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因为有了这样的感悟,我特别想给溜溜添一个小妹妹或是小弟弟,两个孩子一起成长,有了血缘关系这层纽带,再加上从小嬉闹玩耍中结下深厚的兄弟姐妹之情,对孩子来说是最珍贵的一笔财富,有了这样的亲情,他们成年之后的感情也会有了层次分明多种多样的温暖。当父母老了,走了,我们的孩子也不会那么孤单,他们的情感世界里还有可以相依相靠不能割断的血缘亲情。
如今的孩子虽然有物质的极大满足,但亲情上却缺失了许多,他们很少有兄弟姐妹,将来他们的孩子可能也没有叔伯姑婶舅舅姨娘。缺乏这么丰富多彩的亲情,孩子是无法体会浓浓亲情带给我们心灵的温暖和慰藉。
只是我还是党的好孩子,还得听党的话,跟党走。溜溜有个弟弟或是妹妹的可能性太小了(等到计划生育政策放开了,估计我年纪也大得没法生育了),希望有兄弟姐妹的人都能珍惜这份温暖的亲情。
埋入地下的升值。
最近迷上了盗墓小说,总是被小说中从古代墓中挖出的稀世珍宝所惊叹,即便是普通的墓,只要年代久远,盗的瓶瓶罐罐和破铜烂铁,也定有不菲的价值。
中国人为何如此看重身后,虽说有事死如事生这么一说,但以我财迷的眼光来看,古人也早就知道时间的价值。
譬如一碟一碗一盏,放在当世,也不过几文、十几文而已,但隔了一个朝代、两个朝代、数十个朝代后,其价值几乎可以是当时价格的千万倍。
为何又要埋入墓中?除了事死如事生这一原因,还有另一个重要原因,只有埋入地底之下,方能经历千年风雨,完整无缺地保存下来,而穿越了千万年,才有了惊世的价值。
流传千古的东西往往只有两种途径,一是说文立著,以文字书籍的形式留下来,另一种则是埋入地下。说文立著其实也不够保险,碰上个秦始皇焚书坑儒,也要灰飞烟灭了,就算没有这样的暴君和世道,也不见得能流传下来,饶是当年《红楼梦》这样的畅销书,从江南流传到京城,大街小巷,贩夫走卒,甚至深宫的太后都有诵读,可流传如今,也只有曹雪芹前80回,后40回散佚不见,只好高鹗狗尾续貂。
如此看来,埋入地下才是最保险的,无论你知或者不知,它就在那里,不毁不灭;你盗或者不盗,价值就在那里,不多不少。
知道与否,埋入地下宝物始终在那里,甚至比我们知道它在哪里能保存得更好。就像陕西的兵马俑,若不出土,是彩色的俑,栩栩如生人,一旦出土,顷刻间就变成土黄色的俑。
代代相传的东西,有几样流传到了今天。和氏璧,传言中做了传国玉玺,从秦朝传到了汉朝,到了唐朝却不知所终。又如习俗,有哪样能真正和古意相同,早已变化多了去。
又说那家传的宝贝吧,有几个能守住宝贝到千秋万代之后呢,除了姓氏,其他的祖传的物件只要三代,不是被损毁,就是被卖掉换钱,看看身边还有几个留着祖父祖母辈的东西呢。当不知道它的价值时,不会觉得珍贵,打破了、捶烂了、弄丢了,没谁会心疼,等知道它价值不菲的时候,确实会加倍小心,只是耐不住,看它升值了要换钱,家里缺钱了要换钱,有几个能看着大堆大堆的钞票不动心?在反复掂量比较估值中,最终宝贝还是没了。
记得有个故事,说是一个做编辑的父亲,去世前和他一对儿女说:“老爸这辈子没有钱留给你们,只有这一书橱的书籍是我的遗产,留给你们两人。”满满一书橱他花了毕生的心血收集的书,而且有很多是线装古籍。这对儿女因为“文化大革命”原因,书读的不多,下乡返城收入也甚低,深恨父亲清贫一世,没给留下金银财宝,只留下对他们毫无用处的书籍。百无一用是书生,父亲过世,两个儿女迅速把书籍当废品卖掉,父亲的故友得知后,暗暗叹息。几年之后,这两人终于知道,那些书籍价值千万,一些线装古籍是绝世孤本,可惜当年全是论斤卖掉。不过,就算两人知道价值,依然还是会卖掉,不过钱多些而已,无论怎样,宝物留不住在手上。
只有不知道它在哪里,才有长久保留下来的机会。
如此看来,埋入地下不被人发现是唯一的办法,不会摔破打烂,不会被人记挂换钱,不会被人篡改,不会廉价卖掉,而且价值在历史的更替中不断叠加。
100%和99%的差距。
一直以来,我都很马虎,什么事都是差不多基本上大约就可以了。记得初中,数学作业就是一份一份的试卷,老师不收走,仅在上课进行点评,我没有一次完成过,每次做到了大约80%的时候,就感觉今天作业完成了,差不多了,可以休息了。到第二天上课时,听老师讲解,一开始踌躇满志,就怕老师提问不叫我,一旦讲到剩下的20%时,手心冒汗,生怕老师问最后答案,而我回答不出。
年纪渐长,但这种做事粗线条的性格依然不变。写一些文字材料,一气呵成之后,断断不肯回头再看看有些什么疏漏,以至于满纸错别字,经常为此而被单独拎到boss办公室接受批评再教育。
其实是不以为然的,虽然完成得毛糙,但毕竟是完成了99%吧,校验不过是鸡蛋里挑骨头,顶多也只能占1%。
就像一朵花,远看美就行了,何必凑得那么近,以至于看到虫蛀的小洞眼。
但实在没法,天天过堂的日子不好受啊。慢慢地,逼迫自己花时间放在了后面的修正完善工作上,不干不知道,一干吓一跳,修改完善工作往往占了一半的工作量,甚至更多,远不是想象的那么轻松、简短。
99%和100%之间的差别就在这精雕细琢里,耗时巨大,只是就工作论工作,花几倍的时间去完成1%的工作量,总是想不通。
但是放在商业领域里,利益会让人把这一切想通,因为即便只有1%的差距,利润差距可以高达上百倍。
曾经在淘宝上买过衣服,一些仿名牌的服饰,衣服从布料到纽扣拉链都和名牌一样,不过多少有些线头、拉丝,纽扣钉得有些歪斜,这类的小毛病,远看也看不出来,可名牌价格往往是这些A版的十倍、百倍。
除去品牌效应,在大多数人眼中,不过是稍微没有剪掉线头,稍稍有些针脚不密,稍稍有些裁剪不细腻,远看过去,谁能看得到呢。
我承认我就是A货迷,要有超A货,价格只有名牌的十分之一,就算知道是假的,也保不定去买一件。
年复一年的商场体验中,发觉其实低端商品,价格差距都不是那么大。
但做到极致,价格高贵却能让我们咋舌。
梦想中厨房全是双立人的厨具,但只能是梦想,因为真要能整一套下来,可就是宝马开进了厨房啊。
全套普通的厨具不过几千元,而双立人何以高出如此高的价格,却依然是许多中产阶级的向往呢。翻看双立人的资料,说它拥有谜一般的钢材配方,baihe的-200摄氏度冰锻工艺。而我觉得是极致与尽善尽美成就了双立人品牌,也造就了双立人的价格。
这就是99%和100%的距离。
很多时候最后的1%,往往要消耗比99%更多的时间和心血,最后的那一点点是要靠更多的时间、更多的知识、更高的设备、更多的执著才能做到。一件事情要做到极致,所耗费的时间和精力远远超过了你的想象,商品的价格是由生产产品的时间决定的,产品做到极致,价格自然不菲,也因为做到了极致才不可能有其他产品追赶得上,因此,做到极致就有可能有利润的最大化。
这三十多年来中国的经济发展,过去那样只管吃饱穿暖的时代已经过去了,一些人已经有经济实力体验更舒适的生活,感官上的纤毫不同,都会是利润的增长点。而这纤毫就在99%和100%之间。现在、将来,做到100%的产品才有更多的市场和更丰厚的利润。
做人也是如此。大部分人追求不过是99%,而能做到100%的,不超过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