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萨道的修证次第,经论中一般分为三贤(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加等觉、妙觉(佛),共四十二个阶位;或于三贤位前加十信位,成五十三阶位;或在十地前、十回向后加四加行位,成五十六个阶位。诸经论中所说各个阶位的修行内容和所生功德,不无出入,后来各宗派多有自家的阐释系统。一般来说,佛经中所言五十六个阶位的名目和内容如下:
十信位:系凡夫位,为进入贤位的预备,主要确立、增长对三宝和大乘法的信心。由信心的浅深,分为十种心:一信心,深信不疑;二念心,不忘所信;三精进心;四慧心,出生慧解;五定心,能入正定;六不退心,信心不退转;七护法心,护持佛法不令损失;八回向心;九戒心,持戒清净;十愿心,所作随愿。至第六不退心,才得对大乘信心坚固,不再退失。
十住位:十住亦译十地,谓住于般若智慧中而生诸功德。一发心住,真实发起菩提心,入菩萨位;二治地住,调心明净,有如平整土地好植佛种;三修行住,常修菩萨诸行而成为习惯;四生贵住,受佛之气分,如同生为佛子,具佛禀性;五方便具足住,具备了济世度人的方法技巧;六正心住,相貌心行,皆似于佛;七不退住,所证功德,有进无退;八童真住,具足佛之十身灵相,有如王子处胎,即具贵相;九法王子住,为佛法王子,将继承法王(佛)之位;十灌顶住,堪行佛事,受佛灌顶,表授予职权,有如印度王子受灌顶后即位为王。
十行位:主要修度人利他之行,分十个阶位:一欢喜行,以欢喜心随顺十方众生;二饶益行,其所修所行能利益众生;三无瞋恨行,对众生平等济度,于拂逆众生不起瞋恨;四无尽行,随所度众生的根机、种类,而利他之行无穷无尽;五离痴乱行,所作无谬,离诸过失;六善现行,善于在同类众生中现异相,于一一异相中现同相,同异圆融;七无着行,修行诸度而心无所着;八尊重行(难得行),于六度中特修般若度而得极难得的智慧;九善法行,圆融之德,合于诸佛之轨则;十真实行,一切所行皆与真实相应,清净无漏。
十回向位:此十位中主要修度化众生趋向佛果之行,回向,意谓将所修之行应得的果报施于一切众生,愿与众生一起共同成佛。一救护一切众生离众生相回向;二不坏回向,回向心坚固不可破坏;三等一切佛回向;四至一切处回向,回向遍于一切空间;五无尽功德藏回向,于一一世界互相摄入无碍;六随顺平等善根回向;七随顺等观一切众生回向;八真如相回向,回向心与真如相应无间;九无缚解脱回向;十法界无量回向,回向心如同法界无量无边。至第六回向,其福德已可作“威德广被、名震天下”的大国统御者。
四加行位为由十回向修完向初地见道进修前的预备,是在定中依大乘见地观察诸法实相。先依“明得定”观无所取,为暖位;次依“明增定”观无所取,为顶位;再依“印顺定”发下等如实智,决定无所取,为忍位;最后依“无间定”(恒定无间断)发上等如实智,深悟人法二无我义,为世第一法。《成唯识论》卷九说四加行位的修观,须以第四禅定心为基础。
十地,为诸经论共认的大乘圣位。
初欢喜地,初证真如(万有真实不变的体性),见道,断见惑,转第六意识为妙观察智,并开始转第七末那识为平等性智,初见前所未见的妙法,生大欢喜,庆幸见到了真正自我、自心佛性,故名。此地菩萨菩提心坚固不动,具备深入经论、应机说法的大智慧,其修行以布施度为主,大舍成就,能毫无吝惜地施舍一切内外财。菩萨住此地多作阎浮提主(大国王),若出家修行,能得百种三昧(定),见百佛,震动百世界,光照百世界,化度百世界众生,示现百身,以百菩萨为眷属。
第二离垢地,成就戒度,永离微细犯戒之垢,所行自然符合戒律。菩萨住此地多作转轮圣王(佛经所说统治四大部洲的圣王),若出家修道,能得千三昧,见千佛,震动千世界,光照千世界,示现千身,一一身有千菩萨为眷属。
第三发光地,成就诸禅定,发五神通,主要修忍度,得谛察法忍,智慧光明显发,故名。菩萨住此地多作忉利天主,于一念顷能得百千三昧,见百千佛,震动、光照百千世界,示现百千身,一一身有百千菩萨为眷属。
第四焰慧地,成就精进度,智慧光明极为璀灿,故名。菩萨住此地多作夜摩天主,于一念顷能得亿数三昧,见亿数佛,震动、光照亿世界,示现亿数身,一一身有亿数菩萨为眷属。
第五难胜地,成就禅定度,真俗二智圆融相应,智慧神通能降伏诸魔,故名。菩萨住此地多作兜率天王,于一念顷能得千亿三昧,见千亿佛,震动、照耀千亿佛世界,示现千亿身,一一身示千亿菩萨眷属。
第六现前地,成就般若度,发最胜智慧,使现前一切无染净区别,故名。菩萨住此地多作化乐天王,于一念顷能得百千亿三昧,见百千亿佛,示现百千亿菩萨以为眷属。
第七远行地,成就方便度,断尽烦恼障,智慧超过一切声闻缘觉。菩萨住此地多作他化自在天王。于一念顷能得百千亿那由他(无量数)三昧,见百千亿那由他佛,示现百千亿那由他菩萨为眷属。
第八不动地,成就愿度,任运无功用相续,智慧、功德、愿力无有退转,坚固不动,故名。菩萨住此地多作大梵天王,主管千世界,于一念顷能得百万三千大千世界微尘数三昧,示现百万三千大千世界微尘数菩萨为眷属。
第九善慧地,成就力度,具足十力,于一切处能知众生可度与否,具善于应机教化的智慧,故名。菩萨住此地“常在三昧,恒见诸佛”《华严经·十地品》,多作二千世界主大梵天王,于一念顷得百万阿僧祗(无量数)国土微尘数三昧,乃至示现百万阿僧祗国土微尘数菩萨为眷属。
第十法云地,成就智度,具足无边功德,如大云普覆虚空,出无尽功德之水滋润万类,故名。菩萨住此地得大神通,证满法身,能分身化现无量无数,恒常度化众生,得诸佛灌顶授职,行诸佛事,多作色究竟天王,为三千大千世界之主,于一念顷能得十不可说百千亿那由他佛刹微尘数三昧,乃至示现十不可说百千亿那由他佛刹微尘数菩萨以为眷属。
十地之上,或立“等觉”,意谓功德智慧与佛相等。于等觉之上立“妙觉”,即是佛位。
大乘诸宗派的修证阶位,依所断惑,可大略作比较对照。印度中观派、瑜伽行派,中国法相唯识宗、三论宗及藏传佛教诸派,皆以十地前为贤位,十地为圣位,初地断见惑见道,七或八地断思惑、烦恼障,佛位断习气及根本法执。全部修证过程分五位:十住、十行、十回向为资粮位,四加行为加行位,初地见道位,二至十地修道位,佛位为究竟位。
天台、华严二宗以“圆教”(最圆满的佛法)自居,高推佛果,以入圆教初信位为断见惑,七信断思惑,十信断尘沙惑,初住断一分无明惑,证一分法身。台、贤二宗各有其判别诸经论、诸宗修证阶位之系统。
真言宗《大日经疏》依据《宝炬陀罗尼经》,说十地每一地分十心,初地初心断见惑见道,至第四心得五通,称“度五通仙人地”,五至八心度声闻缘觉地,第十心名成佛,得《华严经·十地品》所说于百佛土示现成佛的初地菩萨功德。
诸家修证阶位,仅就所断惑,可依华严宗的五教修证阶位说,略表如下:宗义断见惑断思惑断无明惑大乘始教初地八地佛地大乘终教初住七住初地一乘圆教初信七信初住《大日经疏》初地初心初地七心初地十心。
佛陀时代,佛出家弟子中修习大乘道者不多,经中所载只有著名的文殊、弥勒二比丘,皆为大菩萨示现。《增一阿含经》佛授记(预言)弥勒(阿逸多)比丘将于未来成佛,称赞其“发趣大乘意甚广”。《观弥勒上生经》说阿逸多比丘“具凡夫身,未断诸漏”,“虽复出家,不修禅定,不断烦恼”(大概主要以弘法度人为事),佛授记他十二年后上生兜率天为天主,名弥勒菩萨。南北朝萧梁的居士傅大士(名傅翕),五代时的契此(即寺院中供奉的布袋和尚)等,据载为弥勒菩萨化身。大乘经中,佛说文殊比丘为过去七佛之师,也是他的老师,为般若智慧的表征,唐法顺和尚(华严宗初祖)、贫士寒山子,北宋僧戒阇黎、西藏宗喀巴等,被看作文殊菩萨化身。唐新罗僧金地藏,被看作地藏菩萨化身。观音、普贤,经中说皆为他方世界菩萨或古佛化现,梁僧宝志,唐僧伽万回等,被看作观音菩萨化身;唐孤儿拾得、宋周婆等,被认为普贤菩萨化身。这些被认为是菩萨化身者,皆以身教显示佛法,多有神通灵异。观音、文殊、普贤、地藏四大菩萨,最受中国佛教徒崇拜,奉为大乘大悲、大智、大行、大愿四大精神的表征。
佛世修学大乘道的在家信徒不少,如胜鬘夫人、贤护长者、月光童子、郁伽长者、质多长者、善财童子、宝女童女、一切世间乐见离车童子等,而以《维摩经》所描述的维摩诘居士为典型,他资财无量,德高望重,示有眷属而常修梵行,随所至处,度化众生,其智慧超过佛的所有声闻弟子,佛说他乃东方妙喜世界大菩萨的化现。
公元1世纪,大乘佛教开始大兴于印度,出过许多行菩萨道的高僧大德,但公认为证得初地以上菩萨果位者不多,一般说马鸣为八地菩萨,龙树为初地菩萨(《大乘入楞伽经》偈说),无著为三地菩萨,世亲“位邻极喜”(接近初地)。以大乘为主的中国佛教,所出僧俗行菩萨道的优秀人物极多,其中亦不乏证得大乘果位、示现神通者。如在中国佛教弘传上功劳极大的西域高僧佛图澄,现遥视、知他心、听铃音辨吉凶等神异,教诫石勒、石虎兄弟,其神迹载《晋书·方伎传》。北魏玄高得无生法忍(地上菩萨),其门下“学究诸禅,神力自在”者,如玄绍、玄畅等,达十一人。天台宗二祖慧思自信能证得“铜轮”(圆教十住位),因领众过早而只证得铁轮(十信位),智慧超过阿罗汉,表现出知宿命、隐现自如、雨不湿衣等神通。史传中所载表现出超人智慧和神异的“神僧”,多达百名以上。至于证得初果至三果者,虽然人数不多,但一直到近今,也还是代有其人。大乘佛教流传地区的优秀人物,大多受到菩萨道慈悲、智慧、精进精神的熏陶,表现出菩萨品性,这不难从史传中发现,例证太多,难以具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