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唐史并不如烟第二部:贞观长歌
6024300000035

第35章 新人生猛 (2)

如果仅仅是碰壁也没什么,他还受到了一顿羞辱,浚仪令崔贤本着“痛打落水狗“的精神把马周羞辱的人不像人,狗不像狗。这次羞辱深深刺痛了马周的自尊,为什么要受这样的屈辱,难道你精读《诗》、《书》就是要过这样的生活?不,这不是我想要的生活,一定要改变,一定要寻找机会!到哪里寻找机会?还是去比较大的城市吧--长安。在长安城外的新丰镇,马周又一次遭到了白眼,不过这一次他把别人的白眼转变成了青眼。事情是这样的。穿着普通的马周走进新丰的一家客店,店小二看他穿着普通也就没搭理他,转而去热情的招呼来往的商贩,毕竟人家的兜里有的是钱,而马周的兜里可能比脸还干净。马周一看又遭到冷落,心中不快,不过他不准备发作。他来长安是寻找机会的,不是找茬的,只是老让别人在门缝里把自己看扁了也不是滋味,还是给他们露一手吧。“小二,酒,一斗八升!“一斗八升?开什么玩笑,本店客人最高纪录一斗,就你还一斗八升?马周微笑着点点头,对,就是一斗八升!酒上来了,马周一个人悠然独饮,酒在他的面前逐渐消失。

而店主人和店小二已经悄悄地将白眼换成青眼,能喝一斗八升的人肯定不是一般人,看来这个疑似穷鬼不是一般人。能力是什么?能力就是你比别人高那么一点点,哪怕就是一点点。一般人能喝一斗,马周比别人多喝八升,这多喝的八升就是能力。喝了一斗八升之后,两眼一抹黑的马周进入了长安城,不知什么机缘进入了中郎将常何的家中。至于什么机缘,《旧唐书》、《新唐书》都没有交代。电视剧《贞观长歌》演绎说是安康公主命令常何收留马周,其实纯粹是扯,安康公主在史书上只有一句话:下嫁独孤谋。这种在历史上只留下一句话记载的公主能提携马周?纯粹是想象。马周是如何得到李世民青睐的呢?说到底还是因为一道奏折。贞观五年,李世民下令文武百官给朝廷提建议,言得失。常何作为中郎将也有提建议的任务,然而这个任务折腾了常何好几天。常何是一个粗人,会写的大字可能只有两个:一个是常,一个是何。让这样一个粗人写奏折提建议,基本等于逼着黑瞎子拉小提琴。两眼摸黑的常何只能硬着头皮在自己的房间里冥思苦想,憋了几天,憋出了四个字:太难写了。

正当常何不知道如何交差的时候,晚上起来上厕所的马周看见常何的房间有亮光就敲门走了进来,一问才知道,原来常何是被奏折给憋的。至于吗?不就是提建议,言得失吗?马周一拍胸脯,说道:“我替你写吧!“这句话为马周赢得了一生的机遇。第二天,“完成“任务的常何极其洒脱上交了奏折,这一交不要紧,李世民惊着了。所书二十余条,条条切合时弊,针针见血,毫不走空。再一看署名,李世民又惊着了:“常何“,认识大字不超过一筐那个家伙?不可能!就算他是“吴下阿蒙“,也不可能进步这么快,更何况他天天在玄武门晃,哪有看书进步的时间呢?常何忐忑不安地来到李世民面前,一头雾水,一脸惊愕。说实话,他知道马周在奏折上写满了字,至于写了什么,他并不是很清楚。不过看看李世民的脸色很温和,常何放宽了心,索性实话实说,“此非臣所能,家客马周具草也。每与臣言,未尝不以忠孝为意。“这句话改变了马周的一生。

李世民随即传令,急召马周进宫晋见,马周一时未到,李世民连派四拨使者,马周你的机会来了。接下来的相会,让马周终生难忘。对马周而言,这就是他与李世民两个人的“隆中对“,一番“隆中对“之后,李世民大喜过望,当即命马周入直门下省,从今天起,你就到门下省听差吧。由此,布衣马周进入贞观一朝的权力中心,由最初的票友最终奋斗成实质宰相--中书令。贞观五年,直门下省;贞观六年,授监察御史,奉使称旨;寻除侍御史,加朝散大夫;贞观十二年,转中书舍人;贞观十五年,迁治书侍御史,兼知谏议大夫,又兼检校晋王府长史。贞观十七年,晋王为皇太子,拜中书侍郎,兼太子右庶子;贞观十八年,迁中书令,兼太子右庶子;贞观二十一年,加银青光禄大夫;从贞观五年到贞观十八年,短短十三年里,马周就完成了从票友到实质宰相的转变。这样的速度在贞观一朝罕见,即使在武则天鼓励告密的年代也极为罕见,而马周做到了,而且做的很好。

马周靠什么做到的呢?很简单,三个字:上奏疏。上奏疏三个字很简单,马周一辈子就活在这三个字上。然而这三个字充满了大智慧,一般智慧做不来。马周的奏疏范围很广泛,从国家稳定到皇帝与太上皇的关系,从分封制到官员选拔,每一次上书都深得李世民认可。旧唐书写到“周有机辨,能敷奏,深识事端,动无不中“,因此善于夸人的李世民说道:“我一会不见马周就十分想念。“见过会夸人的,没见过这么会夸人的。然而李世民并不是唯一一位夸马周的伟人,在二十世纪的中国,有一位伟人也曾经对马周给予高度评价。这位伟人评价马周于贞观十一年的上书时写到:贾生《治安策》以后第一奇文,宋人万言书,如苏轼之流所为者,纸上空谈耳。傅说、吕望,何足道哉。马周才德,迥乎远矣。比苏轼牛,比傅说牛,比吕望(姜子牙)都牛!是谁给马周这么高的评价?毛泽东。其实马周的智慧不仅仅体现在大事上,不起眼的小事依然能体现马周的智慧。靠右行走,在今天是惯例,这个惯例谁提出的?马周。

以前长安早晚靠喊声警示民众注意开关城门的时间,后置鼓代之,谁提出的?马周!之前唐代官服只有黄紫两色,后三品服紫,四品五品朱,六品七品绿,八品九品青,谁提出的?马周!现代企业加班有“大夜“和“小夜“之分,不超过夜里十二点为小夜,超过则为大夜,在唐代宿卫也采用这种方式轮流值勤。谁提出的?马周!官府驿站马匹容易走失,难以辨认,马周说了一句话:把马尾巴截了。结果驿马无论跑到哪,都能找回来,没办法,马尾巴短一截太明显了。值得一提的是,唐代还有一条限速规定:禁止在城区和闹市区驱赶马车高速行驶,不知道这一条是不是马周制定的。上面说的是为公,其实为私马周的小聪明也不含糊。马周还是御史时,曾经四处让人寻找房源。找到一处豪宅,马周非常满意,一问,挺贵,二百多万。旁人以为马周疯了,御史而已,向来口袋空空,哪来二百多万买房?没过几天,笑话马周的人傻眼了,有关部门迅速付完房款,外加奴婢什物一应俱全,这时大家全明白了,哦,不是大款,是公款。

不用张口,李世民赏的。除了房子外,马周的胃口一直很好,尤其好吃鸡。每次下到郡县,食必进鸡。有小吏认为马周违规,告到了李世民那里。李世民听后一笑,“我不让御史吃肉,是怕州县破费,吃鸡又没犯法!“吃肉非法,吃鸡合法!随即李世民下令,绑了,狠狠骂一顿再放人!告状?也不提前看看规则。显然,马周是聪明的,也是吃透规则的。数年后,吃透规则的马周得到了考选官员的权力,本着“君子报仇十年不晚“的原则,马周废浚仪令崔贤,以报当年羞辱之仇。事后官方追查此次报仇,结果处处符合规则,最终官方鉴定,两字:合法。总体而言,马周是一个善于思考、活用规则的人,他用自己的思考赢得李世民的信任,而李世民也用马周向世人展示了自己用人的手腕与肚量。即使过往经历复杂如魏征、王珪、薛万彻(太子故人),李世民可以用;即使过往敌对如阿史那思摩、阿史那社尔(突厥战将),李世民可以用;即使过往履历如马周一样平淡,李世民也可以用。海纳百川,有容乃大。能容常人难容之事,贞观一朝,万象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