日或合适的时间去江河湖海去进行游泳锻炼,最益于调节情志,恢复体力,增进健康。其次,夏日锻炼要做好必要的防护措施。在阳光下进行锻炼时,要戴上白色遮阳帽或草帽,避免阳光直射头部。锻炼时穿的衣服以松软、宽大、色浅、便于身体散热的样式为好。室内锻炼要敞开门窗,使窄气流通。露天室外锻炼,出汗较多时,可适当饮些盐开水,不要喝大量的凉开水;如果运动之后满身大汗,不要用冷水冲头或洗冷水浴,这样容易感冒或引起风寒痹痛、关节疼痛。最好洗热水澡,既可消除疲劳,又使人感到格外舒服。第三,夏天的运动锻炼最要适度,不要过度疲劳。患有高血压、心脏病、动脉硬化、胃炎、甲状腺机能亢进、肥胖病病人及年老体弱者,不宜在烈日下或高温环境中进行运动锻炼。

素体阳虚者调养

素体阳虚的老年人,可常食雄鸡、大枣、胡桃、鲫鱼等益气温阳的食物,以及具有温阳祛寒功效的药粥等,往往能收到益气强壮的功效。借药治老年人素体阳虚赢弱者,可适当服用益气补阳药品来养阳度夏。

夏季养脾要点

一年四季,以春为首,春夏地气由升浮到生长,万物由萌芽到繁茂;至秋冬,天气沉降消藏,万物凋零收藏;一年当中长夏(夏天最后一个月)居于中间,是四季变化升降的枢纽,而脾与长夏相应,作为整个人体气机运动变化的枢纽,如果气化受阻就会导致各种病症。

宋朝中医名家李东垣认为脾胃与元气密切相关,元气是依靠后天脾胃之气来滋养。脾胃之气受损,元气也就不能充盛,百病由此而生,故有“内伤脾胃,百病由生”之说。

另外,脾主运化,脾的运化水谷精微功能旺盛,则肌体的消化吸收功能才能健全,才能为化生精、气、血、津液提供足够原料,才能使脏腑、经络、四肢百骸,以及筋肉皮毛等组织得到充分的营养,进行正常的生理活动,故有“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之说。脾五行属土,土与长夏相应,因此,夏天重在养脾胃。

调养脾胃可根据自身情况,选择饮食调节、药物调养和起居劳逸调摄。饮食调节是根据春季到夏季是阴寒渐散,阳气渐生,风邪渐增的过程,在春天阳气初发之季,对于一些由于阳气不足,脾不健运而导致胃口不开,腹部不舒者,可酌用胡椒、砂仁、党参、大枣、淮山药等以健脾助运。到了夏季天气炎热,雨水增多,地气夹湿上蒸,常见口淡不思饮食,身倦疲乏等“苦夏”症状,通过健脾益气则能达到开胃增食醒神的效果。另,甘味入脾,多吃甘味食物有助脾胃运化功能。

药物调养则要考虑脾胃功能的特点,在春季多用生发阳气之法调补脾胃;在夏季多用健脾益气祛湿之法。

思虑与脾胃功能有关,精神上还应注意清心寡欲,避免思虑过度,不妄劳作,以养元气。脾主肌肉,多活动筋骨,能促进气血运行,有利于脾胃吸收消化功能旺盛,使肌肉丰满结实。

综上所述,五脏六腑的调养在任何季节都重要,但能够做到顺应季节适时养生,对于加强各个脏腑功能,充分发挥其作用尤为关键。

夏日养生孜巧

在烈日炎炎的夏天,人的生理活动与外界环境的平衡更易遭到破坏,身体与周围环境的适应能力削弱,因而容易发生中暑。中暑后,很容易诱发心血管疾患、贫血和肺气肿等慢性疾病。所以,夏天一定要注意高温的气候变化。

避免体内产热

夏天气温高,湿度大,空气流动慢,因此要适当减少活动,更要避免长时间在高温环境或烈日下活动和行走;避免情绪激动,切记“心静自然凉”;保持室内通风,可借助自然风、地上洒水及电风扇、空调来降温;如果出现全身无力、头昏眼花、四肢发麻、恶心口干、皮肤干热等先兆中暑症状,应立即采取物理降温措施,如用冷水擦浴,头部放湿冷水毛巾,还可服人丹、十滴水,经处理后症状一般可以缓解,如症状不缓解,并出现高热、皮肤干热和呕叶时,应立即送医院急救。

随时补充水分

炎夏闷热,体内水分大量由汗液外泄,并失去盐分。不要等到口于时才去大量喝凉水,这样会导致体内水、盐平衡进一步紊乱,严重时可出现水中毒。由于汗液巾含有0.1%~0.5%的盐分,因此,出汗较多而口渴时应喝含有0.3%盐分的水,这样可以避免造成水、盐平衡失调。清凉饮料也是夏天生活中必不可少的营养成分,还可以补充水分。

合理调节饮食

老人的代谢过程比一般人水平低10%~15%,加上二炎热出汗又使胃肠道消化液的生成和分泌减少,胃肠蠕动减慢,盛夏往往出现营养失调、腹胀、腹泻或便秘等现象。所以,老人夏季的饮食以清淡软质为宜,饭菜品种要多样化,经常更换,防止单调。蔬菜方面可多食富含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纤维素的青菜,如卷心菜、菠菜、芹菜、韭菜、胡萝卜、蘑菇、香菇、西红柿、荠菜和水果等。荤菜可适量进食瘦肉、鱼类、蛋类等,并要十分注意饮食卫生,不吃腐败变质食物,不吃不洁的蔬菜、瓜果,防止“病从口入”,勿暴饮暴食,莫贪食冷饮,少吃油腻、姜、辣、酒等热性食物。

科学纳凉休息

夏季日长夜短,为了保证有充足的睡眠时间,老人必须养成每日午睡的习惯。当然,午睡时间不宜过长,一般以一个半小时左右为宜。夏季感冒大多由于避暑纳凉不当,导致暑热风寒乘虚而入,患“热伤风”。因此,夏天睡眠时要盖好腹部,不在风口处或电风扇下睡觉,也不要过分纳凉或晚上不穿不盖地睡在室外。

保持皮肤清洁

夏季出汗后容易与皮屑、尘埃等一起形成污垢,易患毛囊炎、痱子等皮肤病,所以应该用温水勤洗浴、勤换衣。尤其是老人的皮肤和皮脂腺都有不同程度的萎缩,皮肤的抵抗力更弱,温水浴洗可消除污垢,使皮肤血管扩张,有利于汗液排泄。但一日中不宜过勤地洗澡,以防过分消耗体力,反而使皮肤更加干燥和发痒。

夏季养生宜清

在夏天,人的身体消耗超过了春秋冬季节。人体要适应自然环境、季节气候的变化,夏天的特点是“热”,故起居养生的关键在于“清”。

思想宜清静

盛夏酷暑蒸灼,人容易烦热不安和困倦烦躁。所以首先要使自己的思想平静下来、神清气和,切忌脾气火暴,遇事一蹦三跳,因躁生热,要防止心火内生。保持清淡的心态,则平和宁静。避免焦虑、紧张等不良情绪影响正常生活,诱发各种疾病的发生。

游乐宜清幽

炎夏不可远途跋涉,应就近寻幽。早晨,曙光初照,空气清新,可到草木繁茂的园林散步锻炼,吐故纳新。傍晚,若漫步徜徉于江边湖畔,那习习的凉风会使你心静似水,神怡如梦,涤尽心头的烦闷,暑热顿消。

居室宜清凉

早晚室内气温低,应将门窗打开,通风换气。中午室外气温高于室内,宜将门窗紧闭,拉好窗帘。对一些体质较弱的老人来说,居室应保持通风、阴凉的环境,采用空调、电扇等多种方式降温。阴凉的环境,会使人心静神安。

夏季养生禁忌以冷抗热

人颅内的动脉血管对疼痛是很敏感的,在高温季节,运动劳作后头部易出汗,这时血管扩张,如果用冷水冲洗,有可能引起颅内血管功能异常,发作时会有头发晕、眼发黑、呕吐的现象,严重的话,可能会引起颅内大出血。可见以冷抗热的方式是不可取的。虽能解一时之急,却并非良策。

夏天气温接近人体的温度,人体散热方式以汗蒸发为主,所以用热来除热才是比较好的养生方法。

热毛巾擦身

夏天,人的脸面和躯干难免多汗,及时擦汗可促使皮肤透气,但必须用热毛巾,才能适应人体降温节律。

洗热水澡

夏天洗冷水澡会使皮肤收缩,洗后反觉更热,而热水洗澡虽会多出汗,但能使毛细血管扩张,有利于肌体排热。夏天该出汗时出汗,这才是符合自然规律和人体节律的方式。

热水洗脚

脚有第二心脏之称,人的脚上分布有全身的代表区和五脏六腑的反射点。

古人云:“睡前洗脚,胜似补药。”夏季也不例外。当时虽然感觉有点热,但事后反而会带来凉意和舒适。

喝热茶

冷饮只能暂时解暑,不能持久解热、解渴,而喝热茶却可刺激毛细血管普遍舒张,体温反而明显降低,这是简便易行的绝妙良方。

另外,加强耐热锻炼,提高体温调节功能,热适应能力增强,不但可增强体质,还可有效地防止中暑和其他热症发生。

夏季养生细则

夏季生活起居与养生

睡眠与养生

盛夏季节,昼长夜短,天气闷热,暑气灼人,蚊虫叮咬,在养生上,最易受到损害的是晚上难以入睡,睡眠时间得不到保证。无论任何人,如果晚上睡眠不足,白天就会头昏腑涨,做什么都提不起精神,胃口也越来越差,吃什么都不香,人就像得病了一样。如果不能及时调整过来,陷入长期睡眠不足,那就必然要严重损害身心健康,影响工作和学习。所以,盛夏养生,睡个好觉,是极为重要的。

夏天要睡好,最要紧的是同往常一样,坚持按时就寝。长期养成的按时就寝的习惯,适应人体内部生物钟的需要,可以帮助你战胜盛夏闷热等各种干扰而安然入睡。

有时,天气过分闷热,暑气灼人,虽按时入寝,仍难以成眠。这时,不如索性起床到室外走走,或者用冷水擦擦身,身体强壮的也可用冷水冲个澡,全身降温以后,会很快入睡。

因天热和其他原因,甚至采取降体温等措施以后,还是失眠,或者因工作和其他需要,打乱了正常作息时间,早上醒来后,感到头昏、疲累、睡眠不足。这时,也要按时起床,到户外活动活动,准时上班,振作精神去处理日常工作,放开手脚照常活动,即使是离退休的老人,也不要躺在床上不起床,而应集中精力去做自己喜爱做的事,比如画画、练字、钓鱼、下棋等,把头天晚上失眠的事完全置之脑后。这样做了以后,当你中午或晚上按时午睡和就寝时,就会惊奇地发现,一躺在床上就睡着了,比往日睡得还香,一觉醒来,失眠后的疲劳已完全恢复、调整过来了。

对于那些长期失眠的人来说,不在吃药,而在于针对自己的情况,耐心地调整自己的生物钟,调整自己的人生态度,使自己白天有事做,有那么一股劲,那么,安然入睡总会到来的。

居室调缀与养生

炎炎夏口热气逼人,家居色彩和材质等“妆容”的改变也能给人带来清凉的感觉。

改变家居颜色

就跟女孩子化妆一样,如果改变了眼影、腮红的颜色,风格就会大大不同。因此我们要清凉,就先要改变居室的颜色。当然,我们说的绝不是大张旗鼓地变化家居的整体色彩,而是建议大家以小见大,在细节处为家居点缀一些清凉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