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军事军事宝典
5904800000017

第17章 《翠微先生北征录》

作者华岳,字子西,号翠微,安徽省贵池(今安徽贵池县)人。生卒年不详。南宋爱国志士。华岳为武学生,轻财好侠。南宋开禧元年(1205)上书谏止朝廷北伐,触怒当朝权贵,被贬官下狱,放逐到建安(今福建建瓯)。后宋军攻金兵败求和,华岳始得以被释放,登嘉定武科第一名,被任为殿前司官。后因预谋去权相史弥远,事败后下临安(今浙江杭州)牢狱,被杖死狱中。

《翠微先生北征录》又称《华岳翠微先生北征录》、《翠微北征录》,为华岳被贬于福建建安接受编管时所写,意在证明书中所言不虚,有望北还,施展抱负,收复失地。它由两部分组成,一为开禧三年(1207)上奏皇帝的“平戎十策”,前有一篇“再上皇帝书”;二为嘉定元年(1208)上奏皇帝的“治安药石”,前有一篇奏章。《翠微先生北征录》今存本十二卷,依次为《平戎十策》、《治安药石序》、《治安药石·治国大计》、《治安药石·边防要务》、《治安药石·破敌长技》、《治安药石·将帅小数》、《治安药石·器用小节》、《治安药石·采探之法》、《治安药石·戒饬将帅之道》、《治安药石·守边待敌之策》、《治安药石·足兵便民之策》。

《翠微先生北征录》在《宋史·艺文志》和《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中都未著录,直到清代黄虞稷等编《宋史·艺文志补》、《瞿氏铁琴铜剑楼藏书目录》始见著录。今存本有光绪二十八年(1902)刊本,被收入《贵池先哲遗书》。此本据丁氏十万卷楼抄本刻印,而丁氏抄本又传录自瞿氏铁琴铜剑楼藏本。

华岳除该书外,另著有诗文集《翠微南征录》。

《翠微先生北征录》为抵御外侮而作,所言皆当时军事上的实际问题,比较充分地反映了作者的军事思想。他崇尚黄老道家好生恶杀之说,规劝皇帝不要轻易兴兵。在对于金朝是用兵还是和议的问题上,华岳主张用武力征伐,不放弃用和议,而和议又要靠强大的武力作后盾。他反对内政不修,国力不足时,去与强大的敌国硬拼。所以,他认为当时南宋王朝没有金朝强大,提出以和议为缓兵之计,积蓄实力,等待时机,恢复中原。

华岳特别重视贤才在治国御军中的作用。他还公开指出,南宋兵败国弱的原因就是皇帝未得到真正的贤才。针对南宋朝廷不能用贤的实际情况,他提出广开贤路、提倡贤才自荐、重赏有功之人、因材制用等主张。他也重视人心民意,认为失掉民心,违背民意就会激起怨恨,四面树敌。因此,坚决反对扰民,认为扰民是最大的祸害。

华岳谈到对将帅的要求,既提倡轻死贱生,又反对恃勇好战,提出将帅要与士卒一样,具有视死如归的精神。同时,他又要求将帅不可一味斗勇角力,还要会斗智赛谋,懂得“不战之妙”。

在作战指导方面,重视敌情侦察。他认为用兵失败的重要原因就是没有收买间谍,不了解敌人的实情。只有召募间谍,设置烽堠、递铺等侦察通信设施,及时获取情报,才能做到有备无患。他针对金朝善用骑兵的特点,提出了以车御骑,以驽陷骑的作战方法,具体论述了各种地形条件下的制骑战术。

《翠微先生北征录》真实地反映了南宋军事斗争的实际和军事思想的特点,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和军事学术价值。《美芹十论》

作者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山东历城(今济南)人。南宋著名爱国诗人、抗金名将。辛弃疾出生时,金军已经占领了他的家乡山东。他21岁时,就参加了耿京所领导的一支抗金义勇民兵,担任书记职务。当他们遭受到金军强大压力的威胁时,他劝耿京归宋,并亲赴南方与宋廷接洽。在他离开部队期间,叛徒张国安杀了耿京,投降金人。辛弃疾得知这一消息后。只身北返,潜往金营,劝说被张国安裹胁投金的官兵,弃金投宋,又把这支部队带回南宋,并擒获了张国安,献俘于宋廷。宋孝宗任命他为承务郎。以后,他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等地的安抚使。任职期间,他采取积极措施,招抚流亡,编练军队,鼓励耕战,注意安定民生,打击贪污豪强。他一生坚决主张抗金,恢复失地。统一中国,是南宋抗金主战派之一。

《美芹十论》分《审势》、《察情》、《观衅》、《自治》、《守淮》、《屯田》、《致勇》、《防征》、《久任》、《详战》等十论。前三论分析了当时的政治军事形势,指出“敌之可胜”,对当时夸大金人力量,鼓吹妥协投降之论进行了批驳。后七论主要论述如何加强战备,激励士气,准备反攻以收复失地,重振山河。这些思想代表了南宋主战派的主张。书名冠以“美芹”,是借用《列子·杨朱》中的美芹典故,自谦所献菲薄。

《美芹十论》的中心内容是全面分析抗金的敌我利弊条件、政治军事形势,并联系古代战争经验,提出了一些积极的意见。

它的主要军事思想有:

“致勇”、“久任”、“合志并力”的治军思想。辛弃疾认为,通过“致勇”,军队的战斗力就可以提高,就可以做到守无不固,攻无不克。对将帅不要轻易更换,要信任将帅;还要注意加强军队内部的团结。

“审势”、“察情”的原则。辛弃疾认为与敌作战,首先必须对敌情加以了解。在分析敌情时,必须分清“形”与“势”。辛弃疾所说的形是指军事力量的外在表现形式。势则是对军事力量的运用。对敌情的了解和分析,就是要透过敌人的“形”去认清敌人的“势”,发挥己方的“势”去制敌。

“审宜先后”,集兵击虚。辛弃疾很重视出兵的先后。他认为应依战争实情进行认真的权衡,再确定是先发制人还是后发制人。辛弃疾主张集中兵力,反对分兵,处处皆备。他还主张“攻彼之所必救”,即进攻其最薄弱的地方。

《美芹十论》所提出的一些见解,许多都是符合当时的实际情况的,具有积极意义;而且对后来据淮守江的作战指导思想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它是南宋主战派积极抗金军事思想的代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