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欲望论语
5921200000034

第34章 中日社会欲望变动力之比较

欲望论语

●从GDP总量来看,我国已接近和能够与美日这样的最发达国家并驾齐驱了,但按人均GDP,我国又不得不与那些欠发达的发展中国家为伍。

●中国、印度、俄罗斯这样的领土和人口大国,在GDP和人均GDP上,却变成了无法与日本相比的小国,这样的大小变化,难道不发人深省、催人反思和奋进吗?

●有日本人形容日本社会是一列高速列车,之所以高速,是因为每节车厢都有发动机,果真如此吗?

2007年末最激动人心的数据是:我国国内总值(GDP)达到246619亿元,约合3.4万亿美元,人均比上年增长11.4%,经济连续五年以达到或超过10%的高速度在增长。

这说明:我国的GDP在2005年继超过意大利、法国、英国之后,正接近德国,成为仅次于美国、日本、德国之后,世界第四大经济实体,被称为“中国奇迹”“中国的崛起”。

这说明:我国的综合国力已跃居世界强国之列,多少代人梦寐以求的“超英赶美”正在变为现实。

这说明:我国的经济在经过长期的积累和探索,已找到了一条适合国情的理想模式,正在快速发展。

这说明:中国人民不仅能够创造无与伦比的辉煌的古代文明,而且也能赶超世界发达国家,为人类做出更大的贡献。

GDP,正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代表和体现。

从GDP总量上来看,我国无疑属发达国家行列,不仅超英赶德,直逼日美,而且快速发展势头不可阻挡,大有领先世界之势。一些西方所谓的“中国问题专家”又在重弹什么“中国威胁”论调,另一些颇具发展眼光的学者也在预言:中国还需要多少年就可以超过日本和美国,成为世界第一的超级强国。

显然,这样的“研究”和预言都很偏颇,以GDP而言,他们仅只看到总量的增多,而未看到人均依然很少的“中国特色”。据《中国现代化报告》分析:在1950年至2000年的50年间,中国的人均GDP由区区36美元增长到840美元。其中,1978年开始实行改革开放时,人均GDP尚不足300美元,增长主要是在1978年之后实现的。而此时,美国由1582美元增长到34100美元;日本由112美元增长到35620美元,两国的增长的增长速度比我国还快一些。由于1950年的起点比我国多很多倍,所以美日在人口比我国少得多的情况下,GDP总量却比我国多。

而我国2003年的人均GDP仅与美国1920的人均GDP相当;我国2005年人均GDP达到1700美元,短短几年,比2003年翻了一番,但仅仅达到了英国1820年的水准,仅仅只相当于当年日本的1/20,美国的1/22.

这就形成了一个巨大的反差,从GDP总量来看,我国已接近和能够与美日这样最发达的国家并驾齐驱,但按人均GDP,我国又不得不与那些欠发达的发展中国家为伍,在世界上的排名只能按倒数算,羞于启口。这就是我国特殊的基本国情。正如温家宝总理曾经深有感触地慨叹的那样:再大的数字,若用13亿人口去除,那都是小数字了;再小的数字,若用13亿去乘,那都是大数字了。

为什么呢?

特殊的国情形成了特殊的GDP结构,最明显的表现就是总量与人均反差太大,不成比例,地区与地区的发展很不平衡。

到2007年底,在深圳继香港和台湾地区人均GDP超过1万美元之后,我国这三个地区已达到发达国家的标准。紧追其后的北京、上海、广州、浙江等地区,也即将达到这一标准。但西部还有省区人均GDP仍未超过一千美元大关。尤其是西部一些农村的人均GDP尚只有数百美元,与东部沿海相比,反差更大。

而“GDP综合症”所带来的一系列问题和矛盾又困扰着GDP的再增长。宠大的农业人口;不是在缩小而是在增大的城乡差别、行业差别、地区差别;资源的惊人浪费:生态环境的急剧恶化;人口老龄化速度的加快;政治、文化体制改革的滞后等,都是制约因素。在全国人均GDP达到1000-3000美元时,进入了全面转型期,种类矛盾和问题都将在这一时期凸现,该怎样应对呢?

就GDP而言,就是要用科学发展观统领GDP的增长和发展。

有日本学者为日本绘制了四幅关于GDP的图:

一幅是领土面积图。在这幅图上,日本很小很小,仅仅只有区区37万平方公里,根本无法与中国、美国、俄罗斯、加拿大等领土面积大国相比,约只相当于中国的一个中等省。

同样,在另一幅人口图上也是如此。日本虽也有一亿人口,在世界上也算人口大国,但只相当于美国、俄罗斯的一半,更不能与人口过十亿多的中国、印度这样的人口超级大国相比。但另两幅图就不同了,日本不再小,而是变大了。犹如日本动画片中的小人变巨人一样变大了。

这就是GDP图。在这张图上,日本被成倍成倍地放大了,当美国的GDP总量超过10万亿美元时,日本也达到了5万亿美元,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经济大国、强国。

同样,在人均GDP图上,日本依然是紧追美国之后的世界大国、强国。

而中国、印度、俄罗斯这样的领土和人口大国,在GDP和人均GDP图上,却变成了无法与日本相比的小国,这样的大小变化,难道不发人深省,催人反思和奋进吗?

尤其是我国,如何绘制领土、人口、GDP、人均GDP四幅一致的大国图,正是当今应对和努力的理想目标!

如何使领土大国、人口大国尽快变为GDP大国、人均GDP大国,成为“中国崛起”最大的课题!

日本为何能由领土小国变为GDP和人均GDP大国?

以日本为鉴,将有助于解决我国GDP特殊结构的矛盾和相关问题。我国一贯自称为地大物博、人口众多,并以此为自豪和骄傲,但GDP地图为何至今与地大极不对称?物博与人多,为何也未转变为人均GDP在世界排名的大幅提升?

地理概念上的地大,并不意味着经济实力必然增强,GDP总量的必然增多;同样,数学概念上的人多,也并不意味着人均GDP的必然提高。

相反,在全球一体化的今天,传统的地理和人力的优势越来越式微,市场的强扩张和大容量早已超越了领土的疆界,高科技赋予当代人超出自然人无数倍的力量和智慧,信息时代所创造的巨额财富是工业革命时代所无法比拟的,也是农耕时代所难以想像的。

如何让强国欲全面迸发,让民族振兴的理想早日变成现实?成为必须面对的一大课题。

由于历史的原因,我国错过了工业革命的时机。仅仅搭上了信息革命的末班车,发展的起点本来就很低,根本无法与欧美发达国家相比。表现在GDP上,1950年的区区50元,几乎到了可以忽略不计的程度。到了1978年时,GDP总量也只有3624亿元人民币,人均不足300美元;到了2006年,虽然GDP总量增至209609亿人民币,足足增长了57倍。但“大国小民”的GDP结构至今未有所改变。从GDP总量上看,我国是举世公认的大国;从人均GDP指标上看,我国依然排在世界的100位之后,只有“小民”。这种特殊国情尽管是由历史很早就形成的,但我们至今仍在为历史还欠账!

尽管我们的发展速度和整体规模在当今世界上是无与伦比的,被誉为“中国崛起”,但我们所付出的艰辛和代价也是最多和最大的。

过去,我们自以为“人多,热情高,干劲大”,但事实并非如此,人多如果只热衷于争斗,内耗不断,如何能充分发挥每一个人的聪明才智呢?人再多如果不是用于创造和发展,而必然会成为一种负担和灾难。

中国人不团结,犹如一盘散沙,这是日本军国主义者的看法。尽管有失公允,不无偏颇,但曾以蕞尔小岛公然敢向我泱泱大国举刀,而且半壁江山沦为敌手达八年之久,也决非偶然。数亿之众不敌区区“鬼子兵”,还差点亡国亡种,这不只是外患,更加有内忧!

“内战内行,外战外行“,岂非仅仅只是个别的和历史的现象?

有日本人形容日本社会是一列高速列车,之所以高速,是因为每节车厢都有发动机,果真如此吗?

从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看,中日实力的比较就已呈现出当今GDP图所具有的特征。在1937年,日本的工业总产值为60亿美元,中国只有13.6亿美元,比例为4.4:1;日本的钢铁产量为580万吨,中国仅有区区4吨,比例为145:1;日本的石油拥有量为169万吨,中国只有区区1.31万吨,比例为129:1;日本拥有飞机2700架,中国只有305架,比例为8:1;中国除过在陆军人数、国土面积和人口总数上占优势外,在极为重要的工业产值和武器装备上都处于劣势。

这是为什么?为何日本会小而强,中国会大而弱呢?日本资源贫乏,工业产值为什么反而多呢?中国国大人多,为何力量反而不强呢?

请看日本人怎样看中国:早在明朝末年,日本大封建主丰臣秀吉就断言:“大明乃长袍大袖之国,不堪一击。”遂有多年东南沿海的倭寇之患。

全面侵华战争开始时,日本报纸就认为:“支那虽有四万万之众,但只是一个虚幻的数字,大多是没有国家意识的农夫和苦力……”这样的分析未必符合事实,但中国人“怯于公战、勇于私斗”的确是一大致命的弱点。当蒋、阎、冯中原大战正酣,蒋介石“剿共”不遗余力之时,正是日寇大举侵华之日。

如果用车来形容的话,二战前的日本社会,经过明治维新以来的“西化”,早已经成为一列飞奔的火车了,它的前进动力是改装后的日式蒸汽发动机。

中国呢?

中国社会那时正是内战不休的“一盘散沙”,若也用车来形容的话,有的地方像一辆破旧的进口汽车,缓慢行驶不了多久,不是坏了,就是没有油了,而自己一个零部件都不能生产,一切都要靠进口,根本谈不上有自己的发动机做动力;有的地方还停留在几千年前的水准上,依然是木轮破马车颠簸着岁月,能有多少“马力”做动力呢?火车倒是也有了,但整个社会不像火车那样飞奔,而像木轮破马车那样缓慢地爬行。而且,也是最为重要的,这些形形色色的车,都各自按照不同的路线在争道,根本没有一个共同的目标和方向,哪里还会形成一个强大的合力呢?

这怎能和一列沿着既定轨道飞奔的列车所产生的力量相比呢?

好在“中华民族到了最危急的关头”的严酷事实,迫使长达几十年的内战终于在形式上暂时停止了,终于在付出巨大的民族牺牲之后,终于在国际形势发生新的变化之时,终于赢得了这场自鸦片战争以来对外战争的惨胜!

按说,应该吸取这血的教训,停止内争,凭借战胜国的声威圆强国梦。但又走上了相当长的弯路,内战之后又是内斗,好不容易激发起来的民族精神,好不容易积聚起来的一些元气,又都在争斗中损耗掉了。战胜之后并未给我们带来梦寐以求的富强。

而日本呢?

同样是面对一片战争废墟,其民族精神不仅未崩溃,反而全部转向了实业救国。充分利用“冷战”的机会,取得美援。这列老式列车经检修和改装后,又变成了一列现代化的高速列车了。

而我们这列车呢?拥堵超载的、扒车抢劫的、拦车剪径的、毁车炸路的、要求改变路线的、要求重造列车的大有人在!反对开车的、评论开车的、不让别人开车只要自己开车的,也不在少数。如此,这样的人越多,开车不是越难吗?

说到此,才能够深刻领会当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深刻意义,才能够完全懂得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是多么必要。

正因为改革开放以来始终坚持了这“一个中心”不动摇,才取得了如此辉煌的成就,才有了以GDP总量的快速增长为标志的综合国力的大提升。

有专家预言:按目前这样的发展速度,到2010年,我国GDP总量将达到3.2万亿美元,人均GDP将达到2400美元;2020年,人均GDP将达到3500美元。人均GDP1000美元是发展一个大坎,我们轻松顺利地跨越了;人均GDP3000美元是又一个发展的大坎,我们能不能依然轻松、顺利地跨越?

只要始终坚持“一个中心”不动摇,那一切就都有可能!否则,那并未痊愈的各种历史社会病就会复发,发展的进程就会中断,还凭什么奢谈什么绿色GDP呢?

何谓绿色GDP?

即从GDP总量中,扣除所有的损失成本(资源消耗与浪费、环境污染、管理效益低下、素质教育滞后等)所得出的真实的国民财富总量。

与单纯的GDP不同,绿色GDP所反映的是一个经济社会发展的综合指标。

但令人遗憾的是,我国从1985年开始把GDP作为反映和衡量经济发展与走势的主要指标的时候,并未扣除损失成本,因此而付出了相当沉重的代价。尤其是环境的污染和资源的浪费,造成了不可挽回的损失。

由于单纯追求GDP的高速增长,曾经把烟囱林立、机声隆隆作为现代化的标志和景象,结果造成了环境的恶化。北方肆虐的沙尘暴,南方普遍的干旱及洪涝,几乎所有的河流都被污染,甚至连看到动物和蓝天也成了一种奢望,资源的浪费更是惊人。以煤为例,一些地方那些星罗棋布的小煤窑,对煤资源的有效开采量仅仅只有不到30%,而付出的却是周围环境的全面污染,不仅人居困难,连草木也不能再生长。同时,由于没有安全保障,触目惊心的矿难频频发生,动辄数十、上百的生命就被无情吞噬。付出和收益严重失去比例。而隐藏其后的“官煤交易”,更是腐败产生的新源泉。这样追求到的GDP增长,无异于饮鸠自杀,不改变行吗?

还有急功近利追求GDP的“政绩工程”、“面子工程”所造成的经济结构失衡和损失,也在很大程度上抵消了GDP增长所产生的效益。这样的GDP只充当了一些官员升迁的敲门砖和“学费”,其意义何在呢?

还有并非个别的浮夸和造假现象,在“干部出数字,数字出干部”的怪圈中,GDP变成了数字游戏,岂不可悲?

而“最大的失误是教育。”(邓小平语)与经济盲目追求GDP一样,教育也在一味追求“GDP”(高考指标及文凭热),素质教育的长期忽视,把几代人变成了“考试动物”。

怎么办?

直到2006年,首份绿色GDP报告才发布。强调生态文明,不再只把GDP作为发展的目标,而要建立生态友好型、资源节约型社会。衡量发展的不再只是单纯的GDP,而是扣除所有损失成本的绿色GDP,也就是经济社会的综合发展和进步。无疑,这种转型虽也是在“摸着石头过河”接连摔跤之后被迫做出的,但为时尚不算太晚。纵观人类现代化进程,在人均GDP达到1000美元之后,并由人均GDP1000美元提高到人均GDP3000美元这一阶段,才是各种问题和矛盾的凸发期。我国也把人均GDP达到3500美元作为衡量是否达到小康社会的核心标准,所以,现在实行绿色GDP正当其时。

实现经济由粗放型增长向集约型增长,既有过去的教训吸取,更有发达国家的经验作为参照,绿色GDP指标的实行,其实就是全面现代化的到来。

如果仅以人均GDP作为衡量现代化的指标,那么,在世界上人均GDP最高的并非公认的发达国家美国、日本、英国、德国,而是沙特、科威特等国,但谁也不会认为,这些国家是早已经实现现代化的发达国家!

但若都用绿色GDP的标准来衡量,就不会产生什么误差了。

一些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在发展中所走的截然不同的路,也对我们颇有启迪。在进入人均GDP达到1000美元至3000美元这一阶段后,有的实行绿色GDP,强调经济社会发展和和谐,在不长的时间内,人均绿色GDP达到了1万美元以上,跃入了发达国家的行列;相反,另一些国家和地区,依然只追求单纯的GDP而不是绿色GDP,结果经济的发展成果完全被各种凸现的矛盾和问题抵消了,最终丧失了发展的动力,GPD不是在增长,而是在下降,困于人均GDP不足3000美元这一阶段举步维艰,裹足不前。两类国家和地区发展的比较,不是很值得我们借鉴吗?

动力加油站

·一个国家发展得动力在哪里?在国民!每一个国民的力量之和便是国力。如果国民长期争斗不已,内耗不断,那这个国家还能进步吗?

·如果国民的欲望只是互相争斗而不是国家发展,这个国家就不能发展,每一个国民也就无什么幸福可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