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郎咸平说对了吗
5969900000023

第23章 我的解释与郎教授的异同点 (2)

看郎教授是怎么说的,“处在过冷部门的民营制造业,他们怎么办?请注意银行利率上升,存款准备金利率上升,因此处于过冷部门的民营制造业,他们的投资环境急速恶化……如果你是他们,你会怎么做?你会和他们一样,那就是你把应该投资而不投资的钱拿出来或者把工厂关掉,把钱拿出来,打到过热的部门炒楼、炒股去了。所以第二个管道就是在这种宏观调控的压力下,使得制造业的企业家把资金从过冷的部门抽出,打到过热的部门去炒楼,也使得过冷的部门更冷,过热的部门更热。”(郎咸平:“亿达智赏”2008大连城市经济发展论坛演讲)

请注意,郎教授在这里说银行利率上升,存款准备金利率上升,导致了民营企业投资环境恶化,然后导致他们干脆关了工厂,转投到房地产和股市去了。这其中的意思就是说,银行利率导致贷款成本大了,而存款准备金上升贷款的难度也大了。我们知道准备金是指商业银行要拿出来存到中央银行的那部分钱,这部分钱商业银行不能拿出来放贷,准备金提高就意味着商业银行放贷的那部分钱少了,所以贷款就难了。按理说,贷款难了,民营企业家资金短缺了,如果工厂产品仍然有足够的销路的话,企业家就应该更加节省、从自己的其他方面腾出钱来维持自己的工厂才对啊。可是郎教授不这么认为,他明确告诉我们,因为投资缺钱,工厂主反而把投资工厂的钱给腾出来去炒楼炒股了。是什么原因导致郎教授产生这么雷人的推理呢?

很简单,是因为郎教授当时没看到问题的真实本质,尽管郎教授经常宣称自己看问题就是看本质。其实,真正的原因不是因为银行紧缩贷款导致民营企业家关闭工厂,而是因为当时(2007年年底至2008年)欧美金融危机已经爆发,那里的银行吓怕了,不敢放贷给老百姓消费了。须知,美国人在危机前人均六张信用卡啊,这下那里的老百姓没钱买东西了,这就导致中国出口艰难,产品卖不出去,所以中国工厂才会关闭,这些企业主才不得不把钱投到房产和股市上。也就是说,如果没有外部需求的锐减,出口量仍然像以前那么好的话,企业主一定会想方设法筹集资金维持工厂的。反之,在外需锐减、产品无销路的情况下,即便银行不紧缩信贷,甚至是放宽信贷,这些企业主仍然会毫不犹豫关闭工厂,你银行给我再多贷款有什么用啊,我产品都卖不出去。

可惜的是,在2007年年底和2008年的时候,郎教授到处鼓吹说中国的制造业危机不是国际金融危机导致的,而是中国的紧缩政策导致的,是宏观经济政策搞错了。郎教授在不止一个场合说过,即便没有次贷危机,中国的制造业也会在国家宏观调控中面临危机。说什么中国的制造业利润只有5%,提高利率直接就会导致他们破产。

到2009年郎教授终于醒悟,发现原来这一切是因为“美国人不买中国产品”(郎咸平2009年3月出版的《金融超限战》第四章第四节的标题)了。郎教授解释道:“我最近看很多别的媒体报道,有一个很著名的电视媒体的一个节目,是关于华尔街的。看了几集之后发现,我都看不懂这个节目,而且越看越乐观,跟我想的不一样,所以干脆我自己出来讲算了。不讲不行了……”(《金融超限战》第四章开篇语)至此,郎教授终于推翻了自己之前说的中国制造业危机是由于政府的宏观调控的观点。

事实上,我早在危机一开始就已经指出了这个真正的问题,美国是金融危机,而中国引发的可能是经济危机。从次贷危机爆发的那一刻开始,我们面临的就是实打实的实体经济危机:制造业产品销量一夜之间锐减,中小企业成片倒闭。

美国面临的是金融危机,中国面临的是经济危机

阅读提示:美国已经不会再爆发经济危机,因为它已经没有了经济,美国只会爆发金融危机。而只要美国一爆发金融危机,几乎同时地,中国这边就可能爆发经济危机。很简单,中国经济依赖于出口货物到美国,只要美国爆发金融危机,美国百姓的信用卡就被银行限制了,没法更多地消费中国货。中国出口企业就会成片倒闭,可能形成马克思所定义的经济危机。

我们已经知道,美国已经不会爆发经济危机,它只有金融危机。在这次全球性的金融和经济风暴中,美国是次贷危机的新帝国主义金融危机,但是中国则相反,从次贷危机在美国全面爆发的第一刻起,中国面临的是经济危机。很简单,美国是中国制造业第一大的出口市场,次贷危机就是让美国人一下子没钱买东西了,中国的产品就卖不到美国了,中国沿海制造业中小企业立马成片倒闭。这不是经济危机的性质是什么?你把马克思请出来,他也得说这是经济危机的性质,因为这恰恰就和他定义的经济危机是一回事:生产过剩(产品卖不出去)、大量企业倒闭、大量工人失业。当然,本书前面说了,今天的资本家基本上不会生产过剩,而是产能过剩,他们今天发现苗头不对,明天就会解雇工人、减少产量,而不会出现大量产品积压的情况。

早在2008年年底,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宏观经济分析与预测”课题组(以下简称人大课题组,负责人: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院长杨瑞龙教授)就对中国将要面临的这种经济危机作出了预测。他们当时预计2009年潜在GDP缺口将进一步扩大,总供给与总需求的不平衡进一步恶化,2009年潜在GDP缺口比2008年平均恶化了853%;失业水平将进一步扩大,2009年中国的失业规模将会接近3200万人,调整后的失业率也将由2007年的71%攀升到93%左右。世界经济将深度下滑。这会对中国出口带来严重打击,使得中国外需下滑的幅度远超过2008年的水平。同时,由于中国出口收入弹性很高,出口对于主要贸易国的国民收入增长较为敏感。欧洲、美国、日本三大经济板块的同步大幅度下滑将对中国的出口带来直接的深度冲击。因此,对中国当前经济影响巨大的出口和进口增速将双双持续回落,其中出口增速下滑更为剧烈,预计出口增速将下降69%,进口增速下降61%。这导致2009年贸易顺差较2008年少增加146亿美元,贸易顺差的增长速度为-55%。

与2007年、2008年不同的是,2009年中国出口的问题不是内部成本上升与竞争力下降,而是外部需求下降造成的冲击。2009年金融危机对美国、欧洲、日本的实体经济带来的实际冲击,其进口需求的下降才将全面显现。这种需求冲击,很难利用人民币升值减缓、出口退税率提高以及出口补贴等供给方刺激政策来缓和外需的下降。

当然,我们幸运地看到,无比强大的中国政府在2009年用凯恩斯主义的方法打败了经济危机,4万亿(2008年11月推出)基建工程砸下去,立马消化了钢筋水泥的过剩产能,从而也弥补了出口骤减导致的GDP增长缺口,中国经济在2009年成功“保8”,全球一枝独秀。

但是各位也不要忘了,尽管在数字上我们的GDP达到了89%的年增长,但是实际上整个2009年中国的出口型中小企业的局面并没有丝毫的好转,反而有更多的企业继续倒闭了,打工仔们的就业问题依然很严峻。因此可以这么说,在这一年整体上我们打败了经济危机,但是在出口导向的制造业这个局部,仍然处在严重的危机之中。这原因很简单,只要欧美一天不复苏,我们的出口就没法恢复啊,4万亿投资都投到了基础设施和工程,获利的是钢筋水泥的生产厂家和房地产行业及其相关产业,4万亿投资如果能拿出一半来直接扶植制造业企业,那它们的危机就能解决。但我们并没有做,所以制造业危机依旧。

2009年的中国制造业危机,比2008年严重数倍,到2010年初国家统计局公布数据时我们发现,2009年中国的净出口对经济的拉动竟然是-39%,而这一数据在2008年是08%!这个负值中国只有通过政府4万亿投资去弥补,2009年投资对中国经济增长的拉动从2008年41%猛增到80%,这才中和了出口-39%的负效应。

中国的制造业真正走出危机,开始复苏是在2010年,因为进入2010年欧美才开始了真正的复苏,欧美人对于中国制造的订单才开始有比较大的回升。我们可以从2010年以来的新闻报道上看到,由于危机导致中国的中小企业倒闭了很多,没倒闭的也炒掉了一半以上的工人,所以今年欧美的订单一恢复,竟然导致许多工厂的生产能力满足不了需求,而一下子想要恢复危机前的产能比较困难,许多厂家争相招工,在短期内竟然又形成了民工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