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烹饪美食鲁迅笔下的绍兴菜
5948500000002

第2章 序言

常言道:“民以食为天。”古往今来,人们除了果腹之外,总是企望、追求饮食、菜肴的色香味和情趣,于是乎,几乎同时也自然而然地形成饮食文化。显然,饮食文化乃人类的生活要素。古今中外,喜好美食,讲究烹饪,不只是平民百姓亲自操作心向往之的实务,更是人们津津乐道的重要话题,还演绎为一门颇具专业性的广博深邃的学问。

这门烹饪学问和由烹饪技能建构的饮食文化,在我国源远流长,人们很容易从《尚书》、《诗经》、《礼记》、《道德经》、《论语》、《孟子》等经典古籍和以《红楼梦》为代表的众多文艺作品中找到有关饮食的记载及其议论文字。而且,这种饮食文化早已渗入、呈现和反映在文学艺术、哲学、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军事和风俗等几乎所有领域。别的姑且不论,在此任举一例:当人们跨入文豪鲁迅少年时代求学的三味书屋时,清代著名书法家梁同书所题写的“三味书屋”匾就能映入眼帘,细心的人们还会发现两旁的一副抱对:“至乐无声唯孝悌,太羹有味是诗书”。塾师寿洙邻对这副对联的解释是:“读经味如稻粱,读史味如肴馔,读诸子百家味如醯醢”,把儒家经典喻为主粮、菜肴和调味品,塾主和书家又将儒家倡导的孝悌、诗书比作最美妙的音乐和最鲜美的菜肴,规劝和鼓励学童多读孔孟之书,其用心何等拳拳。饮食文化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以致形成涉及饮食本身的专门研究,如“茶道”、“酒道”、“药膳”乃至刀工厨艺、炊具盛器等等。当然,最多最实用的无疑是各地各式的菜谱。

菜谱,真实地记录了神州各地饮食这一传统的乡土文化,也充分显示了炎黄子孙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智慧和才能。我们可以自豪地说,世界上似乎没有其他国家、民族或地区能像众多的中国菜谱那样,为全人类展现和贡献如此绝美至味和精湛的烹饪技能,中国菜在世界饮食界是最牛的!

绍兴地处东南沿海,经济相对发达。千百年来,各地各族甚至海外人士在此驻留过往,留下了人气,也带来了异国他乡的饮食风味。但是,作为物产丰富的鱼米之乡——绍兴,仍然颇具鲜明的地域特色,形成了大菜繁花似锦、小吃(食)灿烂群星的绍兴饮食风貌。对于这越菜,不仅“短衣帮”喜欢,就是“长衫帮”和军政大员、巨贾也青睐有加。越菜流行的区域也不局限于绍兴一隅,宁波、杭嘉湖以至长三角地区都有它的辐射和影响。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对外交流的日渐频繁,一些绍兴菜业已突破时空的限制,端上外地、海外的餐桌,供异乡人大快朵颐了。

近年来,许多绍兴有识之士热衷于研究、弘扬舌尖上的越文化,出版了《绍兴民间传统菜谱》、《越乡中馈录》、《绍兴饮食文化》、《舌尖上的越文化》等有影响的越菜著作。特别是越菜顶尖级的烹饪大师、咸亨酒店副总经理茅天尧先生,从1999年开始,他除了参与编写《中国肴馔大典》、《浙菜精华》、《创新浙菜》、《浙菜精品》等图书外,已有《中国绍兴菜》、《品味绍兴》、《人间至味菜根香》和《江南名菜名点图谱。绍兴菜》等书相继面世,备受广大读者的欢迎和好评。毕业于浙江经济管理职工大学的茅天尧君,长期供职于被誉为鲁迅文化主题酒店的绍兴咸亨酒店。他师从名厨盛何三、丁楣轩,善于学习、总结前辈的烹饪技能和经验,又善于不断创新,30多年来,他开创了咸鲜合一、河鲜、干菜、田园、鱼茸、糟醉、单鲍、霉鲜、酱鲜、饭焐等十大系列的越菜风味特色,近年,又隆重推出越味龙虾、鱼虾映辉、干菜烤虾、水乡渔乐、田园吟、兰花鸭子等新的越菜花色品种。他制作的越地糟鸡曾荣获商业部颁发的“金鼎奖”;1999年,他有幸参加第四届全国烹饪大赛,并一举摘取桂冠。茅天尧君向来是一位非常敬业,非常刻苦钻研、不断进取的烹饪达人。他用了整整两年的工余时间,通读了数百万字的《鲁迅全集》,将鲁迅笔下众多的绍兴菜梳理出来,并运用自己的烹饪知识和技能加以解读,写就了《鲁迅笔下的绍兴菜》一书,这是一个好题材,又是一个新视角,而茅天尧君无疑是写这本书的最佳人选。

如果说鲁锡堂、卢祥耀合撰的《舌尖上的越文化》,是填补了从历史文化视角全面介绍越菜专著的空白的话,那么,茅天尧君则从更加专业的角度作了文化解读,还图文并茂地介绍主料、配料、调料、制法和特点,令人垂涎欲滴的同时,也有了动手一试的欲望和可能。它明显不同于其他的料理指南,不是泛泛其谈,隔靴搔痒,不得要领,而是将他几十年来积累的烹饪知识和技能乃至做菜秘籍都毫无保留地贡献出来。从这一角度讲,茅天尧君不愧为越菜的传承、创新之人和致力于让越菜走向全国、走出国门的积极推广者。

郭沫若在《鲁迅诗稿·序》中说过:“鲁迅先生亦无心作书家,所遗手迹,自成风格。熔冶篆隶于一炉,听任心腕之交应,朴质而不拘挛,洒脱而有法度。远逾宋唐,直攀魏晋。世人宝之,非因人而贵也。”如果我们将郭沫若的这席话语套用到绍兴饮食文化上的话,鲁迅是无心作越菜的美食家,他确实也不是真正的美食家,但是,在故乡生活了近20年,鲁迅用他的如椽之笔,在他数百万言的著作中对众多的越菜作了最原始、最真实的记录,大菜、小吃、冷菜、刀工、火候、食材、口感、质地等等,应有尽有。其中,随着岁月的流逝,有些越菜的某些方面已经发生了变化。当我们捧读鲁迅的名篇《祝福》,读到这段文字“福兴楼的清炖鱼翅,一元一大盘,价廉物美,现在不知增价了否?往日同游的朋友,虽然已经云散,然而鱼翅是不可不吃的,即使只有我一个……”时,我们对于清炖鱼翅的这一佳肴的“物美”是与鲁迅同感的,他关于“鱼翅是不可不吃的,即使只有我一个”的话语也很容易理解,但是,鲁迅说这一高档佳肴的“价廉”,就十分费解了。茅天尧君对鱼翅这一食材包括过去与现在的价格在内的方方面面了如指掌,听他一番解读,心存多年的疑团便很快释然。同样,我们读完鲁迅的另一名篇《孔乙己》后,定会感叹:烫一壶老酒,来一碟茴香豆,应该是孔乙己的最后一点人世间的享受和温暖,而如今,不论是着“短衣”、“长衫”的,还是穿西装华服的海内外观光客,拜访了绍兴鲁迅故居后,总要光顾闻名中外的咸亨酒店,说几句诸如“多乎哉,不多也”此类的孔乙己经典名言,体验一下当年孔乙己的生活——对当今人们来说,是戏说、嬉笑,是容易享受到的大众娱乐。鲁迅作品经常谈及鱼干,也是亲友经常馈赠他的主要礼物,绍兴风味的鱼干微甜、味巧、有嚼头,约上三四位知心朋友“雅雅来”,用鱼干佐酒,似乎是人生的莫大幸福,把酒临风,惬意了心,也惬意了口腹。现在,越菜掌勺人茅天尧君向大家奉献《鲁迅笔下的绍兴菜》,把鲁迅文化与绍兴饮食文化紧密地结合起来,两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他找到了极佳的结合点,既弘扬了鲁迅文化,又传播了绍兴饮食文化。所以说,《鲁迅笔下的绍兴菜》不仅是鲁迅著作爱好者和研究者的一本很好的参考书,而且,是普及和研究绍兴菜的极好教材。如果我们工作在绍兴不同岗位的人们,也能像茅天尧君那样,充分利用自己的专业优势,找准契机和切入点,那么,越文化的研究和弘扬一定能更加红红火火!

二〇一四年三月

(作者系原中国鲁迅研究会理事、浙江省鲁迅研究会会长、绍兴市鲁迅研究会会长和绍兴鲁迅纪念馆馆长,现中国鲁迅研究会学术委员、浙江省鲁迅研究会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