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励就是激发人的积极性,使其振作。激励的目的在于:激发人的正确的动机,调动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充分发挥人的智力效应,从而保证其所在企业的有效生存和发展。激励是与需要和动机紧密联系着的概念。人的行为由动机导致,动机的形式又取决于其需要。所谓需要,是个体在社会生活中缺乏某种东西时产生的一种主观状态,它是客观需求的反映。形成需要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个体感到缺乏什么东西,有不足之感;二是个体期望得到什么东西,有求足之感。需要就是两种状态形成的一种心理现象。按照需要的对象,可以将需要分为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在物质需要中,既包括人们对自然产品的需要,也包括对社会文化用品的需要,其中包括天然性需要。精神需要是人对他的智力、道德、审美等方面发展条件需求的反映,属于对观念对象的需求。
动机是指推动人去从事某种活动,指引某种活动去满足一定需要的意图、愿望、信念等心理因素。动机是行为的直接原因,是一种内部刺激。需要、动机、行为三者的关系是,当人产生某种需要而又未满足时,会产生一种不安和紧张的心理状态。在遇到能满足需要的目标时,这种紧张的心理状态就转化为动机,推动人们去从事某种活动,向目标前进。当人达到目标时,紧张的心理状态就会消除,需要得到满足。这时,人又会产生新的需要,这是一个不断循环往复的过程。正是在这种需要不断产生又不断得到满足的过程中,使人们不断地向新的目标前进。
人的动机多种多样。根据动机的社会意义,动机分为正确的或高尚的与不正确的或低下的。根据动机在活动的作用大小,动机分为主导性动机和捕助性动机;根据动机在时间上的长短,可以分为短暂动机与长期动机;根据需要的相对强度,动机分为优势动机和非优势动机,前者与强度髙的需要相联系,后者与强度低的需要相联系。影响人的动机的心理因素主要有:①个性心理特征。如人的兴趣、爱好、性格;②价值观。反映人对客观事物的是非、重要性的评价;③抱负水平。指职工将自己工作达到某种标准的心理需求。
了解了人的需要、动机之后,那么就可以采取有效的激励手段,达到麵的目的。在管理实践中常用的麵手段有以下十种:
1.理想教育激励
员工有没有远大的理想,精神境界如何,对其积极性影响甚大。理想可以分为社会理想和个人理想,前者如实现共产主义,振兴中华,改变家乡穷困落后面貌等等,后者如干一番事业,攀登科学技术高峰,成为优秀工作者等等。这些都可以对员工工作、学习积极性产生持久的作用。因此,企业应当把理想教育当作激励的重要手段,帮助员工树立社会理想并与个人理想结合起来。
2.目标激励
大多数人都有需要感,希望不断获利成功,成功的标志就是达到预定目标。有目标,人们才有奔头,才能产生动力,因此目标是一个重要的激励因素。一般来说,可以产生激励作用的目标包括两类,一类是组织目标,如企业产品质量评比争取金奖,提前一个月完成车间年度生产计划等;另一类是个人目标,如掌握某种工作技能,降低原材料消耗5%等等。应当充分利用这两类目标的激励作用。某厂一个缝纫小组原先没有生产指标,每天加工的松紧带产量长期上不去,平均为290付,以后管理部门经过核算,告诫该小组只有产量达到500付,才能满足生产要求,结果从第二天起,该小组平均日产就达到400付以上。不久,管理部门决定采用集体计件奖励制,日产量又立即升到700付以上。可见,目标激励效果十分显著。
3.榜样激励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大多数人都不甘落后,但又不知应该怎么干,或在困难面前怎样解决问题。通过树立先进典型和领导者的宣传与示范,可以使员工找到一面镜子、一把尺子和一根鞭子,为职工增添克服困难去实现目标,争取成功的决心及信心。如大庆油田1205钻井队现任队长申冠十年前刚到大庆工作时,见条件艰苦,一度情绪低迷,但当时任队长的高金颖的模范行为深深感动了他,并从高队长的工作、为同志不顾个人安危的事迹中得到人生道路应该怎么走的启示,下决心在油田轰轰烈烈干一场,五年后他被提升为队长,后来又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
4.培训激励
培训的激励作用是多方面的,它可以满足员工特别是青年员工求知的需要。通过培训,可提高员工完成目标任务的能力’为承担更大的责任、更富有挑战性的工作及提升到更重要的岗位创造条件。驰名世界的化工企业德国的马斯夫公司把培训职工、提髙其工作能力作为其激励的几项基本原则之一。该公司南亚、东南亚及澳大利亚地区常务董事施恩麦博士认为,员工接受培训,既提高了知识,又培养了个性。他们在寻找更多的承认、更髙的级别和更高的工资中遇到了挑战。他们利用各种机会来建立他们的未来,对公司十分有利。
5.组织激励
这是指运用组织责任及权利对职工进行激励。行为科学家认为,大多数人都愿意承担责任。实行组织激励,要求尽可能明确每个工作人员应负的责任,让他们承担更多的责任,并享有相应的权利。为此,企业在建立严格的责任制的同时应当实行各种形式的民主管理,如让职工或其代表参与企业重大决策的审议,监督各级领导干部的工作,广泛开展班组民主管理、QC小组活动及合理化建议活动等等。
6.制度激励
企业的各项规章制度,一般地说,都与一定的物质利益相联系,因此对职工消极行为是个约束,但另一方面,规章制度又为职工提供了行为规范,提供了社会评价标准。职工遵守规章制度的情况,还与自我肯定、社会舆论等精神需要相联系,因此其激励作用是综合的。例如企业用工制度若规定企业可以辞退表现不好或技能过低的人员,这无疑对职工的工作会造成一定的强制性的压力。企业对职工激励作用较大的规章制度,包括职工守则——职工行为的基本规范,用工制度——与职工的职业保障相联系的制度,用人制度-涉及个人前途、地位的制度,责任制度——与职工的工作评价有关的制度,考勤考绩制度等等。
7.环境激励
创造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和生活环境,一方面可直接满足员工某些需要,如企业各级领导对职工的尊重、关心和信任;保持工作群体与人际关系的融洽,及时调解其矛盾;提供必要的物质条件,使员工能顺利开展工作;美化和清洁工作环境,消除有害于健康或不安全的因素等等,从而使员工心情舒畅、精神饱满地工作。另一方面,良好的环境还可以形成一定的压力和规范,推动员工努力工作,如开展劳动竞赛,安排后进职工到先进班组工作等等。因此,环境激励是十分重要的激励手段。
8.物质激励
物质激励作用主要产生人们对物质、金钱、财产等的占有欲,表现为一种发自内心的动力。物质性激励作用首先来自人们生存的基本需要,每一个\都有这种需要,因此都会受到这种激励。对企业员工来讲,物质性激励是主要的激励方式。企业以经济手段来激发员工的物质动力,如工资、奖金、福利待遇等。它主要是用来满足员工的物质需要,是一种外在的激励形式。
(1)工资
工资是员工从企业中取得报酬的主要途径,因此如果用工资作为激励措施,应该谨慎行事。因为它对员工的影响是持续的、有决定意义的。作为激励的工资制度有许多,比较有效的有以下几种:
①泰罗的差别计件工资制。这种制度对完成和未完成定额的员工实行两个工资标准,即对产量达到定额以上的员工,按高的工资标准支付其工资;而对产量达到定额的员工,则按低的工资标准支付其工资。
②甘特定额奖励制。这种制度是在对泰罗的差别计件工资制进行修改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其主要内容是:对未完成工作定额的员工,支付计时工资,对超过定额的员工,则按标准计件工资的120%支付计件工资。
③哈尔西奖励工资制。这种制度对未完成定额的员工,支付计时的工资;对超过定额的员工,在支付计时工资的基础上再按节约时间的多少发给奖金。
④爱默森效率奖励制。这种制度的主要内容是:当员工达到定额的2/3时,给予固定计时工资(或称基准工资);当员工超过定额的2/3又在定额标准之内时,在基准工资的基础上给予奖励,奖金率(奖金与基准工资的比例)随定额标准而提髙;当员工超过定额标准时,则奖金率按更大幅度提高。
⑤贝道克斯计点制。这种制度对未完成定额的员工,支付基本工资;对超过定额的员工在支付基本工资的基础上再发给奖金。
奖金是企业对员工进行激励的主要方式。它比以工资激励要更灵活,企业管理者可以根据经营情况和员工表现及时调整。以奖金作为激励方式,对企业的员工可能更加有效,因为大多数企业员工都有较低层的需求,比如稳定的收入、满足员工基本需要的现金等。企业员工的工资很少能达到足够的程度,因此奖励对他们来说可能很重要。发放奖金的目的是对按计划或预算生产的员工进行奖励,并促进其他员工向目标努力。
除普通意义上的奖金外,企业还可以采取员工持股。员工持股主要内容是:盈利企业除按分享比例将一部分的盈利以现金分配给企业员工外,并将员工应得的一部分奖金改发企业股票,使员工不但能从企业盈利中分享一部分奖金,而且能获得企业的股权。通过实行员工持股制,使员工既关心企业短期的经营情况,也积极关心企业长期的发展,并主动将自己的利益与企业的未来联系起来,增强了员工的责任心。同时,员工持股还为企业筹措了发展资金,提髙了企业的竞争能力和盈利能力。如美国威尔顿乳钢公司,20世纪80年代起负债累累,面临倒闭。1983年,威尔顿轧钢公司开始实行员工持股制。第二年,该公司开始扭亏为盈,实现盈利1.28亿美元。
(2)福利
福利是一种补充性的激励报酬,它往往以实物或服务的形式支付,如免费午餐、带薪假期、培训机会、子女教育津贴、廉价住房、缴纳保险等。
为员工提供适当的福利,有利于提高员工的劳动积极性。首先,完善的福利制度能保证和满足员工生活需要,解除员工的后顾之忧;其次,较好的福利形式有利于激发员工的自豪感和进取心,进而提高企业的声誉;三是,福利能够增强企业内部的协作精神。
9.精神激励
精神性激励作用主要产生于追求精神上、心理上和事业上的满足的一种内在的、主动的动力。精神激励有时能够取得物质激励所起不到的作用。比如,有时员工对精神激励的追求是来自于更髙的追求——需求层次理论中的尊重需要或自我实现需要。很多情况下,这种需求是属于双因素理论中的“激励因素'它们对员工个人的激励作用要大于低层需求(多为双因素理论中的“保健因素”)的激励作用。
精神激励的形式有:
(1)这种精神激励方法在我国以前的企业以及现在国有企业中常用,如在企业中设立“生产能手”、“先进个人”、“优秀班组”、“先进质量奖”等等。有时这种荣誉称号不时地辅之以一定的物质鼓励,但多为象征性的。授予荣誉称号的方法在较大型的、正规的企业中比较有效,中小企业尤其是一些乡镇企业则用得很少。今后随着我国企业竞争逐渐正规、个人聘用制度的建立和完善,这种激励方式会越来越有效。
(2)表扬或批评
每个人都希望别人尤其是管理者对自己的表现满意,以证明自己的能力。表扬(正向激励)或批评(负向激励)就是基于人们的这种需求来改变人们的行为。表扬或批评可以是口头的,也可以是书面的,并可与其他的激励措施配合使用,如与奖金或将来提升的机会挂钩,则这种激励方式的效果会更好。
10.绩效信息激励
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及时告诉职工巳经取利的组织及个人的绩效,告诉与最终目标尚存的差距,是对职工的尊重和信赖,同样可以起到激励的作用。员工们可以从已经取得的成绩中受到鼓舞,面对尚存的差距,有可能产生最后冲刺式的拼劲,因此,管理人员应当学会利用这种信息激励手段。