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陛下的CEO
60541100000799

第799章 海归(2)

自从岐帝国灭了腊婆之后,周边诸国老实不少,非但老实不少,他们还很崇拜。腊婆战火平息不久,岐军开始压缩和裁撤夷兵,尤其是最早的几批夷兵,留下精锐和能说汉话的之外,其他都送他们衣锦还乡。

衣锦还乡之前,这些人都进行过两三年的屯田、营造、土木、饲养等生产建设,掌握了大量技能,同时又有岐军训练出来的组织度、军事素质、战斗素养和语言能力。

更缺德的还在于,岐军给送了他们大量兵器和铠甲,并且给他们做政治思想工作,于是他们回去之后迅速成为岐帝国的外海代言人,积极搞生产,搞经济,对那些敢于侵犯他们部落的其他部落给予沉重打击和兼并。

几年下来这些人做大的做大,搞生产的搞生产,并在地盘上竖起岐国的旗帜,于是岐帝国在东南亚多出大量飞地。

这些飞地面积说大也不大,小的几十上百平方公里,大的几百上千平方公里,星罗棋布分散在整个东南亚,同时由于缺乏管理和长期的军事存在,这就给域外强国有了可乘之机。

乌兹曼在罗娑的驻军和海军就是一根搅屎棍,仗着岐帝国海军军力不济,对东南亚进行掠夺性贸易,肆意践踏岐帝国在东南亚的飞地,杀害首领和头目,一个个把这些飞地给拔掉,已经严重威胁到岐帝国对东南亚的战略存在。

有鉴于此,必须尽快有个应对策略,遏制乌兹曼在东南亚肆意妄为。

张翀积极南下探索测绘,发现了不少无主之地,眼下朝廷主要精力集中在消化陆地兼并区,分配给海外的资源总体不够,大体仍然只停留在海外探索。

眼下罗哈诺被灭,地理上已经将亚洲北方地区隔绝在北纬四十度以南,北纬四十度以南的诸国文明已经不可能向北扩张,下一步先消化既有的兼并区,然后陆地暂时就这样了,有忽喇在北方看着,一时半会儿问题也不大。

然后集中精力南下控制无主之地和飞地,在东南亚建立根据地桥头堡,稳定海外的战略存在。

与张翀一直谈到很晚,当晚留他吃饭,随后送他回家团聚。

出海在外很不容易,其实从中国出海,难度比欧洲去美洲洲难度大得多。

欧洲西出大西洋后,没有沿海国,直接到北美,除了海上的恶劣天气和坏血症外,几乎没有太多自然威胁。

而从中国出海,不考虑已经认知解锁的维生素C缺乏引起的坏血症,以及武器技术上的代差,在同一个时代和技术条件下,从广州出海南下,难度其实很大。

首先是南海、印度洋周边的古代诸国多如牛毛,并不是谁都服王化,在没有军事上的技术代差情况下,少量海船出海,往往都会被干掉,遇上海盗是家常便饭,这是政治上的因素。

环境上的天气因素南海、印度洋的海上天气比大西洋多变,而且是在赤道、热带,海上季风、台风、暴风比大西洋更密集。

另外是疾病,各种各样的传染疾病多如牛毛,西欧出海直奔大西洋,沿途没有靠港,直接登陆北美,所以不存在登陆后的交叉传染,而美洲的隔绝也带来美洲的原生恶性传染疾病较少,当然,除了梅毒之外。

因此从广州出海前往中东,海上的风险是从葡萄牙出海跨越大西洋风险的三倍,在没有技术代差和先进技术的情况下,难度会很大。

郑和下西洋,如果只有哥伦布的船队规模和同样的技术,铁定连南海也出不去,因为郑和下西洋之前,明朝在东南亚的存在感就很少,人家根本不服你。

就靠几艘破船去彰显国威,简直就是去丢人,上门找打,就东南亚的那些个海盗就足够对付这几条破船。

因此郑和下西洋维持如此庞大的船队规模,除了国力和面子工程外,主要还是因为东南亚和南亚以及中东海域的综合因素太恶劣,比西欧到美洲恶劣的多,路上随便哪个王国都能和你对着干,每到一港都靠威慑,不威慑人家就打劫你,逼着你只能把规模搞大。

不过南海国家多了也有多的好处,由于地处赤道,水果的补给非常充足。

郑和下西洋那会儿还不知道坏血症是维生素C缺乏症,但是知道绿叶菜能缓解坏血症症状。

所以郑和的船队大量发豆芽和种菜,但也只是解决官僚的吃菜问题,没解决水手的维生素C问题,对水果能补充维生素的认知为零,因此水手间依然大量爆发坏血症。

岐帝国开海禁后,沈云卿专门进行了系统内的培训和宣传败血症问题,要求无论民船、官船还是海军和私人舰队,出海尽可能每站都补充水果或者绿叶菜。

到目前为止,败血症问题控制的一直很好,加之初步的检验检疫,出海因病死亡的人数一直较低,主要死亡原因还是海况气候和操作失误引发的人员坠海和人员伤亡。

海军和私人船队还专门配有郎中和一些药品,整体情况好得多。

之后几日沈云卿让张翀到轩禾书院演讲,不仅限于航海科,所有科系都轮番听讲,藉此宣传航海精神。

女帝还都后处理了周启监国期间的处理的一系列政令,最近逐步回归正规,开始着手安排科举考试。

而与此同时,洛河铁桥顺利竣工,开始转入技术测试,以检验桥体是否达到设计指标。

洛河铁桥建在洛河最东段,洛河东段水面最窄,此处有座石拱桥,名曰“奉贤桥”,奉贤桥以东七百二十步就是洛河铁桥。

考虑到洛河是神都境内最大内河之一,今后很长一段时间还要维持漕运,同时洪涝问题尚未解决,铁桥还必须考虑防洪问题,因此桥体高出汛期河面六丈,足以让七千石以下木船桅杆通过。

因此需要选择两岸坡高地段进行施工,在坡高地区进行土木建设,把两岸的桥基堆到水面六丈以上才能建桥,同时还需要在河中建设桥墩八对,用以支撑铁桥桥体。

主桥建成后,桥头两岸还要建设一条长四里地,斜度十四度的斜坡用于日后铺设铁路,否则高桥头与地面落差太高,火车爬坡不给力,根本上不了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