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20世纪的历史,与毛泽东的名字紧密相连。他的精神品格,曾是时代与民族的人格化身;他的思想,曾塑造过一代乃至几代中国人的心灵。他的一生与我国人民的切身利益连在一起,在他人格和思想的闪光之处,正是他心中装着人民,想着人民,并为人民献出了他毕生的精力。
毛泽东的人民群众观至今仍有极大的教育和指导意义。从人民创造历史、与人民打成一片、向人民学习、对人民负责、为人民服务等五个方面,概括了毛泽东人民群众观的思想内涵。
1949年10月1日,当毛泽东在天安门城楼上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的时候,就标志着我国人民从此以当家作主的姿态,走进了一个新的时代。同时也确定了毛泽东在我国人民心中的崇高地位。
毛泽东,这个从偏僻的小山村走出来的一个农民的儿子;这个曾经改写我国近代历史的巨人;这个影响了中华儿女几代人的人民领袖。涉足他成长的轨迹,追问他成功的秘诀,品味他人格的风范,纵贯他人生的魅力,得出的结论竟是这样的简单明了。那就是铭刻在毛泽东脑海里,溶化在毛泽东血液中,体现在毛泽东言行上的,只有两个字:人民。可以这么说,毛泽东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全部,都源于人民群众观、融会于人民群众观。关于毛泽东的人民群众观,公务员主要应该掌握以下方面。
(一)关于人民的范围
“人民”这个概念,在不同的国家和各国的不同历史时期,有不同的内容,但是始终构成居民的绝大多数。
我国人民中最先进、最革命的阶级是工人阶级,工农联盟是人民力量的基础,广大的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也属于人民。在社会主义时期,一切赞成、拥护并参加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阶级、阶层和社会集团,都属于人民的范围。
(二)人民创造了历史
没有人民,就没有人类历史。毛泽东指出:“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和主人。因为社会是人民的社会,人民大众代表着社会生活的主流。
历史活动是人民自己的事业,人类社会的全部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归根结底都是人民群众创造的,是人民创造了人间奇迹,写出了人类发展的历史,纵观我国五千年的历史变迁,从四大发明到都江堰、大运河、万里长城,都闪耀着人民的智慧和力量。正如毛泽东指出的,人民群众有无限的创造力。人类的一切智慧都是人民群众实践的结晶。
毛泽东的对人民的这种认识和态度,付诸在他所从事的中国革命实践活动中。1927年初,随着北伐战争的展开,农民运动蓬勃兴起,当时站在敌对阶级一边的人指责农民运动“糟得很”。毛泽东则不然,他态度鲜明,认为农民运动“好得很”。为了驳斥那些错误的、反动的论调,他深入农村调查,发表了长篇文章《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用大量的事实,来肯定农民运动的功绩。由于毛泽东坚定地站在人民的立场上,因而使他对我国革命的前途命运充满了乐观主义的态度,“它是站在海岸遥望海中已经看得见桅杆尖头了的一艘航船,它是立于高山之巅远看东方已见光芒四射喷薄欲出的一轮朝阳,它是躁动子母腹中的快要成熟了的一个婴儿。”
可见毛泽东已看到了这个国家的希望,而这希望就是人民的力量,并由此发出了惊天动地的呐喊:“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正是这种人民创造历史,人民决定我国命运的思想,支撑他在艰难困苦,曲折复杂的斗争环境中,出生入死,百折不挠,勇往直前,带领着中国共产党和我国人民取得一个又一个伟大的胜利。
(三)人民群众是真正的英雄
毛泽东明确指出:群众是真正的英雄,而我们自己则往往是幼稚可笑的。青年时代的毛泽东,在求学期间,就思考着一个问题,为什么读了很多的书,这些书中却不写种田人的故事呢?他表示:假如自己有时间写出一本小说来,一定要把作田的、打铁的、挖煤的都写成英雄豪杰。
以后经过五四运动的洗礼,特别是在北京大学图书馆工作期间,接受马克思主义以后,毛泽东的思想观念得到了升华,认识到只有“唤起工农千百万”,才能达到改天换地的目的。并明确指出:人民是“真正的铜墙铁壁,什么力量也打不破的,完全打不破的。”
事实证明,中华民族万众一心,终于推翻了压在身上的几座大山,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千秋伟业。而反动势力最终以失败告终,究其根本原因,则总是低估了人民的力量。
毛泽东和中国共产党人成功的秘诀,就是无论做什么事情,都离不开人民的参与和支持,否则,将一事无成。如果把历史比作奔流而下的江河,那么,人民便是滔滔东去的江水。而我们每个人则只是沧海一粟,人民中的一分子。所以毛泽东率领我们中国共产党人始终站在人民大众的立场。因此,我们对1959年6月毛泽东到韶山写下:“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烟”的光辉诗篇,对人民改天换地,建设社会主义农村的极大热情给予讴歌,就不难理解了。
(四)相信人民,依靠人民
在民主革命时期,毛泽东认为,革命战争是群众的战争,只有动员群众才能进行战争,只有依靠群众,才能进行战争。他又指出:战争的伟大之雄厚的根源,存在于民众之中。这里说的是战争。我们党之所以要领导革命战争,其原因完全是为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了使人民群众从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下解放出来。
依靠什么人去进行革命战争呢?答案是不言而喻的。毛泽东揭示的真理,在于人民群众是我们党进行革命战争的力量源泉和胜利之本。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人,正是以相信人民、依靠人民的群众路线。因而得到了人民群众的支持、支援,在解放战争短短的三四年间,打败了靠美国装备起来的国民党八百万军队。陈毅在讲到淮海战役的胜利时,曾深有感慨地说,我们的胜利是人民群众用小推车推出来的。
纵观毛泽东毕生的革命实践,就是相信群众、依靠群众、组织群众、带领群众,集中群众的智慧和力量,去实现人民群众获得自身的利益。过去,我们党之所以办成一件又一件大事,是因为我们党所做的事情,代表了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我们党战胜一切困难,办成一切大事的法宝。
在新的历史时期,在改革发展的今天,我们党要想有更大的作为,就更要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如果说毛泽东把历史唯物主义关于劳动人民创造世界历史的思想,具体化为共产党人的人生观。毛泽东自己就是这种崇高思想的体现者。
(五)人民解放靠自己
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则,就是要使群众认识自己的利益,并且团结起来,为自己的利益而奋斗。中国是中国人民的,不是反动派的。中国必须独立,中国必须解放。中国人民是勇敢的,有骨气的,中国的事情必须由中国人民自己来主张,自己来处理,不允许任何帝国主义国家再有一丝一毫的干涉。
党的指示和政府的法令是领导和帮助群众,而不是给群众以恩赐。恩赐的观点是不对的。菩萨是农民立起来的,到一定时期,农民会用自己的双手丢弃这些菩萨,无须旁人过早地代庖。
中国人民绝大多数其政治觉悟甚高,他们能够判断是非曲直,决不会盲目跟随反动派走。中国老百姓受苦难,他们是想走社会主义道路的。要依靠群众,不能再走回头路。民主是一条新路,人民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人人负起责任来,才不会人亡政息。
帝国主义敢于欺负我们,主要原因在于中国民众的无组织状态。中国各民族不团结,是旧中国统治者统治的结果,也是帝国主义挑拨离间的结果。党的基本任务,是宣传群众和组织群众。
共产党员每到一地,都要深入群众,根据群众的觉悟程度,启发和帮助群众提高,在群众内心自愿的原则下,帮助群众逐步组织起来。首先要使先锋队觉悟,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还必须使全国广大人民群众觉悟。
动员了全国的老百姓,就造成陷敌于灭顶之灾的汪洋大海。组织起来,将自己由利于反动派剥削压迫的散沙状态改变为团结状态,实现人民的大团结,是我国人民长期斗争的一个成果。
(六)和人民打成一片
第一,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
毛泽东曾形象生动的讲述过党和人民之间的关系,他认为共产党人好比种子,人民好比土地。共产党到了一个地方,就要同那里的人民结合起来,在人民中间生根、开花。离开了人民,就好比种子离开了土地。他用通俗的语言,浅显的道理告诫我们,脱离了人民,我们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早在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开创时期,毛泽东时常教育红军指战员,对老百姓的一草一木尤其要珍惜爱护。如果部队借住群众的房子,出发前一定要打扫干净,门板要上好,柴火要捆好,缸里的水要装满,吃了老乡的米、油、盐,都要按市价算钱。每次队伍出发,都要督促检查给老百姓的钱付了没有,无论何时、何地,不能侵害人民群众的利益,并亲自制定了《三大纪律、八项注意》。
没有全党的吃苦耐劳,不能领导民众;没有领袖的吃苦耐劳,不能领导全党。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毛泽东患病,跛子疟疾折磨得他起不了床,还是同士兵和工作人员吃同样的饭和菜,硬着拒绝被服厂多发他一套衣服。
正如他的亲密战友周恩来所评价的:“我们的领袖是从人民当中生长出来的,是跟中国人民血肉相连的,是跟中国的大地、中国的社会密切相关的,是从中国近百年来和‘五四’以来的革命运动,多少年革命历史的经验教训中产生的人民领袖。”
第二,与人民建立深厚的感情
毛泽东对人民的真情实感,出自于他对人民的热爱,这种爱戴是毛泽东在长期的实际生活中,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逐步锻炼培养的结果。他坦率地介绍过他自己的感情变化的经验,参加革命后,他同工人农民和革命军的战士在一起了,并逐渐与他们熟悉了。这时,他才根本地改变了资产阶级学校所教给他的那种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的感情。
毛泽东还认为,知识分子出身的文艺工作者,要使自己的作品为群众所欢迎,就得把自己的思想感情来一个变化,来一番改造,没有这个变化,没有这个改造,什么事情都是做不好的,都是格格不入的。
据毛泽东身边工作的同志回忆,毛泽东最快乐的时候,就是与老百姓在一块的时候,在延安时,无论他住在杨家坪、枣园,还是王家坪,逢年过节总将左右邻居、老乡请来一起欢度佳节。在毛泽东看来,我们中国共产党人,只有多与人民大众多接触,才能使自己的思想符合我国社会的实践和存在,才能顺应社会发展的趋势。
1959年6月25日,毛泽东回到阔别三十二年的故乡韶山。在短短的两天中,他接见了三千多名群众,占韶山冲当时总人口的百分之八十。而且与大多数人都握了手,期间还特邀请五十多位烈属、老地下党员、老农协会会员和赤卫队人员共进晚餐,再现了与人民的悠悠深情。
第三,和人民群众始终保持密切的联系
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更是注重与人民的联系,和人民打成一片。
1959年底,毛泽东考虑到国民经济和人民生活的暂时困难,便郑重其事地向工作人员宣布:不吃肉,不吃蛋,吃粮不超定量。毛泽东不喜欢吃牛羊肉。只喜欢吃猪肉。但是,在国家最困难的日子里,他曾经七个月没吃一口猪肉。有时工作一天只吃一盘子马齿苋或炒菠菜。无论是在国家最困难的时候,还是经济发生好转的日子里,毛泽东都始终保持着生活简朴,他穿的衣服、鞋、袜,补了又补,缝了又缝,以身作则,不搞特殊。不仅如此,毛泽东为了掌握了解人民群众的真实的生活现状,还时常派身边的工作人员回家乡调查走访,并要求写出翔实的报告。他自己外出视察,也总是礼贤下士,注意广泛接触人民群众。
在家乡韶山、在浙江绍兴东湖、在湖北武钢、在东海舰队、在祖国的大江南北,都留下了毛泽东的足迹,再现了他与人民群众接触,交谈的动人场面。可见,毛泽东因心系人民而伟大,因赢得人民的拥戴而成功。
一位外国友人这样写道:“对毛泽东的崇拜与对斯大林的崇拜在起源,特别是在社会政治功能方面,还是有根本上的不同。对毛泽东的崇拜是围绕人民革命公认的领袖人物形成和发展的,这位领袖无论在革命胜利前还是在革命胜利后,都在群众中享有崇高威望。”
(七)向人民学习
第一,甘当人民的小学生
毛泽东用非常形象的比喻,强调向人民学习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他认为要有知识,就得参加变革现实的实践。要知道梨子的滋味,就得亲口吃一吃。
毛泽东与人民血肉相连、鱼水相依的情意,也出自于他对人民的尊重。向人民学习,贯穿于他一生的革命实践。在红军初创时期,部队转战,每到一地,他都要教育红军指战员,要放下架子,当群众的小学生。干部到群众中去,不要带传令兵、秘书。如果你摆官架子,群众就不愿接近你,更不会同你谈心里话。共产党员、革命干部都是人民的儿子,是群众中的一分子,什么时候不要把自己摆在特殊的位置。
毛泽东在延安结识的美国朋友是这样介绍他的,在他领导下,党里知识上骄傲的知识分子,被派到乡村里去向人民学习而土生土长,从斗争中成长的、能干;然而常常是不识字的领袖们,则被派到延安,以获得一般的教育和政治理论。
向人民学习,也是毛泽东对子女的要求,1946年2月,他的大儿子毛岸英从苏联学习回国。他对爱子说:你在苏联的大学毕业了,但是我国的劳动大学你还没有上过,你应该去学习学习。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又将在农村经过几年土地改革工作锻炼的毛岸英,下放到北京第一机器总厂去工作,让他去体验工人的生活。抗美援朝战争爆发后,毛泽东又把毛岸英送到朝鲜,让他在军队里战火中经受锻炼和考验,最后献出了年轻的生命。
第二,在人民群众中吸取营养,增长才干
“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是毛泽东倡导的我们党的领导者的工作方法,并把它确定我们党的路线,即群众路线。他特别注重要在实践中向人民群众学习,强调要“拜人民群众为师,恭恭敬敬地学,老老实实地学,不懂就是不懂,不要装懂。”他自己则身体厉行。
不论在战争中、行军路上、还是战争间隙,毛泽东都置身于群众中,把它看作是领导者的基本功,他总是把人民群众作为“丰产”的“试验田”,这也就是当时红军中广为流传的“毛委员有办法”的原因所在。
在毛泽东的革命生涯中,他虽然都是谋划着国家和人民的宏图大略,但他时时处处都能去虚心向人民学习,在实践中,在与人民群众的接触中,去吸取营养。在他的文章著作中,虽然都是讲述的是革命大道理,但他的语言、词汇生动、朴素、丰富、简明,深受人民的喜爱,引起人民的共鸣,震撼了人民的心灵。最后化为巨大的精神力量,产生良好的社会效益。在他的教育培养下,我们党的老一辈各级公务员中,不少人文化程度不高,但是有很多办法,组织能力很强,诀窍是他们善于向人民群众学习,善于在实践中摸索,尊重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因此,一个聪明的领导者,要经常向人民群众请教,与人民群众多交朋友,多和人民群众商量办事。特别是遇到困难的时候,更要注意深入群众,在群众的实践中,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
(八)对人民负责
第一,人民拥护、人民满意是我们党工作的唯一标准
把我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和为我国人民谋幸福,作为自己的职业生涯的毛泽东,以对人民负责当作自己应尽的责任和义务,当成中国共产党人为之奋斗的目标。
毛泽东指出:“我们的责任是向人民负责。每句话,每个行动,每项政策,都要符合人民的利益。”他告诫全党同志应该使每个同志明了,共产党人的一切言论行动,必须以合乎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最大利益,为最广大人民群众所拥护为最高标准。
1942年8月的一天,参加边区政府征粮会议的延州县县长被雷击死。街上老百姓有人说怪话:雷公为什么不劈死毛泽东呀?保卫部门要追查讲这个话的人。可是毛泽东没有让追查,而是派人了解情况,后来调查发现,陕北这个一百三四十万人口的地方,一年征收十九万大担公粮。公粮征多了,人民负担重,他们不满。于是毛泽东提出不能再这样办了,决定把公粮减为十六万大担,同时开展生产运动,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减轻了群众的负担,受到群众的拥护。
1960年春,毛泽东到浙江绍兴东湖农场考察时,了解到办公共食堂的许多弊端,当即决定中央办公厅派人分别到湖南、浙江去调查。后来。党中央作出了停办农村公共食堂的决定。
第二,注重倾听人民的呼声
毛泽东对待反映的意见和建议,包括一些尖锐的意见,甚至错误的言论,都能认真听取。正确的,并改正接受;不正确的,引以为戒,不打棍子,不扣帽子。
毛泽东认为,听到群众有一点议论,就要速查所谓“政治背景”、所谓“政治谣言”,就要立案,进行打击压制,这种恶劣作风必须坚决制止。这种状况实际上是软弱的表现,是神经衰弱的表现。毛泽东所倡导的是要真正在革命队伍中,在实际工作中,营造出一种“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言者无罪,闻者足戒”的民主气氛。
1941年底,在陕甘宁边区召开第二届参议会,民主人士李鼎铭等提出一个有关财政的提案,建议政府实行精兵简政。毛泽东看到后,非常重视,并指示在全党立即推行。
1951年8月下旬,北京石景山电厂和石景山钢铁厂有群众分别写信给毛泽东,反映当时厂内工资不合理的状况,并提出解决的建议。负责收信的同志把信压了几天,未将这两封信反映上去。
毛泽东知道后,严厉地进行了批评。他认为,共产党员不为工人阶级办事,还算什么共产党员!因为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所以我们如果有缺点,就不怕别人批评指出。不管是什么人,谁向我们指出都行。只要你说的对,我们就改正。你说得的办法对人民有好处,我们就照你的办。
第三,注重调查研究,实事求是
为了对人民负责,毛泽东特别强调调查研究,提倡把理论和实践,把中央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各地的具体情况,更好地结合起来,从而进行创造性的工作。
毛泽东曾经生动地、形象地批评过那种:中央画图样,省市抄图样,地县走图样,基层没图样,这样一种不调查研究,不结合实际,只是照抄照搬的领导方法。其结果必然使中央的路线、方针、政策不能正确地贯彻执行。
毛泽东多次教育我们的各级公务员、机关工作人员要坚持下到基层,深入到人民群众中去,呼吸新鲜空气,不仅是走马观花,而且要下马看花。他指出,向人民负责和向党的领导机关负责的一致性,这些就是我们党的出发点。
(九)为人民服务
第一,当人民的勤务员
毛泽东把为人民服务确定为我们党和人民军队的唯一宗旨,作为他毕生的追求。早在青年学生时代,毛泽东就给自己起了一个叫“子任”的名字。即把拯救中华民族作为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那时,毛泽东与人民大众的心已紧紧地贴在一起了。
1921年春,毛泽东参加党的“一大”回到韶山,在自家的厨房里大炉边召开了一个家庭会议,为了我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他教育全家人,舍小家,为大家,舍自己为人民宽裕的家庭生活。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毛泽东的夫人杨开慧、他的弟弟毛泽民、毛泽覃、他的儿子毛岸英等,一家共有六位亲人献出了宝贵的生命,显示了毛泽东为了人民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的人格风范。
新中国刚刚诞生的日子里,有这样一件事情,毛泽东夫人杨开慧的哥哥杨开智,得知毛泽东当了中央人民政府的主席,便写信联系,要到北京,找其解决工作生活问题。
毛泽东当即写信给时任湖南省军政委员会委员、长沙军管会副主任,要求不要让杨开智来京,要按其能力在当地分配适当工作,任何无理要求都不允许。
第二,做人民大众的“牛”
在毛泽东看来,那些兢兢业业、勤勤恳恳为党、为人民做过一些有益的工作的人,是最值得他学习,最使他欣慰和尊重的。
毛泽东曾参加张思德的追悼会,并发表了题为《为人民服务》的著名演讲,充分肯定了张思德为人民利益而死,重于泰山;他曾撰文赞扬我国革命文化战线上的旗手鲁迅,号召全党同志像他那样做人民大众的“牛”,为人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曾抱病出席陈毅同志的追悼会,崇尚他为了人民的利益手“莫伸”的高贵品质。
特别是1963年3月5日,毛泽东的“向雷锋同志学习”的题词,不仅是他对全党同志和全国人民发出的号召,更是他出自内心的那种对雷锋同志“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的这种崇高精神境界的赞赏,以及值得他学习的一种认可。
毛泽东身为人民的领袖,但他从不高居于人民之上,而是一切从人民利益出发,为人民办实事。广大人民群众也就拥护他、爱戴他,忠实地执行他的主张。这是毛泽东几十年全心全意为人民群众并正确领导我国人民解放事业的结果,也是人民群众从自己长期的亲身体验中得出来的结论。
外国友人是这样评价毛泽东的:“我从未做到使毛泽东说出中国共产党将赢得胜利的话,他仍总是说我国人民将赢得胜利;只要依靠人民,中国共产党将获得成功。他认为各个政党,只要为人民服务,就能长期存在下去。”
(十)人民必须管理上层建筑
我们的文化是群众的。基本的问题是为群众的问题和如何为群众的问题。要站在无产阶级和人民大众的立场,歌颂一切人民群众的革命斗争,暴露一切危害人民群众的黑暗势力,把颠倒的历史再颠倒过来,使帝王将相老爷太太、少爷小姐统治的舞台恢复历史的真面目。共产党获得政权,一草一木归人民。
劳动者管理国家、管理军队、管理企业、管理文化教育的权利,是社会主义制度下劳动者最大的权利,最根本的权利。如果没有这些权利,劳动者的工作权、休息权、受教育权等权利,就没有保证。社会主义民主的问题,首先是劳动者有没有权利来克服各种敌对势力的影响的问题。
像报纸、刊物、广播、电影这类东西掌握在谁的手里,由谁来发议论,都属于权利问题。人民不管理上层建筑是不行的。不能把人民的权利问题,理解为国家只由一部分人管理,人民在这些人管理下享受劳动、教育、社会保险等权利。
(十一)正确认识人民内部矛盾
社会主义社会存在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两类性质完全不同的矛盾。大量存在的是人民内部矛盾。人民内部矛盾,在劳动人民之间是非对抗性的,在被剥削阶级和剥削阶级之间,除了对抗性的一面,还有非对抗性的一面。一般说来,人民内部矛盾是在人民根本利益一致基础上的矛盾,应该采取民主的方法来解决。所谓民主的方法,就是讨论的方法,批评和自我批评的方法,说服教育的方法。
从以上可以看出,毛泽东关于人民群众历史地位、关于党同人民群众关系问题,提出了一系列的独创性见解。这些要点所显示的,不是若干互不相关的观点,而是一种世界观、认识论、方法论、理论体系的大厦。
对于毛泽东和他的战友,对于忠诚的共产党人来说,在任何意义上,“人民群众”都不是一种政治标签、文件术语、竞选口号和表演姿态,而是渗入血液和神经的安身立命的根基。事实上,中国共产党在历史上的每一次胜利,都来自人民群众的支持、信赖、智慧和英雄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