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一转眼到了五月下旬,科举准备工作陆续就绪,由于考生规模空前,近些年的考场也不断扩建和重建,滴翠湖畔也建立了两个考场,都是新式的三层砖混楼房建筑,平时作为全国财阀、钱庄的联络办公区使用,考试时动员他们暂时搬离,考生入住考试。
轩禾总院的高中部、大学部也要尽数腾空,暂时停课半月。
而与此同时,骠国的使团在贵州、广西山里转悠了许久后姗姗抵达神都,时间上算起来,骠国使团早该在四月下旬抵达神都,再不济五月初就该到,但足足晚了近一个月。
沈云卿仔细详细询问了负责护送和交涉的官吏翻译,询问之下才知道,骠国使团在羁縻道以各种理由走走停停停停走走。
沈云卿思来想去,这帮子家伙来议和根本不是诚心的,而是利用西南道路不畅,只能走人口聚居地的地理特点,试图摸清西南的民情和道路情况,目的很可能是为了日后继续扩大侵略做准备。
这次议和谈妥了,他们多半能收敛几年,要是谈不拢,可能还得有更大规模的战争。
有鉴于此,沈云卿派人先与骠国使团进行了初步接触,不出之前所料,骠国要求朝廷向周照宁施压,要求周照宁放弃滇南,承认滇南被骠国所之际占有。
但是,却不跟岐帝国谈滇南问题,理由是滇南不是岐帝国疆域。
那既然滇南不是岐帝国疆域,你来跟我谈干什么。但骠国的逻辑是,滇南不是岐帝国的疆域,但周照宁是岐帝国的叛贼,岐帝国就该管,但就是不承认滇南是岐帝国的领土。
“简直岂有此理,胆敢耍到朕的头上!”
“陛下息怒,臣以为骠国之所以敢于如此蛮横,其仍然是仗着我军受制于道路不便,无法在西南大举佣兵,敢于向朝廷讨价还价。此等利益小人,不值陛下与之置气。”
“此等小人不杀,留着便是祸害。”
“陛下所言极是,但眼下对骠国用兵的难度是对交趾用兵难度的十倍,骠国仗着有地利之便而有恃无恐。但在臣看来,其不过是虚张声势外强中干,长期对峙对我朝有利,对其是不利的。”
“那以海郡王之见,该如何处置骠国使团?”
“或是打发他们去跟周照宁谈,或是晾在神都暂不过问,晾他半年。亦或是直接驱逐出境,但直接驱逐出境可能面临西南边陲再起战事。”
“如此说,只能将其晾在一边暂不过问。”
“是的,眼下正值科举期间,朝廷有正当理由减少外交事务,同时晾他们几个月,让他们清醒清醒也不失为办法。骠国此等小人,就是井底之蛙,不知道天高地厚,纵然我军在西南用兵极为不利,但真要是下定决心举国一战,灭国依然轻而易举。
可眼下朝廷抽不开身,如再西南用兵,将严重影响朝廷大政方针,因此目前仍应以稳为上策。同时应该继续加强西南的农耕发展,积蓄人口,促进西南繁荣,如此才能团结西南少数民族,巩固朝廷在西南的长治久安。”
骠国大概位于在今天的缅甸中西部地区,比起从广西进入越北作战,从云贵地区调兵作战难度更大。
尤其是朝廷在广西的兵马,大都已经南下进入交趾和腊婆维持治安和战后重建,根本抽不出兵马。
所以只能从两湖地区抽兵进贵州,下广西去云南作战,后勤根本保障不了,维持一万多人在边境已经十分吃力。
而骠国占领了滇南,有前进基地,是以逸待劳,纵然岐帝国有火器优势,但是你把他赶走了,当地的战后民生和长期治安,以及边境巩固,都需要从后方抽人,这些都是巨大的开支,眼下岐帝国同时维持两场战争,继续在西南开战,拖就能拖死岐帝国。
更何况在广西和云南东南部地区,眼下大队人马根本无法越过原始森林和崇山峻岭攻击骠国本土,难以从根本上解决骠国问题。
此外骠国人的思维逻辑根本不是正常人,骠国同样受到佛教影响,是佛教大国,但是他们的佛法和印度的佛法,和中国人的佛法是不一样的。
他们没有这辈子行善积德,下辈子投胎享福的说法,他们认为这辈子我欺负你,是你上辈子欠他的,所以你这辈子被他欺负是赎罪,是理所应当的。
于是反应到现实政治中,骠国不认为滇南是岐帝国疆域,而是反贼周照宁的地盘,打周照宁是周照宁欠他的,但是朝廷不欠他的,这就是他的思维逻辑。
所以跟这种脑子有病的人谈政治,谈生活,应该让精神病科的医生专家和他谈,而治疗精神病最好的药物就是镇静剂,给他来一针麻药和镇静剂,保管再疯狂的精神疾病也能压制。
于是从这天开始,对骠国的处理态度转向冷处理,坐冷板凳,等你什么时候想明白了,什么时候再谈。
五月二十九下午,女帝召开御前会议就科举试题进行最后商议。
按之前惯例,各部出题后直接给女帝过目,女帝并不公开各部试题内容,如不满意,也已要求各部重新拟定。不过也有皇帝一怒之下把试题公开,甚至拍在内阁脑门上的极端情况。
如对考题没有异议,则封装入秘匣内进行保管。
“此番刑部的出题朕以为已经不合时宜,应该换一个。”
“陛下,治国应以律法为本,并不应该偏离律法的本质,老臣以为是妥当的。”
“那就让各部评评,是否妥当。”
女帝把刑部试题转给各部过目,题目是对两年前发生在兖州的一桩杀人案进行法律剖析和点评。
这桩杀人按在古代根本就不多见,但是在现代比较常见。是一起典型的受害人被骗后,再去骗别人,然后被别人给杀了。
也就是说,A被B骗了,A没有报官,而是用B的骗术,去骗C,结果C被骗后找A算账,A用B的无赖手段抵赖,结果被C给杀了。
最终的判决是C某判处死刑,B虽然因为诈骗,但是被杀,因此无法承担刑事责任。而A某没有参与案件犯罪,因此理论上与该案无关,按道理应该另行立案调查,但是县令认为A是起因,所以判决A也死刑。
刑部最后的裁决是尊重地方官吏判决,核准A和C的死刑。
但这个案件争论很大,多数人觉得A和杀人案无关,因为不是A把B给杀了。但负责审理的官吏认为没有A就没有B被杀,因此A也有主要责任。
沈云卿琢磨着女帝觉得这道题不合适,多半是觉得这个案子有点像政治权术,因为皇权斗争很多时候都不是正面冲突,而是莫名其妙就因为某件事突然爆发了对决。
A显然是因为C把B给杀了而背上了杀头罪,但A全程没有参与到C行凶案件中。
而皇权斗争很多时候大面积牵连官员,其实就是莫名其妙自己掉进去,原因就是和某人有关联,撇不清关系。
所以死者B的关键作用就是和A有关系,A无法撇清和B之间有诈骗犯罪的事实。
而当下法律不健全,法理、伦理、情理上喜欢追溯,也就是因果关系。没有起因哪来结果,所以C杀人的起因在A,是A诈骗了B,B心怀不满诈骗了C,才有了杀人案。
要是按这个逻辑,那么生养A的父母没有管教好,或者说把A生了出来,是不是也要承担法律责任。
所以这个逻辑可以无限扩大,而皇权逻辑也是无限扩大,这是女帝的思考逻辑。
但田诚的思考逻辑就是因果论,谁起头谁要负责人。可要是按这个逻辑套皇权政治,那肯定是要脱轨的。一旦女帝默认了这个考虑,就容易让文武百官和勋贵势力揣测是不是女帝也有这个打算。
见田诚不让步,女帝看向周启说:
“郑王以为田尚书所言可有道理?”
“回母后,该案是近些年间较为突出的刑案,既合情合法,又有悖人伦情理,因此儿臣认为值得一议。但既然母后认为不妥,也可改换其他备用考题。”
“那就用其他考题。”
“是。”
周启示意侍郎杨文炼递上备用考题给女帝过目,看过后女帝勉强点头。
“朕看代为判决就不要了,就事论事便可。申州那件大案到如今还没平息,要生员代为判决,成何体统。”
“是,臣领旨。”
女帝口中说的申州案,就是四年前发生在申州的大房、二房、三房遗产争夺案,理论上丈夫死后,大房在有儿子的情况下,对全部财产有处分权,二房、三奶只要原配乐意,可以统统赶出家门。
但是新修了婚姻法后,妾室不再是妾室,一样享受法律上的平等待遇,当然,现实中那就另说了。
但是至少法律上,已经取得和原配一样的权益,所以大房要赤裸裸的赶走其他夫人独霸财产,法律上办不到,但是现实中还有待推行新法,所以新法颁布后执行情况不太好。
申州案是为数不多有二房、三房拿起法律武器捍卫权利的案件,最终的判决结果是大房分百分之五十,二房、三方各拿百分之三十和百分之二十。
按说这个案件判决的结果还算满意,但问题是这是朝干预下的结果,一审判决不是这样。一审判决的内幕是大房贿赂了县官,驳回二房、三房上诉,理由是二房、三房对死者未尽夫妻义务。
此外,沈云卿推动婚姻法还有一个险恶用心,因为大量纳妾的主要是有钱人和富裕阶层,一旦给与了妾室合法名分,这就意味着必须分财产。
这样一来,一夫多妻必然一夫多子多女,然后财产不能完全给长子,必须大家都得合理分配,所以结果就是大财阀被自己人给分掉,下一代再分,两代之后再大的财阀也给分没了。
这跟当初汉武帝削弱封王是一个道理,封国必须封给份封王所有的儿子,这样一来,大的封国就给几个儿子给瓜分,几个儿子再生儿子再分,就分没了。
而反对新婚姻法的都是男同志,科举考试的群体也都是男同志,让考生重新模拟判决,这就是打朝廷的脸,给女帝难堪,所以模拟判决就不要了,就事论事就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