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军事军事宝典
5904800000024

第24章 《知古录》

清代军事类书。分类辑录古代兵家将帅言论和事迹,取宋范仲淹“将不知古今,匹夫勇耳”之意,取名为《知古录》,意在“以古人之性情正众人之心术,以古人之事功广众人之见闻”,(盛福跋)倡导学习历史和军事理论。

《知古录》系恒据其读史笔记整理而成。恒,字寿之,清绥芬人,旗校出身,“身隶旗籍,职厕兵官”。(自序),从军燕齐徐泗间(今河北、山东、江苏一带)。曾统领本旗兵守卫京师,“治军严整,不惮劳瘁”。(伊兴额序)他博览群书,注重研读古代兵法,“遇古人一言一事之足为师法者,往往情不自禁辄手录之,积日既久,裒集斯多”。(自序)但他又感到“故纸成堆,终归无用”。(自序)于是,于咸丰五年(1855)利用军务闲暇,整理旧日札记,重新加以校阅,从中选出对军事有所裨益的三百余条,分门别类,汇为一书。作者除编有本书外,还辑有《韬钤拾慧录》,系摘抄《百战奇法》、《金汤借箸十二筹》、《练兵实纪》、《虎钤经》等兵书中的片断章节。

《知古录》共三卷,二十八类,约二万字,大致有五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兵法通论,选录古代兵家将帅的三十七条兵法言论,以资借鉴;二是内篇性情,选录一百三十二条有关将帅修养方面的事例,“以正心术”;三是外篇事功,选录一百二十二条有关将帅治军用兵的事迹,“以广见闻”;四是巾帼,选录七条有关古代妇女用兵御敌的故事,“以愧须眉”;五是鉴戒,选录十三条古代将帅的恶德败绩,“以作鉴戒”。具体卷目如下:

第一卷:兵法通论(三十七则)。

第二卷:内篇性情:仁(八则)、贤(二十六则)、能(二十二则)、勇(十一则)、智谋(二十五则)、忠诚(十五则)、恩信(六则)、公正(七则)、谦退(四则)、廉洁(八则)。

第三卷:外篇事功:整暇(十一则)、镇定(八则)、持重(三则)、备御(十一则)、军律(二十七则)、用间(五则)、料敌(十二则)、抚众(十一则)、安民(八则)、受降(三则)、城守(六则)、边防(十一则)、水军(六则)。

附录:巾帼(七则)、鉴戒(十三则)。

恒以军人的眼光选录历代军事史料,比较重视实用。与同类书相比,其突出特点是比较简练,很少有繁冗的文字。有人称其“条目赅括,拣练精详,在韬钤诸书中,洵属言简意深”,(盛福跋)“《知古录》较之《兵法类案》颇易观览”。(毓孚序)本书的另一特点是注意到了妇女在战争中的作用,辑录了妇女御敌的故事,尽管他的目的是“以愧须眉”,但在男尊女卑思想极其严重的封建社会,能做到这一点也是难能可贵的。本书的再一个特点是重视反面教材的作用,特意辑录了古代将帅中骄横无礼、贪生怕死、临阵脱逃等所谓恶德的反面事例,使人们以此为戒。

本书因系由读书笔记整理而成,所以资料来源只限于编者读过的书,采集面较窄;史料虽辑自正史,但编者在摘录时也有剪裁失当之处。作为军事类书,类目过少,内容也过于单薄。

《知古录》书成于咸丰五年,“未尝轻以示人”(自序),直到咸丰十年(1860),他随军驻防彭城(今江苏徐州)时,才在伊兴额的提议下,由盛介臣、续小泉等捐资刊印。清同治二年癸亥(1863)避热窝重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