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盛世微言
60078100000018

第18章 过节琐言

这两年来,在我们出现了一片安定祥和歌舞升平的景象。在最视上除了看不完的各种先进表彰会、发奖会、歌颂会、首发式、新闻发布会等等的热闹镜头之外,近来又增加了南北西东一片过节的更为热闹的镜头。全国各省、各市,都在办各种各样的节,颇为红火,各种名目的艺术节、电视节、灯节、花节、名酒节、龙舟节、鬼节、火把节、孔子节和以各种圣贤名字命名的节,东坡节和以文化名人命名的节,女儿节,还有各种交流会,洽谈会、交易会。听说有的地区和县也正在开动脑筋,编排出各种名目的节,要办大家办。全国一片节声,真是伊欤盛哉!

既然是过节,就要摆出过节的样子来,就要满城张灯结彩,装饰一新,一片喜气洋洋。豪华的宾馆,高级的餐厅,正在进行微笑服务的训练,准备喜迎贵宾;各个文艺演出团体自然是在紧张准备载歌载舞的精彩节目;为了以壮观瞻,还要动员出许多学校的漂亮姑娘和小伙子,天真烂漫的乖娃娃,在大小广场、会场,莺歌燕舞,造成狂欢场面。但是这还不够,必须到全国各地以至海外,去高价邀请一些正在“走穴”忙得不可开交的歌星、舞星来,一展风采。这是提高知名度从而提高票房价值的紧要措施。这样的节日,除了邀请国内省内市内的名人、名家、政府要人、企业巨子来参加,尽力提高知名度外,还要千方百计去邀请一些不管在外国是不是有名或者是不是有钱,只要鼻子高得足以证明是外国人的真的或半真半假的学者、名流、企业家、商人、艺术家光临盛会。因为这么一来,就可以提高“节”的档次,一跃而挂上“国际”的头衔了。而且如果真能在过节之余,进行经济洽谈,谈成几笔外国投资,几笔生意,于是名利双收,那固然好,就是只谈成几笔哪怕只是并不可能实现的或肯定大半不能实现的意向性协定,也是足以提高主办节日领导的兴奋度的,在报上也可以大书特书一笔,大吹特吹一翻,证明这个节办得多么成功。这确实是这个城市十分光彩的事,也是主办人的政绩表现啊。

你要说办过节后,冷静地算一算支出收入,不光是金钱的支出收入,还算一算这么多人时间精力的支出收入,到底如何,是不是得不偿失?你马上就会被嗤之以鼻,说你这个人这么不识时务,这么不开窍,这么落后于时代。不要说算起经济帐来,肯定是收大于支,而且在提高这个城市的知名度上,在表现出我们社会安定,繁荣昌盛,歌舞升平的太平景像的这笔政治帐,岂是用区区一点经济开支算得清的吗?你听了之后,你不得不折服得一躬到地,再拜而言:“敬领明教,茅塞顿开。”

让我们都来过节吧,哈哈。反正只要肯开动脑筋,不愁编排不出节名来,不愁搞不出花样翻新的热闹场景,不愁请不来走穴的明星歌星,不愁请不到退而不休,乐于来剪彩、揭幕、坐排排以示支持的老领导,不愁请不到喜欢旅游的海外华人和洋人。

在这里,为了避免杂文的片面性而力求杂文写得全面一些,我必不可少地要发一个“严正声明”,我绝不是反对一切节日。有些国家的节日,是应该办得热闹一些。也不反对那些真正的文化节和真正的意在展示经济实力,扩大商品宣传,展开投资洽谈、商品订货,合同协商的经济节。我所反对的是那些其实既没有文化价值,也没有经济效益,为了赶浪头而勉强编排出来的这样节那样节。那不过是为了提高那个地方的知名度,从而也提高那里首长的知名度。为了完成“本届政府十大任务”之一,而劳民伤财地举办起来的什么节,这样的节其实是表现“一窝蜂”的老作风,是那些喜欢做表面文章,搞形式主义以哗众取宠的官场恶习。不老老实实地干实事,依靠形式主义和起哄,是办不好经济的。这只会劳民伤财,而绝不会给“本届政府”带来什么光彩,给政府首长带来什么政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