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优雅小主妇的生财旺夫日记
5990600000035

第35章 路边的便宜你不要睬 (1)

走在路上,经常有人递过一个传单,美容店的免费体验或者是免费的健身体验。

在闹市中,也经常有免费抽奖,而且是百分之百中奖。

还有广场上,很多银行打着宣传广告,说是免费推广,发放礼品。

电视购物的免费送,不要利润、不要运费,甚至想退就退。

碰上这样的“好”事,那是躲也躲不及的。不管对方怎样巧舌如簧,蜗牛吹成水牛,全都不相信,这年头,天上可能下冰雹、下石头、下流星雨,就是不可能掉馅儿饼。

关于免费美容的,十之八九的女人都遇到过,说是免费体验,但是给你做敷脸的,服务员不停地给你推荐产品,一会儿说你脸上太干了,细纹都出来了,要保湿。一会儿说你脸上有暗疮,需要排毒,而她们的产品多么多么好,只要用就有效果。就像一只苍蝇在一直围绕着你的耳边嘤嘤嗡嗡,不胜其扰。如果意志不坚定,要了她推荐的产品,对不起,出门前,请把钱交齐,这些产品不但不是免费,而且是贵得离谱。

好吧,我意志坚定,打死也不用他的东西,总不会要交钱吧。道高一尺,魔高一丈,人家还有法儿:她给你脸上抹完免费面膜后,不给洗脸,只说面膜免费,可洗脸要用专用的药水,要收钱的。你不洗,行啊,脸上长东西可别怪我们没给你说清楚。这时候,尝试免费美容的人感觉脸上火辣辣的,还长小包出来,免费美容,谁能接受美容不成竟成毁容,咬碎银牙和血吞,只好接受他们的条件,花钱消灾,这一来,不是成千就是上万的金额。免费免费,竟成吸金的无底洞。后来警察叔叔查明,面膜不过就是用生姜水调制而成,为的就是讹诈消费者。

私人小店不值得相信,那银行这些大门大户的总没关系吧?

看看这个新闻吧,就不信你不会惊出一身冷汗。

MSN的新闻:在路边、商店门口以银行名义设立的流动摊位上,各种精美礼品很诱人。当你被礼品“打动”而去填写某家银行的信用卡申请表时,你可能没有意识到这或是一个精心布置的“陷阱”。因为你在这张信用卡申请表上填写的信息将作为“原件”,被疯狂地复制到其他银行的信用卡申请表中,此举会给你的账户安全带来隐患。

一位业内人士说,现在很多所谓的银行办卡摊位,在现场的都不是银行的正规工作人员,而是信用卡中介公司推销人员。“他们往往通过各种渠道获得银行正式的信用卡申请表,然后安排人员在人口密集的地区公开发放。他们所干的就是,每当客户填写完一张信用卡申请表,信用卡中介公司会在客户不知情的状态下将相关信息复制到其他银行的信用卡申请表中。”

这种“克隆”的申请表受到许多银行的欢迎。某银行支行行长老王就为完成上级行下达的信用卡任务考核,不得不通过“买表”来充数。他说,总行下达的信用卡考核任务很重,关系到员工切身利益。如果银行员工出了一张有效信用卡,那么总行信用卡部将对个人奖励50元;如果银行员工完不成当月出卡任务,员工绩效奖会受到影响。“现在我们银行的人手非常紧张,大家哪有闲工夫去外面驻点推销信用卡呢?”为使员工心无旁骛地搞好本职工作,老王这个月只能去信用卡中介公司买20张“克隆”表回来。

老王说,以前这样一张表格大概也就20多元钱。现在大家都在买,涨到了30至40多元钱一张。即使这样,银行员工仍感到“物有所值”。一位银行员工表示,在外面支摊,大家面子上不好看,谁都不愿意日晒雨淋。

尽管银行基层员工对这种重规模的推广信用卡方式及配套考核机制颇有微词,但信用卡中介公司这种“专业化”公司却赚得盆满钵满。某信用卡中介公司人士表示,目前银行系统的办卡成本太高,发出一张信用卡往往在礼品上的花费就要50元以上。即使这样,一个临时摊位,一天也就完成6至7张左右的信用卡申请。“不过,他们在这方面的不足成就了我们,由于我们这种复制方式,办卡成本无形中被摊薄。银行从我们手里买表,自然是共赢的选择。”

一些专家提醒,这种方式可能使持卡人的信息被广泛盗用,持卡人个人信用账户暴露在风险之中。申请人可能会收到其他银行寄来的信用卡卡片,也可能接到其他银行的开卡复核电话。

看完这个新闻,全身都是冷汗,还好,我从来就不喜欢用信用卡,从来就没有填过这些表格。

可能你会觉得只要不开通信用卡就没事了,那些办卡人员总是信誓旦旦,只要不开通,就一点事都没用,不用交费。但是让人更担心的在后面。

前一阵子看央视的消费陷阱栏目,就说了这么一个话题,某医院的工作人员办卡后,还没有收到信用卡,就在手机上收到信息,显示信用卡已透支两万元,而且这个现象不是个别的。办卡人就纳闷了,没收到卡,怎么可能开通,又怎么有透支呢?到派出所报案后,发现千真万确被开通了,也被透支了。

让人百思不得其解,怎能不经过本人就被开通了信用卡呢。谜底揭开,原来是医院在某天来了两人,说某礼品公司开业免费赠送礼物,礼品都是小巧而可爱,很多人都接受了,也按照要求填写了表格,留下了个人姓名、身份证复印件、手机号码、住址等。

犯罪嫌疑人私自到信件收发室拿走了寄信用卡的信件,通过表格中每个人填写的真实信息,开通了信用卡,从而透支巨额资金。

贪了小便宜,吃了大亏,不管是亲身经历,还是道听途说,外加网络流传,我就没有听过哪个商家赔本赚吆喝,古语有云:杀头的买卖有人做,亏本的生意没人干。

邓丽君唱小曲:“路边的野花你不要采。”咱总喜欢在后面跟一句“不采白不采。”可便宜您还是别睬了,天上往往只会掉陷阱,可从来不会掉馅儿饼。

赚钱的人从来不高尚。

21世纪最缺的是什么——人才,最赚钱的是什么——关系。

写下这文章之前,再次声明:我是一个俗人,也从来不掩饰这一点,赚钱的人从来不高尚,高尚谈不了经济。

话说我那套出租房,3年没换房客,这真是赚钱的不费力,费力的不赚钱。

房租每季度付款到银行账号,水电煤气费都由他们自行到营业厅交纳。坐等收钱,加上双方良好的信誉,三年间,我绝少踏足出租房。

忽然一天,租客给我电话说是电费交不进去,电表坏了。

赶紧咨询抄表员,回话差点让我没跳起来:“你家电表在2007年11月就不走了,所以之后用电全没指数,现在重新估用电量,需按每日30度计算补足用电金额。”

我数学不太好,但是也足以明白从2007年11月到如今一年零八个月,整整600多个日子,按0.6元钱一度电,算到今也要一万多元。

关键是那房子,怎可能一天用30度电?房客是金领,白天都不在家,也从来不开火做饭。每天用电量不过10度,同时,他还经常出差,怎么也用不到18000度电。

网络流传的供电局高薪,果然是垄断企业霸道。说要怎么就怎么,你能奈我若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